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传输基本知识2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5
无线电基础知识更多详细内容友情链接:无线电是怎样发现和发展的今天的人们通过小小的无线手机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家人交流,町有谁知道,如今科技发展所获得的这切,贴片钽电容最初是怎样开始的呢?其宴无线电通信的起源应该追溯到100多年前无线电渡的发现。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电磁波理沧。
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电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6 --1889年,德圆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验证麦克斯韦论证过的比光波的渡K更妊的电磁渡,验证了电磁波的确存在,1895年乌可尼发明,无线电撤机,开创无线电波的实际应埘价值。
几乎同时,1895年5月,A.S.渡渡夫在被得堡展出第一台能录来自闪电的电磁渡接收机。
在马可尼向英国邮政局的茸员演币他发明的无线电报后不久,KEMET钽电容1896年无线电首次使用,即在船和梅岸之间实现丁第一次无线电通信,开创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
最初的正常通信应用是在189SI年英格兰海岸用无线电撤报告派救生艇营救海韪难者。
l901年12月12月马可尼的无线电信号历史性地跨越大西洋。
电子管的发明,对于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的继缍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915年,人们用电子管发射机和电子管接收机在法国和美国之间进行无线电话试验。
无线电发射台分别十1920年和1921年出现在美国、英国和法国。
前苏联于1919年就在进行无线电广播实验。
德国于1920年做了无线电广播试验,并于1921年转播了一场歌剧。
1927年,伦敦——纽约尢线电话通信线路对外开放。
数午后,整个欧洲大陆都能通过无线电话进行通信联系。
无线电在两次世界大战巾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战争的刺激也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例如:雷达的出现,使无线电在导航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
贴片钽电容航空航海需要瞬时和可靠的全球通信进步推动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取向无线电通信广泛使用,广播和微波中继通信得以发展应片。
无线电遥控基础知识-单通道多通道单路多路单通道和多通道遥控:单通道:只能控制一个执行机构多通道:能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执行机构的叫多通道,如遥控车,能控制前进,后退的是两通道遥控,能控制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的是4通道,还能控制加速的是5通道。
单路多通道:在同一时间只能发送一个遥控指令,多个遥控指令只能一个一个的发送,它的执行机构也是顺序执行的。
多路多通道:在同一时时间能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机构。
如遥控小车,在前进的同时转弯就需要两路遥控。
例如:某遥控系统有可以发出8个控制指令(相应的执行机构就有8个不同动作,发射机相应发出8个不同信号),但同时只能发出3个控制指令(执行机构同时进行3个动作),则该遥控系统为3路8通道遥控。
频分制遥控:将遥控指令信号,加载到多个音频信号上,然后再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通过天线发送出去频分制单路遥控: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开关被按下,不同的按键按下,产生不同的音频信号,用不同的音频信号作为一个控制指令,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
频分制多路遥控时分多路遥控是利用时间的正交性,即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使各路信号各占一小段时间(常称为时隙),并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
它利用不同时隙来传送不同路的遥控信号。
优点如下:①在时分多路电路中,各路信号的编码与译码、多路信号的汇合与分路均采用数字电路,比颇分多路采用的模拟滤波器、选频器进行分路要简单、可靠,且体积小、重量轻。
②在频分多路装置中,由于电路和传输通道的非线性,易产生交替失真和高次谐波,易引起路间串扰;而在时分多路装置中,多采用数字集成器件,相对于使用模拟器件的非线性失真要小得多。
时分制多路多通道遥控:。
前言: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
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
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二、按照无线通信系统中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 有以下一些类型:三、1、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所谓工作频率, 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
射频实际上就是“高频”的广义语, 它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
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四、2、按照通信方式来分类, 主要有(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方式。
五、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六、4、按照传送的消息的类型分类, 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也可以分为话音通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
七、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 其系统组成和设备的复杂程度都有很大不同。
但是组成设备的基本电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 遵从同样的规律。
本书将以模拟通信为重点来研究这些基本电路, 认识其规律。
这些电路和规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八、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框图各部分作用:1信息源:提供需要传送的信息2变换器:待传送的信息(图像、声音等)与电信号之间的互相转换3发射机:把电信号转换成高频振荡信号并由天线发射出去4传输媒质:信息的传送通道(自由空间)5接收机:把高频振荡信号转换成原始电信号6受信人:信息的最终接受者九、发送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 无线通信存在的问题信号直接以电磁波形式从天线辐射出去,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制造合适尺寸的天线。
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4.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一:知识精讲归纳考点一、无线电波的发射1.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的两个特点:(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因此采用开放电路.2.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条导线叫作地线;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高地架在空中的天线相连.3.电磁波的调制: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调制分为调幅和调频.(1)调幅(AM):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方法.(2)调频(FM):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方法.考点二、无线电波的接收1.接收原理:电磁波在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空中的导体可以用来接收电磁波,这个导体就是接收天线.2.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作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1)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2)解调: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考点三、电视广播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广播信号是一种无线电信号,实际传播中需要通过载波将信号调制成高频信号再进行传播.2.高频电视信号的三种传播方式:地面无线电传输、有线网络传输以及卫星传输.3.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接收到的高频电磁波信号经过解调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技巧一: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的两个特点:(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振荡电路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如果是低频信号,要用高频信号运载才能将其更有效地发射出去.(2)采用开放电路.采用开放电路可以使振荡电路的电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如图2.图22.调制(1)概念:把要传递的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2)调制的分类①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技术,如图3所示.图3②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技术,如图4所示.二:考点题型归纳题型一: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2023秋·江西上饶·高二统考期末)无线电波可以用于广播及其他信号的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1.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
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
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
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
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第三章 MF/HF单边带通信设备第一节电波与天线的基本知识GMDSS系统中,无论是地面系统还是空间系统,都属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任何无线电通信系统都包括发射端、接收端、传输信道三全环节,其中无线电波的传播对通信质量有重大的影响,作为通信人员首先应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
一、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1、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无线电波实质上就是一种电磁波:频率10Hz~1023Hz2、波长、速度、频率的关系λf=c3、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二、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1、地波传播沿地表面绕射传播的波:传播距离与频率有关,波长越长,距离越远与地表导电性有关稳定性好,基本不受气候条件影响2、空间传播在地表面上空至少一个波长以上的空间传播3、电离层传播(天线)通过电离层传播:不稳定,有衰落现象;存在盲区(寂静区)三、常用船舶天线1、天线基本理论(1)天线的方向性(2)天线的效率(3)天线的辐射电阻(4)天线的电流分布2、船舶常用天线介绍(1)T型(2)倒L型(3)直立桅杆式天线(4)鞭状天线第三章MF/HF单边带通信设备一、MF/HF单边带通信设备概述GMDSS系统是原有遇险系统的自然发展,是在原有的MF/HF/VHF通信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在GMDSS系统中,MF/HF不仅要完成无线电话业务,而且还要完成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通信,为了保证GMDSS地面通信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
对MF/HF设备提出新的要求:1、设备应形成组合式结构2、设备应有一个合理的操作程序,最重要的是:自动报警;自动值守;自动通信;技术上收发信机能遥控;有频率扫描及频率预置功能,能自动调谐。
3、开机1分钟就能工作,频率转换时间不超过15S4、可靠性高,能连续工作24小时5、发射类型增加了J2B或F1B发射种类:由三个符号组成的第一个符号:主载波调制的种类例:J:单边带抑制载波;第二个符号:调制载波的信号性质“1”:无调制副载波长包含数字信息的单信道“2”、有调调制副载波长包含数字信息的单信道“3”、包含有模拟信息的单信道第三个符号:表示所发射的信息种类B:自动接收电报E:电话C:传真二、通信的一般概念信息源——发射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接收终端三、单边带信号的特点1、调幅波ωc ωc+ Ωωc- Ω讨论:信息包含在两个边带中包含信息部分和不含信息部分的比例B=2Ω调幅波的包络与调制信号的波形完全一样结论:为了减小功率浪费,只用单边带,就能满足通信的整个过程。
无线电基础知识一、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音频】又称声频,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
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
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
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是这一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
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
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二进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
其二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
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
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
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频率覆盖】通信设备工作的频率范围,称为频率覆盖。
而最高工作频率与最低工作频率之比,称为频率覆盖系数。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电动汽车的无线能量传输1. 概念综述所谓无线电能传输(Wirelss Power Transmission -- wPT)就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
无线输电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
电磁感应可用于低功率、近距离传输;电磁共振适于中等功率、中等距离传输;电磁辐射则可用于大功率、远距离传输。
近年来,一些便携式电器如笔记本电脑、手机、音乐播放器等移动设备都需要电池和充电。
电源电线频繁地拔插,既不安全,也容易磨损。
一些充电器、电线、插座标准也并不完全统一,这样即造成了浪费,也形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而在特殊场合下,譬如矿井和石油开采中,传统输电方式在安全上存在隐患。
孤立的岛屿、工作于山头的基站,很困难采用架设电线的传统配电方式。
在上述情形下,无线输电便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切,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
在无线输电方面,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较欧美落后。
在此旨在阐述当前的技术进展,分析无线输电原理,为我国在无线输电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2. 1变压器的疏松耦合非接触式实现了电能的无物理连接传输。
它将系统的变压器紧密型耦合磁路分开,初、次级绕组分别绕在具有不同磁性的结构上,实现在电源和负载单元之间进行能量传递而不需物理连接 6 J。
其一次侧、二次侧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能传输,因气隙导致的耦合系数的降低由提高一次侧输入电源的频率加以补偿。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当原边电流频率、幅值越高,原、副边距离越小,与空气相比,磁芯周围介质的相对磁导率越大时,可分离式变压器的传输效率越高。
但实际应用当中原副边距离不可能无限小,必须对原副边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这种无线电能传输效率较低。
电磁感应现想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想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基础原理,变压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进行工作的,变压器由一个磁芯和两个线圈,即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组成。
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摘要:1.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概述2.无线电信号表的内容3.无线电信号表的应用领域4.无线电信号表的发展趋势正文:一、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概述《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是一部关于无线电通信领域的专业书籍,主要介绍了无线电信号的基本概念、特性、发射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无线电信号的相关理论和应用,从而为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二、无线电信号表的内容《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1.无线电信号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等。
2.无线电信号调制与解调:涵盖了调幅、调频、调相等常见的调制方式,以及相应的解调方法。
3.无线电信号传输:介绍了无线电信号在空气、电缆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多径传播、信道均衡等技术。
4.无线电信号检测与估计:包括信号检测、参数估计等内容,涉及能量检测、最大值检测等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5.无线电信号处理:涉及信号处理领域的滤波、变换、压缩等技术,以及无线电信号识别、同步等问题。
三、无线电信号表的应用领域《无线电信号表第二卷》所涉及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1.通信系统:包括地面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2.广播电视:涉及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等环节。
3.导航与定位: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信标等。
4.遥控与遥测:包括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的遥控与遥测技术。
四、无线电信号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无线电信号表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效率。
2.新型调制技术和多址技术不断涌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3.无线电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智能化、自主化水平不断提高。
4.无线电信号表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一、基础知识1.1 填空题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3.在空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4.电磁场场强标准单位为伏特每米(或V/m),磁场场强的单位为安培每米(或A/m),功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三区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大,反射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低7.无线电波甚高频(VHF)的频率范围是从 30MHz 到 300MHz8.IS-95标准的CDMA移动系统的信道带宽为 1.23MHz9.在1800~1805MHz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TD-SCDMA10.200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 1000G Hz。
11.600MHz无线电波的波长是 0.5 m 。
12.0dBW= 30 dBm,1V= 0 dBv= 60 dBmv= 120 dBμV13.f0=2f1-f2是三阶一型互调,f=f1+f2-f3是三阶二型互调。
14.dB(pW/m2)是功率通量密度参数的单位。
15.输出输入曲线上的电平根据线性响应被减少1dB的点叫 1dB压缩点16.最简单的检波器元件是晶体二极管。
17.带外发射指由于调制过程而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
18.杂散发射指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带外发射除外。
19.Okumura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 UHF ; Egli 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 VHF 。
20.在多径传播条件下,陆地移动无线设备所收到的射频信号,其包络随时间(或位置)的快速变化遵循瑞利分布律,这种衰落叫瑞利衰落21.“频率划分”的频率分属对象是业务,“划分”用英文表示为 Allocation ;“频率分配”的频率分属对象是地区或国家或部门,“分配”用英文表示为 Allotment ;“频率指配”的频率分属对象是电台,“指配”用英文表示为 Assignment22.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负载阻抗为50 欧姆23.一般而言,通信系统是由收信机、发信机及传输信道三部分组成24.短波主要是靠地波、天波和反射波传播25.超短波主要是靠直射波和反射波传播26.微波、卫星主要是靠直射波传播,频率高时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27.我国GSM的双工间隔为45MHz28.占用带宽的测量方法通常为99%功率比法和频谱分析x-dB法,如6dB与26dB上测定带宽的方法,作为一种带宽估算29.灵敏度是指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小输入电平30.卫星链路是一个发射地球站和一个接收地球站通过卫星建立无线电链路31.对给定的发射类别而言,其恰好足以保证在相应速率及在指定条件下具有所要求质量的信息传输所需带宽称为必要带宽32.电台(站)是指为开展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射电天文业务所必需的一个或多个发信机或收信机,或发信机与收信机的组合(包括附属设备)33.某一调频信号,其基带信号频率为fm,相位偏差为mf ,当mf≤0.5时,其频谱宽度B近似为 2fm34.扩频技术有三种类型,它们是直接序列扩频、跳频扩频以及直接序列和跳频的混合制式35.数字调制最基本的调制方式有:幅度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36.在HF频段,传播介质主要是电离层。
无线电波传播手册第一章无线电波传播原理1.1 无线电波的产生无线电波是一种由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波,其产生过程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1.2 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具有波长、频率、速度等特性,其传播受到地形、天气、电离层等因素的影响。
1.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线传播、地面传播、天波传播、散射传播等。
第二章空中传播2.1 直射传播直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直接从发射天线到达接收天线的传播方式,适用于开放空旷地区。
2.2 折射传播折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穿过不同介质界面时,由于光速的改变而发生弯曲的传播方式。
2.3 绕射传播绕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遇到屏障或障碍物时,在其周围或边缘绕过的传播方式。
2.4 天波传播天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特定频段通过电离层反射和折射后传播到地面的方式。
第三章地面传播3.1 地波传播地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地面与天线之间的接触面上沿地球曲率传播的方式。
3.2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由于地面反射、散射等产生多条传播路径,到达接收天线的方式。
3.3 衍射传播衍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弯曲传播的方式,适用于山谷、城市建筑密集区等地形。
第四章天波传播4.1 电离层基本概念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中电离分子和自由电子较为密集的区域,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重要影响。
4.2 太阳活动与天波传播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离层变化会对天波传播产生显著影响,太阳黑子数量与无线电通信质量存在关联。
4.3 天波传播相关参数天波传播的状况可通过参数如电离层频率、MUF(最高可用频率)等进行描述和预测。
第五章散射传播5.1 散射现象及机制散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穿越大气中的气体、雾霾、云层等微粒时发生分散传播的现象。
5.2 散射传播的影响因素散射传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频率、信号强度、物体粒径和散射角度等。
5.3 散射传播在通信中的应用散射传播在通信中常用于障碍物背后的信号传输、城市建筑物信号强化等。
”波”如何在无线电接收中传输信息?一、调制技术——无线电信号的有效传输在无线电接收中,调制技术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
调制是指将需要传输的信号与载波波形相结合,形成调制信号。
在无线电通信中,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
调幅是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调频则是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而调相则是改变载波的相位。
无论是哪种调制方式,都是为了在无线电传输中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二、信号传输的损耗与衰落——对信号的挑战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损耗与衰落。
首先是传输损耗,即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
这主要是由于无线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空间路径损耗、自由空间损耗、地球曲率损耗等因素导致的。
其次是信号的衰落,即信号强度的不稳定性。
这主要是由于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等因素导致的。
三、天线的重要性——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在无线电接收中,天线是至关重要的部件。
天线负责将无线电信号从空中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接收机。
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例如,方向性天线适用于需要收到特定方向信号的场合,而全向性天线则适用于需要收到全方位信号的场合。
天线的设计和选择对信号的接收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无线电信号的解调——还原信息的过程在无线电接收中,解调过程是将调制信号转化为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解调通常包括去除载波、还原信号,以及滤波、放大等步骤。
解调的目的是恢复原始信息,确保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关于"波"如何在无线电接收中传输信息的几个关键要点。
在无线电通信中,调制技术是实现信息传输的核心,而信号的损耗与衰落则对信号的传输造成了挑战。
在接收端,适当选择和设计天线对信号的接收效果至关重要。
最后,通过解调过程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确保无线电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线影音传输基本知识
前言
一提到无线传输,面前满是迷惑的眼睛。
唉!苦也!去那什么科技书店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无线电小玩艺的书吧!很有趣的,越深入越有趣,真的不骗你,会迷倒一片的…...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常识。
一、电波是什么?电波是怎么传输的?
把它想象成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波浪也行。
二、无线电波的频率、波长、速度
速度(υ)= 波长(λ)* 频率(ƒ)
单位: 速度(υ)—m/s (米/秒)
波长(λ)—m (米)
频率(ƒ)—Hz (赫兹)
光速(c)=3 X 108 m/s
ƒ = c * λ
频率划分例子频率波长
市电: 50Hz 6000Km
FM收音机100MHz 3m
手机GSM 900MHz 333mm
我们1.2G 1.2GHz 250mm
市话通 1.8GHz 167mm
我们2.4G 2.4GHz 125mm
C波段卫星 4.0GHz 75mm
Ku波段卫星12.0GHz 25mm
可见红光430GHz 0.7um
注:1GHz=1000MHz, 1MHz=1000kHz, 1KHz=1000Hz
1m=1000mm, 1mm=1000um(微米), 1um=1000nm(纳米)
当波长短到一定程度(微波段),无线电波就可像光线一样进行聚焦,定向传输.
三、无线电波的功率
衡量无线电波功率的常用单位:uW、mW、W、kW、dBm、dBW;
衡量无线电波电平的常用单位:dBuV、dBmV;
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
1kW=1000W
1W =1000mW
1mW=1000uW
1uW=1000nW
dBm=10*log(Px/1mW) Px的单位为:mW
dBW=10*log(Px/1W) Px的单位为:W
常用数据对照表:
mW dBm
10
5 7
1010
2013
5017
10020
20023
800 29
100030
150031.7
2000 33 (手机功率)
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不要偷懒!
从上表可看出,功率增加一倍,dBm值只增加3dB。
后面我们还会谈到,无阻挡空间中,通讯距离每增加一倍,发射功率要增加6dB,也就是增加4倍。
所以仅靠提高发射功率来延长通讯距离,有时效果并不明显。
dBm遵循加法法则
2、电平单位之间的换算:
50 Ohm 系统: 0dBm=107dBuV
75 Ohm 系统: 0dBm=108.75dBuV
1dBmV = 60dBuV
dBuV, dBmV遵循加法法则
四、无线电波传输损耗
L = 92.4 + 20*log10(D) + 20*log10(F)
L: 自由空间损耗,单位:dB
D: 空间直线距离, 单位:km
F: 频率,单位:GHz
例:1.2GHz/1km的损耗: L= 92.4+20*log10(1)+20*log10(1.2)=92.4+0+1.58=94dB
2.4GHz/1km的损耗: L= 92.4+20*log10(1)+20*log10(2.4)=92.4+0+1.58=100dB
可见,传输频率每增加一倍,空间损耗增加6dB.
五、音视无线传输的系统组成
接收机应用图发射机应用图
RX
Audio Figure1: ZT704 Receiver Block Diagram
Figure2: ZT809/810/811 Transmitter Block Diagram
附录
1.单位长用前缀:
皮p 10-12
纳n 10-9
微u 10-6
毫m 10-3
100
千k 103
兆M 106
吉G 109
T 1012
2.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inch 英寸= 25.4 millimetres 毫米
1 foot 英尺= 1
2 inches 英寸= 0.3048 metre 米
1 yard 码= 3 feet 英尺= 0.9144 metre 米
1 mile 英里= 1760 yards 码= 1.609 kilometres 千米
1 nautical mile 海里= 185
2 m. 米
3. 常用频点
1.2G定频点系列: CH1 1080MHz CH2 1120MHz
CH3 1160MHz CH4 1200MHz
2.4G定频点系列: CH1 2408MHz CH2 2428MHz
CH3 2448MHz CH4 2468MHz
4. 目前我们公司生产的主要常规产品的搭配如下:
1.2G 50mw+203 1.2G 50mw+206 1.2G 50mw+208 1.2G 50mw+209
1.2G 200mw+203 1.2G 200mw+206 1.2G 200mw+208 1.2G 200mw+209
2.4G 10mw+206 2.4G 10mw+208 2.4G 10mw+209
还有1.2G、2.4G各发射与防水CMOS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