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铜精炼实验探究》(省级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 格式:ppt
- 大小:7.49 MB
- 文档页数:15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42224236FeSO +O +2H O=2Fe SO +2Fe(OH)↓ 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2224Na S+2O =Na SO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2244Br +4H O=HBrO +7HBr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4242CuSO 5H O=CuSO +5H O ⋅A .AB .BC .CD .D2.(2020·海南·高考真题)向CuSO 4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变为无色溶液B .离子方程式为Cu 2+ + 4NH 3·H 2O = [Cu(NH 3)4]2+ + 4H 2OC .Cu 2+与 NH 3中的氮原子以π键结合D .NH 3分子中∠HNH 为109º28ˊ微专题15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与实废铜综合利用的常见流程框图模式1.单质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则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
有关化学方程式:2Cu +O 2+CO 2+H 2O===Cu 2(OH)2CO 3。
②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O 2=====△2CuO 。
铜丝在硫蒸气中反应:2Cu +S=====△Cu 2S 。
铜丝在Cl 2中反应:Cu +Cl 2=====△CuCl 2。
2.铜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名称氧化铜氧化亚铜颜色黑色砖红色与酸反应(H+) CuO+2H+===Cu2++H2OCu2O+2H+===Cu2++Cu+H2O(2)氢氧化铜①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②化学性质及应用:(3)铜盐①Cu2(OH)2CO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CO2↑+H2O。
实验名称:铜的精炼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铜的精炼原理及过程;2. 掌握电解精炼铜的实验方法;3. 熟悉实验仪器及操作步骤;4.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流效率。
二、实验原理铜的精炼是通过电解法将粗铜中的杂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精铜。
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是利用铜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解槽中,粗铜作为阳极,纯铜作为阴极,电解液为硫酸铜溶液。
阳极反应:Cu → Cu2+ + 2e-阴极反应:Cu2+ + 2e- → Cu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的粗铜逐渐溶解,杂质在阳极泥中沉积,阴极上沉积出纯铜。
电流效率是指实际沉积的纯铜与理论上应沉积的纯铜的比值。
三、实验用品1. 粗铜片(质量:Xg)2. 纯铜片(质量:Xg)3. 硫酸铜溶液(浓度:Xg/L)4. 电解槽5. 电解电源6. 铜棒7. 铜网8. 铜板9. 砂纸10. 量筒11. 电子秤12. 秒表13.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槽,将粗铜片作为阳极,纯铜片作为阴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2. 将电解槽接通电源,调整电流为X安,电压为X伏;3. 开始电解,观察阳极上的粗铜溶解情况,记录溶解时间;4. 在电解过程中,定时检查阴极上的沉积物,确保沉积物为纯铜;5. 电解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阴极和阳极,清洗并称量;6.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流效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粗铜片质量:Xg2. 纯铜片质量:Xg3. 电解时间:X分钟4. 电流:X安5. 电压:X伏6. 沉积物质量:Xg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流效率:电流效率 = 沉积物质量 / (粗铜片质量 + 纯铜片质量) × 100%六、结果讨论1.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阳极溶解、阴极沉积等;2. 讨论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如电流、电压、电解时间等;3.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4. 总结实验经验,为今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铜的精炼原理及过程,掌握了电解精炼铜的实验方法。
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泰州市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
泰教研[2008]26号
关于公布泰州市第三届中学化学实验调演
获奖结果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文教)局教研室、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直有关学校:
泰州市第三届中学化学实验调演已圆满结束,现公布获奖结果,本次调演共评出泰州市一等奖13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8项。
选出6项参加省级调研,获得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1项。
具体获奖名单见附件。
附件一:泰州市第三届中学化学实验调演获奖名单
附件二: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第五届实验调演获奖名单
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泰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专委会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1
附件一、泰州市第三届中学化学实验调演获奖名单
高中组
二等奖(12项)
三等奖(17项)
2
初中组
3
附件二: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第五届实验调演获奖名单
江苏省一等奖(1项)
银与双氧水反应探究杨晓丽陈顺祥省姜堰中学
江苏省二等奖(4项)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相互转化演示实验的改进经志俊省兴化中学
丁达尔效应实验的改进周行知孙飞
蒋郸骥
省泰兴中学
省靖江中学
钢铁腐蚀演示实验的改进朱石明兴化戴窑高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02的探究性实验设计孙健王瑶省泰州中学江苏省三等奖(1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演示实验的改进
毕兴男
张永红
谈璞
泰兴市洋思中学
兴化市边城学校
泰州市二中附属初中
4。
2017江苏省化学创新实验比赛观摩有感作者:朱清勇杨宝权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10期摘要:介绍了江苏省第六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比赛及观摩活动的概况,通过分析创新实验比赛的作品,认为化学实验的创新要关注文献、新仪器开发、药品条件的优化、生活用品、新科技展示以及环境友好设计等。
对当前的实验教学和创新情况做了反思,认为实验创新需服务于教学、为学生发展、力求简约控制。
关键词:实验创新;核心素养;原则和策略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0–001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2017年4月26~28日,江苏省第六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比赛及观摩活动在徐州市成功举办。
本次比赛共展示了江苏省13个大市的67件创新实验作品,凸显了创新精神,展示了实验之美。
展演中老师们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完成了一个个精彩的化学实验。
展演实验将观众的视角由书本知识转向了实验与创新,引领教师思考如何感知物质世界,如何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感知物质世界的变化、享受实验的快乐。
积极从事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逐渐发现,由于初中化学内容少、起点低、启蒙限制的要求多,致使实验创新之路越走越窄。
然而,现场观摩此次调演后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1 实验创新的原则和策略2012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集中体现科学精神和态度,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内容,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 认识初中化学实验的功能“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探究为什么;实验创新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做到教师时刻关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铜的精炼实验报告铜的精炼实验报告引言: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天然铜矿石中含有杂质较多,需要通过精炼的方法提取出纯净的铜。
本实验旨在探究铜的精炼过程,并验证其效果。
实验材料:1. 铜矿石样品2. 硫酸3. 氢氧化钠4. 氯化钠5. 精密天平6. 锥形瓶7. 烧杯8. 热板9. 火焰10. 实验室用具实验步骤:1. 将铜矿石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2. 将铜矿石粉末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使其与铜矿石反应。
3. 将锥形瓶放置在热板上,加热至适当温度,促使反应进行。
4.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如有气体产生,可通过导管收集。
5. 将反应产物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6. 将过滤后的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7. 将氢氧化铜沉淀通过过滤分离出来。
8. 将氢氧化铜沉淀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为纯净的铜。
9. 将得到的铜样品冷却后称重,记录质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精炼过程,我们得到了一定质量的纯净铜样品。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过程中,铜矿石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溶液。
这是因为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铜矿石中的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这是硫酸与铜矿石反应的副产物。
通过导管收集气体,可以进一步分析其成分。
3. 经过过滤分离和氢氧化钠反应,我们得到了氢氧化铜沉淀。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够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铜。
4. 将氢氧化铜沉淀加热至高温,可以使其分解为纯净的铜。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促使化学反应加速进行,使氢氧化铜分解为金属铜。
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2. 实验室操作要规范,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3.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要洁净,以免产生干扰。
4.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铜的精炼过程,并得到了一定质量的纯净铜样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有趣的实验,探索了物理学的奥秘。
其中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电机。
学生们利用铜线、磁铁和电池制作了一个小型发电机。
当铜线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
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另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光的折射原理的光学仪器。
学生们利用透明塑料板、三棱镜和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当光线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些优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初中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的作品在未来的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诞生!。
项目的选题是怎样发现(或选择)的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该项目申报前,同类研究情况,该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该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该项目获奖情况(省部级)补充:禁止重复!!!补充:各位大哥各位大姐,帮帮忙了。
补充:大哥大姐们我又加五十悬奖。
就帮帮忙吧。
很急、补充:大哥大姐们真的很急,我有加10分满意答案天空之上 8级 2009-09-23例1:任意等分角器。
这是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学初二学生刘鸿燕发明的。
1986年8月,在兰州的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上,获得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派官员穆萨先生颁发的这次比赛的唯一的一块金牌——“世界青少年发明家”。
同年10月,这个作品又被选送参加在武汉举办的“全国创造发明展览”,获得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金牌奖。
在读初二年级,上几何课时,在课堂上,老师只教给同学们用圆规和直尺画二等分和四等分角。
刘鸿燕想,老师怎么不教画三等分角呢?后来,老师说,用圆规和直尺作三等分角是世界数学难题,而且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
她想,不能用圆规和直尺解决三等分角问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呢、如果能发明出这样的仪器,该多好呀!从此,她就特别留意等分角的问题。
后来,学到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定理时,她想,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平分顶角,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对应的顶角又是相等的,把它们连接起来,不就可以把一个角都等分了吗?于是,她找来透明的胶片,剪成一块块全等等腰三角形,再把它们用多种方法连接起来。
有一次,她突然联想到,这些三角形连接起来,就像一把扇子,打开一把纸扇,不就看到很多等分角吗?扇子的轴就是公共顶点的位置,“扇子”所张的角度就随着变大变小,这样就可以用来等分不同大小的角了。
为了随意改变公共顶点的位置,她沿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开一条导向槽,用一枚大头针配合就行了。
这样作品又从“扇子”变成了“任意等分角器”。
补充:例2:自锁式衣钩。
吉林省汪清镇三小六年级学生崔强(朝鲜族)发明的自锁式衣钩,荣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为了弥补教材上的不足,我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创新设计:取塑料矿泉水瓶两个(底部可用双面胶固定在桌面上),用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烧后在其中一个瓶子的中间烫一个孔,然后再在该孔的侧面的上和下的方向大致等距离处各烫一个孔,把三个小孔用套有橡皮管的玻璃导管插上,调整好高低不同的蜡烛的位置到侧面的导管口下方,中间的导管连接另一个矿泉水瓶(底部用玻璃棒灼烧后烫上若干小孔,并装有石灰石)。
用玻璃棒一端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后在瓶盖中间烫一个孔, 正好将玻璃棒穿在瓶盖上;实验时把瓶盖拧紧, 形成封口。
在玻璃棒上间隔等距离绕上三条干燥蓝色石蕊试纸, 上面一条喷醋酸, 中间一条保持干燥, 下面一条用水润湿,并用橡皮筋固定好用石蕊纸条的位置。
将右边塑料瓶放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通过止水夹的开与关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发生与停止(装置如下图)。
图一(二)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对这一反应事实不容易接受。
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够发生反应,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下图)。
实验步骤: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不足,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大胆发挥创造力设计改进实验,学生上传微课学习反馈,我根据回答情况整理并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通过翻转的指导学习,为课上实验创新奠定知识储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课中教学,实验探究(一)环节一:实验导课。
【活动探究一】每一小组展示两瓶气体(用软塑料瓶装),一瓶氧气,一瓶二氧化碳【提出问题】通过微课的学习,你能鉴别出哪一瓶是二氧化碳气体吗?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实验鉴别】分小组进行实验鉴别。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各种鉴别方法及体现的性质(①分别倒入等量的水震荡②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③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④分别倒入等量的紫色石蕊试液……)【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鉴别二氧化碳,,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38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作品基于对比实验试管架与具有放大功能的试管项目研究报告摘要:基于对比实验试管架的正面主要为衬托板,衬托板上有四组圆环和两个照明灯。
每组圆环有大小两个圆环,分别用来固定大小不同的试管;两个照明灯可以为实验观察需要时提供照明。
基于对比实验试管架的照明灯用可充电蓄电池供电,因此其背面有充电插头和充电指示灯。
基于对比实验试管架背面上的开关用于控制试管架正面的照明灯,还有四个滴管插孔,用于实验时存放滴管。
具有放大功能的试管的试管壁相当于四块凸透镜,能对试管内的物体或现象放大3—5倍,从而能对试管内细微的实验现象或细小的物体进行放大。
基于对比实验试管架与具有放大功能的试管配套使用,可以使对比实验的现象更易于观察,并且具有观察细微的实验现象、细小物质的形成及缩短实验时间等作用。
关键词:对比实验试管架放大功能试管照明灯一、项目制作的背景在化学实验操作中,试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仪器之一,而试管架是摆放和晾干试管的架子。
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是化学实验中的最常见操作。
但是由于试管的可视面积小,教师在使用试管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坐教室后排甚至中间的学生无法看清实验现象。
对于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比如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非常细小而且速度很慢;对于现象差别很小的实验,比如碱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蓝中的蓝色和紫色很难区分。
教师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这些实验现象,往往颇费周折,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化学实验中的试管架往往只起摆放、晾干试管的单一作用,如何既增加试管架的功能又增强这些试管实验的效果是本项目制作的背景。
二、项目制作的目的本项目制作的目的是制作的试管能将试管内的物体或实验现象放大;制作的试管架具有使对比实验的现象区分效果更显著、为观察试管中细微的实验现象提供照明等更多功能。
总之,本项目制作的仪器能使教师的化学演示实验效果更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
三、项目制作的过程(一)基于对比实验试管架的设计原理作为化学教师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变化,可是颜色变化不明显,有些学生始终看不出来。
铜的精炼实验报告
《铜的精炼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铜的精炼过程及其影响。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通讯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然而,自然界中的铜通常含有杂质,需要经过精炼才能达到工业标准。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收集了含有铜的矿石样本,并进行了化学分析,确认其中的杂质成分。
接下来,我们使用了传统的火法冶炼和现代的电解法精炼两种方法,对铜进行了精炼处理。
在火法冶炼过程中,我们将矿石样本与煤和石灰石一起加热,使铜矿石中的铜被还原为金属铜,并与其他杂质分离。
而在电解法精炼过程中,我们将铜矿石溶解在硫酸中,然后通过电解将铜离子还原为金属铜,从而达到精炼的目的。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火法冶炼虽然是一种传统方法,但其能耗较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而电解法精炼则能够高效、低能耗地将铜精炼至高纯度,且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工业生产中更受到青睐。
此外,我们还发现,铜的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
因此,如何处理这些废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废物处理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铜的精炼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铜精炼过程及其影响的机会。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铜的精炼原理和方法,还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的实验成果能够为铜的精炼工艺的改进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5.无机化学实验整合——制备硫酸铜与精炼铜【实验一 硫酸铜的制备】 (1)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 现象 a 试管中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b 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将a 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显蓝色实验 结论 Cu 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2)工业制胆矾物质 开始沉淀时的pH 值 完全沉淀时的pH 值 氢氧化铁 2.7 3.7 氢氧化亚铁 7.6 9.6 氢氧化铜5.26.4【实验二 精炼铜】电解精炼粗铜时,以待精炼的铜(含Zn 、Fe 、Ni 、Ag 、Au 等)作阳极,用CuSO 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得含铜量为99.95%~99.98%的电解铜。
阳极材料粗铜(含Zn 、Fe 、Ni 、Ag 、Au 等)【针对训练】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测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uSOA.胆矾的化学式为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硫酸铜的分解产物。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经检测为Cu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前需打开K 1和K 2,缓缓通入一段时间N 2B.A 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可将BaCl 2溶液换成Ba(NO 3)2溶液D.若品红溶液不褪色,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CuSO 42Cu 2O+4SO 3↑+O 2↑3.图Ⅰ的目的是精炼铜,图Ⅱ的目的是保护钢闸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中b 为纯铜,电解过程中质量减轻,发生的反应为2Cu 2eCu +-+B.图Ⅰ中24SO -向a 极移动,但不放电C.图Ⅰ中如果a 、b 间用导线连接时,钢闸门作正极D.图Ⅰ中如果a 、b 间连接直流电源利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保护钢闸门时,则X 必须用锌4.下列关于电解精炼铜写电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路中每通过2mol e - ,阳极就会溶解64 g 铜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阴极为精铜,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2Cu +的浓度不变C.在铁制器皿上镀铝,熔融氧化铝作电解质,铁制器皿作阴极,铝棒作阳极D.电镀过程中电镀液必须不断更换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42FeSO 7H O ⋅]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
粗铜中铜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冯丽琼;谭飞;陈芸平【摘要】笔者将《粗铜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YS/T 521.1-2009)中滴定管改用校准大度移液管与酸式滴定管进行滴定,这样易掌控终点颜色变化.对电解铜片标样平行测定12份,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6%,相对误差RE为-0.070%,其测定值与参考值基本相符.【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4页(P608-611)【关键词】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硫代硫酸钠;分析方法【作者】冯丽琼;谭飞;陈芸平【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测试中心,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测试中心,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测试中心,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2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
在我国铜主要用火法从黄铜矿中提炼,而粗铜是在炼铜转炉吹炼后,铸造成型的铜,含铜约98.5%。
其外表粗糙含气孔,由此得名,又称“泡铜”。
主要杂质元素为砷、锑、铋、铅,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按GB/T5120-1995(现以被YS/T 521.1-2009替代)的规定进行[3]。
由于粗铜滴定管较为特殊,价格较贵,分析时所用滴定液浓度高,引入误差较大,笔者改用已校准大度移液管先移取高浓度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由于改用稀的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对99.9%的电解铜片标样实验结果精准度较高,仲裁样品分析结果反馈意见均满意,该法既节约成本又可减小误差。
1.1.1 使用试剂只要有:碘化钾、硝酸、盐酸、氨水、冰乙酸、溴饱和溶液、氟化氢铵、硫氰酸钾、淀粉、三氯化铁、醋酸、醋酸铵、硫代硫酸钠等,均为分析纯。
1.1.2 氟化氢铵饱和溶液(储存于聚乙烯瓶中);硫氰酸钾溶液(200g/L);淀粉溶液(5g/L)。
1.1.3 醋酸—醋酸铵溶液300g/L:称取90g醋酸铵于400mL烧杯中,加入150mL水和100mL冰醋酸,溶解后用水稀释至300mL,混匀,此溶液pH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