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 格式:wps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明清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原因浅析明清的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当时的欧洲已经产生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笛卡尔奠定了解析几何学等。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主要是对前一时期的作品进行总结。
所以和西方相比相对处于落后状态,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明清政府不重视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轻视科技,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故这方面的成就不大,和同时代的西方相比落后甚远。
二、思想统治、文化控制、尊孔崇儒、汉学兴起。
为了巩固思想统治,笼络知识界,大力尊孔崇儒,清朝时给孔子加上“大成至圣先师”的尊号,儒家思想讲求理政、治学、处世、待人。
程朱理学又被视为孔子的真传,儒学的正统,四书五经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再加上大兴文字狱,惩治极重,株连极广,所以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思维。
由于汉学的兴起,文化政策的严格控制,知识分子既不满足于作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又不敢评论政事,研究实际,只得把智慧和精力专注于整理、注释古籍。
从而缺乏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观念落后、重农抑商、西资中封文化对立。
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而且尤其重视农业,如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下令鼓励农民复业归耕,开垦荒地。
到永乐元年,包括军民屯田在内的屯田子粒已达两千三百余万石。
《明史•食货志》载:“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清政府在各地发展屯田。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倡导自由、民主、开放,而中国却是封闭与保守,缺乏创造和竞争意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看不清国际环境,赶不上时代步伐。
明代中后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公元1492年,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以基督教文明为信仰的西方国家逐渐走上了快车道,而中华文明渐渐落后于世界,取整数为公元1500年,中国当时处于明孝宗时期。
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一直众说纷纭、语焉不详,直至读了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后,笔者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原因之一是守势内敛的心态。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开国之初,太祖立下“皇明祖训”,严嘱子孙不得轻易改变他订立的典章制度。
固然后世皇帝破坏“祖训”之处不少,这一保守的基调是一锤定音,以致明代政治难有改革。
”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虽然难能可贵,但只是矫治了堵塞瘫痪的痼疾,而非大开大合的开创,张居正甫一去世,立即遭到保守势力的反扑,改革成果有限。
原因之二是实行锁国政策。
原因二是原因一落实在治国实践中产生的必然结果。
当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诸国先后纵横海洋,国际经济网络逐渐形成,而明朝的中国脱离于世界大势之外,对正在进行着巨变茫然无知,丧失了突破封建桎梏、进一步发展进步的机遇。
原因之三是人才活力耗尽。
明初废除宰相,破坏了政治平衡,造成中后期宦官专权。
以朱子学说为正统的教育体系培养的只能是四平八稳的官僚,形成的的只能是僵化的体系,而王阳明心学是对朱子学说的反弹,压制的力量与反弹的力量互相冲突博弈,以致消耗殆尽,无余力面对世界新局。
原因之四是士人匠人脱离。
书中谈到:“介绍西方工业技术的徐光启诸人,都是儒生士大夫,平日与一般工匠并无直接的接触,以致外来的新知未能传递于实际从事生产的产业界。
简言之,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与生产事业脱节,以致学术与工艺之间,缺少彼此刺激的机制;也许,这是明代以后中国终于在工业化方面脱队的原因了。
”总之,高压的君权窒息了寻求调适的可能性,中国文化与社会只有在不变中一步一步走向僵化和沉沦。
留下了后人深深的遗憾和沉重的思考。
许先生是大学问家,他以深厚的学养,高屋建瓴,将重大而复杂的事情,抽丝剥茧,分析得透彻而准确,读后让人信服!他身患残疾,但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坚持写作,传播文化,不负其名字中蕴含的“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美意。
明朝中后期,科技落后之我见根据英国之汉学家李约瑟之见,认为中国之科技落后于西方始于1620年。
时值明朝。
封建社会的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前沿无论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然而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却陷入了科技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停顿期,中国的科学发展逐渐落后。
落后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一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来说, 较多地注意实际经验的总结、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没有上升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
比如中国古代众多的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 它们对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起了某种指导作用, 但其内容都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其水平没能超出直接生产经验的范围。
另外, 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九章算术》以解各类应用题为基本内容, 这部奠基性著作所开创的中国古代数学传统以数算为中心, 注重实际问题计算, 但缺少逻辑, 未能形成以公理为基础的逻辑演绎体系。
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度不够。
就以四大发明来说。
中国人很早就制造出航海用的罗盘, 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闭关政策和保守习惯以及严厉的海禁结果, 罗盘在其发源地反而起不了多大作用, 其最大用途就是算命先生拿来看“风水”, 可传到欧洲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二长期封建制度对科技发展的阻碍科学技术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 它与别的社会现象有着复杂的联系, 它依赖于社会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恩格斯曾经指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封建制度对科技的阻碍, 有深刻的历史根源:首先, 中国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制度缺乏改进和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动力。
例如:重农抑商政策。
其次, 因循守旧的治学精神和封建文化专制主义, 扼杀了创造精神和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的,也有文化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从明中叶后我国自然科学落后于其他国家?
第一,中国等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不一样,主要都是中庸,不注重物理等科学技术,科学家一般没有很高地位,而西方的教会里面的教士都是食利阶级,平常不工作,很多教士主要时间都搞科技,比如孟德尔之类的,到了近代更是靠专利技术让发明家都能获得利益,极大推动了科学发展。
第二,中国在五代之后就没有经历过大的分裂时期,所以军事技术更新较慢,中国的侵略性也不强,这就更不注重作战方式和装备的更新,以至于火药一直没有好好开发;而西方(欧洲)则相反各个国家不停在打仗,还经历过几次蛮族(匈奴,蒙古等)的入侵,更别说他们自己还组织十字军东征侵略中东。
以下是明朝特有的原因
第三,这样东西方差别出现后,如果中国感觉敏锐在明朝开始就学习西方,这些不利还是有机会改进的,但由于明朝中后期开始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又远晚于西方,当然就落后了。
第四,统一的国家危机心不高,所以连满族入侵都抵抗不了,而西方国家一直处于不安定中,进步就更快了。
第五,想象下如果中国一直百家争鸣,中国的进步会很快的,但到汉朝独尊儒术之后,思想就开始禁锢了,到了明朝,就更厉害了,八股文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开创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第六:科技也要依靠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强调高度的中央集权,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中央集权(主要是皇帝,有时候是宦官和权臣)的清明,而西方国家,国王权力从来就没那么大,很多事情还是要大家商量。
而此时的中国正是中央集权达到登峰造极的时期,这久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近数百年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一、历史原因1. 封建统治下的思想禁锢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长期实行科举制度,士族阶层掌握着知识和权力,思想上形成了儒家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宗法制度和仁义道德为主,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我国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西方。
2.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与西方世界长期处于隔绝状态,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受到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导致我国科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二、社会体制的原因1. 封建社会阶级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阶级制度导致了知识和财富的集中,士大夫阶层拥有了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力,其他阶层的人们很难接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也限制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
2. 民族积贫积弱的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农业社会为主导的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滞后,这也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教育体制的原因1. 教育制度的僵化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科举制度,这种择一标准的教育制度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得科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2. 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传统教育更多地注重人文和道德教育,而忽视了科学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了我国科学发展的滞后。
四、其他因素1. 社会认知观念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儒家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推崇仁义道德,而对科学和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成为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2. 历史事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例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使得我国在科技和军事方面落后于西方世界,这也影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
总结回顾:近数百年来,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主要有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认知观念的因素。
经过对近数百年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我国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个人观点:要解决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制度角度去看,探析明代科技发展为何滞缓?明代农耕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都超过前代,商品经济也极其发展。
这时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发展很缓慢,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其缓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落后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很多人把科技发展滞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实则不然,明代的专制制度是对前面朝代的继承和加强,到了清代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劳动者。
科技作为一种生产力受到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影响,而劳动力的提供者是劳动者。
统治者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方面、政治方面及经济方面的社会制度。
这些制度严重压制了人们的自由创造力和先进的思想。
教育上,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进一步限制了人才的创新思想,从而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一、明代科技的发展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科技的发展的比较明朝政权前后存在了两百余年,这这期间,中国的科技也在、有着发展。
如李时珍编写的医学书籍《本草纲目》,里面记载1800多种药物和1000多个方剂,可以说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医药巨典”。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在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工具做出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则是一部关于中国地理知识方面的著作,其中对中国的石灰岩溶蚀地貌做出详细的观察和记述。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对明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做出论述。
还有天文学、算数学及武器制造方面的研究和成就。
这一系列的著作表明明代的科技的发展没有停止。
明代时期欧洲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13世纪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然后在西方的其他国家扩展。
期间涌现一大批促进科技发展的伟大人物,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的伽利略、发现“光折射定律”的斯涅尔以及艺术方面的佼佼者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医学方面的哈维等等。
这些伟大的人物在各个方面促进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明清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原因浅析明清的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当时的欧洲已经产生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笛卡尔奠定了解析几何学等。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主要是对前一时期的作品进行总结。
所以和西方相比相对处于落后状态,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明清政府不重视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轻视科技,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故这方面的成就不大,和同时代的西方相比落后甚远。
二、思想统治、文化控制、尊孔崇儒、汉学兴起。
为了巩固思想统治,笼络知识界,大力尊孔崇儒,清朝时给孔子加上“大成至圣先师”的尊号,儒家思想讲求理政、治学、处世、待人。
程朱理学又被视为孔子的真传,儒学的正统,四书五经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再加上大兴文字狱,惩治极重,株连极广,所以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思维。
由于汉学的兴起,文化政策的严格控制,知识分子既不满足于作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又不敢评论政事,研究实际,只得把智慧和精力专注于整理、注释古籍。
从而缺乏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观念落后、重农抑商、西资中封文化对立。
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而且尤其重视农业,如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下令鼓励农民复业归耕,开垦荒地。
到永乐元年,包括军民屯田在内的屯田子粒已达两千三百余万石。
《明史•食货志》载:“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清政府在各地发展屯田。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倡导自由、民主、开放,而中国却是封闭与保守,缺乏创造和竞争意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看不清国际环境,赶不上时代步伐。
黯然的灯塔——中国明清以来科技落后西方原因初探发布时间:2023-04-17T18:18:25.338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3月下作者:包宇岚[导读] 本文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因素和时代因素等方面分析中国明清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包宇岚吉林油田高中吉林松原 138006【摘要】本文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因素和时代因素等方面分析中国明清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关键词】封建经济、科学技术、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3-161-01记得有一首歌曾经唱到:“过去我们有过许多世界之最,四大发明有口皆碑,长城运河把世界点缀,还有昆明湖畔的石舫,默默地忍受着雨打风吹”。
综观人类的历史长河,古代的中国在辉煌灿烂的文明世界中是指引世界前进的灯塔,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的先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历史学等诸多的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到了近代,尤其是明清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如一艘搁浅的航船,被西方国家赶上并超过,光明的灯塔颜色逐渐暗淡下去。
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呢?第一,经济原因,中国的封建经济模式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模式在经济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主要呈现方式就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的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小农经济。
但是,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却遭到了小农经济的阻碍。
小农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明清之后的科技缺少足够的先前发展的动力。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中国在明朝的时候就远远落后于西方西方的文化思想来自于古希腊,应该说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文化思想的爆炸,希腊也出现了像苏格拉底等文化大家。
但西方没有出现像中国一样高度的中央集权,文化思想基本与统治是分离的,保证了文化思想的多元性,虽然西方在中世纪也出现了宗教裁判所这样扭曲的机构,但它的影响力和影响的地域,远远小于中国的皇帝。
由于欧洲始终没有像中国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为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环境,知识分子可以自由的吸收多学科的知识,可以著书立说而不用考虑“文字狱”,并把学术当成是毕生的追求和职业。
尤其中世纪后,欧洲出现了一次至今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方文化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并影响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个个领域。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但秦汉两代对文化思想有两次重大的破坏,一是焚书坑儒,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思想多元化发展被长期禁锢。
明朝继承了宋朝的理学,并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从历史上看,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思想和科学的落后,中国的思想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儒家主导中国的思维直到今天,而儒家是轻视科学的,这就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
明朝继承了宋朝的理学,加剧了封建集权,并搞出了“心学”,明朝的经济依然是单纯的小农经济,明朝的落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明中叶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生产关系要素已落后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发展停滞了。
此时的西方经过漫长的黑暗时期,一批思想家、科学家开始重新反思古希腊的文化思想、理论开始被重新认识和发展。
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从此以后,西方走上了科学研究领导生产、生产力发展反过来影响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下面罗列一下明朝期间西方的科技进步:数学明代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1464年,德国约·米勒在《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中,系统地总结了三角学。
明朝的科技倒退与学术衰退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其前期是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但后期逐渐出现了科技倒退和学术衰退的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科技倒退的原因和学术衰退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明朝的初期,由于中央政权的统一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明确统治理念,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在农业方面大力改革水利灌溉系统,增加耕地和粮食产量,商业与手工业也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科技与学术也出现了相应的兴盛。
二、科技倒退的原因1.内外压力:明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内外敌对的压力,国家财政困难,大量财力被投入到抵御外敌的战争中,限制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投入。
科技发展主要依赖于私人创业,而这些人才的集中在一些富裕地区,受众有限。
2.科学视野的限制:明朝不乏有一些科学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束缚以及基于儒家思想的国家政策,科学领域常常受到限制,例如关闭了明国最早的海上航海学校,禁止外贸,阻碍了外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3.制度逐渐僵化:明朝后期官僚文化逐渐壮大,科技创新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科举制度也让学术研究偏重儒家经典的解读,限制了其他学术思想的发展。
4.西方的崛起:明朝后期,西方科技蓬勃发展,特别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外来的科技成果也未被有效吸收。
三、学术衰退的原因1.封建时代的限制:明朝是一个封建社会,思想和学术领域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限制。
学术界普遍崇尚儒家经典,其他学问很少被重视。
这种局面导致了学术活动的僵化,学者们缺乏创新的动力,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2.经济困难:明朝后期由于财政困难,学院与图书馆的兴建和维护受到限制。
学术资源匮乏,学者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3.政治风气的变化: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和阉党的干政使得明朝政权逐渐衰落,对学术的关注不再是重点。
君主专横,削弱了学术机构与知识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学术研究逐渐失去声望和影响力。
补充问题:1.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2)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
(3)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4)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5)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
3. 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特点,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特点:宋元科技具有开创性、开放性;继续领先于世界。
影响:科技发明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朝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4. 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传统的科学技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本草纲目》等几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不能产生,而西方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中国:见2。
西方: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思想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保障。
④工业革命的促进。
5. 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A.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B.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明朝的科技衰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富庶的时期之一,但在科技发展方面,明朝却经历了一段相对较为颓废的时期。
本文将探讨明朝科技衰退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因素导致的科技落后明朝初期虽然有着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徐霞客、李时中等,他们的努力为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明朝政权由于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导致科技发展受到了阻碍。
1. 动乱和战争:明朝经历了多次动乱和战争,如倭乱、明清交替等。
这些战乱不仅使得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频繁迁徙,造成技术流失,也使得政府缺乏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和支持。
2. 封闭政策:明朝官方实施了一系列封闭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交流和合作。
这导致明朝错失了西方科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限制了国内科技的引进和创新。
3. 腐败和权力斗争:明朝晚期,官员腐败盛行,权力斗争激烈。
这些问题导致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降低,相关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进一步妨碍了科技进步的实现。
二、经济因素影响了科技创新明朝的经济状况对科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明朝时期的经济问题也成为影响科技进步的因素之一。
1. 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明朝时期,南方地区的商业和手工业发达,而北方则以农业为主导。
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导致了科技资源的集中和分配的不公平,限制了科技的普及和进步。
2. 经济困境和赤贫现象:明朝晚期,国家财政困难,赋税加重,造成了社会底层的贫困现象。
这些经济问题使得科学家无暇顾及科技创新,致使科技发展停滞不前。
三、社会文化因素对科技进步的抑制明朝社会文化的某些特点也对科技创新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 儒家思想的压制:明朝重视文人雅士,而不重视实用科学的发展。
儒家思想注重传统和继承,对科技的创新和突破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态度。
这使得科技发展受到了限制。
2. 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社会地位低下:明朝的社会地位以士族为主,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地位相对较低。
这导致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来进行科技研究和创新。
浅析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002班王安然2010334010214 摘要:在明朝初期,中国的科技还是相当发达,在天文气象、数学物理、医学、农学、地理学、化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但从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的科学发展逐渐落后,这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明朝中后期,科学发展,西方,落后,原因明朝(1368年-1662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九位皇帝,国祚29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尚且走在世界的前端,在农学、医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及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从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就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与明朝当时的经济情况,思想文化状况、政治制度及外交政策息息相关。
1.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16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1.1医学。
在医学方面,有朱棣主持收集编成的《普济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及《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等多部医学著作,对我国医学做出了详细的总结和大胆的创新。
并且,明初我国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
这种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
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已推广到全国并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1.2天文气象学。
明朝初期我国变出现了《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而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且明初时期朝廷还在北京设置了天文台和浑天仪,并于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1.3机械制造业。
古代科技水平为何在明朝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我国古代有灿烂的文化,有丰硕的科技成果,但科技水平却在明朝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明中期开始,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宦官政治达到顶峰,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首先,是由于明朝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文化统治,科举取士以《四书》《五经》命题,形式上是“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禁锢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束缚了人民的创新思维。
而科技水平的发展正需要有创新性思维,这无疑造就了科技水平落后的隐患。
其次,明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局动荡,这也是使科技水平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
明朝中期,“靖康之变”,迁都北京使政局开始发生变化。
同时,北方蒙古族的入侵使明王朝的力量进一步削弱。
明末,熹宗宠信宦官魏忠贤,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在政治上专权,特务机关的活动也更加嚣张,使得百姓人心惶惶,人民的苦难不断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导致明末农民反封建斗争的不断展开。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这些严峻的形势不能够提供一个良好和平的环境供科技的发展。
再者,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使得富庶的国库转为亏空。
宦官在经济上用各种方法大肆贪污受贿,强取豪夺,大地主大官僚也兼并大量土地。
明政府更是一各种名目想百姓征收苛捐杂税。
农民不仅失去大量土地,同时也有沉重的赋税负担,只有举家逃亡,流民问题严重。
终于发生了连绵不断的流民起义。
而明政府又加派三饷,农民大批破产。
再加上天灾也格外频繁,导致个体户生产经济的逐步瓦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经济逐步衰退,财政大量亏空。
同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资本家,小工商、手工业主出现了反封建斗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日益下降。
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这阻碍了科技水平的发展。
最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也是造成科技水平走下坡路的重要因素。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以“通商”为由,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他们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明清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国可谓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啊!可是后来西方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中国却慢慢落后了。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
在明朝时,我们中国的科技其实是世界领先的。
比如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都是中国先人的智慧结晶。
可是到了清朝后期,科学技术就停滞不前了。
相比之下,欧洲的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验,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他们发明了望远镜、显微镜,了解到宇宙的奥秘和微小生物的存在。
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内燃机等先进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和先进科技。
清朝统治者目光短浅,认为中华文明就是世界文明的最高峰,固步自封、骄傲自满,这使得中国科技无法与时俱进。
其次是社会制度方面。
明清时期,我国奉行世袭君主专制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
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江山社稷由一个人来掌控。
这个制度既保证了长治久安,也埋下了腐朽的祸根。
加之科举取士注重的是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这导致整个社会思想保守、书呆子气十足。
而西方社会推行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新思想,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也在市场竞争中孕育出新的生产力。
最后,思想意识方面也有差距。
闭关锁国和文化落后,使中国在思想上陷入困境。
人们固步自封,只知道崇拜祖先、遵循成规。
西方人却推崇理性、独立思考,主张发展科学,崇尚人文精神。
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比我们更为开放、包容,对新事物更有好奇心和接纳度。
虽然当时的中国人也提出过一些改革主张,但最终都被压制了下去。
比如说海瑞、魏源等维新思想家就力主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可惜都没有成功。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人才彻底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失利更是增加了危机感,终于迫使中国社会须臾大变革。
总而言之,明清时期中国之所以逐渐落后于不断进步的西方,主要是由于科技文化停滞、制度陈旧、思想顽固等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在明朝之前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咋在明朝之后就落后了中国古代在明朝之前,其君主专制制度是遥遥领先世界的。
可是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世界逐渐融为一个整体,西方国家进行了航海运动,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行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从而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可是当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也就是君权的弊端日益显现,八股取士束缚了人民的思想,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通过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融入工业化的契机,也就失去了大国优势。
新航路开辟中国古代的渐渐衰落,不是只看他的表面衰落就行了。
确实明朝时期,实力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很缓慢,比不上西方的突飞猛进。
任何一个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生产关系(即生产制度)不适合发展生产力,压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逐渐落后。
八股取士其实我们的落后是相对的。
因为这个时候欧洲一斤刚开始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这一连串连锁反应使得西方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可是当时的中国治国还是用着千年不变的道理,这样注定不知变化,肯定会变得不如欧洲。
郑和下西洋所以总结出来,应该有四点原因:其一,重农抑商,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导致国立渐渐落后于西方列国。
其二,海禁,与外国贸易减少,导致文化、技术交流减少,在军事等方面慢慢落后于世界。
其三,大兴文字狱,使国内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
所以不得不说,内部自我摧残也是一个缘由。
与明朝大兴文字狱和海禁不同,海外的世界正在经历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资本主义迅速萌芽的大事件。
这是外部原因。
欧洲文艺复兴最后,封建制度的落后性、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这是根本原因。
欧洲因为知道变,由此产生了现代文明。
不是我国落后于世界,而且被欧洲的现代文明给抛弃了。
浅析明朝中后期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西方的原因内容摘要:封建社会的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前沿无论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然而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却陷入了科技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停顿期,中国的科学发展逐渐落后,这种对比除了分析西方崛起的因素外,我们更应该更多的关注明朝中国本身的发展因素。
这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但根本是中国长期专制统治,儒家伦理熏陶决定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较为全面的分析明朝中后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往前发展的因素,看清中国近代落后的肇始所在,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①。
关键词:明朝中后期科学技术发展西方落后原因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ing dynast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hind the west in the lateC hina in feudal society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for a very long time, no matter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owever after the mid of Ming dynast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standstill perio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ell behind the west. In addition to investigating therise of the west, we should also analysis China’s own fatal weaknes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a long period of authoritarian rule,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purpose is to analysis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see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backwardnes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before we understand the now.Key words: late M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ckward; reas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绪论 (3)二、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4)1、发展情况概述 (4)2、医学、天文学、机械制造、地理学、农学概述 (4)三、明朝后期科技落后因子分析 (5)1、根本因素 (5)2、其他原因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9)关于明亡清兴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研究的学者和深度都已经十分成熟。
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中西方之对比,以及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鉴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而且史学家多称之为最后的盛世,史称“远迈汉唐②”,在前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
但是后世学者追溯中国近代落后根源大都从洪武说起,这种反差吸引了大批学者考究明代在制度和政策上的明显弊病来分析清楚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的根源。
大都学者都认识到,明朝加强专制皇权和实质上的海禁政策使得中国丧失了转型的机会。
但明代落后的原因式多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全面的、客观的看待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质和政策的利弊。
营造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可以预见,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争论将会继续下去。
新的成果和论断将层出不穷。
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尚且走在世界的前端,在农学、医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及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从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就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与明朝当时的经济情况,思想文化状况、政治制度及外交政策息息相关。
一、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16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1医学。
在医学方面,有朱棣主持收集编成的《普济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及《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等多部医学著作,对我国医学做出了详细的总结和大胆的创新。
并且,明初我国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
这种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
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已推广到全国并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2天文气象学。
明朝初期我国变出现了《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而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且明初时期朝廷还在北京设置了天文台和浑天仪,并于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3机械制造业。
在机械制造方面,明朝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火炮和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远洋船。
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宝船,这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③,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长度,郑和大可在航海之余举办个运动会,设置个百米跑道绝对不成问题,还有空地建一个立定跳远的沙坑。
而八十年后,越过好望角来到印度的达·伽马拥有的却是由四艘长不过二十米的单桅单帆帆船组成的舰队,而就这已经是在葡萄牙国王大力支持下欧洲最好的船队了。
不光如此,明初的火器也是位于世界领先行列的。
4地理学。
明初时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并于1425年编成《郑和航海图》。
除此之外,还有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及1565年胡宗宪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的《筹海图编》,1589年明朝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5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二、明朝后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制约。
落后的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谓封建制度,就是皇帝一人决定天下大事,无论愚贤不肖。
基本上是皇帝的个人品格和习性就决定了国家命运。
皇帝和其他的大小地主的统治权力建立在对广大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上。
封建统治者要维护他们赖以统治的基础,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封建制度,就必须要限制人民思想的解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会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新兴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动摇专制统治,给封建皇权制造不稳定的基础。
不然,这皇帝手下的百姓一个个都思想开放,动不动就来个起义,要求平等,或者闲着没事搞点科学实验。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大规模的投入使用会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滋生流民,不利于统治稳定。
总之,我国的封建统治者需要的是乖乖听话、好忽悠的百姓,而不是天天跟他作对的思想先锋,统治者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农民的人身和思想。
科技发展必然会造成生产力进步,促使生产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替代封建制度,这是封建皇帝所不允许的。
再者,明朝的皇帝也堪称中国历史上是奇葩,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正经上朝理事的,哪里会在乎科学技术发展得如何,只由得它自生自灭罢了,而且时不时还会打压一下。
2、生产力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是一门精密严谨的学科,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持久的耐心、强大的精力。
而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封建时期,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平生追求大多是吃饱饭或中举做官。
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本没有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和条件。
试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怎么会允许一个大好青年不种地不放羊,天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科学上呢?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很少会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成天研究些在当时看来不可理解的事物。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古代人民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时间去研究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卖钱的科学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的经济虽说较其他朝代好些,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可这经济基础也仅仅是个萌芽而已,还不能承受科学技术这根枝条。
3、思想禁锢。
封建的科举制度的限制。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古老的高考制度,是莘莘学子步入官场的敲门砖。
而明朝自朱元璋而起的八股取士更是为这种严格的高考制度又加了一重枷锁。
当时的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靠时务策论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不过当时的考生不用像我们这样复习很多内容,他们只用背好四书五经就好了,因为考试内容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可是考试写文章时却是有规定的格式和字数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格式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让我十分佩服丘浚、于慎行等明朝中举的文学大家,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还能写出好文章来,实在是厉害。
再者,对于考官和考生来说,考题也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存在。
科举时考题既要出自四书五经,又不能和往年的考题重复,是以考官往往从书中断章取义挑些自己也看不懂的字句出题。
连考官都不懂的题目,考生又怎么会明白呢?只好一通乱写。
当然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所有人都不会写跑题,因为考官也不知道出的题是什么意思。
而这样选拔出来的考生,大多是一副书呆子模样,这样的“人才”,如何能发展科学技术?4海禁的制约。
明初的航海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为中国带来了不少西方的工艺和思想,但这种情况在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后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的地理环境很特别,周边的小国大都贫困,臣服于中国的附属国,而要接触到其他先进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海上通道了。
海禁无疑是把中国冰封在了一个小天地里,与世隔绝,但要发展科学技术,还需要广阔的见识和相互交流,这就严重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结论:明朝中后期,封建的统治制度、落后的经济和思想禁锢,无疑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座大山,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发展,使我国的科技发展一步步落后于西方。
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半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农耕经济为封建王权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结合儒家传统伦理后民主思想的土壤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