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健康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44
饮食健康的绪论教案教案标题:饮食健康的绪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掌握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和食物分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1. 饮食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和食物分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2. 帮助学生理解饮食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幻灯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对饮食健康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饮食健康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和重要性:a. 介绍饮食健康的定义:指合理、均衡、多样的饮食习惯。
b. 解释饮食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预防疾病。
2. 基本原则和食物分类:a. 介绍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多样化、均衡、适量、合理搭配。
b. 分类介绍常见的食物类别:谷物类、蔬菜类、水果类、肉类、豆类、乳类、脂肪类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案例,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饮食健康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饮食习惯。
四、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总结饮食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和食物分类。
2. 复习所学知识,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天的饮食情况,并分析其中的饮食健康问题。
2. 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2.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饮食健康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对饮食健康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食品营养与健康绪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应该推广成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
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
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
“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
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
“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
其中包括8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白菜、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教学目的:认识食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健康、人体的组成与功能、食品、营养与营养素。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的组成与功能。
了解食品的概念与分类。
熟悉健康的概念及演变、健康的标准、影响健康的因素。
艰巨的任务。
食品与营养是人类生命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的生、老、病、死都与营养因素有关。
合理营养可以保证优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
改善生理功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乃至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生存繁衍、维护个体健康的基础,它不仅涉及生命与生存,而且关系到种族繁衍、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所以,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把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摆在议事日程的首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食品营养的重要性以及食品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功能,不断通过科学研究被证实。
已经证明,某些营养素和保健食品的摄取与预防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及其他慢性疾病有关,如:美国的饮食、营养与抗癌委员会(DNC)曾预测,由于饮食的改善,至少有可能使美国的癌症发生率下降35%。
又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增高的趋势,因此,通过改善饮食条件和膳食组成,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深入,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
这一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异常而免于疾病的观念。
在1979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念,强调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Dr。
Moarefi)强调了这样一种思想,即: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若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健康的10个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应变能力强,能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4)善于休息,睡眠良好;(5)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头发有光泽,头屑少;(8)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