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标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战争。
2.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的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漫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
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课探究】教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军阀”“北洋”“北洋军阀”的概念。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一、二次革命教师: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中国南北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北方省份基本上在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控制之下,而南方多数省份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如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四川等。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情感目标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技能目标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1、宋教仁遇刺——导火线出示宋教仁遇刺的图片,介绍宋教仁遇刺的原因。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2、二次革命的发动(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时间:1913年(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出示二次革命示意图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探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卖国。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在1912年至1928年期间的统治情况,包括其腐败、军阀割据、制度名存实亡等黑暗现象。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洋政府的历史背景、状况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北洋政府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洋政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北洋政府的特点和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现象,从、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4.讲授与分析: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分析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增强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选择题1.1912年4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宣布解职,此后统治中国的是( B )A.清朝皇族内阁 B.北洋军阀政府C.国民党政府 D.汉奸傀儡政府2.“宋教仁遇刺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B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3.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其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D )①领导五四运动②组织兴中会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发动二次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4.1913年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之所以被称为“二次革命”主要是因为(C)A. 两次革命斗争对象都是袁世凯B. 两次革命都以失败告终C. 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D.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民主革命运动5.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D )A.镇压二次革命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C.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6.“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B )A. 北洋军力量强大B. 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C. 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支持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7.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
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C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C.公然复辟称帝 D.出卖了维新派8.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A. 宣统帝退位B. 刺杀宋教仁C. 同盟会的成立D. 袁世凯复辟帝制9.《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B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列强争霸,相互残杀10.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共同点的是( A )A. 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B. 都是武装斗争C. 都有革命党人参与其中D. 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二、材料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课题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南北朝时期的是()①《齐民要术》②蔡侯纸③祖冲之圆周率④《史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和贾思勰的主要贡献。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解答】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1000年。
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资料引自北朝时期某一著作,该著作主要反映的是()A.数学常识B.绘画艺术C.农业成就D.佛教文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的农学著作。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解答】依据“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可知,与《齐民要术》有关。
《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C。
3.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A.戏曲艺术B.诗歌艺术C.绘画艺术D.书法艺术【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1、背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年,改组国民党,准备北上组阁的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2、爆发: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②1914年初,解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③修改,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袁世凯的卖国行为: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3、复辟帝制: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和他的学生先后南下,筹划讨袁。
2、爆发: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北上讨袁,爆发。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
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1、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2、主要派系:①直系:以和曹锟为首,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②皖系:以为首,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③奉系:以为首,盘踞东北。
④滇系:以为首,控制云南、贵州。
⑤桂系:以为首,控制广东、广西。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最后很快失败,又说明了什么?【达标检测】1、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发起的“二次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武昌起义B、国民党成立C、宋教仁案D、袁世凯复辟2、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活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进而在朝,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材答案解析课后活动
1.答案:B解析:1913年宋教仁遇刺,引发了“二次革命”;1915年袁世凯宣布称帝,引发了护国战争。
2.提示: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影响:“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卖国条约,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知识拓展
提示: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秋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1/ 1。
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解析)
温故知新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他肯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那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自主学习一1.〔1〕宋教仁;宋案。
〔2〕二次革命。
自主学习二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二十一条。
自主学习三1.〔1〕讨袁檄文;共和制度;护国战争。
〔2〕护国战争。
自主学习四1.〔1〕皖系军阀;奉系军阀;滇系军阀;桂系军阀〔2〕军阀割据。
合作探究
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分层导练
A层1.A2.C3.A4.B
B层〔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言之有理即可。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3〕1912年。
袁世凯。
〔4〕民主科学。
〔5〕有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