1.7 近似数(第1课时) 2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6
1.7近似数(第一课时)-教案池州市东至县大同中学柏忠阳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沪科版《教育义务课程标准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7近似数(第1课时)。
前一节已学习科学计数法,本节课了解近似数,知道误差的概念,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学生已略微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应掌握近似值与准确值的区分,前一节已学习科学计数法。
本节课将学习近似数和误差,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操作,了解近似数,知道误差的概念。
2.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及近似值的取法。
难点:正确地求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它的精确度。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得出的数据,明确近似数、准确值和误差的概念;通过练习,会知道近似数的精确度。
五、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1.数一数今天我们班上的同学数。
2.查一查你的数学课本的页数。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
4.测量你的铅笔的长度。
同学们完成后,请相互比较一下你所得出的数据有何差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身边的数量的认识中感受准确数与近似数。
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学生思考,并交流结果:1.什么叫准确数?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
2.什么叫近似数?近似数--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定义,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近似数;这样是学生对近似数有着更深的印象。
跟踪练习:下列数据中,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近似的?(1)小芳班上有45人;(2)我国有56个民族;(3)我国人工造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目前达到6200万公顷;(4)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000km;(5)某词典有1752页;(6)量杯里有水50mL;(7)女子短跑100m世界记录为10.49s(8)世界人口为6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