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区环境检测及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39
建立车间洁净区悬浮粒子和沉降菌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 方法。
本规程合用于车间洁净区悬浮粒子和沉降菌检查项的检测操作。
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
1、悬浮粒子 1.1、测定目标车间洁净区悬浮粒子 1.1.1 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普通在 0.001~1000um 之间的固态和液态或者两者的混合物质 1.1.2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者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1.2、测定方式:静态测试洁净区(室)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洁净区(室)内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进 行的测试。
1.3、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 即通过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者等于某粒径的 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区(室)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1.3.1 仪器:悬浮粒子计数器 1.3.2 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悬浮粒子的光散射原理, 即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下, 向其周 围空间散射出与其粒径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光通量的原理而设计的。
1.3.3 使用要点: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1.3.3.1 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1.3.3.2 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1.3.3.3 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1.3.3.4 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1.3.3.5 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1.3.3.6 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校准,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1.3.4 测试条件1.3.4.1 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区(室)的温度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部门/姓名 部门/姓名 部门/姓名 部门/姓名颁发部门签收/日期:编写/修订人/日期 第一审核人/日期 第二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执行日期分发部门 品质部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2022 年 04 月 15 日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1.3.4.2 压差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区 (室)之间的压差为≥10Pa ,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区 (室) 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区(室)普通要求呈相对正压。
洁净室(区)环境测试管理规定1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件规定了公司洁净室(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规定了洁净室(区)空⽓净化系统⾼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有关要求(包括其它地⽅使⽤的百级层流设施),规定了洁净室(区)中风速、照度的有关要求。
本⽂件适⽤于公司洁净室(区)洁净度的测试和管理(包括其它地⽅使⽤的百级层流设施)。
2 引⽤标准《医药⼯业洁净室(区)悬浮粒⼦的测试⽅法》GB/T16292-2010《医药⼯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法》GB/T16293-2010《医药⼯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法》GB/T16294-2010《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兽药⽣产质量管理规范》 2002年6⽉《洁净⼚房设计规范》 2009年6⽉1⽇《欧盟GMP附录⼀》 2009年3⽉1⽇3 术语3.1 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物污染规定需进⾏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产⽣和滞留的功能。
3.2 洁净⼯作台:⼀种⼯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个封闭围挡⼯作区。
其特点是⾃⾝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或⽓体,按⽓流形式分为垂直单向流⼯作台、⽔平单向流⼯作台等。
3.3 局部空⽓净化:仅使室内⼯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含悬浮粒⼦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洁净度级别的⽅式。
3.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中含⼤于或等于某⼀粒径悬浮粒⼦的允许统计数。
3.5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个或⼏个细菌繁殖⽽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个数表⽰。
3.6 单向流:沿单⼀⽅向呈平⾏流线并且与⽓流⽅向垂直的断⾯上风速均匀的⽓流.与⽔平⾯垂直的叫垂直单向流,与⽔平⾯平⾏的叫平⾏单向流。
3.7 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没有⽣产设备、原材料或⼈员的状态。
3.8 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产⼯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产⼈员的状态。
洁净区检测要求和方法洁净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洁净区检测的要求和方法,以帮助确保洁净区的正常运行。
一、洁净区检测的基本要求1. 温度和湿度控制:洁净区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不同环境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微电子生产环境中,温湿度的控制尤为关键。
因此,洁净区检测要求中应包含温湿度的合理范围和变化规律的监测。
2. 空气质量检测:洁净区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空气质量的监测。
主要指标包括颗粒物浓度、空气微生物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空气采样装置和检测设备进行采集和分析,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电磁波辐射检测:一些特殊的洁净区,如无尘室、微波室等,需要对电磁波辐射进行监测。
电磁波辐射可能对设备和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对辐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并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4. 洁净度检测:洁净区的洁净度是指环境中的微粒和微生物的浓度。
通过粒子计数器、沉降皿和菌落计数等仪器设备对洁净度进行测定,以保证环境中的异物和污染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洁净区检测的方法1. 温湿度检测方法:可以采用温湿度传感器与监测仪器结合进行监测。
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显示温湿度的变化,并可设置警报功能,一旦温湿度超出预设范围,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空气质量检测方法:为了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可以利用颗粒物计数器进行采样和测定。
对于微生物浓度的检测,可以使用菌落计数法、培养基法等进行分析。
至于有害气体的检测,则需要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和化学分析方法。
3. 电磁波辐射检测方法:电磁波辐射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电磁波辐射计的使用和磁场强度检测设备的应用。
检测人员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辐射源的定位和削减,以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洁净度检测方法:洁净度检测可以通过粒子计数器等设备对空气中的微粒进行实时监测。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室)洁净空气控制指标监测标准操作。
3 责任者:质量部、QA、QC人员、车间有关人员。
4 程序:4.1 洁净空气尘粒数监测:4.1.1 洁净空气尘粒数的要求:水针、冻干粉针车间空气洁净度要求为10000级、100000级。
10000级别的尘粒数要求为≥0.5μm的尘粒数不得高于350000个/m3;≥5μm的尘粒数不得高于2000个/m3.100000级别的尘粒数要求为≥0.5μm的尘粒数不得高于3500000个/m3;≥5μm的尘粒数不得高于20000个/m3。
4.1.2 尘粒数检测方法:4.1.2.1 采用尘粒计数仪测定,按洁净室面积大小,最低限度的取样点数按下表规定,每点取样次数为3次。
4.1.2.2取样,当取样点数为10时,可分两层布置,每层5点。
4.1.2.3 对于乱流洁净室,取样口应向上,取样速度尽可能接近室内气流速度。
0.5μm和5μm粒子测试时的最小取样量分别为2.83升。
4.1.2.4 尘粒数测定频率,洁净区每月对关键操作点测定一次。
4.1.2.5 尘粒测定器标准操作规程按《尘埃粒子检测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4.2 沉降菌数的检测:4.2.1 沉降菌测定时,培养皿布置在有代表性的气流扰动极小的地点,培养皿放置的点数与尘粒数采样的点数相同,但每点培养皿数应不小于2。
4.2.2 沉降菌测定时,使用的培养皿为Ф90mm和普通肉汤培养基。
4.2.3 将培养基按规定要求放置后,打开平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30分钟,盖上平皿盖,在30~35℃恒温培养箱中放置48小时后计数。
4.4.3 温湿度测定:4.3.1 测定方法:用温度计、湿度计记录洁净区温湿度。
4.3.2 标准:10000级洁净区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45~60%,100000级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
4.3.3 测定位置:洁净工作室、洁净走廊及洁净更衣室。
4.3.4 测定频次:生产过程,每天上午、下午各测一次。
洁净区检测要求和方法洁净区是一种特殊环境,通常用于生产、实验或医疗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条件的场所。
为了确保洁净区的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的清洁水平,需要进行洁净区检测。
洁净区检测的目的是验证洁净区室内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评估各种因素对洁净区环境的影响。
洁净区检测要求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所和需求进行定制,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洁净区检测要求:1.空气质量检测:洁净区的空气质量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洁净区的清洁水平和无菌条件。
空气质量检测通常包括测量温度、湿度、颗粒物浓度、气体浓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2.表面洁净度检测:洁净区的表面洁净度也是需要检测的,因为表面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环境的卫生状况。
表面洁净度检测通常包括测量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含量,以及化学残留物的含量等指标。
3.人员穿戴检测:人员在进入洁净区之前需要穿戴相应的清洁衣物和防护用品,因此需要对人员的穿戴情况进行检测。
这包括对人员的洁净衣物、手套、面罩等防护用品的完整性、清洁程度和无菌状况进行检查。
4.风量检测:洁净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气流,以保证空气的流动和更新。
因此,需要对洁净区的风速、风量进行检测,以确保风量达到要求。
5.过滤效果检测:洁净区通常配备了高效过滤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因此,需要对过滤器的效果进行检测,以确保过滤器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染物。
洁净区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先进方法,具体选择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洁净区检测方法:1.空气质量检测方法:空气质量检测通常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进行,如颗粒物计数器、CO2浓度计、温湿度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的温度、湿度、颗粒物浓度等参数。
2.微生物检测方法:微生物检测通常使用采样仪器进行,如生物气溶胶采样机、凝胶膜采样器等。
采样后,可以通过培养和PCR等方法,进行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通常使用化学分析仪器进行,如质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洁净室环境控制与检测方法一、洁净空调系统概述为了适应半导体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洁净室空调系统的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
洁净室是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尘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湿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震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给于特别设计之房间以符合制程工艺之需求,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洁净室空调系统较一般空调系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一般空调系统温度要求在25 ℃~27 ℃,相对湿度为55~70%;而洁净室空调分别为22~23 ℃,相对湿度为40~45%。
由于产品制程对温湿度变化极为敏感,洁净室部分区域须控制在±0.3ºC,故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差距不能太大。
微尘粒子是构成半导体制品发生缺陷,降低产品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微尘粒子和某些化学离子要求也非常严格。
在半导体工厂中,制程系统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和毒气,而这些化学品和毒气所产生的挥发气和废气必须予以全数排除,排气量非常大,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外气来维持室内的正压环境。
洁净室空调为带走室内所产生的微尘粒子,以维持洁净度,所以除了气流速度需达一定要求标准外,气流的形状也必须依不同的洁净室等级而加以适当的控制。
洁净室的洁净度分级通过对悬浮粒子的大小及个数的控制实现,主要是按单位容积空气中尺寸在0.1µm至5µm之间的固体和液体粒子的数量来化分洁净度等级。
为了得到不同的洁净度等级,需要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空气净化。
二、洁净环境控制洁净度的控制靠良好的空气净化设施,一般采用三级(初效、中效、高效)过滤。
当针对生产的空气洁净度要求为100级时,采用垂直和水平单向流流型,气流风速要求分别大于0.25米/秒和0.35米/秒,换气次数大于25次/小时;当空气洁净度要求为10000级、100000级时,采用非单向流,换气次数15次/小时,以便及时带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埃,保持洁净室环境的洁净度。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1 目的用于规范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监测的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观察的测定。
3 职责3.1 质量保证部QA负责噪音、照度的检测。
3.2 生产车间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观察。
3.3 生产部空调操作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调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3.4 设备工程部计量人员负责监控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
3.5 质量控制部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配制、计数、报告的完成。
3.6 质量保证部现场监控QA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监测。
3.7 生产车间配合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完成。
3.8 QC人员负责浮游菌的监测。
4 内容4.1 洁净区洁净等级划分4.1.1 A级: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4.1.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4.1.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4.2 温湿度4.2.1标准规定: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有特殊要求车间根据工艺控制。
4.2.2 温度观察: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完整,视线正对温湿度计水平读取显示的数据,需要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3 湿度观察:视线正对湿度表,准确读数。
需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4 需要加水的湿度计,在观察前应检查在蓄水腔内是否有水,无水则需加入适量水,再观察湿度。
4.2.5 洁净区的温湿度每天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2.6 设备计量人员每年至少组织校验一次监控系统的仪器设备。
4.3 静压差4.3.1 湿度观察:标准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2-3帕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洁净区环境检测规程1目的规定洁净区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有效的控制洁净车间和实验室洁净区环境的洁净度,满足生产和检测环境的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本公司洁净区环境的洁净度检验。
3职责化验员负责洁净环境检测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
4.工作程序4.1检验项目温度、湿度、压差、风速(换气次数)、尘埃粒子数、菌落数。
4.2温度、湿度4.2.1要求洁净区温度(18-28)°C,相对湿度(45-65)%4.2.2仪器与设备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4.2.3操作方法目测温湿度计4.2.4测定频次1次/班4.3压差4.3.1要求洁净室与室外压差MIOPa,洁净室与非洁净室$5Pa,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5Pa。
4.3.2仪器与设备微压计微压差计或手持式数显压差计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3.3操作方法用微压计或数显压差计测试各室的静压力,由两室静压力之差,为静压差。
4.3.4测定频次1次/月4.4换气次数/风速4.4.1要求如表1所示:表1各级别洁净区风速的技术指标4.4.2仪器与设备风速计风速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4.3操作方法4.4.3.1用风速计距风口下25cm 处测量风速,采样点为风口的四个顶角及中心位置(不少于5点)。
计算5个点风速平均值,为一个风口的风速。
4.4.3.2换算公式:y (高效送风口风速x 高效送风口面积)换气次数=被测房间体积4.4.4测定频次: 1次/月 4.5尘埃粒子数 4.5.1要求如表2所示:表2各级别洁净区尘埃粒子数的技术指标 4.5.2仪器与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4.5.3内容1)用尘埃粒子计数仪在高度0.8米水平面上的位置采样,总采样次数不少于5次。
2)最少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如3表所示:表3:最少采样点数目注:对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区)包括100级洁净工作台,面积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于10000级以上的单向流洁净室(区)面积知道是房间面积。
(3)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洁净区环境的监测内容及要求
洁净区环境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浮游菌、压差、换气次数、风速、新风量、照度、噪声、温度、相对湿度等。
这些内容能够反映洁净区的环境状况,以及洁净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和微生物状况。
对于洁净区环境的监测,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1. 在静态条件下进行洁净室(区)的监测,悬浮粒子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
2. 空气洁净度100级的洁净室(区)应对大于等于5μm尘粒的计数多次采样,当大于等于5μm尘粒多次出现时,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3.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规定,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室(区)温度应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
4. 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以及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的空气静压差不应小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
5. 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照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300l×。
6. 在温湿度检测时,净化空调系统应已连续运行24小时以上。
有恒温要求的场合,根据对温湿度波动范围的要求,测定宜连续进行8~48小时,由现场检验人员与被检测单位协商决定。
7. 在噪声检测时,须测净化空调系统全部运行工况和全部停机的背景工况,有要求时,在区分局部净化设备开与不开的工况。
测量时房间的门应该关上,禁止洁净区内人员干活和说话,保持安静。
此外,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压差未达到要求,可调节风口或阀门开度重测,同时通知被检方。
1。
目的:规定了公司洁净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
目的是规范洁净区的洁净度的监测,确保洁净区符合生产及质量检测要求.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洁净区的洁净度测试和管理.3.职责:3.1。
生产管理部:负责洁净区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监督管理工作;3.2.生产管理部:负责空调净化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确保空调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
3.质量管理部QA: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测试;3。
4。
质量管理部QC:配合负责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
4.内容:4.1.1。
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
1。
2。
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4.1.3。
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4.1.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
1.5.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4。
1.6。
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
1.7.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4.1。
8。
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4。
1.9。
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1。
10.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4.1.11.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
1.12。
置信上限(UCL)从正态分布抽样得到的实际均值按给定的置信度(此处为95%)计算得到的估计上限将大于此实际均值,则称计算得到的这一均值估计上限为置信上限。
1.目的1.1.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保证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符合要求,应对生产环境的洁净情况进行监控。
2.范围2.1.适用于十万级生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包括局部百级)。
3.责任人3.1.QA、QC人员。
4.内容4.1.洁净区级别规定4.1.1.公司配备有洁净度级别为十万级的试剂生产车间、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中配备有百级的超净工作台与生物安全柜。
4.1.3.洁净级别的规定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4.1.3.1.空气洁净度的测试以静态条件为依据;4.1.3.2.判定空气洁净度的尘粒数指标选用了两种粒径;4.1.3.3.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应>10Pa;4.1.3.4.结合试剂生产工艺要求,100,000级洁净区的装配间、层压间、切割间需保持温度在18-28℃,相对湿度不高于30%。
4.1.3.5.其他无特殊要求的,温度保持在18~28℃,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4.1.3.6.洁净区检测前确保达到以下要求:4.1.3.6.1.洁净区测试状态为静态b(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4.1.3.6.2.静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满足4.1.3.3-4.1.3.5要求。
4.2.尘埃粒子数、沉降菌和浮游菌检测的采样要求4.2.1.≥10~<20 4 2 2≥20~<40 8 2 2≥40~<100 16 4 2≥100~<200 40 10 3百级的单向流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面积是指送风口表面积;万级以上的非单向流区域面积是指房间面积。
4.2.2.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1.5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采样点位置布置应均匀,避免采样点在局部区域过于稀疏,避免在回风口设置取样点,取样点为3个时,取房间中线上间隔距离相等的3点。
采样点设置可参考下图(参考GB/T 16292-2010 附录A):4.2.3.需使用培养基平皿采样时最少平皿数如下表(参考GB/T 16294-2010 表1):每个采样点最少平皿数洁净级别最少平皿数(φ90mm)百级14万级 2十万级 24.3.监控内容与频次4.3.1.生产工作人员需在每天生产前检查十万级洁净区工艺卫生执行情况,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和环境卫生情况;4.3.2.QC人员需需在每天使用前检查万级洁净区(包括局部百级)卫生执行情况,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和环境卫生情况;4.3.3.QC人员需每季度对洁净区的尘埃粒子数和浮游菌检测一次,每月对换气次数和风速检测一次,每周对沉降菌检测一次,每天对压差监测一次,填写监测记录并出具监测报告。
洁净区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证洁净区域内的环境洁净度,保障生产设备及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洁净区内的空气、表面和水体等各种洁净度监测管理。
三、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对洁净区域内的洁净度进行监测管理,确保洁净度符合相关要求。
2. 设备维护部门负责定期维护和清洁洁净区域内的设备及设施,保障洁净度监测的准确性。
3. 安全负责人对洁净区域内的安全管理负责,确保洁净区域内人员的安全。
四、洁净区域内的洁净度监测要求1. 空气洁净度监测:定期对洁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监测,确保空气洁净度符合要求。
2. 表面洁净度监测:定期对洁净区域内设备和工作台等表面进行监测,确保表面洁净度符合要求。
3. 水体洁净度监测:对洁净区域内的水体进行监测,确保水质洁净度符合要求。
五、洁净度监测方法1. 空气洁净度监测方法:可采用悬浮粒子计数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2. 表面洁净度监测方法:可采用微生物监测仪器等设备进行监测。
3. 水体洁净度监测方法:可采用水质监测仪器等设备进行监测。
六、洁净度监测记录1. 生产部门负责对洁净度监测记录进行保存,至少保存一年。
2. 监测记录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内容等信息。
3. 如发现洁净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并进行再次监测。
七、洁净区域内的清洁和消毒1. 设备维护部门定期对洁净区域内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定期对洁净区域内的地面、墙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洁净度符合要求。
八、违规处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整顿等。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须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以上就是洁净区监测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严格执行,确保洁净区域内的环境洁净度,保障生产设备及产品的质量安全。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洁净区是药品生产及药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为确保药品生产及检测环境符合要求,因此需要对洁净区(室)、层流工作台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室)、层流工作台环境的监测。
3.职责:质量管理部QA、QC以及生产人员对本规定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 区域划分: D级,口服液体和口服固体制剂的暴露工序区域;C级,主要用于物料微生物检测背景区域;A级,微生物检测暴露操作区域;4.2 监测项目:尘埃粒子数、微生物、温度、相对湿度、换气次数、压差、照度;沉降菌测试按国家标准GB/T 16294-2010执行,浮游菌测试按国家标准GB/T 16293-2010执3000LX,其他工作区域不低于300LX。
行;灯检区照度应在2000~4.4 监测状态:压差、温、湿度的监测应动态测试,换气次数、尘埃粒子和微生物在静态条件下测试;照度每班需检查灯管是否完整,如发现灯管损坏或更坏需仪器检测。
4.5 洁净区空调系统,在非生产班次时,空调系统作值班运行,使室内保持正压并防止结露;4.6 各项指标监测工具、标准、监测点及监测周期见表1;4.7 空气洁净度超过标准时的纠正措施4.7.1 当空气洁净度中的悬浮粒子数量超过规定的标准时,由质量部联合设备部查明原因,如果换气次数和风速均正常,则可通过进行洁净环境重新清洁,按要求净化至少半小时,依法测定,应符合规定;如属过滤器问题,由设备部对初效、中效过滤器进行处理或更换高效过滤器;4.7.2 当微生物数量超标时,则必须对此区域进行重新进行清洁,然后重新监测,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
4.7.3 若仍旧不符合规定,则彻底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经过重新监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或生产。
4.7.4 若相对湿度及压差不符合要求,由设备部对空气净化系统进行调整,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4.8 当生产间断10天以上,必须在生产前对洁净室进行清洁消毒,并监测悬浮粒子及微生物,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