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 格式:ppt
- 大小:260.01 KB
- 文档页数:19
文艺心理学自考资料《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指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介于文艺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一般来说,文艺心理学以创作主体心理、作品心理内涵和欣赏主体心理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
文艺心理学将视角探入艺术活动的主体心理结构之中,这对于认识艺术审美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创造行为的心理奥秘,提高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在西方,虽然“自上而下”的艺术哲学思辨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从柏拉图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休谟、博克等人的学说中,仍窥见到艺术心理学的早期萌发。
在中国古代,艺术心理学得以在富于经验性的直观把握中表现出来。
庄子讲的“解衣般礴”、“庖丁解牛”,陆机讲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刘勰的神思论等都应视为文艺心理学的初始形态。
十九世纪,费希纳倡导“自下而上的美学”,开启了审美心理研究的新世纪,这期间,有里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谷鲁斯的内摹仿说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后,文艺心理学伴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不断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学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容格的心理原型批评及阿恩海姆等人的格式塔心理学派。
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是文艺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以艺术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为主要对象,大致包括:艺术家心理经验的生成、积累过程和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前者主要关乎艺术家的艺术感觉、艺术观察、情绪记忆、创作内驱力等心理因素的形成特点,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的构建和集体心理结构的积淀等问题;后者侧重在描述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特征及创作活动中各种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诸如:动机与灵感、情感与思维、想象与直觉、意识与无意识、超前反映与审美创造等等。
作品的心理分析将艺术品理解为艺术家审美心理结构的物化形态,它以这一物化形态为对象,探赜钩沉,发掘其中的心理内蕴,揭示出艺术作品的心理学意义。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作者:杨大为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6期内容摘要: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本文首先分析该书的写作背景,然后集中说明本书前五章的“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问题,最后对朱光潜先生“调和折衷”的治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指出《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瑕疵。
《文艺心理学》一书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阅读价值。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背景核心理论调和折衷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即便在各种文艺心理学的教材和读本层出不穷的今天,朱先生的这本著作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文艺心理学》的写作背景根据朱光潜先生《作者自白》中所说,这部书作为讲稿使用,在很多所大学里面讲过很多次。
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本书的体例和行文风格很有必要。
《文艺心理学》一书文风平易通俗,这和它作为“讲稿”不无关系。
从本书的《作者自白》以及附录中的《作者自传》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做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或者说是知识储备。
作者自述:“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四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可是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
”这种知识积累对朱光潜先生能够展开专业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文艺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要有文艺知识,同样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学知识背景,朱光潜先生的写作背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作者自传》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受的教育。
朱先生从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私塾教育,对四书五经以及传统诗文、历史以及必须的科举策论的学习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后来朱先生辗转异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到长期的封建教育和英帝国主义教育”。
朱光潜先生其时说这句话无疑是很诚恳的,但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和纯正的欧洲文化的熏陶。
《文艺心理学》辅导资料“导论”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
例如古希腊柏拉图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中国古代的“虚静说”、“物感说”、“意境说”等等都是文艺心理学思想,但文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近代和现代的事情。
文艺心理学在我国沉默了半个世纪,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主体受到重视,文艺心理学才重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但文艺心理学目前仍然不具有现代科学形态,它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学科。
尽管如此,文艺心理学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于探寻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奥秘,对于美学、文艺学的建设,对于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1、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他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自下而上”的研究,与“自上而下”的哲学研究方法相区别。
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
传统美学侧重于研究审美客体和审美对象,而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
二是研究方法不同。
传统美学采用演绎的方法,从理论出发,推演出一套美学体系。
实验心理学则采用归纳的方法,从审美体验出发进行概括,最后得出一套观点和理论。
例如,费希纳经过心理实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接近于黄金分割的长方形最受喜爱,长带形和正四方形最不受喜爱。
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自上而下”的研究向“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