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一、组织信息的采集

(一)组织信息调查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分为三步骤。

1.初步情况分析。是调研中最艰难的一步。尽可能抓住问题要害。

2.非正式调研。对拟定假设问题进行调研,并发现新问题、新假设。这一步骤常用探索性调研法。

3.确定调研的目标。

第二阶段:正式调研阶段。这是市场调研最主要、最关键的阶段。也分三个步骤。

1.决定采集资料信息的来源和方法。

信息有两种:原始信息(第一手资料、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即已经过初步分析的资料,快速省钱。但运用这些资料可能会失误及失时。

2.设计调查表格和抽样方法。

表格要求做到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明确,问题便于回答。

抽样方法有多种,可以随机抽样、按一定标准抽样,或普查的方式。

3.实地调查(现场调查)。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调查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调查工作的成败。所以要做好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三阶段:结果处理阶段。

1.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这是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统计、分析过程。常用方法:描述性分析法、因果分析法、预测性分析法。这一步骤还包括确定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的鉴定。

2.写出调研报告。

包括的内容:调研的目的要求、调研的方式方法、调研的结论、建议等。

原则:真实、完整、客观。

注意说明:资料的来源(资料的可靠性)

统计的方法(资料的科学性)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资料的可信性)

(二)信息调研的具体要求

1.准确性。即真实性,是信息调研的核心。

2.系统性。要求调研的资料完整,防止作出片面的判断。

3.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4.及时性。包括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环节的迅速。

5.适用性。对本企业足够有用的信息。

6.经济性。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信息。

(三)信息调研的类型

1.探索性调研。

属于非正式调研。当无法确定调查的内容时使用。

2.描述性调研。

属于正式调研。是对调研问题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大概的、关联性反映的调研。且这些情况很难用定量的数据说明时,可采用这种定性调研法。

3.因果关系调研。

可采集到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资料及数据。

4.预测性调研。

这类调研一般在对企业未来人员需求变动预测时特别有意义。

(四)信息采集的方法

1.询问法。要求调查人员有较高的询问技巧及设计高质量的调查提纲或问卷。按与被调查者接触的方式不同,分为:

(1)面谈询问法。优点: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意见;机动灵活,一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资料较真实可靠。缺点:调查成本、时间的增加;

对调查员的素质要求高;调查范围窄,使结果产生片面性。

(2)电话调查法。优点:成本低、时间省、量大面宽、便于统计整理。特别适合于采集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尤其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种情况的看

法(是或非,好与坏)。缺点:不适合采集较复杂的问题。

(3)会议调查询问法。优点:省时省钱,效率高,相互启发交流。缺点:缺乏充分的发言机会,可能被少数权威人士影响自己的看法。

(4)邮寄调查询问法。优点:成本低、面广,被调查者有时间深入思考。缺点:时间长,问卷回收率低。

(5)问卷调查询问法。优缺点介于面谈法和邮寄法之间。

2.观察法。调查者亲自到现场观察。优点:可以得到较真实、较自然的结果和结论。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缺点:只能观察到表面现象,无法了解其心理变化和思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到理想结果。

(1)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直接到现场观察记录。

(2)行为记录法。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记录。对一些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对一些商品价格昂贵的商场柜台比较可行。

二、组织信息的处理

(一)信息处理的要求: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二)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程序与内容:原始数据的采集、加工(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传输、存储、检索、输出。

三、组织信息的分析

(一)组织信息的分析

对原始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使信息转化为情报的过程,在信息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分析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态势分析法(SWOT)。

SWOT分析即企业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前两个属于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后两个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二)组织信息分析的结果应用

1.信息管理人员对分析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信息需求源进行分类,可将信息分为三类:特殊情报(提供给高层决策者)、战略信息(提供给中层管理者)、战

术信息(提供给一线员工)。

2.对信息进行评级。评级的标准是信息源的可靠性(通过某些标准可以有效去除一些虚假信息)和资料本身的可靠性(可通过其他信息源来证实)。

[相关知识]

一、组织概念

1.对人的组织:社会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对物和财的组织:技术组织,包括物质形态的组织和价值形态的组织。

3.组织的有形部分:“企业——车间——班组——岗位”之间形成管理层次,即管理体制中的“体”。

4.组织的无形部分:不同管理单元的任务、责任、权力及沟通、协作方式,它们通常形成制度,即管理体制中的“制”。

二、组织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2.分工并确定部门职责范围

3.确定人员权力

4.确立各种上下左右的领导协作关系

5.配备和使用人员

三、组织设计的要求及原则

要求:具备必需的功能;有利于发挥成员能力;协调良好;高效灵活。

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应因事设职,因职设人

2.分工协作原则。它是使组织协调和具有激励性的保证。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即实行“例外管理”。统一领导保证协调,分级管理发挥下属积极性。

4.统一指挥原则。任何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直接领导,否则会造成秩序混乱。

5.权责相等原则。它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件。

6.精干原则。层次少,人员精,才能使组织高效灵活。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上级领导直接领导下级的人数。它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职务性质内容、领导能力、机构的健全程度等。应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第二节人员计划的制定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信息的采集

一、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

主要通过岗位分析实现。收集企业的全部资料及每个岗位与前后岗位的有关资料。后者可借助于组织机构图和产品工序目录。

岗位分析可通过若干要素的提问以确定岗位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关于岗位(事)、关于工作者完成该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人)。

二、信息收集的方法

1.调查表。优点: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工人积极配合提供最详尽的资料。

缺点:对填表人文化的要求;所提问题可能导致错误理解。缺乏完整的可比

性。

2.座谈。为了取得精确完整的和可比较的资料,一般采用此法。它是检验已经使用的岗位资料的一种有效形式。座谈活动的主要困难是难以找到能获得工

作者信赖的高级分析员.及分析者小组。

3.现场考察。如测时、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等。重复性强的岗位最适宜采用此法,能观察到工作者实际的工作情况。但它不适合于那些有很多个人判断

或脑力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