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视频精讲!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讲师:欣然目录说明:本课程共包括30个高清视频(共33课时)。
序号名称1导言2 [第一编]第1、2章史前教育与学校的肇端3 [第一编]第3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4 [第一编]第4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5 [第一编]第5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6 [第一编]古代教育部分知识点总结7 [第二编]第6、7章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8 [第二编]第8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9 [第二编]第9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1)10 [第二编]第9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2)11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1)12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2)13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二部分14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三部分15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四部分16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五部分17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六部分18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七部分19 近代教育知识点总结20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1)21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2)22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3)23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二部分(1)24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二部分(2)25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三部分26 [第三编]第12、13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及1960s-80s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27 [第三编]第12、13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及1960s-80s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2)28 [第三编]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29 [第三编]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2)30 [第三编]现代教育知识点总结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专业课参考书目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教育学原理: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分析:以刘儒德老师《当代教育心理学》为主,其他两本书为补充。
3、外国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
专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目录1 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考查内容2 中国教育史▪考查目标▪考查范围3 外国教育史▪考查目标▪考查范围4 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第1篇一、前言333教育综合考试是教育硕士(专硕)入学考试的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现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推荐如下,供考生参考。
二、参考书目1. 《教育学》(第七版),作者:王道俊、郭文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的教材,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郭文安主编。
全书共分为1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管理等基本问题。
2. 《中国教育史》(第三版),作者:张斌贤,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张斌贤主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人物等。
3. 《外国教育史》(第三版),作者:张传燧,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张传燧主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现代等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人物等。
4.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作者:张大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主编,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5.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裴娣娜,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研究方法学家裴娣娜主编,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
6. 《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版),作者:燕良轼,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政策法规学家燕良轼主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
7.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版),作者:王道俊、郭文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系统地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
Educational History Studies2020年第4期/总第8期Vol.2,No.4,2020今年12月1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
想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心中总是感到十分亲切,并且充满感恩之情。
一我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有缘。
1957年6月,我完成了在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学院(今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的学业,8月被分配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央教科所”)筹备处工作。
当时,中央教科所筹备处负责人是时任人教社总编辑的戴伯韬同志,办公地点就设在位于景山东街(现沙滩后街)的人教社的大院里。
我们在大院里上班,和人教社教育编辑室是近邻。
中央教科所的许多成员,如老一辈的研究员陈元晖、曹孚、王铁等同志,中青年科研人员朱典馨、陈远晖、陶蔚扬、戚长福、谢隆英等同志,都是从人教社教育编辑室和教育书籍编辑室调拨过来的,戴伯韬同志后来还担任中央教科所所长。
中央教科所的许多同志和人教社教育编辑室的陈侠、熊承涤、张渭城、刘直奉等同志原来就是一家人,互相都十分熟悉。
两个单位有时还在一起开会。
因为我初到中央教科所筹备处工作时张羽还在苏联学习(读研),所以就和当时尚未成家的陶蔚扬同志合住在人教社大院内的一间宿舍里。
因此,在中央教科所搬迁到和平门外原教育行政学院的大院之前的四五个月,我们工作和生活都在人教社的大院里,和人教社的许多同志都很熟。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人教社语文编辑室的刘国正、历史编辑室的苏寿桐、生物和自然编辑室的叶佩珉等都成为我心中专业工作者的楷模,使我立志也要成为和他们一样在专业方面有所成就的人。
1958年年初,中央教科所筹备处搬迁到和平门外教育行政学院的大院里,我们和人教社同志们的联系不那么密切了。
但是很快教育部及其直属单位派出一批干部到山西省稷山县参加劳动锻炼,我和陶蔚扬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为时将近一年的劳动锻炼。
虽然各单位处在不同关于外国教育史著作和教材的回忆与感怀——写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际吴式颖作者简介:吴式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绪论1779年[德]《教育制度之历史研究》(曼格尔斯道尔夫)1921年[英]《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合著)1906年[美]《教育史课本》(孟禄)1920年[美]《教育史纲》(克伯莱)1917年[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克鲁普斯卡娅)一、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情况主要成绩有以下几方面:(1)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国化方面的成果;(2)通史、专题史、国别史、断代史、思想史多元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3)在史料建设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评价和分析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总结各国发展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教育发展的趋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本学科特点:(1)通史:包含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
(2)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并重:各个阶段都是这两条线索。
(3)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多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介绍,力图在讲课的过程中挖掘各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还要涉及到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教育的发展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1.注意史和论的结合:即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具体的教育史实和史料,也要学会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2.处理好批判和继承的关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抛弃其中消极、不合理的因素,继承其中进步的、合理的部分。
3.注意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联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教育实践有着一定的联系。
4.注意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关系:对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发现其规律性。
四、参考书目[1]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1、2、3、4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育学参考书目一、“教育学原理”部分: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二、教育心理学部分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三、中外教育史部分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小时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大纲:
1、中国教育史部分: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孔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法家的教育思想;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董仲舒的教育思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历史上的科学制度;历史上的书院发展;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严复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杨贤江的教育思想;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2、外国教育史部分: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
洛克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论;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学说;杜威的教育理论;列宁的教育理论;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马卡连柯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思想;赞科夫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二)参考书目:
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西方教育名著导读》参考书目一、西方教育名著: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
2、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
6、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8、福禄倍尔:《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9、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二、主要参考书目:1、华东师大、浙江大学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承绪、赵祥林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明德、金锵主编:《教育名著评介》(外国卷),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5、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6、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7、单中惠、朱镜人主编:《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9、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1-4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003。
10、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10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1、张斌贤等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12、王天一、方晓东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教育学参考书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即北师大招生目录上指定的11本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两本: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和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中国教育史两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两本: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和王天一的《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三本: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的《教育心理学》和冯忠良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两本: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和叶澜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另外,我在复习时看了两本统考时的考纲,一本是厦大版的,一本是高教版的。
【总体复习过程】首先,我总体说一下我的整个复习过程。
第一步:根据两本考纲做笔记。
因为我是跨专业,准备的时间也比较晚,7月底北师大发布招生简章那天才把工作辞了准备考研,时间很紧张,想把11本书连看好几遍根本没时间,所以我第一步并没看书,而是看了厦大版和高教版的两本考纲,大致了解了一下整个教育学包括哪些内容,接着综合这两本考纲做了一套自己的笔记,可以说,这两本考纲上的知识点我一点没落地总结到了自己的笔记上,而且是边看边撕,等笔记做完,两本考纲已经惨不忍睹了,我就把它们扔了,把自己做的笔记当做我之后复习的总宝典。
第二步:看11本参考书。
按照我给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11本书只能看一遍,所以必须在一遍之内把书彻底读懂。
每开始看一本新书,我首先把整本书通读一遍,大致知道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是我笔记上没有的,然后就把这些内容撮其要补充在我原来做的笔记上,这样一本一本地攻克,直到11月最后一天才把11本书完全看完,这个时候我的笔记已经正面反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中间还夹着补上的纸片······虽然乱,好在我自己能看懂,而且这绝对是我的宝贝,那时我每天都把全部笔记装在背包里,从住的地方到自习室来回背着,可以说,如果当时一不小心把笔记给丢了,我就只能去跳楼了······?第三步,最后一个月的冲刺。
外国文学史课程参考书目之西方文学部分一、经典入门书1、房龙的书:外国文化汪洋浩瀚,培养兴趣的重要性胜于认真研究的迫切性。
找到叙述精彩、深入浅出的入门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可以从可爱的房龙开始,他的普及型作品曾在欧美社会引起极大轰动,中文译本也有许多,并且都配有插图,很好消化。
比如:《人类的故事》、《名人画像》、《地球的故事》、《宽容》和《圣经的故事》等等。
2、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的书:美国当代史学家布尔斯廷的文笔非常精彩,而且洋溢着一种激情,他有两套书在中国大受欢迎,一套是关于历史进程的,含三部:《创造者》、《发现者》、《探索者》,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另一套是关于美国的“美国人”丛书,也是三部——《开拓历程》、《建国历程》、《民主历程》,商务印书馆和三联出版社各自出版过译本,都不错。
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世界历史可以写得很笨重,也可以写得很轻盈,比如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两卷本《全球通史》,结构精当,叙事生动,还有图片和参考书目,自有中译本以来已经再版了8次,还有无数盗版,足见其雅俗共赏性。
吴象婴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4、大卫.丹比的《伟大的书》:作为记者、编辑和评论家的丹比,重读了西方的人文经典,联系现实感触颇多,是有此书。
西方学校里的“人文经典”课程,是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西方价值观、世界观代代传承的重要方式,非常值得一读。
二、“中级教材”如果你不想浅尝辄止,但又不想太耗心神,可以继续读一些有思想又有趣味的书,它们往往是综合性质的。
1、《世界文明史》:(美)拉尔夫等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
国内学者的文化史书籍大多是从这本抄来的。
2、《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德)埃利亚斯著,三联1998年。
3、《历史研究》:汤因比是大师级学者,学问广博,他的代表作《历史研究》,曾经是80年代中国知识精英们的圣经、也是北大学生的必读书。
“西方教育史”参考书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西方教育思想史单中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新编外国教育史纲袁锐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外国教育史新编袁锐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西方教育问题史单中惠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外国教育通史(六册)腾大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外教育史纲胡金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外国教育史(两册)戴本博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外国教育史话萧云瑞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简明中外教育史教程贺国庆等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外国教育史(两册)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