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12 MB
- 文档页数:52
一、师德的基本意蕴1、师德的基本内涵道德——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内在意识和行为品行的统一。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师德文化——关于教师职业意义的认识;对教师职业规范的把握和实践师德品—对教师职业意义、原则规范等的内在获得及外在表现(师德意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师德活动——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一定善恶观念和行为规范支配所进行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二、师德与社会公共道德1、师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共同特征:相对独立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现象的共含性2、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个性与共性;区别——二者产生与发展不同、适用范围不同3、认识联系与区别的意义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不仅要有一般的道德(这是提高强化职业道德的基础),还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它包含着对教师专业行为的特殊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针对性、特殊性、适用性——全是围绕教育问题和教师职业体现的,是围绕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面临的关系和矛盾形成的。
2、教书育人目标要求的一致性一个教师“应该知道德行和善良的心灵比如任何学问或文字都重要,要把它的主要工作放在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它具有一种正当的心情上面……如果没有这一点,不能排除不良的与邪恶的,那么,文字、科学以及教育上的其他一切成就都没有用处,就只能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坏、更危险而已”。
——洛克对一个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卢梭“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劳动价值——造福人类,打造未来社会地位——光辉、神圣、崇高职业职责——教书育人态度情感——爱岗敬业、育人为乐职业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行为品质——爱生、乐学、民主、自律职业情操——严以律己,廉洁从教业务水平——严谨治学,精益求精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增强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培养职业情感,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持久的职业活动的精神动力;为人师表,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面貌;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社会风尚。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校本培训讲稿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1)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广”;“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原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 引言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影响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育使命是指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任,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社会责任则涵盖了教师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以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等。
3. 专业精神和学术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培养专业精神和遵守学术规范。
专业精神是指教师要以高度认同职业和专业的精神状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和剽窃,积极发表研究论文,倡导学术独立性和公正性。
4. 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师生关系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给予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能够理解和体谅学生的困难和需求。
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 道德榜样和自我修养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还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榜样。
教师应当坚守道德底线,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积极传递正能量。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
6. 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应当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创新精神是指教师要具备教学教研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极探索和应用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特点(1)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即只体现和作用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2)人类社会的分工使长期形成的职业相对稳定,其职业道德也基本上是稳定、连续的。
(3)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多样性,不同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
1.5.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1.6.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由于教师职业性质和活动形式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自觉性。
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和培育学生,使之成为品行优秀的新一代。
因此,社会对师德水准要求很高。
(2)明显的示范性。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活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决定了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其职业道德行为的示范、感化,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着学生的品质。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
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处在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学生打交道最多、最信任的是老师,这就要求教师的师德具有高水准,在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活动特点还决定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待人处事的态度乃至气质、性格不仅对学生会产生影响,还会通过学生对家庭和社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强烈的时代性。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时代的变迁雨道德发展有着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
在当今社会转型和过渡时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师德规范,而是从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使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地在继承和发展中弘扬和创新。
1.7.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1)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及修养2021年9月1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正式公布,这是我国继1997年以后首次对标准进展修订。
及旧版本相比,新标准从原来的8条改为了6条。
在保存原来内容的根底上,新增了一些条目。
〔一〕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解读1.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根本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2021年修订〕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与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保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平安,关心学生安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挖苦、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那么。
衣着得体,语言标准,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抗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构造。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
2.新?教师职业道德规定?的亮点〔1〕要做“先生〞,还要做“学生〞。
〔2〕抵抗有偿家教,标准从教行为〔3〕“保护学生平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命换命〞〔4〕要重视分数,但不能只为分数〔5〕不是法律,但及法律有关联性3.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标准?的精神实质新?标准?共六条,表达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与时代特征,“爱〞及“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与灵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篇)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1.道德: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社会舆论通过表扬和肯定一些良好的品行,批评、否定一些不良的品行,造成一种精神力量,鼓励、制约或限制人们的行为,造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传统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和道德风尚。
因此它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持处的公德。
22.教师遵守公德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2).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3).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3.团结协作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更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所在。
24.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教师劳动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有机统一。
从微观上看,教育的劳动方式是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从宏观上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气氛;(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25.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26.热爱学生和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着作为“纽结”的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49.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道德规范都是调节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
从个体道德的心理机制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范畴高于其他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因为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践行,要以树立师德信念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