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单元单元概览三维目标从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体会小说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学习通过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分析小说的艺术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
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学会正确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学法点拨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共包括四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哦,香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了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
课文的情节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
《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生存方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小说主要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揣摩。
《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小说的语言朴素、饱满,不晦涩、不雕饰。
这样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表现边城人古朴、自然的生活,并且从中透露出田园诗情。
《哦,香雪》以优美、清纯的语言,表现了封闭山村的人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说是通过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艺术,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之一。
它以生动具体的情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待人生的观念和态度。
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学习的时候应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的把握上下功夫。
把握主题,首先要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
其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
就是认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透过故事情节表层,探寻蕴涵其中的时代气息、社会发展、思想意识以及生命形态。
关注小说的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挖掘其中反映主题的信息。
另外,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红楼梦》和《史记》。
而这两个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这一单元,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单元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不仅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深刻,还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因此,作为文学经典,《红楼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人物形象《红楼梦》的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的形象是栩栩如生的,也是读者深深被吸引的地方。
在学习《红楼梦》时,要注意对每个人物的认识和分析。
例如,林黛玉是一个性情敏感,多愁善感的女子,她才华横溢,却又心理脆弱,最终因为情感和性格上的困扰而离开人世。
而贾宝玉则是一个善良、聪明、机智的年轻人,他眼界宽广,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因为家庭背景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最终也无法逃脱命运的轨迹。
2、意境《红楼梦》被誉为“情节丰富,意蕴深刻”的文学佳作。
这其中,意境的描绘是非常关键的。
在学习《红楼梦》时,要注意对其意境的体察和理解。
例如,描写黛玉所爱的荷花时,作者通过对花草的描绘,展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感情。
荷花被赋予了一种鲜明、美好且易逝的意象,这既反映了贾蓉和林黛玉的爱情,同时也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3、修辞手法《红楼梦》是一部高超的文学艺术品,其中充满了各种形式的修辞手法。
在学习《红楼梦》时,要注意对其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例如,《红楼梦》中的描写常常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这不仅丰富了形象的表现,也让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意蕴。
二、《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编纂成完整的历史,对中国历史学和文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编纂方法《史记》是一部古代的通史,它的编纂方法也是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的。
单元考点链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单元三篇小说都有典型的环境描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环境的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边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必不可少,有时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读者在读小说时,不要脱离当时的环境;在鉴赏评价一部小说时,要考虑环境描写。
1.含义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2.分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
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1.解答环境特点类题目“四步骤”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类型,即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第二步:找出描写的句段。
自然环境描写的句段好找,找社会环境描写的句段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的过程以及写作的时间等。
第三步: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
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第四步: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概括环境的特点。
另外,要注意题干用语“景物(环境)特点”与“景物(环境)描写特点”是两个不同概念,“景物(环境)描写特点”要从描写技巧方面解答。
2.解答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的步骤(1)解答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的步骤第一步:找出环境描写的具体句段,分析环境特点。
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角度。
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小说环境篇知识点总结小说的环境篇是小说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为故事情节提供了场景背景,还是作家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
在小说的环境篇中,作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城市风情、社会风貌、历史背景等来为作品创造出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这些都是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小说环境篇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小说中最为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动物等方面。
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基础,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对人物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产生影响。
例如,北方的冰雪严寒与南方的温暖湿润会给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产生不同的塑造。
2. 气候条件:气候对人物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炎炎夏日与严寒冬季都可能成为故事情节的背景与推动力。
3. 地形地貌:山峦河流、平原湖泊等地貌特征也都是构成小说环境篇的重要元素。
它们不仅为故事提供了可塑的场景,也反映了人物命运的多变与曲折。
4. 植被与动植物:植被与动植物的描写,可以丰富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为人物的情感与世界观提供更多的外在表现。
自然环境的描写,需要作家具备对自然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只有将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入到小说情节中,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立体、自然的阅读体验。
二、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环境要素,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为小说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多样性和社会冲突,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1. 建筑景观:城市的建筑景观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建筑风格与建筑布局都会对人物的生活、情感与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街道风情:城市的街道与交通是城市生活的缩影,作家可以通过描绘街道的景象、交通的繁忙或拥堵,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社会地位与情感状况。
3. 社会风貌:城市是社会的缩影,城市中的人与事,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冲突与和谐。
初中语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技巧知识点在咱们初中语文的学习里,小说那可是个很有趣的部分。
而在小说中,环境描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迷人。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神奇的环境描写技巧。
就拿我曾经读过的一本小说《边城》来说吧。
在那里面,沈从文先生对边城的环境描写简直绝了。
他写那清澈见底的溪流,“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你看,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溪流和山路的样子,还仿佛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弯曲的美感。
再比如说,书中描写的那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就这么几句话,一个宁静、古朴的画面马上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座白塔仿佛成了整个故事的标志性建筑,每次提到它,我们就能想到那个充满温情的边城。
那环境描写到底有啥技巧呢?首先,得有细致的观察。
就像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着爸妈去乡下的姥姥家。
那是一个夏天,一进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路边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
田边的小水渠里,水哗哗地流着,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水渠边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远处的山坡上,成片的果树林郁郁葱葱,挂满了青涩的果子。
果树林边上,还有几间破旧的茅草屋,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
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要写一篇关于这个村子的小说,那这些细节可都是宝贝啊。
所以说,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环境中的美和独特之处,才能把这些细节写进小说里,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真实和美好。
其次,得会用各种感官来描写。
还是说回那个村子,我站在那,能听到树上的蝉鸣声,一声接着一声,好像在比赛谁叫得更响亮。
微风吹过,带来稻田里的阵阵清香,那是一种混合着泥土、稻苗和阳光的味道,让人闻了就觉得心情舒畅。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舒服了。
我伸手摸了摸路边的野花,花瓣柔软而细腻。
这一切的一切,听觉、嗅觉、触觉,都能让环境变得更加立体、更加丰富。
考点3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命题规律1.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高考小说阅读试卷中,一般是围绕自然环境描写设题。
环境描写题选材的切入口有两种方式:第一方式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段文字;第二种方式是对散见于小说的环境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
2.重点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题的命题,一般是分析描写手法和作用,或是分析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某某的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②指出某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某某(具体景物),请你分别说说其各自的作用;④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⑤小说多次写到某某(具体景物),这样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入题套路在小说文本的阅读中,环境描写类题型以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要内容。
如何解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加以思考。
1.交代烘托等角度从纯环境角度考虑,小说环境描写如下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作品的基调。
如鲁迅《祝福》第一次写飞雪:“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里的环境描写就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2.塑造人物的角度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小说环境描写主要有如下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在《祝福》第二次描写飞雪:“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这里写雪,表现了“我”的雪一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3.情节发展的角度从情节发展的角度考虑,小说环境描写主要有如下作用: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一)、概念与分类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二)作用1、社会背景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晚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满满地坐喝。
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心情暗示法国短篇小说大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
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而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的如“绿色大理石桌面”。
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
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3、衬托活动当代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有关暴风雨的描写和杜小康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
1.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或表现时间、季节和气候。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
③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
②暗示人物命运。
③导引人物出场。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③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④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与结尾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的……内容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题①暗示主题。
②深化主题。
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2.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作用
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①引导人物出场。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或影响人物性格。
③揭示人物心境。
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主题①揭示社会的本质。
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边城》环境描写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描写鉴赏的角度,品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沈从文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过这样一段话,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为什么水会对沈从文影响这么大呢?作为他最负盛名的《边城》,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预习交流1、昨天给大家留下一个问题:小说围绕“水”这一关键词,描写的边城环境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描写技巧?水的环境对边城人生活和性格有什么影响?仔细阅读小说第1-3章,将你的思考批注在书上相应位置。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就自己的批注和思考在小组内部交流,并派代表展示。
2、选三个小组的代表展示,教师适时引导。
3、小结: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里围绕“水”的四个部分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些分别属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碧溪与白河;社会(人文)环境:河街与端午。
三、品读鉴赏(一)白河(详)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白河的描写。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
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概括与作用分析[知识清单]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揭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或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
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2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3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
4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5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典题导学]题型一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型【题型分析】“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型”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1.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2.指出小说××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4.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自然环境),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知识点单元目标1.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
2.分析情节,理清情节是怎样展开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
3.体会语言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对小说表现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一、字音赏赉lài赍发jī酒馔zhuàn撰写zhuàn尴尬gān gà央浼měi朔风shuò漫溯sù迤逦yǐlǐ逶迤wēi yí虚与委蛇yí挟持xié汗流浃背jiā庇佑bì惬意qiè斟酌zhēn zhuó酩酊大醉mǐng dǐng悖时bèi 蠕动rú儒生rú懦弱nuò娇嗔chēn瞋目而视chēn憎恶zēng慷慨kǎi 气概gài言简意赅gāi战战兢兢jīng撮合cuō一撮毛zuǒ篡改cuàn编纂zuǎn怂恿sǒng yǒng踮起diǎn掂量diān 游说shuì说服shuō讥诮qiào提防dī河堤dī模样mú模型mó泅水qiú胡诌zhōu二、字形胡诌谄媚湍急踹门惴惴不安玷污拈轻怕重眷恋誊写荣誉遐想瑕疵应接不暇木讷方枘圆凿辍学拾掇连缀啜泣厮杀震撼遗憾委曲求全屈指可数竹竿揭竿而起陶冶三、近义词1.妨碍·妨害(1)这个大柜子放在这里,妨碍走路。
(√)(2)雨水过多,会妨害农作物的生长。
(√)2.化妆·化装(1)青少年一般不需要用化妆品。
(√)(2)他本是一个心理医生,却化妆成乞丐模样。
(×)3.申明·声明(1)我国政府严正申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他刚才已经声明了我方的严正立场。
(√)4.纷纷扬扬·沸沸扬扬(1)面对纷纷扬扬到处飘飞的人民币,围观群众疯狂抢钱,原来是一家商场在搞开业庆典。
【初高中衔接考点】语文:“小说中环境(场景)描写”易错题初高中衔接考点:“小说中环境(场景)描写”易错题考点:1.郭学荣《巧合》2.洪丽丽《枣香醉人》3.孙犁《光荣(节选)》4.凌叔华《小哥儿俩》【考点研究】一、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2.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
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
3.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
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4.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5.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
【考题对接】一、郭学荣《巧合》巧合郭学荣①在距离九月初九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刘老师就开始紧张而有条理地忙开了。
刘老师并非为重阳节作准备。
登高饮酒,赏菊吟诗,那是古时候的事,那是诗词中的事,刘老师不会烦那个臭神。
刘老师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他父亲的七十大寿。
刘老师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叫靖节的名字,培养他上了大学。
别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的学问,作为语文教师的刘老师还是知道的。
刘老师象古代文人雅士准备过重阳佳节一样精心地准备着父亲的生日。
②离生日还有一个星期时,刘老师就万事俱备只等重阳了。
刘老师甚至连祝寿词都打好了腹稿,他要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③并非没有一点难处。
比如请不请学校里的领导、同事就使刘老师颇费了一番踌躇。
但一想到因自己私事让同事,尤其是让领导花钱花工夫,刘老师还是觉得不请为好。
重阳不在星期天,要不要请假也让刘老师动了一番脑筋。
请假吧,等于间接请客,不请吧,家人怎么交待。
即便如此,刘老师还是很机智地解决了。
到那天,把课私下调到一二节先上掉,下午去打个照面就行了。
小说的环境描写★★★★○○○○○【命题说明】小说的环境描写是考试的重点,一般是概括内容和分析作用综合考核。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命题指向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答题指要⑴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