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容量器具校准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12
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确保日常检测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
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4、内容:4.1校准项目4.1.1分度吸量管表 24.1.2量筒/量杯/具塞量筒表34.1.3容量瓶表44.1.4单标线移液管表54.2校准条件与设备:4.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4.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4.2.3所用设备:4.3校准过程:4.3.1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准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4.3.2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 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
4.3.3密合性: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玻璃容器自校操作规程1. 引言为了保证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使用玻璃容器的实验操作,需要进行定期的自校。
本文档旨在规范玻璃容器自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室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自校的目的玻璃容器自校的目的是验证容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自校,可以检测玻璃容器是否存在任何缺陷和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提高实验操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3. 自校的对象玻璃容器包括烧杯、量筒、试管、培养皿等,这些容器在实验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校的对象应包括实验室中常用的各类玻璃容器,检查范围应覆盖容器的外观、标定线、容积等。
4. 自校的工具自校玻璃容器需要使用以下工具:•温度计:用于测量玻璃容器所处的环境温度;•数字天平:用于精确称量校准液体的质量;•校准液体:容积已知并经过校准的液体,可用纯净水或标准溶液。
5. 自校流程玻璃容器的自校流程如下:1.准备校准液体: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液体,确保其容积已经校准过,并用数字天平称量出固定质量的校准液体。
2.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玻璃容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标定容器:找到需要进行自校的玻璃容器,并先用纯净水清洗干净。
然后,将校准液体缓慢注入容器中,直到达到容器的标定线。
4.摄取数据:用数字天平精确称量填满校准液体的玻璃容器,记录下实际质量。
5.计算误差:根据标定液体的已知质量和容器实际质量,计算出测量的误差值。
6.分析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误差值和实验要求的精度,评估玻璃容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处理结果:对于误差过大的玻璃容器,应进行维修、更换或重新校准的操作。
6. 注意事项在进行玻璃容器的自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防止杂质对自校结果的影响;•仔细测量温度,确保环境温度与实验要求相符;•校准液体应使用已校准过的标定液体,确保准确性;•自校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造成玻璃容器的破损和液体的溅散;•对于误差较大的玻璃容器,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标题:计量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1.0目的:保证计量玻璃量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检测过程的质量。
2.0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3.1 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3.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0职责:4.1品管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4.2实验室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5.0校准方法:5.1校准项目5.1.5酸式/碱式滴定管表65.2校准条件与设备:5.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5.3校准过程:5.3.1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5.3.2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 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 (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 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5.3.3密合性: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总则1.1 校正用蒸馏水至少须在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1.2 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 每个仪器(每段)应校正两次,两次校正水重之差应小于0.01g。
1.5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
2.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2.1 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2.2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 称取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的水重。
从表中查得在此温度下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溶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3.1 取待校正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 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 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从表中查出在此温度下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1 取一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将被校正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2 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或10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3 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4 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1 ml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
5.量筒校正操作规程5.1 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5.2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量筒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5.3 称取空量筒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再称定重量。
5.4 计算容量筒中的水重。
6.结果记录备用。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玻璃容量器具。
三、责任人:容量器具校正人员,质控部负责人。
四、管理内容:1、总则1.1校正用水为纯化水,须在室内放置至水温达到20℃,若水温偏差过大至少放置两小时以上。
1.2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量筒必须干燥。
1.3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每个仪器(每段)校正两次,两次校正值的误差小于0.02g。
1.5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200g以下达到0.0001g;200g以上达到0.01g。
2、容量瓶校正操作程序2.1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2.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一同存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取空容量瓶带塞称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2.5从表中查得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程序3.1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3.4从表中查出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程序4.1取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
4.2将被校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3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4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5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
4.6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
4.7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校正数和总校正数。
5、量筒校正操作程序5.1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干燥。
5.2称取量筒的重量,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吸干,再称定重量。
1.目的: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检验准确度。
2.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 1ml、2ml、5ml和10ml 刻度吸管;3ml、5ml、10ml、20ml、25ml、50ml移液管;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容量瓶;10ml、25ml、50ml酸碱滴定管;25ml、50ml、100ml、200ml、250ml、500ml、1000ml量筒、量杯和具塞量筒的进货验收检验和使用过程中校准;3.引用标准:JJG190-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GB/T 12810-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4.职责:4.1 化验室班长:负责化验室玻璃量器的验收、校准工作;4.2 化验室检验员:负责玻璃量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5.校准条件与设备:5.1.校准条件A、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0±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B、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二次蒸馏),应符合GB 6682《分析实验用水标准》。
5.2.所用设备:A、电子天平500 g 0.01g,200g,0.0001g;B、1X10 倍刻度放大镜;C、0~50℃温度计,精确至0.1℃;D、50ml具塞碘量瓶(可用70*35玻璃称量皿代替);F、秒表。
5.3.所用试剂:A、铬酸洗液:在60度下用50克水溶解25克重铬酸钾粉末后,搅拌下直接少量(10ml)多次加入工业硫酸(98%)450毫升;B、高锰酸钾,铬酸洗液经反复使用后洗涤效果会差,加入高锰酸钾可恢复洗涤效果;C、氢氟酸。
6.校准前处理:6.1. 量器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C、分度线应清晰完整,平直均匀,且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使公司玻璃量器校准操作更精密准确。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需内部校准的玻璃量器的校准操作。
3 职责质量部负责内部玻璃量器的周期校准。
4 内容4.1玻璃量器周期校准4.1.1校准前准备4.1.1.1准备好待校准的玻璃仪器(洗净、干燥),容量大于被校玻璃仪器的带盖称量杯(容量瓶不需要),一根温度计(范围至少是0~30℃,分度值为0.1℃)),新制备的纯化水(纯化水至少在校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以达到室温)4.1.1.2校准时室温要求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4.1.2玻璃容量仪器的校准4.1.2.1容量瓶校准将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过的带塞容量瓶放入电子天平,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去皮/置零键;取下量瓶,加水至标线以上几毫米,等待2min。
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使液面最低点与标线上边缘相切,再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量得到纯化水的质量(m)。
然后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
4.1.2.2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校准取一个容量大于被校玻璃仪器的带盖称量杯放入电子天平,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去皮/置零键;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将流液口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
对于流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
对于吹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随即将流液口残留液排出。
将被检吸量管内的纯水放人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同时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4.1.2.3量筒校准取一个容量大于被校玻璃仪器的带盖称量杯放入电子天平,待天平显示稳定后,按去皮/置零键;将清洗干净的量筒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量筒外面的水,用胶头滴管吸出量筒中的水,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将倒液嘴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
玻璃器皿校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常用玻璃器皿(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校准,参照《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G196-2006)编制。
2、技术要求2.1玻璃器皿外观应完整,无破损,应充分清洗干净、干燥并编号。
滴定管必须分别按照酸、碱滴定管要求备好。
2.2常用玻璃器皿的容许误差如表506-1所示。
常用玻璃器皿的容许误差容积(mL)容许误差(mL)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A级B级A级B级A级B级量入式量出式1 ±0.010 ±0.020 ±0.007 ±0.015 ±0.010 ±0.020 - -2 ±0.010 ±0.020 ±0.010 ±0.020 ±0.015 ±0.030 - -3 - - ±0.015 ±0.030 - - - -5 ±0.010 ±0.020 ±0.015 ±0.030 ±0.020 ±0.040 ±0.05 ±0.10 10 ±0.025 ±0.050 ±0.020 ±0.040 ±0.020 ±0.040 ±0.10 ±0.20 15 - - ±0.025 ±0.050 - - - - 20 - - ±0.030 ±0.060 - - - - 25 ±0.04 ±0.08 ±0.030 ±0.060 ±0.03 ±0.06 ±0.25 ±0.50 50 ±0.05 ±0.10 ±0.05 ±0.10 ±0.05 ±0.10 ±0.25 ±0.50 100 ±0.10 ±0.20 ±0.08 ±0.16 ±0.10 ±0.20 ±0.5 ±1.0 200 - - - - ±0.15 ±0.30 - - 250 - - - - ±0.15 ±0.30 ±1.0 ±2.0 500 - - - - ±0.25 ±0.50 ±2.5 ±5.01000 - - - - ±0.40 ±0.80 ±5.0 ±10 2000 - - - - ±0.60 ±1.20 ±10 ±20 注:玻璃器皿未标注级别的按B级处理。
实施日期:
5.2玻璃量器的结构(见图1~图7)
图1具塞滴定管图2无塞滴定管图3分度吸量管图4单标线吸量管图5单标线容量瓶图6量筒图7量杯
1-量筒;2-流液口; 1-量管;2-流液口;1-量管;2流液口 1-流液管;2-流液口 1-瓶体;2-瓶颈; 1-分度表;2-倒液嘴 1-分度表;2-倒液嘴3-直通活塞 3-胶管;4玻璃球 3-瓶塞 3-筒塞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材质与理化性能
6.1.1 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6.1.2 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
6.1.3 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名称残余内应力
量器(滴定管除外)单位厚度光程差应≤100 nm/cm 滴定管、活塞芯和量瓶、量筒的塞盖单位厚度光程差应≤120 nm/cm
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第4页共14页
文件名称:常用玻璃量器校准规程第版第次修订实施日期:
图8 标记排列图
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第5页
文件名称:常用玻璃量器校准规程第版
实施日期:。
玻璃量器量筒校准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玻璃量器量筒是广泛用于实验室、工厂等场所进行容量测量的量具,具有精度高、使用简便等优点。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其测量偏差,因此需要校准。
同时,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并延长使用寿命,对其进行适当的保养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玻璃量器量筒的校准、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玻璃量器量筒的校准校准原理玻璃量器量筒的校准原理是通过比较玻璃量器量筒所测量的液体体积与标准液体体积的差异,计算出其测量偏差,并进行调整。
校准步骤1.准备标准液体,并根据其密度和温度计算出其体积;2.将标准液体倒入待校准的玻璃量器量筒中,使其液面与量筒刻度线相切,注意排除气泡;3.读取量筒上液面高度对应的刻度值;4.计算校准值:校准值=实际体积-标准体积;5.将校准值转化为每个刻度值的校准值,并进行调整。
如:如果校准值为3毫升,而每个刻度值为0.1毫升,则需要将每个刻度值都向上或向下调整0.03毫升。
校准周期根据国家标准,玻璃量器量筒的校准周期应为每年一次。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其使用频率、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
玻璃量器量筒的安全操作操作前检查1.仔细检查玻璃量器量筒是否完好无损、干净无杂质;2.确认玻璃量器量筒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并检查上次校准时间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测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避免测量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操作步骤1.将待测液体缓慢倒入量筒中,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和液体溢出;2.抬头正视量筒,使视线与液面成垂直,并读取液面高度对应的刻度值;3.如果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则需要先清洗量筒并清除量筒内的残留液体和杂质。
使用注意事项1.避免将玻璃量器量筒猛烈摔打和碰撞;2.避免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使用;3.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并保证测量精度。
玻璃量器量筒的保养规程日常保养1.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排除残留液体和杂质;2.确保玻璃量器量筒内干燥无水,并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3.避免将量筒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校准规程一、目的:建立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的校准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进行校正,以保证其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器具误差影响产品内外在质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的校正。
三、职责:品管部相关负责人。
四、正文:1.玻璃仪器总则:1.1 所有玻璃量器到厂验收时均需按本规程校正,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一年。
1.2 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将水温控制在20-24℃之间固定不变。
1.3 校正用水须在实验室内放置半小时左右。
1.4 待校正器具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1.5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6 每个器具(每段)校正值的误差,应小于0.02g。
1.7 称量水重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
2. 玻璃仪器概述:2.1玻璃仪器校正2.1.1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1.2 项下的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1.2 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1.2项下的水到标示容量处,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端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1.3 滴定管的校正:先以1.2项下的水填充至刻度(注意检查管内有无气泡),再将滴定管内的水分段放入一预先称重的干燥锥形瓶中,分别记录重量,再换算成体积,并和滴定管标示体积做对比。
2.2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2.2.1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2.2.1.1将需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称取空瓶重。
2.2.1.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约30分钟,再加水至刻度,如瓶颈上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紧瓶塞,记下水温,再称总重量。
2.2.1.3计算容量瓶中水重,从附表中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玻璃仪器如何校准?一份玻璃仪器校正规程送你!1、容量瓶的校正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取烧杯盛放校正用水,水及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登记水温,先称空容量瓶重,然后加水至刻度,留意不行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否则应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然后用试验温度时1mL水的重量除水重,即得容量瓶容积的毫升数。
各容量瓶的实际体积可用氢氟酸直接刻于适当位置,也可将容量瓶编号后,记录于专用的记录本上备用。
2、移液管的校正取一干燥锥形瓶,精称,然后取内壁已洗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将水入已称定重量之锥形瓶中,精称,登记水温,以用试验温度时1mL水的重量除水重,即得该移液管的容积。
各容量瓶的实际体积可用氢氟酸直接刻于适当位置,也可将容量瓶编号后,记录于专用的记录本上备用。
3、注射器、量筒、滴定管、刻度吸管的校正取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然后将被校正的注射器、量筒、滴定管、刻度吸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登记水的温度,从注射器、量筒、滴定管、刻度吸管中放下肯定体积的水至锥形瓶中(依据滴定管大小及管径匀称状况,每次可放1、2、3、5或10mL),精密读取读数至小数其次位,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然后再放肯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的校正,然后用水在试验温度时的重量除放出水的重量,即得到真实容积。
结果可以列成表已备后用。
较正试验每段必需重复两次,每次校正值的误差应小于0.02g。
校正时必需掌握滴定管的流速,使每秒钟流下3~4滴(30秒钟5mL),读数必需精确。
4、校正容器时留意事项4.1所用水至少须在室内放置一小时以上。
4.2待校正的仪器,应认真洗净(常用清洁液洗涤),洗至内壁应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和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需干燥后才能校正。
4.3校正时所用小锥形瓶,必需洁净,瓶外须干燥。
4.4在开头放水前,滴定管或移液管尖端与外面的水必需除去。
4.5如温室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制药有限公司检验操作规程1. 总则1.1 校正用纯化水至少须在标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1.2 待校正的仪器检定前需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
然后用水冲净。
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
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内。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测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的程度。
1.5 校正时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按检定结果读取温度。
1.6凡需要实际值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2次,2次检定数据的差值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1.7检定周期:玻璃量器的检定周期为3年,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年。
1.7 检定条件1.8.1万分之一天平1.8.2测量范围(10—30)℃,分度值为0.1℃的精密温度计。
1.8.3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1.8.4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 6682-1992要求。
2.检定方法2.1外观2.1.1玻璃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
2.1.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
2.1.3玻璃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20℃)、型式标记(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等待时间(+ⅹⅹs)、标称总容量与单位(××ml)、准确度等级(A或B,未标记的按B级处理)。
2.2密合性2.2.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2.2.2具塞量筒、量瓶的口与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最高标线,塞子盖紧后颠倒10次。
玻璃容量仪器自校规程1、目的本校验方法适用于我中心玻璃容量仪器的校准,使玻璃容量仪器的校验能按规范的方法正确进行。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0.1ml、0.2ml、0.5ml>ImR2ml、5mL、IOml25ml分度吸管和50ml、100mK200ml、250ml、500ml、IoOomL标准容量瓶的校准。
3、职责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校准方法,按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4、校验及检查项目和要求4.1密合性具塞量瓶:注水后,颠倒十次,不应有水渗出。
滴定管:注水后,静止15分钟,漏水不应超过一小格。
4.2水流出时间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4.3容量允差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
5、检查条件5.1设备条件分析天平及称量准确度与所标容量器大小相称的天平、温度计、具塞锥形瓶、高型称量瓶。
5.2检定A级量器工作室,室温不超过20±5°C,检定时须用蒸馈水。
6、检验方法6.1密合性检查6.Ll具塞量瓶:将水充满量瓶至标线处,放上瓶塞(不涂油脂),然后用手轻轻压着塞盖,将其颠倒十次,每次颠倒时停留在倒置状态下至少10秒,(结束:后,用易吸水的纸片在塞与颈间周围观察不应有水渗出。
6.L2滴定管: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蕊用水润湿,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夹在垂直的位置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活塞全关闭,静止15分钟,漏水得超过一小格。
6.2水流出时间检查6.2.1滴定管:将已清洁处理的滴定管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的活塞蕊上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使其不漏水,充水至最高标线;开塞活塞,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嘴流出,液面至最低标线处时,其法出时间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6.2.2吸管:注水至最高标线以上,垂直地用手将液面调至最高标线,将控制液面的手指移开,无分度吸管完全流出式和吹出式吸管的液面流至口端下为止;不完全流出式吸管液面流至最低标线时间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6.3容量校验6.3.1滴定管的容量校验①校验分段2ml的为0-1和0-2ml5ml的为0-2.5和0-5mlIOml的为0-5和OTOml25ml的为0-5.0-10.0-15.0-20.0-25ml50ml的为0-10.0-20.0-30.0-40.0-50ml②校验步骤将蒸镭水装入已洗净的滴定管中,慢慢用调节弧形液面至零处,然后按照规定的水的流出时间流出一定的体积的水倒入己称的“小锥形瓶中,再称量,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水重,然后用实验温度时Iml水的重量(查表5)来除水重,即得真实体积。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建立玻璃量器具校正管理规程,以保证所用玻璃量器具计量准确检测结果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用玻璃量器具校正。
3.职责:检验员、质量管理部负责该规程的实施。
4.控制要求:4.1总则4.1.1校正用纯化水至少须在标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4.1.2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并将被检仪器提前放入检定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4.1.3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测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4.1.4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的程度。
4.1.5校正时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按检定结果读取温度。
4.1.6检定条件4.1.6.1万分之一天平。
4.1.6.2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1.6.3室温20±5℃,且要稳定。
4.2各玻璃量器具校正方法:4.2.1玻璃量器具外观要求4.2.1.1制造玻璃量器具的玻璃应清澈、透明,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和使用强度等缺陷,包括密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梭线等,管口要平整光滑,并与器轴相垂直,不得有粗糙处和未熔光的缺口,滴定管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和双色玻璃管制成。
2.1.2滴定管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不大于1mm,量的数值应刻(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零位在上,并应自上而下递增。
4.2.1.3单标线吸管(移液管)与容量瓶必须刻(印)有围线,印线允许有不超过管颈周长10%的间隙,围线应与器轴相垂直。
4.2.1.4刻度吸管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量的数值应刻(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零位在上的量的数值自上而下递增;零位在下的量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增。
管尖缩小部分可不刻分度线。
4.2.1.5量筒、量杯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自底部起至总容量的1/10处可不刻(印)分度线,量的数值应刻(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自下而上递增,即总容量的数字刻(印)在最高标线的右上方。
1. 目的建立玻璃量器校准的规程,保证用于检验工作的玻璃量器给出的量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本所检验工作中使用的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
3. 职责3.1 各科室主任负责督促本室检验人员对所用各类玻璃量器的校准,确保玻璃量器必须经校准后方能用于检验工作。
3.2 检验人员负责对所用各类玻璃量器按规定方法校准,并作出记录。
4. 检验依据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5. 概述5.1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
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表1。
6. 通用技术要求6.1 材质与理化性能6.1.1 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6.1.2 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
6.1.3 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6.2外观6.2.1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包括密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梭线等(具体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
6.2.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6.2.2.1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具体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6.2.2.2 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
6.2.2.3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3~表8。
6.2.3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见图8):图8 标记排列图6.2.3.1 厂名或商标; 6.2.3.2 标准温度(20℃);6.2.3.3 用法标记: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 X ”,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6.2.3.4 等待时间:+ × ×s;6.2.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 ml;6.2.3.6 准确度等级:A或B。
有准确度等级而未标注的玻璃量器,按B级处理;用硼硅玻璃制成的玻璃量器,应标“Bs”字样;6.2.3.7 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6.3结构6.3.1量器的口应与量器纵轴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6.3.2 滴定管和吸管的流液嘴,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6.3.3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6.3.4量杯、量筒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成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成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
6.4 密合性6.4.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后,漏水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6.4.2滴定管塑料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停留50min后,漏水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6.4.3 具塞量筒、量瓶的口与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最高标线,塞子盖紧后颠倒10次。
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不应有水渗出。
7 计量性能要求7.1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滴定管、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的水的流出时间与等待时间见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表3~表5。
7.2 容量允差在标准温度20℃时,滴定管、分度吸管的标称总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表3和表5的规定。
量瓶和单标线吸管的标称总容量允差,应符合表4和表6的规定。
量筒和量杯的标称总容量和任意分度容量允差,应符合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表7和表8的规定8 校准器具控制校准器具控制包括量器的首次校准和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8.1校准条件8.1.1环境条件8.1.1.1 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8.1.1.2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8.1.1.3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 6682-1992要求。
8.1.2 所需设备(见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表9)8.2校准项目8.3校准方法8.3.1 外观用目力观察,可借助刻度放大镜和斜面进行,应符合5.2,5.3的规定。
8.3.2 密合性校准8.3.2.1 具塞滴定管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润湿,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处,活塞在任一关闭情况下静置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漏水量应符合第5.4条规定。
8.3.2.2量瓶和具塞量筒将水充至最高标线,塞子应擦干,不涂油脂,盖紧后用手指压住塞子,颠倒十次。
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或筒)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8.3.3流出时间校准8.3.3.1滴定管8.3.3.1.1将已经清洁处理的滴定管垂直夹在检定架上,活塞芯上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使其不漏水。
8.3.3.1.2充水于最高标线,流液嘴不应接触接水器壁。
8.3.3.1.3 将活塞完全开启并计时,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嘴流出,直到液面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3的规定。
8.3.3.2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8.3.3.2.1注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然后将液面调至最高标线处。
8.3.3.2.2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约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对于单标线吸管以及完全流出式和吹出式吸管,以流至口端不流时为止;对于不完全流出式吸管,以流至最低标线时为止。
其水的流出时间均应符合表4和表5的规定。
8.3.4容量示值滴定管、分度吸量管、A级单标线吸量管和A级容量瓶采用衡量法校准,也可采用容量比较法校准,但以衡量法为仲裁校准方法。
各种玻璃量器检定操作步骤详见“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的附录A”。
8.3.4.1 量器的清洗量器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20%的发烟硝酸进行清洗。
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
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校准前4h放入实验室内,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8.3.4.2 衡量法8.3.4.2.1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8.3.4.2.2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
8.3.4.2.3调整被检玻璃量器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温筒内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
8.3.4.2.1凡使用需要实际值的校准,其检定次数至少2次,2次校准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 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20t K m V ⋅=注:m —被检玻璃量器内所内容纳水的表观质量,g ; t —校准时蒸馏水的温度,℃;K (t )值列于下表B.1和B.2中。
根据测定的质量(m )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 (t )值,即可由本公式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 (t )值表表 B.1(钠钙玻璃体胀系数25×610-1-C ,空气密度0.0012g/3cm )表 B.2(硼硅玻璃体胀系数10×610-1-C,空气密度0.0012g/3cm)8.3.4.3容量比较法8.3.4.3.1将标准玻璃量器用配置好的洗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洗,使标准玻璃量器内无积水现象,液面与器壁能形成正常的弯月面。
8.3.4.3.2将被检玻璃量器和标准玻璃量器安装到容量比较法检定装置上。
8.3.4.3.3排除检定装置内的空气,检查所有活塞是否漏水,调整标准玻璃量器的流出时间和零位,使检定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3.4.3.4将被检玻璃量器的容量与标准玻璃量器的容量进行比较,观察被检玻璃量器的值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8.3.4.4校准点的选择8.3.4.4.1滴定管1~10ml:半容量和总容量二点;25ml :0~5ml、0~10ml、0~5ml、0~20ml、0~25ml五点;50ml :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五点;100ml :0~20ml、0~40ml、0~60ml、0~80ml、0~100ml五点。
8.3.4.4.2分度吸量管a)0.5ml以下(包括0.5ml)的检定点;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总容量。
b)0.5ml以上(不包括0.5ml)的检定点总容量的1/10。
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总容量。
8.3.4.4.3量筒和量杯总容量的1/10。
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底部起);半容量(半容量—底部);总容量。
8.3.4.5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的各校准点,以及滴定管和分度吸量管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第6.2条的规定。
8.4 校准结果处理8.4.1经校准合格的量器,贴校准合格证。
8.4.2经校准不合格的量器注明不合格项目,并贴停用标识。
8.5校准周期玻璃量器的校准周期为3年,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年。
起草人:张玉华复核人:赵健胜批准人: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