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章教学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类型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特朗普制教育知识与能力一、个别教学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缺点: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有限,速度慢、效率低。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述。
第二阶段:(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班级授课得以完善基本定型。
第三阶段:(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与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和缺陷优点:(1)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高效率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理论与实际相脱节(2)不利于因材施教教育知识与能力(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一些农村教学点,教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解析:A。
考查对复式教学概念的理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三、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在美国道尔顿市的公立学校创立与实施。
特点:1、以自学辅导为主,教师把各科的学习内容规划成以月为单位的具体作业任务,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
2、将传统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陈列有关的图书资料和实验仪器,学生可以在作业室中自学,也可以相互讨论。
3、学生学的过程,分别由教师和学生本人计入学习进度表内,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提早完成学业。
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与要求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与功能(一)概念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这之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在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形式,也包括人员的分配,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时间和空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表现为:1、教学组织形式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有效运用,同时也决定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影响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这些因素发挥各自的最佳功效,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真正具体落脚点。
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综合、集结性的性质,是教学的真正具体的落脚点。
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原则的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最终都要综合、集结、具体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中,并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开展教学活动。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使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达到最佳的结合,有助于教学工作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要求教师掌握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从而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取得现有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史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仍在发展变化。
(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授(个别教学制)。
人类最初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由儿童对成人模仿而进行,另一方面也靠成人逐个向儿童传授知识、技能而进行。
学校出现后,教学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组织的知识授受活动。
由于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所垄断且受教育的人数不多,因而学校教学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由一个教师面向一两个学生进行教学。
我国商、周至隋唐时期的各级官学和私学,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以及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宫廷教育等,均采用个别形式进行教学。
《中学政治课学科教学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论》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一门独立的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也是从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
学习和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课教学论,是高等师范学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成为合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需要;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在职政治教师的素质,全面实现中学政治课素质教育和推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理论和教学活动,包括思想政治课的历史、现状、性质、地位、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对象、教学评价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艺术和方法、教师的价值观及教师的素质、教育实习等方方面面。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在培养和训练师范生学会“如何教”、“怎样教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师范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1、知道《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学科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准备、实事、评价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技巧,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案的编写、说课的基本方法、组织教学、导入、讲课、板书的艺术、教学评价方法等。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教学现象的能力和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应用到具体教学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第六章教学实施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教学组织、实施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基本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也应该有所了解。
第四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高频考点提要1.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是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二)班级授课制1.概念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1)优越性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与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
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上课制是教学
的基本组织形式
➢概念: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
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
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分别学
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优点:形成了严格的教学制度;以课为单位科学的组织
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和个性化。
课的类型和结构
➢课的类型:一类是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分为单一课和综合
课两种;另一类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可分为讲授
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
➢课的结构:新授课的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或复习,提出新
课的目的、内容要点与学习要求,讲授新课,小结和布置作
业。
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
上课
➢明确教学的目的(前提和方向)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质量要求)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
➢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关键)
➢组织好教学活动(保障)
➢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指导➢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做好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上课是教学的主要工作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技能——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1.1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很难将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截然分开,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展开和效果具有的意义。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2)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以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3)师生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完成,并且要遵循各种互动方式所要求的规范和程序。
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的教学程序连接起来,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三种类型。
1.2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1)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以及种种形式的尝试,主要围绕着如何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即如何“因材施教”而展开的。
(二)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1)班级授课;(2)个别化学习;(3)小组合作学习。
2.1 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的概念及特点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