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
- 格式:ppt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23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它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按其厚薄的形状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甲所示);____ 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如图乙所示)。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_________,简称光轴(如下图所示)。
3.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如上图所示)4.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称为凸(凹)透镜的(虚)焦点(F)。
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_________。
5.焦距:焦点到透镜光(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
透镜两侧焦距________。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________,可见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由于光路的________,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因此凸透镜可以产生________。
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射出,这些发散光线的___________交于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可见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由于光路的可逆性,从凹透镜的一侧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三、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有三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很特别,如图甲、乙所示:1.平行于凸(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虚)焦点;2.通过凸(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3.通过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主光轴焦点相等焦点可逆性平行光反向延长线一、透镜【例题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凸透镜、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错误;两种透镜都有焦点,C错误;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D错误。
5.1透镜刷基础知识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1[2024江苏南京质检]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规律。
现有一个玻璃球被分成A、B、C、D、E 五块,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2如图所示是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3[2024上海黄浦区期中]如图所示的三个透明玻璃瓶盖,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因为它们对光线有作用;另外一种类型的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知识点3焦点和焦距[2023 山东临沂期中]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有两个焦点B.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D.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5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10.0 cmB.20.0cmC.30.0 cmD.50.0cm刷易错易错点1 误认为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一点(6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易错点2 误认为水中的空气泡为凸透镜7[2024安徽合肥期末,中]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整体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成为 ( )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不能确定刷提升1[2024陕西西安期末,中]古书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削冰令圆”指的是把冰削成凹透镜B.“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C.“以艾承其影”中的“影”位于冰透镜的焦点D.“则火生”是因为冰透镜能会聚光线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会聚于S₁点,则该光学元件是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中]如图所示的凸透镜焦距为f。
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科学探究实验和分析:,掌握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用实验物理操作技能原理,解决实际能够问题的能力设计,简单的以及实验逻辑推理来和探究归纳总结透镜的能力的性质。
,并记录3和分析.实验数据。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在科学探究中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及尊重科学事实、勇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识别及其基本性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会聚与发散)。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物理机制。
•应用透镜性质解释实际光学现象。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透镜结构、光线传播路径的动画)。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等)。
•学生阅读材料(关于透镜原理的科普文章或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加深对透镜性质的理解。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几幅利用透镜成像的日常生活图片(如放大镜看书、眼镜矫正视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引出透镜的话题。
•设疑激趣:提问:“为什么放大镜能让字变大?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透镜的分类与识别•展示实物: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
•概念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区分其形状上的不同。
•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用手摸、用眼看、用光照射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论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