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Brainstorming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摘要: Brainstorming理论,作为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法,通常以一个特定话题为切入口,并以谈论与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形成思路,从而拓宽学生想象和思考空间,集思广益,诱发集体智慧,激活学生的创意与灵感。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过程设计中,如何重视写前的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共享,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语言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Brainstorming理论写作教学组织形式过程设计一.理论概述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现已成为国外新近流行的一种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
使用Brainstorming这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集思广益,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
它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并以谈论与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后在激活的想法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
实践证明,Brainstorming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思路为:1.激活(stimulating):教师根据事先计划好的写作训练内容,提出话题或任务,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
2.蓄势(retaining):学生在被激活的知识图式中搜索有关的素材,使它们像暴雨过后的峡谷一样,涓涓细流汇集起来,蓄势待发。
3.爆发(storming):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将大脑中刚刚组织起来的话语像山洪般爆发出来。
4.抑制(checking):每个学生的叙述时间不宜过长,有时可在他们意犹未尽时让他们停下。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激励他们下次爆发速度的加快;二是可以给更多同学机会,活跃课堂气氛。
浅谈“Brainstorming”在英语复习课上的应用“brainstorming”这种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技巧可以直译为“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观点,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习者创意与灵感的学习方法,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与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中的创造性风暴。
此刻,正值期末复习,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身心疲劳。
面对英语复习中的单词,短语,句子记忆,语法讲解,学生毫无兴趣。
作为老师,我们怎样让学生轻松的复习原本枯燥无趣的旧知识,让他们的头脑“风暴”起来呢?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大胆的尝试了“brainstorming”这种教学技巧。
那节课上,我没有和往常一样直接领着学生开篇就复习,而是灵机一动,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吗?现在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大家一起来“brainstorming”呢?于是,我在大屏幕上就打了一个单词fitness,说:“新授module10时,老师把单词短语基本句型以及重难点都已经解析过了,今天,就看看你们掌握的怎样,由你们当老师,咱们换换角色吧!”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复习课拉开了帷幕!teacher: as we know, fit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can you think of something about fitness orstudent a: to keep fit, we should go running ,go swimming,do weight training or some other sports.student b: after doing some exercise, our arms or legs will ache a bit or so much sometimes.student c: we should not only do exercis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our diet, so try to eat healthy food.student d: no , i don’t agree, because our lunch at school doesn’t taste good, i refuse to eat. i prefer junk food, because it’s tasty.student e: to be healthy , we should also sleep well……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对于健康各抒己见,我不断的表扬同学们的机敏和聪慧,不时的参与着他们的讨论话题,体验着,快乐着,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当同学们几乎把第十模块的所有单词,短语和句子都呈现之后,我给每个组发了一张纸,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小组合作实力的机会!并要求他们的组员进行充分系统的归纳总结,区分和辨析,为了体现公平性,分组时我遵循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工原则。
应用头脑风暴法实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摘要:高中生词汇量在4000字左右,所掌握的句型结构简单,英语语言知识贫乏。
高中生的文章,句子单调,语言淡而无味是常事,更糟糕的是文章的思想性差,内容空洞,拓展不开。
头脑风暴法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分析了头脑风暴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展现了其操作的全过程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高中英语写作;创造性想象力;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英语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等。
笔者参加了广东高考改卷,从所批改的考生作文来看,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题对语言难度只是要求达到初中教材水平,但学生普遍得分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所用语言承载很少内容,造成华而不实,文章言之无物,拓展不开。
就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高中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觉地、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利用头脑风暴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源于埃勒克斯·奥斯波(Alex Osborn )智囊团的任务而产生的。
(Osborn ,1953) 头脑风暴法是一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之中,其目的是诱发一些新奇问题中许多可能的思想或解题方法。
头脑风暴法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作为行动研究的策略,它能引发行为和行动的不同方式。
这些方式是以行为和行动的价值选择方式及这些选择中随后的测验和结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行为,对头脑风暴法的引进应用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头脑风暴法促进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目前,高中英语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技能,特别在创造性的模式中,解决问题是行动研究过程的核心。
Brainstorming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霞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7期【摘要】Brainstorming理论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手段的教学方法,通常以一个特定话题为切入口,辅以讨论的形式发散思维,拓宽思路,集思广益,形成智慧结晶。
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应如何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与语言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Brainstorming理论写作教学创造性思维一、头脑风暴法的概述1.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现已成为国外新近流行的一种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
使用Brainstorming这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集思广益,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
2.头脑风暴法的特点。
(1)自由畅想。
参加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让思维自由驰骋,大胆想象。
参加者敢于标新立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想法。
(2)充分交流。
参加者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思路或想法、敢于和其他有创意的思路接触、碰撞出火花。
另外,进行个人风暴或集体风暴的时间要充足,但不是无限制的延长。
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交流,激情碰撞,是创意思维的量和质有保障。
(3)延迟评判。
在头脑风暴法的操作中,教师和学生不能肯定或否定某个设想,或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一切评价都延迟到课后进行。
因为,即席评判会打断或约束参加者的积极思维,破坏参加者自由畅想的和谐氛围。
延迟评判目的是为了保护参加者的思维积极性。
3.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兼论brainstorming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其中,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扩展思维边界,提高写作表达的质量。
首先,通过brainstorming,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想法困境,难以产生有趣、新颖的观点。
而通过brainstorming,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不受限制,尽情地发挥想象力。
这种自由性可以帮助学生解放思维,找到更多的角度和层次来思考问题。
在brainstorming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思路,将一些看似无关的点子组合起来,最终生成有意义、有逻辑的文章。
此外,通过brainstorming,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思维边界,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观点匮乏的问题,难以找到足够的材料来支持他们的论点。
而通过brainstorming,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思维路径和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使他们的论点更加充实、有说服力。
最后,通过brainstorming,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brainstorming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互相倾听和建议,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会有效地沟通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通过brainstorming,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组织思维,扩展思维边界,以及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头脑风暴法与《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探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而《牛津高中英语》则是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一部分,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头脑风暴法与《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的联系与应用。
一、头脑风暴法的介绍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广告公司主席Alex Faickney Osborn创立的一种创新性思维训练方法,目的是让一群人集思广益,共同创造新想法,有助于解决问题和促进创新。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创意,加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头脑风暴法的过程为:第一步:确定问题第二步:设立时间限制第三步:提出创意第四步:数量为上第五步:欢迎奇思妙想第六步:评估结果二、《牛津高中英语》的概述《牛津高中英语》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高中英语教材,共分为六册,从初中英语知识延伸至高中英语,涵盖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并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
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知名度。
三、头脑风暴法与《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探析头脑风暴法可应用于《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发掘课文主体思想头脑风暴法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某一主题,进而让学生探讨、发掘课文的主体思想。
教师可以在头脑风暴环节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课文的重点内容,推动学生完成课时目标。
2.选择合适的概念头脑风暴法能够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相关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组织和理解新知识,从而有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
在讲解课文时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概念,既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3.提高交流能力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头脑风暴环节,让学生能够自由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512019年39期总第479期ENGLISH ON CAMPUS“头脑风暴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文/周文德单词,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词进行联想,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课堂会非常的活跃和开放。
例如,老师说出tree这个单词,让学生说出他们联想到的单词,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学生们联想到的单词可能会包括:root, trunk, branch, flower, leaf, bird, climb, family, forest, furniture, wood, axe等等。
2.用于词缀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授到复合词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对某一特定词根或词缀的注意,教师可以拿这个词根或词缀做例子,让学生来进行联想练习。
例如,碰到-ment这个后缀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带这个后缀的单词,或进行单词接龙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包括:movement, statement, enjoyment, agreement,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rgument, government, amusement等等。
老师还可以选择后缀和词根进行类似的练习。
3.用于词汇搭配练习。
在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搭配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个名词能跟哪些形容词搭配?又能跟哪些动词搭配?一个形容词能跟哪些副词搭配?这都非常考验一个英语学习者的功底。
例如,funeral是一个名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能跟其搭配的名词和形容词(如church, family, state, simple, respectable等)或动词(如attend, come to, go to,arrange, conduct, have等)。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跟campaign搭配的形容词,跟boring搭配的名词,跟miserable搭配的副词等等。
五、结束语实践证明,“头脑风暴法”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得到多种形式的应用。
“头脑风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摘要】“头脑风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训练方法。
本文主要论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头脑风暴”引导教学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集体智慧,集思广益,逐渐提炼出正确结论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头脑风暴【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5-058-01一、“头脑风暴”的概述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又称为智力激励法,是一种有效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方法,它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互相启发,不放过任何与该问题有关的答案,其目的是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的作用,大量产生各种可能的思想或解决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头脑风暴法,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相互启迪,达到思维的互补,相互促进,也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尽快反射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头脑风暴”教学法实施原则和过程管理1. 明确议题,教师提出一个话题之后只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不急于评议学生的构想。
2. 议题应在学生关心的范围内,鼓励狂妄的和夸张的想象,鼓励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的观点。
3. 记录所有构想,多多益善,重数量不重质量,但必须掌控时间,收放有度。
三、“头脑风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发散性思维训练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设法寻找各种解决途径或最佳途径。
它牵涉到人们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的思考和假设、信息和条件的重新组合、思路拓宽、逆向比较等,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定势思维的限制。
“头脑风暴”多用于活动的起始阶段,比如英语教学中的“热身”(warming up)模块,其目的在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联想,激起他们参与主体活动的热情,它对问题答案或结论的准确性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用“头脑风暴”来设计活动:它通常是教师提出一个话题,全班畅所欲言,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它能够成功带动学生的参与兴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造了条件让学生们尽可能地提取旧知识,进入新课题。
头脑风爆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我在一个普通的乡村中学代课,由于这里教学水平落后,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再加上学习没有自觉性,眼看着班级里几位学生对学习英语不知所措,还经常向我诉苦,老师,记英语单词太难了,就算上课记住了,也很容易忘。
我深知他们的痛苦,总想着法帮助他们,初中英语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我想到了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头脑风爆法”,就在英语教学上尝试了一下,在此,和大家分享。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
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
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头脑风暴法的正确运用,可以有效的发挥集体的智慧,这就比一个人的设想更富有创意。
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自由畅谈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延迟评判头脑风暴,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禁止批评绝对禁止批评是头脑风暴法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追求数量头脑风暴会议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
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设想的质量问题,自可留到会后的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根据这些原则,我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给他们制订了一下规则: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舟山中学忻瑜岑璐摘要: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中小学英语教材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新版的英语教材编排中,“热身”(Warming up)和“读前”(Pre-reading)等“任务”(Tasks)都需要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Brainstorming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知识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整体语言素质。
但在实施此活动的时候,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笔者就此展开一点简短地分析。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标准头脑风暴法自主学习语言综合运用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1.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的含义由美国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A. 奥斯本提出的Brainstorming就是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互相启发,互相激励,让自己的头脑尽量的运转,不放过任何与该问题有关的答案,并且认为这些想法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它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
其目的是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的作用,大量产生各种可能的思想或解决方法。
其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2.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为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教材的保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英语教材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2003年9月始使用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1996年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在对教材的概述中明确告诉我们:板块二“热身”(Warming up)实际上是一种“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
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了解话题、讨论话题作铺垫。
板块五“读前”(Pre-reading)一般是提出若干个问题,可以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自己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阐述不同的看法。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也告诉我们,新教材中很多板块的活动都可以分为“前”“中”“后”,而“活动前”实际上就是“热身”。
如在开展听力活动时,可以采用“听前”(Pre-listening)、“听时”(While-listening)与“听后”(Post-listening)三个步骤,听前可介绍有关词汇、语法、话题方面的背景知识,可采用类似“热身”活动的步骤。
本套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有音乐、电影、文学、艺术、体育、幽默、广告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即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Brainstorming 通常就是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所以这些都为Brainstorming在课堂中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新教材主编刘道义和副主编罗少茜、龚亚夫介绍说:为了帮助教师由采用灌输式教学转为使用启发式、创造性教学,使学生逐渐成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者,修订的高中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活动设计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其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热身和读前中的问题旨在激活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主体教学活动。
在Brainstorming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就是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的思维,所以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在课堂中做事情为主”的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Brainstorming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功能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主张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进行自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处于系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体现自我发展的空间,并且“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活动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必然沉闷、单调,学生兴趣必然受到破坏,兴奋点下降,课堂效果不好。
Brainstorming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Brainstorming还提倡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SEFC Book 1 Unit Agriculture,本单元的Warming up有3个问题:。
学生对农业不感兴趣,对这三个问题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话题已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兴奋点:When you see the word of agriculture, what other words can you think of that are related to it?学生还会从未学过的课文中去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学生词汇量获得主要的途径是教材和练习,其次就是课堂中教师的词汇运用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当教师把Brainstorming活动的要求告诉学生后,学生先会把以前认知的词汇及句型说出来,然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拿出字典查他们认为所需要的单词,教师都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做笔记,以便课后再进行复习。
这样的单词或句型基本上是属于同类的,所以学生记忆起来比较方便,即使以后背不出完整的单词,至少碰到时不会有生疏的感觉。
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无形之中就增加了。
如上例中的Agriculture,学生不仅提供了已掌握的很多词汇,如farmer, peasant, field, ground, soil, earth, traditional, modern, high-tech…还说出了一些新的词汇,如ranch, rancher, plough, animal waste, green house, GM…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师在进行Brainstorming活动时给出的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话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必须是有意义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激发思维进行讨论,对该话题的认识在纵多的想法中深化,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SEFC Book 1 Unit 8 Sports “Reading”---“Olympic Games”, 让学生做“Pre-reading”,就是谈谈他们对”Olympic Games”所了解的所有知识,互相补充,然后让学生系统地了解。
Unit 6 Good Manners, Unit 12 Art and Literature, 让学生谈谈中西方的文化、文学、艺术的差异,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4、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热身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整和知识的方法,然而相当一些“热身活动"的语言组织与学生头脑中语言的组织是不一样的,这对学习的成功起了阻碍作用。
而Brainstorming开始时就向学生讲明主题,然后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该主题有关的讨论活动,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语篇的自由表达,构成了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过程:任务→激活→交流→再现→重建→创造。
Brainstorming还可以帮助学生组织他们头脑中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从语言和内容上对所要写的题目作好充分的和必要的准备。
三.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时应遵循的原则1.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求要明确。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Warming up和Pre-reading,但这些问题的设计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的,所以对于同一个主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话题,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如SEFC Book 1B Unit 14 Festivals Warming up 中给出了三幅图片,问学生这三幅图片描绘的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什么节日。
显然,这三个节日学生都不熟悉,如果直接用这几个问题问学生,课堂气氛肯定无法调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势必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了。
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从简单到难的话题,如先问学生中国的法定节日和传统节日,再过渡到国外的较熟悉的节日,最后再讨论这三幅图片,与中国的节日还是有雷同之处的,告诉学生具体的名称和相关的部分信息。
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也不减学生的兴趣。
2.在去课堂进行实施之前,同事之间先进行一次探究性试验教师设计完话题后,最好能在去课堂之前先与同事进行探究讨论:这个话题是否模棱两可——这个相当重要,正如杜威所言:定义好的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这个话题学生是否有话可说;学生中可能会出现那些答案及想法;哪些想法学生可能想不到,如何提醒他们等等,教师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能使Brainstorming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更完整。
3.形式要多样化Brainstorming同其它的“任务”一样,形式上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所变化。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话题一给出后,每个学生都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第一个案例中提到的Agriculture;先进行讨论(Group-work of Pair-work),然后再汇报;辩论,如SEFC Book1 Unit 9 Technolog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sing cellphones;小组或男女生竞赛等。
4.在“思考”期间,教师不应该进行任何评价不管学生的想法如何,只要没有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做出任何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Brainstorming的含义——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大量产生各种可能的思想或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