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国际社区邻里中心定位
- 格式:pdf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4
园区邻里中心简介邻里中心新城大厦——位于园区现代大道158号,1998年5月30日开业运营,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
大厦紧密贴近区域居民生活,设有超市、银行、邮政通讯、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文体中心、邻里生鲜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项居住配套功能,并结合现代人休闲和消费需要,设立了多层次、多品种的配套设施。
如世界连锁品牌肯德基、星巴克、赛百味等等。
新城大厦的成功开业标志着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走出实践的第一步。
邻里中心不仅杜绝了底层商铺的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更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营造出一种和谐发展的商业氛围。
邻里中心湖东大厦——位于园区星湖街178号,2004年8月正式运营,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园区湖东商业第一家。
湖东大厦拥有规模集聚效应,在保持12项居住配套功能的基础上,坚持特色经营,以其更全面的功能和更齐全的配套和为周边两万人的大型组团住宅,为湖东区域消费群体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各层次的购物、休闲和生活服务。
邻里中心玲珑大厦——位于园区玲珑街58号,2006年12月26日落成开业,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大厦的成功开业,是公司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下,自行建设发展的首次尝试,成为邻里中心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起点。
大厦内12项居住配套功能完备,针对周边消费者的特点,功能设置新颖。
大厦二层的邻里家居生活馆是邻里中心公司为园区居民精心打造的专业家居生活广场,使其“足不出户”便可以挑选到琳琅满目的家居用品与饰品,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22家品牌厅店让园区居民体验“家文化公园”。
大厦还拥有六层,182间客房的邻里假日酒店,成为园区商务旅游、会展配套的理想下榻场所。
平方米,是“小硅谷”的配套服务工程。
翰林大厦由南北两栋大楼组成,北楼为两层框架结构,南楼为九层内廊式结构,一期项目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位于园区独墅湖东岸,距独墅湖隧道2公里,地处仁爱路、林泉街交界处,翰林缘小区、各大知名高校近在咫尺,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重要的区域商业服务中心。
大亚湾国际社区建设方案1. 项目背景和目标1.1 背景大亚湾是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的一个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亚湾区域需要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社区,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1.2 目标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以住宅、商业、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提供高品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吸引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在此发展,成为大亚湾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名片。
2. 社区规划和设计2.1 总体规划大亚湾国际社区的总体规划面积为1000亩,由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和公园绿地组成。
2.2 住宅区住宅区占地面积为600亩,采用多元化的住宅形式,包括高层公寓、联排别墅和独栋别墅。
住宅区内将建有小型商业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和休闲需求。
2.3 商业区商业区占地面积为200亩,将引入国际一流的购物中心,以及高端品牌的餐饮、娱乐、文化和体育设施。
商业区将成为社区居民和周边地区的消费、娱乐和社交中心。
2.4 公共设施区公共设施区占地面积为100亩,包括社区中心、学校、医院和体育设施。
社区中心将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包括物业管理、社区活动和社交场所。
学校和医院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
体育设施将满足居民的运动和健身需求。
2.5 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占地面积为100亩,建设多功能的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公园将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一个美丽宜人的环境。
3. 社区建设方案3.1 建设阶段本项目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发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
•第二阶段:建设住宅区和商业区,引入商业、餐饮和娱乐设施。
•第三阶段:建设公共设施区和公园绿地,完善社区的公共服务和休闲设施。
3.2 建设要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要求:•建筑设计要符合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风格,注重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
•设施建设要符合城市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质量和安全。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r——结合苏南地区邻里中心设计实践案例胡文衍;王剑【摘要】比较邻里中心在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的历史建设经验,探索总结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结合设计实践,分析新一代邻里中心在角色定位、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功能业态、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更新变化.【期刊名称】《门窗》【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邻里中心;发展趋势;发展特点;设计实践【作者】胡文衍;王剑【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正文语种】中文胡文衍苏州工业园区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王剑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邻里中心”是基于社区商业概念发展而来的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形式,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
“邻里中心”的概念源于西方,但邻里中心模式的成功推广则兴起于新加坡。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新加坡新镇建设及组屋计划,邻里中心已成为新加坡社区型商业服务模式的特色名片。
90年代跟随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新加坡经验的借鉴,邻里中心模式引入了中国。
近20年的发展,邻里中心模式不仅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模式典范,同时也成为一种品牌概念逐渐在周边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模式输出和理念借鉴,成为越来越普及的社区商业服务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推动着邻里中心的不断发展更新。
比较新加坡邻里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到邻里中心发展趋势的共通性。
新加坡邻里中心:典型规模:新加坡一般典型的邻里中心,混合用地约4公顷,商业建筑规模约为1万平米,服务人口4000户~6000户(约1.5~2万人),户均建筑面积按1.27m2设置,服务半径约400m。
发展趋向:新加坡城市规划采用的新镇规划模式是影响新加坡社区商业体系规划的核心因素。
一.中海发展历程二.中海发展模式三.中海管控分析三.中海规划设计及产品发展四.中海人力资源中海地产发展阶段研究:内地地产业务可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扩张期三个阶段1992-2001发展期扩张期2002年-至今1988-1991探索期•1988年8月8日,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1989年4月29日,深圳公司第一个地产项目海富花园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中国海外大规模投资内地房地产的开始•1992年8月20日,中国海外集团整合香港和内地地产业务,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1992年10月9日,中海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3年8月9日,中海发展(广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8年6月8日,中海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批准成立。
•2001年6月27日,中海兴业(成都)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西南地区•2002年8月8日,深圳中海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海外集团在内地地产业务及管理架构的重新整合•2002年12月,长春公司成立,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东北地区•2003年5月,南京公司成立•2003年10月8,中山公司成立•2004年1月15日,中海地产西安公司举行揭牌成立仪式,标志着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西北地区中心城市•2004年6月8日,中海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1月22日,正式组建佛山公司•2005年8月26日,成立宁波公司•2005年11月28日,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到目前,中海地产进入了内地19个城市一.中海发展历程二.中海发展模式三.中海管控分析三.中海规划设计及产品发展四.中海人力资源中海地产发展模式研究:采用的物业持有和物业发展并重的稳健策略,平衡长短期投资回报,虽然2002年到2007年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1%,但仍远远低于采用“快进快出”模式的万科50.7%的复合增长率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海万科“集团将构建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业务结构,坚持‘精品永恒’理念,重视投资物业,平衡长、短线投资资源配置,逐步提高投资物业比重,以获得长期稳定回报。
中海国际社区邻里中心定位前言:邻里中心概述一、邻里中心概念概念:“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
广义的邻里中心是指邻里单位中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医疗、图书馆、教堂等公共机构。
“邻里中心”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主要表现为小型的shoppingmall或社区商业集中式布局与经营;意即国内所说的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及布局:每个邻里组团配置一个邻里中心,每个居住区包含6-7个邻里组团,每个邻里组团拥有4-8幢住宅,约1000-2000户。
功能:以组团内居民的日常服务活动为对象,和整个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的功能相交叉。
日常的生活服务可在小区内解决,而商务活动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
二、中国邻里中心起源及发展趋势发源:中国的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由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引入国内的。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是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
苏州工业园的邻里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商业服务的品牌商标,其品牌及管理已面向全国输出。
现状:国内很多类似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业态是不成规模、不成气候的,服务也不完整,物业类型以商业街为主,缺乏完整的配置概念。
由于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成功运营,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已将邻里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如上海不做市区十字路口经济,将提升和创新郊区“邻里中心”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上海的国际化和城市化进程;南京河西新区的规划中,已在每个街道规划了一个邻里中心。
趋势:邻里中心将被我国纳入城市规划,扮演区域基础商业角色。
三、中海国际社区的邻里中心概念界定本次研究的邻里中心,即中海的国际社区的邻里中心,是中等意义的概念,即不包括酒店、医院、教堂、中小学、公交总站等大型公共设施,但是包括会所、中小型商业、幼儿园、街道办事处、派出所、酒店式公寓以及其他一些小型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商业典型案例分析—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社区商业发展概述 (4)二、苏州方洲邻里中心概述 (5)1. 地理位置与交通便捷性 (5)2. 建立背景与发展历程 (6)3. 主要功能与定位 (7)三、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9)1. 商业模式创新与特色 (9)集中式商业与分散式商业的结合 (11)一站式消费与体验式消费的融合 (11)2. 运营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 (13)服务质量管理 (14)店铺租赁与物业管理 (15)跨界合作与品牌联盟 (16)四、社区商业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17)1. 商业对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18)2. 社区商业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19)3. 社区商业与社区文化的相互影响 (21)五、挑战与展望 (22)1. 当前面临的挑战 (23)租赁与经营困境 (23)同质化竞争与创新压力 (25)2. 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26)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 (27)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9)六、结论与建议 (30)1. 对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的发展评价 (31)2. 对其他社区商业的借鉴意义 (32)3. 政策建议与行业展望 (33)一、内容简述本文档将对苏州方洲邻里中心这一社区商业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苏州方洲邻里中心作为一个成功的社区商业项目,其运营模式、商业布局、服务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本文将通过对其背景、概况、商业模式、运营亮点、成功经验及启示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的角度,也为其他社区商业项目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的背景,包括地理位置、社区规模、商业规划等方面的信息。
概述其商业模式的构建,包括业态规划、运营策略、服务定位等。
通过对其运营亮点进行分析,如品牌特色、活动策划、服务质量等,展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还将探讨苏州方洲邻里中心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其给其他社区商业项目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中海国际社区碧林一期B区推售策略及价格专题报告一、中海国际社区概况【中海国际社区】位于成都市西北侧,羊西线西延线三环外3公里处,属成都市金牛区规划范围。
项目东、北、西侧分别临土龙路、羊西线西延线和新川路,南接摸底河、两河城市森林公园和清水河生态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大抑制了客户的购买信心。
某些楼盘甚至在政策出台后立即出现了交易萎缩的情况,可见消费者对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且对后市产生严重观望心理,并且可以预测这种情况还将在短期内持续。
1.2.市场供应面积增长较快,交易面积增势趋缓,供应面积开始超过交易面积成都市商品房市场供应在经过2004年可售面积的短暂下滑后,2005年迅速回升。
商品房新增供应面积增长较快,仅五城区供应面积即超过9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94%(2004年增幅为4.15%)商品房销售面积8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较2004年11.92%下降了紧10个百分点)。
同时,“国六条”颁布后,未来两年市场新上市项目更多、更集中。
1.3.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放缓2005年成都五城区商品住宅交易均价为3770元/平方米(其中12月份商品住宅均价3872元/平米),同比增长16%,整体呈上半年稳步攀升,下半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下,价格明显盘整波动。
由于宏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控制的加强,成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在上半年碧林一期B区区位图2.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碧林一期B区占地约36730.85平米,住宅部分建筑面积44111.3平米,为8-17栋6+1纯多层住宅。
商业部分建筑面积为1279.25平米,为16栋、17栋临第一大道一侧的底层商业。
本项目总户数为288户,容积率1.7,建筑密度26%,绿地率27.7%。
小区有地下停车位184个;地面停车位和一层架空车位共44个。
B区住宅均为标准化组团围合,基本为南北朝向。
除转角户型有部分调整外,其他户型基本保持A区标准不变,因此户型具有较强的均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