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54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和用途。
本文将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并介绍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
一、分类根据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等。
这类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导热性好等特点,常用于建筑的结构支撑和外立面装饰。
2. 水泥类材料:水泥类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混凝土、砂浆等。
水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基础、地板、墙体等方面。
3. 砖瓦类材料:砖瓦类材料主要包括砖、瓦片等。
砖瓦材料具有保温隔热、吸声隔音的特性,常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屋顶。
4. 木材: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家具等方面。
木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可塑性和装饰性,适用于各种建筑风格。
5. 玻璃类材料:玻璃类材料主要包括平板玻璃、中空玻璃等。
玻璃材料具有透明、光滑、隔热的特性,广泛用于建筑的窗户和幕墙。
6.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等。
聚合物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绝缘等特性,常用于建筑的隔热、防水和装饰方面。
二、特性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下面将逐个进行介绍: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适用于承受大荷载的结构。
同时,金属材料易于加工和连接,便于施工使用。
2. 水泥类材料:水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耐久性,能够长时间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水泥类材料的塑性也使其应用广泛。
3. 砖瓦类材料:砖瓦类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
同时,砖瓦还具有吸声隔音的特性,提供了更加宁静的居住环境。
4. 木材:木材具有轻质、可塑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装饰。
此外,木材还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保温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5. 玻璃类材料:玻璃材料透明、光滑,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条件和视觉效果。
同时,玻璃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热量传递。
建筑工程材料分类在建筑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和用途。
一、按功能分类1、结构性材料:包括钢、混凝土、木材等,主要用于承受建筑荷载,为建筑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2、维护性材料:如玻璃、塑料、陶瓷等,主要用于保护建筑内部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防水等性能。
3、装饰性材料:如涂料、壁纸、瓷砖等,主要用于美化建筑外观,提高建筑的视觉效果。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1、金属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铜合金等,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导电性好等优点,主要用于结构件和连接件。
2、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混凝土、陶瓷、玻璃等,具有耐久性好、化学稳定性高、防火性能好等优点,主要用于墙体、地面等部位。
3、有机非金属材料:如木材、塑料、橡胶等,具有轻质、易加工、绝缘性好等优点,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温隔热等领域。
三、按使用场合分类1、室内材料:如地板、墙砖、卫生洁具等,主要用于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的美化。
2、室外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主要用于室外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3、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主要用于防止水分渗透和扩散,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
4、防火材料:如防火涂料、防火板等,主要用于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防止火灾蔓延。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反映出材料的不同特性和用途。
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与分类至关重要。
恰当的材料能确保项目的质量、安全性和耐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分类及其特性。
一、按功能分类1、结构材料:结构材料在建筑中承担主要的结构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木材等。
其中,钢筋混凝土因其强度高、耐久性好、成本适中而被广泛应用。
2、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用于隔绝建筑内外温度,降低能源消耗,常见的有聚苯乙烯板、矿棉板等。
建筑金属材料
建筑金属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铝材、铜
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为建筑物的稳固性和美观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建筑金属材料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建筑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
钢材是建筑中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其高强度、耐腐蚀、可塑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铝材轻质、耐腐蚀、易加工,常用于建筑外墙、屋面等装饰材料。
铜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常用于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等。
其次,建筑金属材料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中,钢材常用于梁、柱、桁架等承重构件的制造,其高强度和可塑性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固。
在建筑装饰中,铝材常用于幕墙、天花、窗框等部位,其轻质和色彩丰富的特点为建筑增添了美观的外观。
铜材常用于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等,其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使得建筑更加耐久。
此外,建筑金属材料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金属材料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
同时,随着建筑节能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轻质、耐腐蚀的建筑金属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建筑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
结构和装饰中。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金属材料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建筑领域,建筑金属材料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塑胶材料分类、物性表、材料特性、用途
以分子结构及特性分
以用途及使用区域分
热塑性:反复加热仍可以使用的合成树脂材料,材料在未分解、碳化下可根据材料性能进行比例回用。
常用的
热塑性材料有PVC、PS、PC、PMMA、ABS、PE、PP、POM、PA、PSU(聚矾)、SP(饱和聚脂)、PTFE
(聚四氟乙烯)。
热固性:加热初具有可溶性和可塑性,继续加热材料固化,不再具有可塑性。
前期分子呈线形结构,后期呈网
状结构,在加热过程中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常见的热固性材料有PF(酚醛)、UP(不饱和聚脂)、氨基塑料
、有机硅塑料。
所有的热固性材料都是非结晶性材料,而热塑性材料中只有部分是结晶性或半结晶性。
两者之
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而热固性材料一般不用于民用产品,而且产量很低。
通用塑胶:产量大、用途广泛、价格低廉的塑料。
如PS、PP、PE、PU、PMMA、AS、PVC等。
成形面广,可
替代大部分其它材质,占使用材料比例的80%以上,是塑料工业的主体。
工程塑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稳定性等,可以取大代金属作机械部
件。
常用的五大工程塑胶,ABS、PC、POM、PA、(PBT)。
特殊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高耐热性、高电绝缘性、高不变异性、高耐腐蚀性、高抗老化性等。
专用
材料,一般普通注塑机不能使用。
材料分类。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材料与设计材料贯穿于人类进化的过程, 是人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事实上是对材料的理解和结识的过程, 是应用的过程。
列举古希腊的石椅, 我国明代的椅子, 及国外椅子的发展创新历程, 说明设计造型的变化与发展和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 材料的分类设计材料按材料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金属、高分子材料、木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设计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纤维: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橡胶:通用橡胶、特种橡胶塑料: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水泥 玻璃耐火材料 陶瓷:传统陶瓷、特种陶瓷 树脂基金属基 陶瓷基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高低温性能: 抗蠕变, 抗脆化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抗腐蚀工艺性能:一. 金属的分类:通常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 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要指钢铁)。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材料的性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二. 金属的分类与特性1.黑色金属的分类及特性种类特性用途铁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
密度7.86克/厘米3。
熔点1535℃, 沸点2750℃。
常见化合价+2和+3, 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也能导电。
纯铁既能磁化, 又可去磁, 且均很迅速。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
工业部门铬(铬钢)银白色金属, 质硬而脆。
密度7.20克/厘米3。
熔点1857±20℃, 沸点不锈钢, 汽车零件, 工具, 磁带和录像带2.有色金属的分类三. 钢铁的牌号1.碳钢的牌号表达方法2.普通碳素钢结构钢的牌号和用途3.合金钢:在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 适当加入合金元素制成, 以调节钢材性能。
按所含元素不同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钼钒钢等24个钢组, 共77个常用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牌号说明: 牌号: 20MnV(含碳0.17%--0.24%、含锰1.30%--1.60%、含钒0.07%--0.12% )。
1、设计材料的分类按材料的来源分类:第一代的天然材料——不改变在自然界中所保持的状态,或只施加低度加工的材料,入木材、竹、棉、毛、皮革、石材等。
第二代的加工材料——利用天然材料经不同程度的加工而得到的材料,加工程度从低到高,有人造板、纸、水泥、金属、陶瓷、玻璃等。
第三代的合成材料——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原材料制造而得的高分子材料,入塑料、橡胶、纤维等。
第四代的复合材料——用有机、无机非金属乃至金属等各种原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
第五代的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随环境条件变化具有应变能力,拥有潜在功能的高级形式的复合材料。
2、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黑色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铜,铝,及合金等)无机材料:石材,陶瓷,玻璃,石膏等有机材料:木材,皮革,塑料,橡胶等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3、按材料的形态分类:线状材料:钢管,钢丝,铝管,金属棒,塑料管等板状材料:木材,石材,泡沫塑料,混凝土,铸钢,铸铁,油泥,石膏等块状材料:4、金属材料的特性:(1)具有晶格结构的固体,由金属键结合而成(2)是电和热的良导体(3)具有金属所特有的色彩与光泽(3)具有良好的展延性(4)可以制成金属间化合物,可以与其他金属或氢,硼,碳、磷等非金属元素在熔融状态下形成合金,改善金属的性能(5)化学性能比较为活泼,易氧化生锈,生成腐蚀。
5、金属成型加工(1)铸造(2)塑性加工(3)切削加工(4)焊接(5)粉末治金6、金属铸造的分类及工艺特点(1)砂型铸造:适应性强,不受铸件形状,尺寸,重量及金属的种类的限制,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2)熔模铸造:尺寸精确,表面光洁,无分型面,不必加工,或少加工,工序转多,生产周期长受型壳强度的限制,铸件的重量不超过25公斤。
(3)金属型铸造: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均优于砂型铸件,组织结构致密,力学性能高(4)压力铸造: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组织致密,生产效率高(5)离心铸造: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可减少气孔夹渣等缺陷7、金属塑性加工方法,以及相应工艺特点和用途(1)总特点:改善材料饿组织结构和性能,产品可直接制取或便于加工,无切削,金属损耗小(2)方法:A、锻造,可做金属工艺品,刀具,机械零件B、轧制:热轧变形抗力小,变形量大,生产效率高,适合轧制大断面尺寸,塑性较差或变形量较大的材料,如圆钢,方钢,角钢,工字钢等。
CAD材料的分类与特性概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工程和建筑设计的技术。
在CAD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了解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特性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可行性和最终成果。
本文将介绍CAD材料的分类与特性,为CAD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CAD材料的基本分类CAD材料可以根据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CAD设计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类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高强度、导热性和导电性,因此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和温度的设计。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和铜等。
2. 塑料材料:塑料材料在CAD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产品设计中。
塑料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可成型性和绝缘性能,使其适用于需要注塑或压模的设计。
常用的塑料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等。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4.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在CAD设计中用途较广,尤其是在电子和热工领域。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铝、硼酸盐和氧化硅等。
二、CAD材料的特性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将直接影响到CAD设计的成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CAD材料特性:1. 强度:材料的强度指其抵抗破坏的能力。
强度高的材料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力和重载的设计,如机械零件。
2. 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指其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热性能好的材料适合用于导热设备的设计,如散热器。
3. 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指其传导电流的能力。
导电性好的材料适合用于电子设备的设计,如电路板。
4. 可成型性:材料的可成型性指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被塑性变形的能力。
可成型性好的材料适合用于注塑和压模等加工方式。
5. 耐腐蚀性:材料的耐腐蚀性指其抵抗氧化、化学侵蚀和腐蚀的能力。
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范围第一章一、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范畴;工程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一)金属材料1 .黑色金属( 1 )生铁、铁合金。
生铁分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
铁与任何一种金属或非金属的合金都叫做铁合金。
( 2 )铸铁。
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良好的耐磨性、消震性及低的缺口敏锐性。
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铸铁包括:灰口铸铁、孕育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合金铸铁。
(3 )钢。
①钢的分类如下: A .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将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B .按冶炼质量分类,可将钢分为一般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C .按用途分类,可将钢分为结构钢、工具钢、专门性能钢等。
D .按冶炼方法分类,可将钢分为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
E .按脱氧程度分类,可将钢分为冷静金刚、半冷静钢和沸腾钢。
F .按金相组织分类,在退火状态下,可将钢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在正火状态下,可将钢分为珠光体钢、贝氏体钢、奥氏体钢。
G .按供应时的保证条件分类,可将钢分为甲类钢、乙类钢和特类钢。
②钢的牌号表示方法。
依照牌号能够看出钢的类别、含碳量、合金元素及其含量、冶炼质量以及应该具备的性能和用途。
例如甲类钢牌号用“A”字加上阿拉伯数字0 、1 、2 、3 、4 、5 、6 、7 表示。
又如20 号钢号,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20% 的钢。
再如9Cr18 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9% 、含Cr 量为18% 的不锈钢。
③国外钢的牌号的要紧特点方(略)。
④几种常用钢的要紧特点及用途。
A .一般碳素钢分甲类钢和乙类钢两种。
甲类钢多用于建筑工业使用的钢筋,机械制造中使用的一般螺钉、螺母、垫圈、轴套等,也能轧成板材、型材(如工字钢、槽钢、角钢等);乙类钢的用途与相同数字的甲类钢相同。
B .一般低合金钢是在一般碳素钢的基础上。
加入了少量的合金元素,不仅具有耐腐蚀性、耐磨损等优良性能,还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第1章1.陶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里程碑。
2.工艺是指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连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是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材料并实现产品造型的技术手段。
3.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前提,它与产品的功能、形态构成了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素。
4.设计材料的分类1)按材料的来源分类:第一代的天然材料;第二代的加工材料;第三代的合成材料;第四代的复合材料;第五代的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
2)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设计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等)有色金属(铜、铝及合金等)无机材料(石材、陶瓷、玻璃、石膏等)有机材料(木材、皮革、塑料、橡胶等)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3)按材料的形态分类:线状材料(线材);板状材料(面材);块状材料(块材)。
5.材料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及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如力学性能、热性能、电磁性能、光学性能和防腐性能等;二是材料的派生特性,它是由材料的固有特性派生而来的。
第2章6.材料的连接工艺:机械连接(是采用机制螺钉、螺栓、螺母、自攻丝螺钉、铆钉等机械紧固件,将需连接的零部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焊接(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或组件固定连接于一体的一种工艺方法,主要是采用热熔的方法,将连接部分加热至融合或焊缝间填以焊料进行连接);粘接技术;静连接;动连接7.表面被覆:镀层被服;涂层被覆;珐琅被覆;表面覆贴第3章8.材料感觉特性包含两个基本属性:生理心里属性(人的触觉和视觉系统);物理属性(知觉系统)9.材料感觉特性按人的感觉可分为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按材料本身的构成特性可分为自然质感和人为质感。
10.质感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调和与对比法则(调和与对比法则的普遍原则是变化中统一(对比而不零乱),统一中求变化(调和而不单调),追求设计效果的和谐完美。
);主从法则(主从法则实际上就是强调在产品的质感设计上要有重点。
)11.材料的抽象表达是将材料的某些特征(色彩、光泽、肌理、质地、形态等)加以提炼、升华为具有某种审美价值的意象。
一、产品设计材料工艺概论二、金属材料与工艺三、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工艺四、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工艺五、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艺六、纤维复合材料与工艺七、发展中的新材料八、产品设计程序与选材方法九、涂装工艺十、电镀工艺十一、金属的氧化与着色工艺十二、其他装饰工艺绪论产品设计材料概论1.学习材料的重要性2.设计专业学习材料课程的特点3.设计材料的分类4.材料的特性5.材料的感觉特性6.材料的美感和设计应用7.材料和环境8.材料发展趋势1.1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材料和工艺是产品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产品设计的必要条件。
设计通过材料和工艺转化为实体产品,材料和工艺又通过设计实现自己的价值。
任何一个产品设计,只有选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加工工艺性能相一致,才能实现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1与工科院校课程的区别作为射击类院校对于材料的教学应该和其他工科类院校教学有所不同。
在学习和掌握的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
这种不同正式又两类院校的学生的四围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构架来决定的。
工科的材料学(微观方面)工程力学,物理学,机械,垫子,分子间距,应力等设计类材料学(宏观方面)材料和工艺,材料的没敢,材料的机理应用2.2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具备相关的材料和工艺的知识;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会应用材料工艺学知识解决设计的问题;在设计中选择恰当的材料和工艺;能运用材料的自然美使产品具有美感;使加工工艺符合材料的性能。
3.设计材料的分类3.1按材料发展史分类3.2按材料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及用途分类3.3按材料的来源、成分、状态、构造、形态、组合等分类3.4按照材料的形态分类3.1按材料发展史分类➢天然材料(石头、木头等)➢加工材料(矿物通过冶炼、烧结,制成金属和陶瓷材料)➢合成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原料制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指用有机、无机分金属等各种原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指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拥有潜在的功能的高级形式的复合材料)3.2按材料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及用途分类➢按材料物理状态分类:气态、液态、固态➢按材料化学结构分类:金属、无机、有机(包含高分子)➢按材料用途分类:行业不同材料不同:机械、电器、化学、土建、医用、农业等。
材料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材料的固有特性(由组成、结构决定)二是材料的派生特性材料特性的评价分为两部分:一为基础评价,二为综合评价一、材料的固有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1)物理材性能包括:料的密度、力学性能(强度、塑性和弹性、脆性和韧性、刚度、硬度、耐磨性)、热性能(导热性、耐热性、耐火性、热胀性、耐燃性)、电性能(导电性、电绝然性)、磁性能、光性能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耐侯性二、材料的派生特性包括: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环境特性和材料的经济特性、成型加工工艺:去除成成型、堆积成型、塑性成型影响成型工艺因素:工艺方法、工艺水平、新工艺采用、工艺方法的综合运用材料成型工艺的选择原则:高效、优质、低成本1)产品材料种类2)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3)产品的形状及复杂程度4)产品的批量5)现有生产条件6)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材料的连接工艺:原理(机械连接、焊接、粘结、)静连接、动连接材料的连接工艺考虑因素:连接件属性、拆装性能、操作性能、产品使用环境、环保因素、经济因素、美学要求表面处理目的:1、保护产品,即保护材料本身赋予产品表面的光泽、色彩、肌理等呈现出的外观美,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由此有效地利用材料资源。
2、根据产品造型设计意图,改变产品表面状态、赋予表面更丰富的色彩、光泽、肌理等,提高表面装饰效果,改善表面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使产品表面有更好的感觉特性。
表面处理类型:表面精加工、表面层改质、表面被覆材料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形态的时代性、求简单的单纯性、功能的合理性、情感的审美性、产品的审美性、产品的经济性、环境保护快速成型的原理: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而实现快速加工原型或零件的加工技术。
过程:CAD模型-Z向离散化(分层)-层面信息处理-层面加工和粘结-层次堆积-后处理特点:1、改变了传统模型的制造方式,设计制造一体化2、设计的易达性3、快速性、材料的广泛性方法:1、光固化成型-SLA成型工艺2、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成型工艺材料感觉特性的内容:材料的触觉质感、视觉、自然、人为质感设计的主要作用:提高适用性、增加宜人性、塑造产品的精神品味、达到产品多样性和经济性、创造全新的产品风格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环境协调性、价值创造性、功能全程性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6R):研究、保护、减量化、回收、重复使用、再生原则金属材料按构成元素的分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特殊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按性能和用途分类: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金属材料按加工工艺分类:铸造金属材料、变形金属材料和粉末冶金材料金属材料按密度分类:轻金属、重金属金属的基本特性:1)金属材料表面具有金属所特有的色彩、良好的反射能力、不透明性及金属光泽2)优良的力学性能3)优良的加工性能4)表面工艺性好5)金属材料是电与热的良导体6)金属合金7)金属的氧化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分类:铸造、金属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焊接加工、粉末冶金铸造的特点:1)铸造成型生产成本低2)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强,适合生产不同材料、形状和重量的铸件,并适合于批量生产3)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性能较低铸造按铸型所有材料及浇注方式分类: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金属塑性加工特点:1)在成型的同时,能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用塑性成型工艺制造的金属零件,其晶粒组织较细,没有铸件那样的内部缺陷,其力学性能优于相同材料的铸件2)产品可直接制取或便于加工,无切削,金属损耗小3)适于专业化大规模生产,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工具,不宜加工脆性材料或形状复杂的制品,特别是一些带复杂内腔的零件金属塑性加工分类:锻造、轧制、挤压、拔制和冲压加工锻造按成型是否用模具分类:自由锻和模锻锻造按加工方法分类: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冲压按温度分类:热冲压和冷冲压冲压按加工功能分类:冲裁加工和成型加工冲压的优点:生产效率高,成品合格率高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尺寸均匀一致,表面光洁,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工艺部门切削按加工方式分类: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镗削、钳工焊接方法有:熔焊、压焊、钎焊特点:材料利用率高、工序简单、工艺准备和生产周期短,一般不需要重型与专业设备,产品改型方便粉末冶金的工序:1)粉末原料的制取和准备2)将粉末加工所需形状和坯料3)将坯料在低于主要组元熔点下的温度进行烧结,使之获得最终的性能金属热处理分类:一、普通热处理二、表面处理三、特殊处理1)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表面处理分类: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分类:一、材料表面前处理二、材料表面装饰技术1)表面前处理方法:机械处理、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2)表面装饰处理方法:一、表面着色工艺二、肌理工艺1)表面着色工艺方法:化学、电解、物理、机械、热处理2)肌理工艺方法:表面锻打、表面抛光、表面研磨拉丝、表面镶嵌、表面蚀刻高分子聚合物的特点:1)具有可分割性2)具有弹性3)具有可塑性4)具有绝缘性高分子聚合物分类:按来源:天然、人造、合成按性质:塑料、橡胶、纤维按反应类型:加聚物、缩聚物按热行为:热塑性、热固性按分子结构:碳链、杂链、元素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塑料的特性:原料广,性能优良(质轻、具有绝缘性、耐腐蚀性、绝热性),加工成型方便,具有装饰性和现代质感,价格低廉,运用广泛。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及特性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及特性,对于建筑设计者、施工方和业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并详细讨论各种材料的特性。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材料组成、使用功能及物理特性,建筑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如钢铁、铝合金和铜等。
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导热性能好、可塑性强等特点,常用于支撑结构、外墙装饰和门窗等部位。
2.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有机材料如木材、纤维素板和塑料等,在建筑中常用于内部装修和家具制作。
无机材料如砖、石材和水泥等,常用于建筑的结构和外部包装。
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材料经一定方法组合而成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钢等。
复合材料结合了各种材料的优点,具有轻质、高强度、抗腐蚀等特性,常用于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建筑领域。
4.新型材料新型材料是指经过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新型建筑材料,如节能保温材料和环保材料等。
新型材料具有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等特点,逐渐在建筑行业得到应用。
二、建筑材料的特性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1.金属材料的特性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导热性能好、可塑性强等特点。
钢铁材料具有高强度和刚性,常用于梁柱、桁架等承重构件。
铝合金材料轻便且防腐蚀性好,常用于门窗和外墙装饰。
铜材料导电导热性能好,适用于电线电缆和管道等。
2.非金属材料的特性木材具有轻质、吸音隔热等特性,常用于家具制作和室内装饰。
纤维素板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吊顶和隔墙等场所。
塑料材料具有可塑性强、防潮防腐等特性,适用于管道和墙面饰面。
3.复合材料的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
玻璃钢材料具有耐候性好、维护成本低等特性,适用于水池和管道等。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应用等方面。
在期末总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总结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
材料等,并阐述它们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例如,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机械零件;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磨损性能,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2.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总结机械工程师在选择材料和设计机械零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考虑到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需要选择强度高、刚度大的材料;考虑到
机械零件的重量要求,需要选择密度小的材料。
3. 材料的加工与表面处理:总结机械工程师在材料加工和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常见方法
和技术。
例如,常见的加工方法有切削、冲压、焊接等;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热处理、电镀、喷涂等。
4. 材料的故障与保护:总结机械工程师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保护方法。
例如,金属材料可能出现疲劳、腐蚀等问题,可以通过增加零件的强度、防腐涂层等
方式进行保护。
5. 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性:总结机械工程师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和可
持续性因素。
例如,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材料浪费等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可持续性。
最后,总结机械工程材料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及在期末考试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同时,对未来的学习和应用提出展望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