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氮平与抑郁症(da)
- 格式:ppt
- 大小:8.52 MB
- 文档页数:68
米氮平机制摘要:一、米氮平的作用机制简介二、米氮平的作用原理三、米氮平的应用领域四、米氮平的使用注意事项五、米氮平的副作用与处理方法六、总结正文:一、米氮平的作用机制简介米氮平(Mirtazapine)是一种非典型抗抑郁药,属于抗抑郁药物中的一类。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
米氮平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拮抗5-羟色胺(5-HT)受体:米氮平可通过拮抗5-HT受体,降低大脑中5-HT的水平,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2.拮抗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米氮平还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NE的释放,从而提高情绪。
3.作用于多巴胺(DA)受体:米氮平还具有一定的多巴胺受体激动作用,提高DA的水平,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
4.抗胆碱作用:米氮平具有抗胆碱作用,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5.调节神经生长因子:米氮平还能调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二、米氮平的作用原理米氮平的作用原理主要与其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5-HT、NE、DA等)失衡,导致情绪低下、兴趣丧失等症状。
米氮平通过上述作用机制,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使大脑神经网络恢复正常功能,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三、米氮平的应用领域米氮平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精神障碍。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米氮平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米氮平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用药。
2.初始剂量为每天15-30毫克,晚餐时服用。
根据病情和疗效,可适当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45毫克/天。
3.米氮平可能引起头晕、口干、便秘、失眠等副作用,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告知医生。
4.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米氮平。
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米氮平,如需用药,请咨询医生。
抑郁症相关药品----米氮平片(派迪生)【商品名称】派迪生【通用名称】米氮平片【药理作用】:米氮平是抗抑郁药,是中枢突触前膜α2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强肾上腺素能的神经传导。
它同时阻断中枢的5-HT2和5- HT3受体:米氮平的二种旋光对映体都具有抗抑郁活性,左旋体阻断α2和5-HT2受体,右旋体阻断5-HT3受体。
米氮平的抗组织胺受体(H1)特性起着镇静作用。
该药有较好的耐受性,几乎无抗胆碱能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抑郁症。
对症状如快感缺乏,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欠佳(早醒),以及体重减轻均有疗效。
也可用于其它症状如:对事物丧失兴趣,自杀念头以及情绪波动,本药在用药1-2周后起效。
【用法用量】:成人治疗起始剂量应为30 mg/日,逐渐加大剂量至获最佳疗效。
有效剂量通常为15-45 mg。
老年人剂量与成人相同,提高剂量应在医生密切观察之中进行,以便达到满意的疗效。
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对米氮平的清除率有可能会降低,使用本药时应注意。
该药片应用水吞服。
该药适于每日服用1次(最好在晚餐时服用)。
病人应连续服药,最好在病症完全消失4-6月后再逐渐停药。
【不良反应】:由于患抑郁症的病人常会表现出一些由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因此哪些副作用是由使用本药后所引起的尚无法予以区分。
下列是使用本药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嗜睡,镇静,通常发生在服药后的前几周(此时减少剂量并不能减轻副作用,反而会影响其抗抑郁效果)。
在极少的情况下,以下副作用有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躁狂症,惊厥发作,震颤,肌痉挛,浮肿及体重增加,血清转氨酶水平增加,药疹。
【禁忌症】:对米氮平过敏者禁用。
米氮平起效时间米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抑郁症等疾病。
它的起效时间是许多患者和医生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米氮平的起效时间和影响因素。
一、米氮平的起效时间米氮平的起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几天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发挥治疗作用。
具体而言,大约有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天:开始服用米氮平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口干、便秘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失。
2. 第一周:在第一周内,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改善,如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等。
但是,这些改善可能还不够明显。
3. 第二周:在第二周内,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地改善,如幻觉、妄想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此时,患者也可能会感到更加清醒和精神状态更好。
4. 第三周:在第三周内,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进一步改善,但此时已经达到了治疗的最佳效果。
如果患者仍然没有看到任何改善,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二、影响米氮平起效时间的因素米氮平的起效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剂量:米氮平的起效时间与剂量有关,一般来说,剂量越高,起效时间越快。
但是,高剂量也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2. 疾病类型:不同类型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时间。
例如,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治疗抑郁症可能需要更短的时间。
3. 患者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米氮平的起效时间也会因人而异。
有些人可能会在几天内看到改善,而有些人可能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
4. 其他药物: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影响米氮平的起效时间。
例如,一些抗抑郁药物可能会与米氮平产生相互作用。
5. 遵从医嘱:如果患者没有按照医嘱正确服用药物,米氮平的起效时间可能会延迟。
三、如何加快米氮平的起效时间如果患者希望加快米氮平的起效时间,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严格遵守医嘱:按照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是加快起效时间的关键。
2. 调整剂量:如果剂量过低,可能会延迟起效时间;如果剂量过高,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目的:对米氮平(商品名瑞美隆)和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口服,疗程6周。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HAMD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1),6周末两组HAMD、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1),米氮平组较少合用苯二氮类药物。
结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疗效相似,但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标签:米氮平;帕罗西汀;抑郁症将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我院2005年7月~2006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
HAMD >18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滥用,随机分为两组。
米氮平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6±10.3)岁,平均病程(8.6±13.5)个月;帕罗西汀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5±12.1)岁,平均病程(8.9±12.7)个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经1周清洗期。
米氮平起始量30 mg/d,最大量60 mg/d,平均(39.0±9.3)mg/d;帕罗西汀起始量20 mg/d,最大量40 mg/d,平均(27.3±6.4)mg/d。
疗程6周。
病程中酌情应用苯二氮类药物。
采用HAMD、HAMA评定疗效,TESS评定副反应。
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各评定1次。
疗效评定按HAMD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 为进步,0.05)。
米氮平—新一代抗抑郁剂(NaSSA)抑郁症在ICD-10和CCMD-3中均分类于情感障碍,其发病机制经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多数结果认为与脑内单胺递质功能不足有关,其中尤以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影响情感活动和动力的递质功能不足关系密切。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精神障碍,但半个世纪以来的临床实践说明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只要能够及时识别、及时求医、合理治疗,抑郁症预后良好。
回顾抑郁症的治疗,在本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电休克治疗挽救了不少抑郁症患者的生命,改善了疾病带来的损害。
但电休克疗法要求专业技术和特殊的设备,难以普及,目前已很少有精神卫生机构在应用。
50年代第一个三环类特效抗抑郁药物-丙咪嗪(Imipramine)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其抗抑郁效果。
对丙咪嗪的进一步研究,为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脑内单胺递质功能不足,提供了线索,并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基础,相继开发了一系列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是抗抑郁药发展的第一高潮。
50年代到80年代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及其相关的四环类药物(如麦普替林、又名路滴美)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挽救了不少抑郁症患者。
时至今日,在我国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基层专科医院,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据WHO/中国精神卫生信息系统提供的10个专科医院1996-1997年的住院病人数据库分析,三环类药物和四环类麦普替林的使用率仍占抑郁症治疗的第一位。
经历40多年临床治疗的过程,在看到三环类抗抑郁药为抑郁症患者建立功勋的同时,也不难看到由于此类药物的非特异性药理学特点,即除药物可以通过阻滞神经元突触前膜单胺递质5-HT和NE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保留足够浓度的5-HT和NE维持其生理功能外,还对其它递质(如胆碱能、组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有阻断作用,而引发诸多的不良反应,如抗胆碱能作用、镇静作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使患者不能耐受,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的作用,也增加了患者超量服药(往往是患者的重要自杀手段之一)的危险性。
米氮平片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NaSSA),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断5-HT2A受体和组胺H1受体来改善睡眠。
具体来说,米氮平可以增加睡眠的连续性和慢波睡眠,缩短入睡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并改善睡眠效率。
对于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米氮平可以改善客观睡眠参数。
此外,米氮平还具有较少引起性功能障碍、提高患者依从性、使用方便、较少药物相互作用、耐受性好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伴有重症肌无力的抑郁症患者,不推荐使用米氮平。
此外,曲唑酮也是治疗伴有失眠的抑郁症的药物之一,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残留镇静作用、体位性低血压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
在使用药物前请咨询专业医生,遵医嘱使用。
抑郁症患者中运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能力。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
米氮平和西酞普兰是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两者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中运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米氮平和西酞普兰的药理作用米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西酞普兰则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症状。
1. 临床观察研究据临床观察研究表明,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一项对2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联合用药组中,有60%的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而在单一用药组中,只有40%的患者有同样的疗效。
这表明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能够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2. 症状改善速度3. 不良反应的减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显示,联合使用米氮平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性欲下降、体重增加等,在联合用药组中发生率均较单一用药组低。
这说明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时,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相对减少。
三、临床应用前景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联合用药的具体机制,优化疗程和剂量,寻找更多的临床应用证据。
相关临床试验需要加强安全性和长期疗效的观察,以进一步确认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凸显,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联合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米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单位:471013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通讯作者:李晓芳目的探讨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效果。
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及单用米氮平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疗程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根据HAMD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疗效较好。
标签:米氮平;利培酮;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单用抗抑郁药物效果不佳,笔者采用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治疗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共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
其中,治疗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0岁,平均(34.25±4.34)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5.41±2.98)年;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评分>18分,平均(28.39±6.33)分。
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7~62岁,平均(34.22±5.56)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5.45±3.65)年;HAMD评分>18分,平均(28.21±5.77)分。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分裂症后抑郁、怀孕及产后抑郁、严重躯体疾病以及药物所致抑郁障碍,治疗前2周内未应用过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物。
1.2 方法治疗组采用米氮平配合利培酮治疗,平均日用量分别为(31.12±6.24)mg和(2.98±0.96)mg;对照组单独采用米氮平治疗,平均日用量(31.78±7.12)mg。
米氮平与舍曲林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引言失眠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失眠问题不仅会加重抑郁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米氮平和舍曲林分别是常用的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药物,但它们在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米氮平组和舍曲林组,每组50例。
两组患者分别口服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失眠状况和抑郁症状的改变。
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经过治疗后,米氮平组患者的失眠状况明显改善,失眠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舍曲林组失眠评分亦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米氮平组略低(P>0.05)。
在抑郁症状方面,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米氮平组的下降幅度较舍曲林组更显著(P<0.05)。
而且,米氮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舍曲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米氮平在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失眠状况和抑郁症状。
与舍曲林相比,米氮平治疗的疗效更显著,而且安全性更高。
临床医生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可以优先考虑应用米氮平。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以验证研究结果。
在治疗以失眠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中,米氮平相较于舍曲林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门诊和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6周末米氮平组总有效率91.5%,氟西组为89.6%,两组治疗各时段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米氮平组显效时间较氟西汀组快,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西汀组。
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米氮平;氟西汀;抑郁症米氮平是一种新型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 羟色胺能(NaSSA)抗抑郁剂,近年来的临床研究[1 4]表明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将其与氟西汀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样本选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00例抑郁症患者。
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抑郁症诊断标准;(2)HAMD17项评分≥18分;(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或酒精过敏史、妊娠或哺乳妇女、治疗前HAMA总分≥25分者。
共入组100例,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各50例。
米氮平组有3例因经济因素脱落,实际完成研究47例。
其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18~54岁,平均(34.2±13.67)岁;病程6周~3.1年,平均(16.8±10.8)周。
氟西汀组有1例恶心退出研究,1例因经济因素脱落,实际完成研究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17~53岁,平均(33.1±11.8)岁;疗程6周~3.5年,平均(17.0±12.4)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米氮平片的副作用是什么?关于《米氮平片的副作用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米氮平片是一种标准的药品,病人务必要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安全用药,坚信大家都了解抑郁症这类心理病,该病症的伤害极大,病人会出現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精神面貌会发现异常,假如抑郁症发展趋势比较严重得话,会造成病人作出许多无法想象的个人行为来,因此务必要立即医治,米氮平片就可以协助减轻抑郁症病况,那麼这类药可能会有哪些副作用呢?米氮平片的副作用:伴随着生活压力的扩大,日常生活感情的困惑或严厉打击等都是有令人造成抑郁的症状,而米氮平片是临床医学上关键用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具备见效快、功效好、提高睡眠质量功效显著等特性。
可是,米氮平片吃多了会对人体导致什么影响?其副作用有什么?根据对比科学研究实验和临床医学运用中发觉,米氮平除开具备治疗抑郁症的功效外,还可以治疗抑郁疰高并发慢性疼痛,治疗糖尿病并抑郁症,与利培酮合用医治精神分裂症呈阴性病症,丙戊酸钠合拼米氮平医治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另外还具备医治漫性失眠抑郁症、医治身体方式独立冲经混乱灼热感、医治早泄等功效米氮平片是抗抑郁药物,这一药有不错的耐受力。
可是,米氮平片吃多了或许会产出率下列的副作用。
普遍的副作用:胃口提升,增加体重,总想睡觉,镇定,一般产生在吃药后的前几个星期(这时降低使用量并不可以缓解副作用,反倒会影响其抗抑郁实际效果)。
在治疗抑郁症的全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抗抑郁药物都曾被报导有造成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其主要表现一般为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注意力不集中症状。
在非常少的状况下,下列副作用有可能产生:姿势性低血压,躁狂症,惊厥发病,震颠,肌痉挛,水肿及增加体重,血细胞转氨酶水准提升,药疹。
因为患抑郁症的患者总会主要表现出一些由病症自身造成的病症,因而什么副作用是由应用米氮平片后所造成的尚没法给予区别。
米氮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孟焱;张红梅;李战文【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08(14)4【摘要】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B组44例.两组均口服米氮平治疗,A组联合认知心理治疗,2次·W-1.观察6 W,6 mo末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2 w、4 w、6 w 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6 mo末随访依据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复发率.结果治疗6 W末,A组显效率82.2%,B组56.8%.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两组治疗2 W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A组治疗6 W末、随访6 mo末较B组下降显著(t=-2.417、-5.878,P<0.05或0.01);6 mo末随访,A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仍保持较低水平,而B组较治疗6 w末反而有所增加;B组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米氮平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方法.【总页数】3页(P306-308)【作者】孟焱;张红梅;李战文【作者单位】453002,河南·新乡,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临床心理科;453002,河南·新乡,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临床心理科;453002,河南·新乡,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临床心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R749.053【相关文献】1.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J], 周结钰;唐志军;郑广恩2.帕罗西汀联合芳香疗法和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J], 徐淑敏;刘爱红;孟焱3.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对照研究 [J], 姜静;周雅君4.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帕罗西汀合并米氮平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J], 张彦坤;甘露春;徐秀梅5.二、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照研究(二)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J], 邹建华;景燕玲;宋康萍;胡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