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zi Scheme(庞氏骗局)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16
历史上的大人物系列——庞氏骗局创始人庞兹笔者导语:如果问查尔斯·庞兹是谁的话,那么很多人不会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说起庞氏骗局,自然是名声大噪,查尔斯·庞兹就是庞氏骗局这种类型的代表之一。
这个骗局是由意大利人查尔斯·庞兹在美国搞出来的大案,庞兹成为了庞氏的代表用于对之后类似事情的一种概括,庞兹原本就是一个惯犯,在餐厅当侍者时候盗窃餐厅钱款被开除,到加拿大以后在一家银行当柜员又因为商业欺诈被判刑,所以这样的一个小罪犯为何上升到世人皆知的地步呢?这是因为他找到了成就大案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国际回信券”(英语:International Reply Coupon, IRC)。
什么是“国际回信券”,这是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推出的一种服务,各国邮局为了方便寄信者而推出的一种票劵,比如一个寄信者在一个国家买了一张这种国际回信券,当他把信寄给另一个国家的人时候,只要把这个劵和信一起寄送过去,收信人就可以使用这个卷当做邮费再寄回来。
由于这种卷大多都是邮寄信件时候使用的,所以价格相对稳定,并且不同的地区也确实存在一些汇率上的差距,不过这种卷主要是为了邮寄使用并没有多少人把这个当做发财的道具,然而庞兹注意到了这张小小的卷。
庞兹开始了自己的惊天骗局,那时候正处于一战刚结束,在1919年庞兹在波士顿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来宣传这桩买卖。
他声称自己可以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倒腾回来大量的这种票券,然后进行出售可以获利好几倍,依靠这样的理由最初的投资者被骗了,募集到的资金进入了庞兹的口袋里,然后他开始铺设一些店铺,装修成煞有其事一般,然后对想要加入的人表示只需要45天就可以获利50%的回报,这是一个极为不合理的回报,是极大的暴利。
可还是吸引了大量的人进入庞兹的骗局中,他通过将新加入者的钱去偿还之前购买者所需要给予他所承诺的好处。
从而达成了他所谓的45天回报大利润的许诺。
庞氏骗局(1)庞氏骗局-含义(英语:Ponzi scheme),是层压式推销方式的一种。
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而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参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
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以支付上线投资者,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
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破时,最下线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
“庞兹骗局”称谓源自美国一名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2)庞氏骗局- 来源旁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
“庞兹骗局”称谓源自美国一名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他于1919年开始策划一个阴谋,成立一空壳公司,骗人向这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查尔斯·旁兹制造的“旁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后来的许多骗术都是从“旁氏骗局”衍生出来的。
“庞齐骗局”如今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
(3)庞氏骗局- 历史查尔斯·庞兹在1903年移民到美国,从事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等粗工。
他曾经在加拿大因伪造罪而坐过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人口贩卖而进过监狱。
庞兹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工具,于是从1919年起,庞兹隐瞒了自己的过去,并抵达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人兜售。
投资计划为投资某样商品便可获得高额回报,但庞兹刻意将计划化简为繁,让一般人难以摸清。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甫结束,世界经济体系混乱,庞兹便趁混乱放出消息。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所谓庞氏骗局,所谓庞氏骗局是指骗人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
庞氏骗局由来1917年,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的经济带来的混乱,觉得有机可乘。
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移居波士顿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所谓的―证券交易公司‖,向外界宣称该公司将从西班牙购入法、德两国的国际回邮优待券,加上一定的利润转手以美元卖给美国邮政局,以此赚取美元与战后货币严重贬值的法、德两国货币的―价差‖。
事实上这个计划根本赚不到钱,但还是有些人冲着一个半月内能获得50%的回报率去尝试投资,让那些初期投资者感到狂喜的是,他们如期获得了红利。
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赢利,这一―消息‖大范围地扩散开去,庞齐成功地在几个月内吸引了数万名投资者,累积获得的投资就超过了1500万美元。
后来当波士顿媒体的报道造成新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和观望,使公司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去支付先期投资者的利息时,他关掉店门,带着约4万名投资人的毕生积蓄逃之夭夭。
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实质庞氏骗局实质上是将后一轮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投资收益支付给前一轮的投资者,依此类推使卷入的人和资金越来越多。
毕竟投资者和资金是有限的,当投资者和资金难以为继时,庞氏骗局必然骤然崩溃。
事实上,庞氏骗局既不是起源于庞齐、也不可能止于庞齐,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地存在。
庞齐的骗局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罢了。
庞氏骗局的特征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拆东墙补西墙。
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
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以下是blanche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庞氏骗局十大经典案例吧!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案例1:庞氏骗局的中国例子——德隆案备注:那是个委托理财极度盛行的时代。
德隆只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数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
德隆2001年到2004年利用六家金融机构非法吸存460亿元资金。
而据报道,司法机关统计的六家金融机构460亿元的非法吸存额,时间段为2001年到2004年,实际仅占其总吸存额的一半方式:保底委托理财。
德隆旗下机构一直从事“保底委托理财”业务。
法院裁定这种“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是一种变相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判决书认定:“友联等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32658笔或与693个单位和1073名个人签订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37.437亿余元,其中未兑付资金余额为167.052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判决书认定“保底委托理财”,即承诺保底和支付固定收益获取客户资金的方式,其行为不符合证券市场的资产管理特征,与吸收存款还本付息的基本性质一致,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结局:德隆崩盘,唐万新被判刑。
由于股价完全脱离企业内在价值的支持,这一游戏之得以维持,必须确保委托理财业务融资额的持续扩张。
与传销的性质相仿,传销的产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本身的价值无关紧要,核心的是整个传销架构的搭建和资金链的金字塔效应。
从2001年开始,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媒体的不断报道揭发,终使德隆旗下机构不断发生挤兑风波,银行警觉,被银监会盯上.....案例2:以股票市场为例投机性的股票交易牛市就是以庞氏骗局方式制造出来的。
通过一轮一轮的投入不断抬高股价,依靠后一轮的资金投入来给前轮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这样的游戏一直持续着、直至没有新的承接者而崩溃。
马多夫案庞氏骗局受害者的漫长重生之路(图)弗里德曼(Neil Friedman)曾为有马多夫(Madoff)助其投资而感到幸运,直到他发现失去了自己400万美元存款中的大部分后才意识到马多夫是个错误的人选。
现年79岁并丧偶的他靠着社会保险和销售便签为生。
他说,马多夫丑闻毁掉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有人称他为“伯尼大叔”(Uncle Bernie),有人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
但伯纳德·L·马多夫(Bernard L. Madoff)名下基金的数千位世界各地的受害人却在2008年12月11日上午一起损失掉了数十亿美元的存款。
这些存款中有的是退休金,有的是大学基金,还有很多是受害人的毕生所得.这桩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东窗事发已经过去五年,马多夫的投资者说,摆脱此案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他们的生活已被腰斩为马多夫前和马多夫后两截。
很多人经历了离婚和万念俱灰的时刻,但也有人说,他们获得了看待生活的新视角。
以下是他们中一些人的故事。
“东拼西凑”每周日,在佛罗里达州棕榈城商业公园的临时跳蚤市场上,尼尔·弗里德曼(Neil Friedman)都能瞅到往昔生活的踪影。
在那些出售自制蜡烛、瓷器替代品和意大利奶酪的摊位之间,79岁的弗里德曼会努力兜售3。
5美元的便笺,上面有他和已故妻子去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旅游的照片。
过去,摄影一直是弗里德曼的一个爱好。
马多夫案曝光后,这个爱好成了他生活的必要条件。
他说:2008年到现在,我完全靠社保和卖便笺来维持生存,我竭尽所能地东拼西凑。
去年1月,他53岁的妻子康妮(Connie)去世。
弗里德曼说,他们夫妇二人本有400万美元的养老积蓄,在马多夫诈骗案中损失了大部分,生活水平的急转直下让妻子一蹶不振。
弗里德曼说,马多夫案曝光后,妻子的整个心态发生了变化.去年6月,弗里德曼自助出版了一本名为《治愈丧妻之痛》(Healing the Loss of your Wife)的80页的书.他说,书卖得不是很好。
【独家】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呗!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欺诈,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利用这一招聚积钱财的,它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是一个以人名“庞齐”命名的。
1919年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开始策划一个阴谋,成立一空壳公司,骗人向这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
庞齐手头其实并没有投资项目,他是用后期投资者交付的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充作高额投资回报。
后来资金链中断、“金字塔骗局”败露,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如换算成现行币值,相当于1.6亿美元。
庞齐的下场就是死的时候身无分文,而这类投资骗局从此得名“庞氏骗局”。
图解庞氏骗局特征一、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二、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
这对“庞氏骗局”的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因此,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的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得资金腾挪回补的足够空间。
大多数骗子从不拒绝新增资金的加入,因为蛋糕做大了,不仅攫取的利益更为可观,而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为降低,骗局持续的时间可大大延长。
三、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骗子们竭力渲染投资的神秘性,将投资诀窍秘而不宣,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专家”形象。
实际上,由于缺乏真实投资和生产的支持,骗子们根本没有可供仔细推敲的“生财之道”,所以尽量保持投资的神秘性,宣扬投资的不可复制性是其避免外界质疑的有效招术之一。
金融诈骗常用术语金融诈骗中常用的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洗钱(Money Laundering):将非法获得的资金通过复杂的金融交易过程使其看似合法化的行为。
2、庞氏骗局(Ponzi Scheme):一种投资欺诈方式,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给早期投资者以制造高收益假象,而实际上并无实际的盈利项目或资产支持。
3、钓鱼攻击(Phishing):通过伪装成可信任实体发送电子邮件、短信或创建网站来诱骗个人提供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密码、社保号等。
4、虚假投资机会(Fak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虚构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且风险极低,吸引受害者投入资金。
5、冒名顶替(Impersonation):诈骗者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政府官员或其他可信身份进行诈骗活动。
6、信用证诈骗(Letter of Credit Fraud):利用伪造或篡改信用证信息骗取款项。
7、网络钓鱼网站(Phishing Websites):仿冒知名金融机构或其他在线服务平台的网站,诱导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和账户资料。
8、恶意软件(Malware):通过安装在受害者电脑或移动设备上的恶意软件窃取金融信息。
9、虚假股票推荐(Pump and Dump):通过散布虚假利好消息抬高股价,然后迅速抛售套现。
10、贷款诈骗(Loan Fraud):通过伪造文件或虚假陈述获取贷款,或者以帮助办理贷款为由收取费用后消失。
11、虚拟货币诈骗(Cryptocurrency Scams):利用加密货币进行各种形式的诈骗,比如ICO诈骗、虚假钱包应用、双花攻击等。
这些术语描述了金融诈骗中的一些常见手法和技术,提醒公众在参与金融活动时应保持警惕,增强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
谨防网络投资骗局理性理财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投资已成为许多人了解和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方式。
然而,伴随着这一浪潮而来的,却是愈演愈烈的网络投资骗局。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学会理性地对待投资,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警惕常见的网络投资骗局网络投资骗局的手法五花八门,但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种常见类型:虚假宣传:骗子们通过各种花言巧语,夸大投资收益,隐瞒风险等手段,诱骗投资者入坑。
Ponzischeme:即所谓的”庞氏骗局”,利用新进投资者的本金偿还老投资者,最终崩盘导致全军覆没。
信息窃取:骗子们通过各种钓鱼或者恶意链接,盗取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和资金账号,实施盗窃和转账。
虚假交易平台:骗子们建立看似正规的交易平台,实际上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最终将投资者的资金连本带利地占为己有。
这些骗局手法层出不穷,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对待任何网上”高收益”的投资机会。
理性投资的关键步骤面对各种网络投资陷阱,我们必须学会理性投资,保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了解投资风险: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宣传,要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特征,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研究投资对象:在决定投资之前,要认真调查投资对象的背景信息、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了解其真实情况,避免盲目跟风。
选择正规渠道: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和交易平台进行投资,远离那些不正规的网络投资渠道。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集中在一个投资项目上,要适度分散投资,降低单一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注监管动态:密切关注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了解最新的投资骗局手法,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保护个人信息:切勿轻易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和资金账号,谨慎防范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些理性投资的关键步骤,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成为网络投资骗局的受害者。
网络投资骗局的泛滥,无疑给许多投资者的财富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There’s no Free Lunch. If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it’s not true at all.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这听起来美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就决不是真的。
)——美国人常挂在嘴上的话。
People never change,and never learn. (人性千年不变,并且从不吸取教训。
)——黑格尔这次金融危机之中,华尔街传出匪夷所思的惊天诈骗大案,诈骗金额高达500亿美元,受骗者竟然是全球知名银行和经过大风浪的人中菁英,12月23日法国贵族、20亿欧元的通路国际(Access International)老总德拉维耶伊谢(Thierry de la Villehuchet)因15亿欧元深陷其中,在纽约办公室自杀,后续的灾难还不可测。
这个骗局的始作俑者——前那斯达克主席马多夫(Bernard Madoff)为何可以明目张胆、运作如此庞大的骗局长达20多年?华尔街的金字塔骗局文/陈思进黑格尔说:“人性千年不变,并且从不吸取教训。
”对这句话,我不敢完全苟同。
人类不是不断地在自我完善和追求进步吗?不过,在对待金钱方面,黑老这句话倒似乎是千真万确的!上世纪20年代,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一个叫Charles Ponzi(查尔斯庞氏)的人,有一天忽然宣布:“我找到了发大财的秘诀,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我们都信仰上帝,非但不能独享财富,而且还要帮大家一起富起来。
谁将钱存在我那儿,我担保每个月给予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回报。
”人们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神秘地告诉大家:“这与美元和外币兑换有关,可具体怎么做很复杂,你们也听不懂。
信我就是了。
”一开始没人信他,不过经不起他的忽悠,有几个人拿出一百、二百试一下,权当是小赌怡情。
没想到庞氏真守信用,每个月都按时按量付出利息。
好事自然不胫而走,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氏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越来越多的人投钱给他,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甜头。
庞氏骗局百科名片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旁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
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目录编辑本地设陷阱非法集资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编辑本段名词来源“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1878-1949)的人,他是一个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
在美国干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一心想发大财。
他曾经在加拿大因伪造罪而坐过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
经过美国式发财梦十几年的熏陶,庞齐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于是,从1919年起,庞齐隐瞒了自己的历史来到了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
这个投资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获得高额回报。
但是,庞齐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
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赚钱。
国家之间由于政策、汇率等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普通人一般确实不容易搞清楚。
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专家都会指出,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
然而,庞齐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1878-1949)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他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
警惕网络投资诈骗了解真实风险现今网络时代,各种类型的投资机会层出不穷。
许多人在追逐高收益的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投资风险。
尤其是网络投资领域,更是充满了各种骗局和陷阱。
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了解投资风险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规避危险,保护自己的财富安全。
网络投资诈骗的常见手法网络投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虚假理财项目:骗子通过宣传高额收益、保本等诱人承诺,欺骗投资者加入虚假的理财计划。
实际上,这些项目根本不存在任何投资运作,最终只会导致投资者资金的彻底损失。
Ponzischeme(庞氏骗局):骗子以新进资金偿还老用户的收益,营造出良好的投资回报假象,吸引更多受害者加入。
然而,这种模式终将崩盘,投资者最后只能遭殃。
钓鱼网站:骗子设置仿冒知名企业或机构的网站,诱导投资者填写个人信息和资金账号,从而盗取资金。
这种方式隐藏性强,受害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虚假推广和营销:骗子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权威背书等手段,制造出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诱导投资者盲目跟风。
实际上,这些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非法集资和传销:一些违法的集资或传销组织,通过谎称高额回报、保证收益等方式,吸引大量投资者。
最终导致大规模资金损失和财产受损。
识别网络投资风险的关键面对各种诈骗手段,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识别投资风险的蛛丝马迹:关注投资方的资质和背景:了解投资公司的注册信息、运营情况、管理团队等,确保其真实合法。
对于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要保持谨慎。
仔细分析投资方案:对比市场同类产品,分析收益承诺是否合理,投资风险是否明确披露。
如果收益过高、风险信息模糊,很可能就是诈骗陷阱。
验证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多方渠道交叉验证投资项目的信息,避免轻信一些权威背书、媒体报道等。
切记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谣言和虚假宣传。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向他人泄露个人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
一旦信息泄露,很容易遭受资金被盗、身份被冒用等危害。
麦道夫庞氏诈骗案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才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
麦道夫庞氏诈骗案——金额高达500亿美元的史上最大“庞氏骗局”美国联邦法院2008年12月29日裁决,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必须在31日晚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所有投资、贷款、授信额度、企业持股、证券账户等相关资产讯息。
现年70岁的麦道夫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编织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
该骗局因其“发明者”——20世纪初从意大利移民美国的投机商人查尔斯·庞齐得名,即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资金赎回压力越来越大,麦道夫才于12月10日晚向担任其公司高管的两个儿子坦白自己的谎言。
第二天,麦道夫因涉嫌欺诈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
随着案件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这场时间跨度之长、金额之巨、影响范围之广都堪称史无前例的金融欺诈案震惊了世界。
直接或者间接投资麦道夫名下基金的本案受害者可能多达数千人,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学校、慈善基金,甚至许多和麦道夫同为犹太裔的富人。
其中费尔菲尔德·格林尼治集团经营的对冲基金损失最高,达75亿美元。
非法集资“庞氏骗局”分析非法集资“庞氏骗局”是指一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向新投资者返还旧投资者资金的方式进行的一种非法集资行为。
这种行为最早由美国金融家查尔斯·庞德(Charles Ponzi)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因此得名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特点是:首先以高额回报吸引大量投资者,然后用新投资者的资金返还给之前的投资者,形成虚假的高回报,诱使更多的投资者投入资金。
如此循环,直到无法继续维持下去,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者亏损惨重。
庞氏骗局的魅力在于高额的回报,往往能吸引大量的投资者。
这种高回报背后的真相却是通过新投资者来维持资金链,而非实际的盈利回报。
一旦没有足够的新投资者加入,庞氏骗局就会立即崩溃。
庞氏骗局属于非法集资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2条规定:“利用虚构的交易,开展非法集资或者其他损害公民财产权益的活动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庞氏骗局是一种典型的非法集资行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金融欺诈。
在现实生活中,庞氏骗局往往以各种诱人的名目出现,投资者需擦亮眼睛,慎重选择投资项目,以免被骗上当。
庞氏骗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庞氏骗局利用高额回报吸引大量投资者,导致投资者争相加入,甚至出现排队等候的场面。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掉以轻心,盲目追求高回报,而忽视风险的存在。
庞氏骗局通过向新投资者返还旧投资者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金链,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金融模式。
一旦没有足够的新投资者加入,资金链就会立即崩溃,导致投资者亏损。
庞氏骗局的崩溃会对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一旦庞氏骗局规模较大,涉及的投资者众多,将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动荡,甚至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针对庞氏骗局这种严重的非法集资行为,国家和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追求高额回报,不要成为庞氏骗局的受害者。
9大金融诈骗术详解,别再上当!骗局一:庞氏骗局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其实是金字塔骗局的一个变体,但因为“名气”更大,所以名列第一。
庞氏骗局始于查尔斯·庞奇。
他称,在欧洲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购买信券,再拿到美国来换邮票卖,45天就可赚到投资额的50%;3个月能让投资翻番。
最初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承诺的回报,大批“投资者”慕名而来。
但整个“投资”过程中,根本没有真正的投资。
先投资的人获得的收益都是来自其他投资者。
庞奇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更多的钱,这就是俗称的“借新还旧”。
在庞奇之后,将庞氏骗局“发扬光大”的是另一位人物:伯纳德·麦道夫。
麦道夫经营着一家对冲基金,还曾经当过纳斯达克主席。
二十年来,他高收益、稳定分红的方式吸引资金。
人们都相信他支付的分红来自精明的市场投资,但实际上一般市场的报酬根本无法支付如此之高的收益。
麦道夫唯有拼命增加集资,拿后来者的本金,来应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
因为他的身份颇受信赖,他的资金越收越多,达到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在金融海啸中,股市大跌,资金链断裂,人们才发现真相。
特征:以普通投资无法实现的高回报,不断募集资金。
骗局二:连环信骗局戴夫·罗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连环信的始作俑者。
20多年前,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从邮局发出,连环信的标题是“快速赚钱”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
连环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60天内就能赚到4万英镑。
在中国,常在短信、QQ群、微博、论坛里见到“转发并能话费增值”、“把此消息传给l0位好友,将加上l0元话费。
我刚试过是真的,试后请查询。
”遇见此类信件和帖子,大可不必理会。
特征:利用人际网络,以“我试过是真的”为饵,从熟人骗起。
骗局三:传销诈骗2001年一个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金字塔传销诈骗案曝光——这一诈骗案席卷整个英国,令许多英国妇女遭受巨大损失。
经济:庞氏骗局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一般而言,能偶恒久存在的东西、可持续发展的东西都遵循阴阳循环的规律,都是一个个圆圈,周而复始,地球让着太阳转所以四季是持久的,经济也存在这样的循环,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经济体,都是供求之间的循环和平衡,商业模式也不例外,简单来看可以把商业模式认为是赚钱模式——是一个金钱的循环、一个买卖的循环,而旁氏骗局就是那种不可持续的金钱流通模式,旁氏骗局中的金钱流通是金字塔型的流通,当后面加入的人投入的钱不足以不足兑现许诺给前面加入的人的回报时,整个资金链就断裂了,也称为崩盘。
看一个商业模式靠不靠谱,关键点之一就是看“钱从哪里来?”,许多金融产品背后的收益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收益,一般而言,最终能够健康持续提供回报的基石都是“实业”,因为“实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产品,从而能够让“供给——需求”的循环转动起来,持久盈利,而“金融”只是资金的融通,在底层是没有这种“圆圈和循环”的,所以金融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个商业模式可能有多个盈利点,当这个商业模式有以拉人头为重点盈利点的时候,这个商业模式就会逐渐变成为一个金融游戏,里面的产品往往沦为道具,是保健品、金融产品、手机壳、白酒等等已经无关紧要,是否卖货也会变得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