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作业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29.17 KB
- 文档页数:9
酸洗作业管理办法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酸洗作业流程、确保操作安全,提高酸洗作业效率,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酸洗作业的相关人员。
二、责任与义务1.作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和指导酸洗作业,保证酸洗作业的顺利进行。
2.作业人员:遵守酸洗作业规程,正确使用酸洗设备,保证个人安全。
三、作业流程1.准备工作a.检查酸洗设备及工具的完好性。
b.确保酸洗区域通风良好。
c.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酸手套。
2.酸洗操作a.将待酸洗的物品放置在酸洗槽中,并确保物品完全被酸液覆盖。
b.根据酸洗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酸液,并按照酸液的配比进行酸洗。
c.控制酸洗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酸洗时间。
d.酸洗完毕后,将物品从酸洗槽中取出,进行中和处理。
e.清洗酸洗设备及工具,确保其干净无酸液残留。
3.个人安全措施a.酸洗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能够胜任酸洗作业。
b.在酸洗作业期间,禁止吸烟、喝水或食物进入酸洗区域。
c.作业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防酸手套,避免长时间的酸液接触。
d.酸洗作业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需疏散时,应按疏散方案有序撤离。
四、应急预案1.酸洗设备发生意外故障时,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酸洗作业,并进行设备检修或更换。
2.发生人员伤害事故时,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其他人员进行急救,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酸液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堵塞泄漏处,并进行相应的清洗、中和处理。
四、附则1.本管理办法自实施之日起生效,并由作业负责人负责解释和执行。
2.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人员,将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3.本管理办法的修订,经作业负责人评审通过后生效。
以上即为酸洗作业管理办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酸、碱作业安全规定为了确保试验室安全和防备事故的发生,在进行酸、碱试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安全规定。
一、试验室安全制度1. 试验室进入前必需穿上试验服,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
2. 进入试验室前应洗手,并戴好口罩,在试验室内不要喝水、吃东西或抽烟。
3. 试验时应依据试验的特性选取适当的试剂和工具,且应在次序执行试验步骤的同时确保试验条件的稳定性。
4. 试验完毕后将酸碱废液等废弃物分类储存,并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工具,便利下次使用。
二、酸碱试验安全规定1. 酸碱试验过程中需按规定严格掌控试剂的浓度和使用量。
2. 酸碱试剂不得混合存放,尤其是强酸和强碱。
3. 强酸和强碱的使用、制备和保管必需有专人负责,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安全使用。
4. 在加入酸、碱时,应缓慢加入,切勿急躁,以免喷溅,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5. 试验室建议使用中性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并时刻保持检测装置的干燥和灵敏度。
6. 任何试剂溶解或制备时,都需注意安全,加热时要避开超温或煮沸,以避开生成高温反应产生的气体、蒸气等致命不安全物质。
三、处理酸碱废液和废弃物1. 酸碱废液和废弃物的处理应依据试验室的门类及数量,依照规定收集、分类、储存和处理。
2. 酸碱废液和废弃物的储存场所应有明显的标识,包括酸货标识和碱货标识等,便利识别和分类收集。
3. 强酸、强碱及氧化性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也不能用水稀释直接泼洒,必需通过专门的废液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4. 在废液处理、废弃物储存时要注意空气对废弃物的影响,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四、应急处理1. 在试验室中,若显现液体泼溅、化学品泄漏、特别气味和烟雾等紧急情况,试验人员应当适时报警,并实行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如避开接触、停止源头、通风、予以必要的帮忙等。
2. 在试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应适时通知试验室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营救和救援。
总之,在酸碱试验过程中,人们必需遵守一系列安全规定以保证自身安全和试验室的安全。
酸、碱作业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
1、凡从事酸、碱工作的操作、装卸、搬运、检修等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否则,禁止作业。
2、在夜间工作时,有酸、碱设备和容器的地方,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不得进行。
3、对酸、碱设备容器、管线检修时,要清除内部的残余物料,对其中和、清洗、吹扫至无伤害作用。
4、在检修时,要提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配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具。
5、对设备、容器、管道检修时,要特别注意腐蚀情况,并严防掉进盛放酸、碱的容器中,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6、存放酸、碱附近的地沟,必须设有牢靠的盖板,并保持经常盖好。
7、禁止带压拆酸、碱管线法兰和阀门。
酸、碱作业必需遵守的安全规定1. 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员工在酸、碱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环境的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定适用于全部从事酸、碱作业的员工,而且必需严格遵守。
2. 作业前的准备2.1. 作业前,员工必需参加相关安全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2.2. 员工必需熟识所使用的酸、碱物质的性质、特点、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2.3. 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必需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包含眼镜、手套、防护服、口罩等。
假如需要,还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鞋。
2.4. 全部使用的酸、碱物质必需经过严格的质检和标签确认,确保其正确性和安全性。
2.5. 在使用酸、碱物质前,必需认真阅读相关使用说明和安全数据表,并依照要求储存、使用以及处理。
2.6. 酸、碱作业场合必需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存放杂物。
3. 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3.1. 酸、碱作业必需在特地的操作区域或指定设备上进行,不得在非相关区域进行操作。
3.2. 在进行酸、碱液体转移或混合时,必需使用专用的容器和设备,不得使用普通容器或工具。
3.3. 酸、碱物质的搅拌必需使用特地的搅拌设备,且必需佩戴好防护手套。
3.4. 酸、碱作业过程中,应避开产生火花、高不冷不热其他可能引发不安全的因素。
3.5. 在使用酸、碱时,必需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开有毒气体的聚积。
3.6. 假如发生突发情况,如泄露或溅洒等,应立刻停止作业并依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4. 作业后的安全措施4.1. 酸、碱作业结束后,必需对使用的设备和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并妥当存放。
4.2. 废弃的酸、碱物质必需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理,以避开对环境和人健康造成危害。
4.3. 酸、碱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水必需正常排放,并符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规要求。
4.4. 酸、碱作业场合必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设施的功能正常。
5. 管理和考核标准5.1. 酸、碱作业的管理标准包含但不限于:安全培训记录、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存档、现场安全检查等。
2024年防止酸碱灼伤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为加强酸碱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酸碱灼伤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接触酸碱或从事酸碱作业的操作、检修、装卸、储运、分析等岗位。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4.上岗作业前的安全教育从事酸碱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1)掌握本岗位酸碱的分布情况及理化性质;2)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规定;3)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4)掌握灼伤后的处理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和预防措施。
5.安全防护和救护5.1从事酸碱作业时,必须穿戴防酸碱的劳保用品(防酸碱服、眼镜、胶皮手套、胶靴、口罩、有机面罩等)。
5.2装置区有酸碱的地方应按规定设置淋浴器和洗眼器,必须保证随时有清水。
5.3酸碱液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布轻轻擦掉,再用大量清水冲洗,衣服上溅有较多的酸碱,应立即脱下衣服用清水冲洗。
5.4酸碱溅入眼内时,应开上下眼睑,立即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5.6呼吸道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服、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5.7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将伤员人数、伤情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生产调度、安全等部门,并立即送往送医院治疗。
6.操作安全规定6.1酸碱设备及管线要定期试压、测厚、酸碱设备上所属安全附件必须定期校验,保证完好。
6.2酸碱装置区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非本岗位人员不得动用其设备、仪表和阀门。
6.3操作人员应熟悉装置内所用防腐材料的性质、特点,并对防腐设备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4严格按照操作堆积启动酸碱泵,启动酸泵时必须穿防酸碱服、戴防护帽、防护眼镜。
6.5酸碱管线用完后,应及时把酸碱退出,不允许在管线内长期留存。
6.7输送酸碱的管道应在法兰连接处加防护罩,防止酸碱喷溅伤人。
7.检修维护安全规定7.1检修维护时要严格执行穿戴防护用品的各项规定。
浅谈核电调试阶段酸碱作业的HSE管理发布时间:2021-04-22T02:34:14.724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2期作者:姜二龙朱薛权尹逊华[导读] 同时提出各项风险的管控措施,使调试阶段酸碱作业安全、有序开展。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摘要:核电调试阶段大量使用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的区域和系统如下:位于常规岛区域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位于除盐水生产子项的除盐水生产系统、位于制氯站子项的循环水处理系统。
由于可能存在的设备质量、人员操作失误等问题,在核电厂调试阶段可能会出现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泄漏的风险,通过探索、优化和规范核电调试阶段酸碱作业的HSE管理,辨识出酸碱作业的各项风险,同时提出各项风险的管控措施,使调试阶段酸碱作业安全、有序开展。
关键词:酸碱作业;HSE;调试;风险1 概述核电调试阶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除盐水生产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等系统需要大量使用酸碱溶液。
由于酸碱溶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在酸碱运输、卸装、储存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设备质量、人员操作失误等问题,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失。
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摸索优化,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调试阶段酸碱作业期间HSE管理,使调试阶段酸碱作业的HSE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对后续机组调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2 酸碱倒运前准备2.1 作业风险分析在作业前,系统负责人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成立JSA(作业安全分析)小组,结合历次酸碱作业的经验反馈及现场作业环境因素,对作业的每一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调试酸碱作业期间主要安全风险有:(1)泄漏泄漏是酸碱作业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之一,这主要是设备质量材质问题、在线检查不仔细、隔离措施不到位、垫片不合格不具备防止硫酸腐蚀条件、临时软管连接不严实及法兰未拧紧等导致泄漏。
(2)灼伤卸装过程中部分酸碱液滴漏到皮肤、防护用品穿戴不当、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酸液滴溅后处理不当等导致酸碱液灼伤。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酸碱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规范酸碱作业操作流程,防范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酸碱作业前的准备1. 酸碱液体标识酸碱液体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标识,明确酸、碱的浓度和性质,标识牢固、明显易识。
2. 熟悉物质的性质操作人员应仔细熟悉所要操作的酸碱物质的性质,了解其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要求。
3. 确定作业区域酸碱作业应在专门的作业区域进行,确保无人员和其他物品进入。
4. 准备安全防护设备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等。
第三章酸碱作业操作1. 检查作业设施和设备操作人员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操作设施和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酸碱液储存容器是否完好,搅拌设备是否正常,通风系统是否畅通等。
2. 编制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应在进行酸碱作业前编制详细的操作流程,包括酸碱物质的取样、稀释、配制等步骤,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熟悉操作方法操作人员应熟悉酸碱物质的操作方法,如搅拌、混合、稀释等。
4. 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人员在进行酸碱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严禁私自调整步骤和操作方法。
第四章酸碱作业后的处理1. 清理作业区域酸碱作业结束后,应将作业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残留的酸碱液体和废弃物。
2. 储存酸碱物质酸碱物质应储存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容器中,并加以标识,防止混淆和误用。
3. 清洗工具和设备酸碱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干净无残留。
第五章安全防护和事故应急处理1.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在进行酸碱作业时,应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等。
2. 通风设备酸碱作业场所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3. 事故应急处理如发生酸碱泄漏、溅洒等事故,应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如迅速撤离现场、隔离危险区域、报警等,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事故上报和记录酸碱作业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过程、伤亡情况、损失等。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1. 规程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酸碱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规范酸碱作业操作行为,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酸碱作业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参与酸碱作业的相关人员。
3. 安全准备3.1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掌握酸碱的性质、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等知识。
3.2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经过体检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3.3 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应对操作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操作区域的安全和环境的稳定。
4. 操作准则4.1 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应将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整齐,并确保装备的良好状态。
4.2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动作,确保操作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4.3 进行酸碱作业时,应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接触,以免产生不可预知的反应。
4.4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4.5 禁止私自更改酸碱作业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4.6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在作业结束后清理操作区域,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
5. 应急措施5.1 在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5.2 在发生酸碱溅入眼睛等急救情况时,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5.3 在发生酸碱灼伤或其他伤害事故时,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并通知相关部门。
6. 责任与监督6.1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2 相关管理部门应对酸碱作业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
6.3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7. 附则本规程的制定和修改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并经过相关人员的讨论和批准。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熟知本规程的内容,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酸碱作业。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相关部门应通知所有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并加强对其宣传和培训。
酸、碱工作安全规定一、安全意识与培训1.所有参与酸、碱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意识培训,了解酸、碱的性质、危害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3.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以提高酸、碱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场地设施与装备1.酸、碱工作场所必须配备适当的通风设施和吸收装置,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2.酸、碱储存容器必须具备防漏和防爆能力,并定期检查维护。
3.工作场所应设置紧急喷淋装置和逃生通道,并保持畅通和易于操作。
三、个人防护措施1.在酸、碱工作环境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2.必须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如有破损或老化现象,应立即更换。
3.在工作结束后,必须正确清洁和存放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干燥和避免受到其他化学品的污染。
四、酸、碱操作规定1.所有酸、碱操作必须在专门指定的区域进行,禁止在非操作区内进行相关操作。
2.在进行酸、碱倒入或转移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溅洒和泄漏。
如有溅洒和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处理,避免危害扩散。
3.禁止将酸、碱存放在不符合要求的容器中,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专用容器储存。
4.在酸、碱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和整洁,禁止将其他杂物或容器放置在操作区域。
五、事故应急处理1.任何酸、碱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在发生泄漏或扩散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遏止泄漏,并进行相关的紧急处理。
3.所有酸、碱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为酸、碱工作安全规定的要点,希望所有从事酸、碱工作的人员都能深入理解并切实遵守安全规定,确保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酸、碱工作涉及到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每一位从事酸、碱工作的人员来说,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才能有效地开展酸、碱工作。
酸碱接卸车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酸碱接卸车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酸碱接卸车作业活动,以及对酸碱接卸车作业的安全管理。
1.3 公司酸碱接卸车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全面安全管理。
二、酸碱接卸车作业准备2.1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酸碱接卸车设备设施是否完好,确认设备设施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2.2 作业前,应确认酸碱接卸车作业现场安全通道畅通,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
2.3 作业前,应确认作业人员已接受安全培训,了解酸碱接卸车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2.4 作业前,应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三、酸碱接卸车作业过程3.1 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3.2 作业过程中,应确保酸碱接卸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处理。
3.3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现场清洁工作,及时清理泄漏的酸碱物质,防止环境污染。
3.4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作业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内容、安全情况等。
四、酸碱接卸车作业结束4.1 作业结束后,应关闭酸碱接卸车设备设施,确认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4.2 作业结束后,应将个人防护装备清洗干净,妥善保管。
4.3 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现场干净整洁。
五、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5.1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酸碱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5.2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设备的防护,防止设备故障造成事故。
5.3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现场环境的防护,防止环境污染。
5.4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六、监督检查6.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酸碱接卸车作业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应立即整改。
6.2 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3 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酸碱作业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
1 基本要求
1.1本规定适用于运行部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涉酸碱作业。
1.2涉酸作业是指成品硫酸、废硫酸、盐酸装卸,硫酸收集桶移动,管道发生泄漏工艺处理时排放,静设备、机泵检修及检修前设备内硫酸排放等可能造成人体与硫酸接触的作业。
1.3涉碱作业是指液碱的装卸,桶装液碱移动,固碱配制液碱作业,管道发生泄漏工艺处理时排放,静设备、机泵检修及检修前设备内碱液排放,酸液中和池加碱作业等可能造成人体与碱接触的作业。
1.4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常规作业:成品硫酸装车,废酸卸车,液碱卸车,盐酸卸车、
酸液中和池加碱作业
非常规作业:硫酸收集桶移动,管道发生泄漏工艺处理时排
放,静设备、机泵检修及检修前设备内硫酸排放,桶装液碱
移动,固碱配制液碱作业,管道发生泄漏工艺处理时排放,
静设备、机泵检修及检修前设备内碱液排放等。
1.5作业期间应全程视频监控
2、职责
2.1监护人职责:
2.1.1监护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1.2熟悉危化品特性和安全设施分布;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出现问题能正确处理;有处理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2.1.3监护人接到“涉酸碱作业确认审批表”后,逐项检查落实措施;检查现场的情况。
2.1.4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现场,确需离开时,收回许可证,暂停作业。
2.2作业人职责
2.2.1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2.2作业前应认真查看许可证内容,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位号)、时间和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安全措施。
2.2.3许可中所列安全防护措施须经落实确认、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作业。
2.2.4作业人员在规定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3安全专业人员
负责对涉酸碱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4作业票审批人员(区域副班长以上人员)
负责对涉酸碱作业现场安全措施检查并审批作业。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酸碱作业安全管理包括危害识别、作业审批表办理程序、作业安全措施、作业审批表管理等。
3.1 危害识别
进行酸碱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JSA分析,根据识别与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高风险作业应编制“施工方案”。
3.2 作业安全措施
3.2.1凡涉及本规定所述非常规涉酸碱作业前必须执行《涉酸碱作业确认审批表》审批流程,同意后方可作业,有一项确认不合格,禁止作业,待各项措施落实整改到位后再进行作业。
3.2.2凡涉及本规定中所述涉酸碱作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全身防护(穿戴防酸碱服、防酸碱手套、防酸碱面罩、防酸碱长靴等)。
3.2.3凡涉及本规定中所述酸碱作业,必须在作业点周围拉设合理范围的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3.2.4非作业人员确实需要进入本细则中所述酸碱作业警戒范围内的,必须与作业人员一样进行全身防护(穿戴防酸碱服、防酸碱手套、防酸碱面罩、防酸碱长靴),方可进入作业现场。
3.2.5现场存在酸雾环境的作业及有酸雾喷溅风险的检修作业,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移动供气源进行隔离防护,防止吸入人体造成伤害。
3.2.6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保护,防止与锐利物接触造成破损;在使用前应进行认真检查,防止损漏。
3.2.7防酸碱的作业防护用品使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晾干,并整齐存放于指定位置,不得烘烤或在日光下曝晒。
3.2.8排出的酸和泄漏出的酸必须进行收集,存放至指定位置,无法收集的必须用石灰掺拌后收集至指定位置,经酸污染的设备及地面必须进行冲洗清理,清洗后的废液要有妥善的处置方法,不得随意排放。
3.2.9非常规酸碱作业必须有监护人,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开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当人员发生意外情况,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未经允许不得进入酸碱系统作业。
3.2.10在夜间工作时,有酸、碱设备和容器的地方,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不得进行酸碱作业。
3.2.11严禁向硫酸液注水和将硫酸液倒入水中,确需硫酸和水调和时,必须先装好水,然后再往水里缓慢少量加酸调和,以免酸溅出伤人。
3.2.12所有涉及酸碱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清楚作业点周围的洗眼喷淋设施的分布位置及使用方法。
3.2.13硫酸、碱液管道、设备、机泵泄漏或检修时要做好以下处理措施后方可作业:
(1)现场隔离:拉设警戒带,安全距离为直径10米。
(2)泄漏处地面上要铺生石灰,同时做好围堵,防止扩散。
(3)能够收集必须用专用桶收集,接酸的桶内不允许有水存在。
(4)待酸、碱吹扫、置换干净后方可作业,拆管道法兰时应确定不带压,并充分辨识管道内是否有遗留的酸碱,作业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3.3防酸碱服的穿戴选择原则:
3.3.1浓度为30%以上的硫酸、30%以上的盐酸作业应选用重型防护服;浓度为30%以下的硫酸、30%以下的盐酸及10%以下氢氧化钠作业应选用轻型化学防护服。
3.3.2动静设备、浓硫酸管道消漏检修的工艺交出置换作业、参与检修人员检修作业选用重型防护服。
3.3.3 709成品硫酸装车、废酸卸车作业岗位人员选用重型防护服。
3.3.4 709中和池配液碱作业,802、706加碱作业,708罐区、709废酸罐区中和池作业,191A和709废酸裂解装置液碱卸车作业岗位人员选用轻型防护服。
3.4作业人员要求
3.4.1 现场检修作业人员和班组人员应熟知涉酸碱作业的安全风险,所有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
3.4.2固定检修作业人员和班组涉酸作业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允许随意更换作业人员。
因作业人员不够必须更换人员或增加人员时,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作业。
3.4.3作业人员名单(现场作业点上墙张贴):
班组作业人员:
一大班:唐致军张兴奎张健郭帅
二大班:刘锦程杨勇王东旭王招强
三大班:刘义功马双良徐定徐海龙
四大班:陈文辉胡昂台青海杨海泉
检修单位作业人员:
中石化十公司作业人员:刘家武、马彦龙、于海波、杨建国、
冯正正、彭英俊、高闯健
扬子检维修作业人员:马建明、贺云飞、卜文科、马启浩、
魏付海、张小强、常文、郭超、
马飞、解其超、庄旭东、李荣辉
3.5应急管理
3.5.1设酸碱作业区域以班组为单位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涉酸碱作业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演示。
3.5.2检维修单位作业人员由各单位安全员组织,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涉酸碱作业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演示。
3.5.3设酸碱作业区域,由区域主管安全的主管每月组织一次涉酸碱作业“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检维修单位参加。
演练要有方案,演练结束后有演练总结、演练评价,通过演练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改进。
每月将演练资料(演练方案、演练总结、演练评价)报送运行部存档。
4 现场定制化管理
4.1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191A碱液储罐区、708硫酸储罐区、709废酸裂解液碱卸车区、709废酸裂解装置、709装车区域,各配备酸碱服两套,定期检查保持防酸碱服完好备用。
4.2物资配备:以上作业点配备锹、生石灰、搪瓷桶(手提)、储存桶等,现场指定地点制作标识牌按照要求摆放,不得随意移动,不容许作为它用,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4.3安全警示标语:涉酸碱作业的场所包括酸碱装卸点,设置“警示标语”和“温馨提示”,正确穿戴“防护服”图片,提醒作业人员
按照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按照操作技术要求进行作业。
5 检查与考核
运行部安全管理对酸碱作业情况进行前程监督检查,并纳入考核,具体执行运行部《酸碱作业HSE考核细则》。
6附件
6.1涉酸碱作业确认审批表
6.2酸碱作业HSE考核细则
附件6.1涉酸碱作业确认审批表
注:1、进行《酸碱作业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中所述所有涉酸碱作业,必须进行此审批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作业。
2、若进行《酸碱作业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中所述非常规涉酸碱作业,必须安排监护人,并由监护人负责安全条件确认
附件6.2酸碱作业HSE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