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晚风》人音版
- 格式:pptx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15
《晚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晚风》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创作的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E大调八六拍。
这首歌曲二声部旋律基本上是由三度音程组成,优美流畅,节奏舒缓,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歌曲风格。
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一共三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延伸,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与补充。
学习目标: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熟知6/8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体验6/8拍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旋律。
2、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过程:一、聆听《渔舟唱晚》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晚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晚风》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描绘了夕阳下晚风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音乐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变化较难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晚风》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变化。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音乐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晚风》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4.划分教室空间,便于学生分组演唱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夕阳下晚风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晚风》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晚风》,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或自然现象,用歌曲《晚风》的旋律演唱,表现动物或自然现象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晚风》,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装饰音和节奏变化。
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演唱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与晚风相关的歌曲,如《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晚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晚风》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晚风轻拂,夕阳余晖映照着天空,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唱这首歌,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晚风》的词曲,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晚风轻拂、夕阳余晖的美好。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晚风》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晚风》,学生跟随哼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组的学生,重点关注他们在歌曲演唱中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通过演唱展示,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大自然的歌曲。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创作和演唱。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晚风》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大自然,感受音乐的魅力。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晚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晚风》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晚风的神秘和温柔。
本节课通过学习《晚风》,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材还包括了歌曲的伴奏部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掌握伴奏的演奏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晚风》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
2.学会歌曲的伴奏部分,能够独立演奏。
3.通过学习《晚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地演唱《晚风》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伴奏部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处理,以及伴奏的演奏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听、看、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及伴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4.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演唱能力。
5.伴奏教学:讲解伴奏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跟随伴奏练习。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及伴奏的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晚风》的歌词、伴奏音符,以及一些重点难点音符的标记。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伴奏的演奏技巧。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演唱评价、伴奏演奏评价和音乐欣赏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晚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晚风》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晚风的神奇和美好。
歌词中描述了晚风轻轻吹拂,带来了花香和微笑,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喜欢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晚风》,并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谐。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演唱。
2.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歌曲《晚风》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演唱。
4.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晚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意境,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学习并演唱。
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
《晚风》课时目标: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歌曲《晚风》。
教学重难点:1、《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 6/8 拍的强弱对比。
2、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学过程:一、学唱高声部:1、引言: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的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1、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 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晚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晚风》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歌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逐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晚风》,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晚风》,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能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晚风》,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江南特色,体会音乐的美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江南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江南地区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晚风》。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接着,老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进行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分析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
4.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以演唱、演奏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江南地区的理解。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文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江南水乡特色音乐特点:旋律优美、歌词诗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晚风》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