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题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10
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的探究及其典型题的解法金属活动性顺序类的问题在中考时是必考点,近年来,对于这部分内容考察的题目难度也在加大,很多学生对于此类题目的解答也很吃力,现在就谈谈这类问题解法。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给我们提供的判断依据1、确切的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再水溶液里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这方面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很容易判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五个一组去背诵,如果再配合一些谐音顺口溜,效果很好,这一点是金属活动性应用的基础。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要先说明一点,是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而不是氢气,这一点是初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而中考中也会考察这一点,这是学生对于元素和物质组成的一种模糊认识,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还要说明的是铁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是亚铁盐,这一点也必须让学生熟练化,什么时候生成铁盐呢,后面的酸的化学性质中会学到。
这方面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问题,在中考的题目中会遇到哪些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钾、钙、钠三种金属活动性极强,比如排在第三位的钠放在水里,会和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如果把钠放在溶液中那么钠就会和溶剂水先反应,生成物在和溶质反应,反应就很复杂,所以我们不考虑前三种金属。
锡和铅在初中化学中不涉及,所以就剩下镁、铝、锌、铁四种金属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着重训练这四种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有这样一个规律,在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等质量的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时,原子量小的产生的氢气多,所以对于化合价为+2价的镁、锌、铁来说,锌产生的氢气最少,铁比锌产生的多,镁产生的氢气最多。
如果加上铝就不一样了,铝是+3价,和镁、锌、铁化合价不一样,经过衡量,铝产生的氢气最多,所以有铝以后,铝的原子量比镁的原子量大,但产生的氢气却比镁多,这一点要通过练习专门训练,这样的题目在中考时大多出的是曲线题。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应该是稀盐酸和稀硫酸。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
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
现将中考化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参考。
一、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例1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 .丙>甲>乙例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及应用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氢(酸主要指稀盐酸、稀硫酸),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他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与盐反应口诀:前换后,盐可溶,铁二价,金属不用KCaNa。
)注①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一般不会生成金属。
例: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②若盐溶液中含有许多溶质,而某金属又能同时置换此盐溶液中的多种金属时,按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置换。
(即:远亲近疏)例:当把铁投入到含有溶质AgNO3和Cu(N O3)2的溶液中时,由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因此铁先置换银,把银置换完后再置换铜。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反应例: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不能发生反应的说明原因,能发生反应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铜和氯化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铜和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考查的是金属能否与酸溶液反应,只须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是否位于氢前。
铁位于氢前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3)、(4)考查的是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只须看置换金属是否位于被置换金属之前,盐溶液是否可溶。
(3)不能反应,(4)能反应。
答案:(1);(2)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因此,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3)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银的前面,但因氯化银不溶,因此铜不能和氯化银反应。
(4)Cu+2AgNO3=Cu(NO3)2+2Ag2.根据几种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例: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Y、Z则不能,但有下列反应关系:Y+Z(NO3)2=Z+Z(NO3)2,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Z>Y>XB.X>Z>YC.X>Y>ZD.Z>X>Y解析:只有金属X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只有金属X的活动性位于氢前。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难点。
一、考点解读考点1 判断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基础知识]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2.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条件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3)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4)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解题策略]熟记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条件,并能准确运用。
[典型例题]例1 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
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C.盐酸 D.硝酸钠溶液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铜锌合金中的锌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会有气泡产生。
铜和锌都比银活泼,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金属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锌也能置换也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故不能与铜锌合金发生反应的为硝酸钠,因此一定不会用D。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三条原理引言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相对活动程度。
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理解化学反应、预测反应产物以及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并介绍三条原理。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按照金属元素与氢气反应的活动程度排列的顺序。
在此顺序中,金属活动性越强,其与氢气反应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能够较易地失去电子。
应用三条原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1. 金属置换反应金属置换反应是指在反应体系中,较活泼的金属取代相对不活泼的金属离子的过程。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预测哪些金属能够发生置换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的反应结果。
例如,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知道铁(Fe)可以取代铜(Cu)离子生成铁离子和铜固体。
这个原理在冶金工业中很常见。
2. 腐蚀和防腐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理解金属腐蚀和防腐也非常重要。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预测哪些金属更容易被氧化、腐蚀,并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例如,铝(Al)活泼性较高,容易被氧化,因此在防腐方面,我们可以采用镀锌、涂漆等措施来保护铝制品。
3. 电池工作原理电池工作原理涉及到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预测电池中哪些金属将会起到正极的作用,哪些金属将会起到负极的作用。
例如,锌(Z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铜(Cu)更活泼,因此在锌铜电池中,锌将作为负极,铜将作为正极,使得电池正常工作。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和预测反应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条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金属置换反应、腐蚀和防腐、电池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因此,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以上是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三条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浅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王冬梅山东郓城东城中学(274700)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它是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主要依据。
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
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一知识,走出解题误区,现从以下五方面归纳如下:一、掌握一个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揭示的一个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该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
二、记住两种应用1、金属单质与酸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金属+酸→盐+氢气条件:⑴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而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易进行。
⑵酸应为盐酸、稀硫酸等可溶性的、不具有氧化性的酸。
⑶生成的盐要可溶于水,否则会产生覆盖效应而使反应停止。
2、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发生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金属+盐→新盐+新金属条件:⑴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且这两种金属的位置相距得愈远,反应愈易进行。
⑵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盐均可溶于水,并且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
例:Fe+CuSO4=FeSO4+CuCu+FeSO4→不反应,因铜的化学性质不及铁强;Fe+AgCl→不反应,因 AgCl难溶与水。
三、注意三个要点1、适用范围金属活动性顺序仅适用于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超出此范围则不一定适用。
2、判断金属跟酸反应时的要点(1)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而是生成水,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氧化性⑵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氢气和+2价的亚铁盐。
即: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3、判断金属跟盐反应时的要点(1)由于K、Ca、Na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时,它们先与水反应生成碱,然后碱再与盐溶液反应,而不会有金属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