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学】呕血与便血
- 格式:pptx
- 大小:13.38 MB
- 文档页数:49
西医诊断学呕血与便血呕血和便血是常见的症状,往往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
西医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疾病的医学学科,对于呕血和便血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呕血和便血的西医诊断方法,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呕血的西医诊断学呕血是指胃内物质随呕出口而带血,呈鲜红或暗红色。
呕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胃炎、胃出血等等。
因此,在进行呕血的西医诊断时,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1. 病史询问在病史询问中,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的呕血症状的程度、频度、时间、伴随症状等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病人是否有过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呕血病因有很大帮助。
2. 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黄疸、皮肤和粘膜的情况,腹部的压痛、肿块及是否有脾脏肿大等等,以判断呕血的病因。
3. 化验检查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胃镜、CT等等检查。
其中,胃镜检查是呕血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内部的情况,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活检。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胃肠道钡餐造影、超声等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胃肠道的构造和有无异常,是呕血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便血的西医诊断学便血是指大便中出现血液,这是很多肠道疾病的普遍症状之一。
在西医诊断学中,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1. 病史询问病史询问中需要了解病人的便血症状的程度、频度、时间、伴随症状等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病人是否有过相关的肠道疾病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确定便血的病因有很大帮助。
2. 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贫血程度、肛门疼痛、肠鸣音、腹部压痛、肿块等等,以判断便血的病因。
3. 化验检查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肠胃镜、CT等等检查。
其中,肠胃镜检查是便血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肠壁内部的情况,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活检。
呕血与便血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31岁。
呕血伴黑便3小时来急诊。
【答题要求】请围绕所给病史,将应该询问的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答案】
一、问诊内容
1.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问诊
1)发病诱因:有无进食坚硬、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大量饮酒、毒物或特殊药物摄入等。
2)呕血与便血特点:呕出血的性状、颜色、量、呕出血中是否有血凝块,黑便情况。
3)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腹痛、黄疸、肝脾肿大、有无发热、腹部肿块、皮肤黏膜出血等。
(2)诊疗经过
1)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是否查血常规、便潜血、胃镜、肠镜等。
2)治疗及用药;是否用药物治疗,疗效如何。
(3)一般情况: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2.其他相关病史
(1)有无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消化性溃疡、血液病病史,传染病接触史,手术史、外伤史,吸烟史、酗酒史。
二、问诊技巧
问诊围绕主诉、条理清晰;不含医学术语及暗示、逼问性话语,态度友善。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和散热平衡紊乱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问诊:即病史采集,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于发展的过程,经过问诊配合体格检查即可最初初步诊断.体格检查:是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客观的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检体诊断:医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的临床判断消瘦:由于摄食不足或(和)消耗增多引起长期或严重营养不良导致体重减轻,当体重减轻低于正常(标准体重)的10%时称消瘦.眩晕: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病变引起,也可由其他系统或疾病引. 晕厥:也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由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受损引起,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昏迷.皮下出血:小于2mm称瘀点3-5mm称紫癜大于5mm称瘀斑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从胸骨中线下至过脐部以下.是腹部四区分发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是区分左右腹部的重要分线.反跳痛: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是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的征象,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的标志。
少无多尿:24h小于400ml或每h少于17ml称少尿24h尿量少于100ml 12h完全无尿24h 尿量多余2500ml称多尿正常24h为1000-2000ml生命征的正常值:体温36~37 脉搏60~100次/分呼吸12~20次/分血压<120/80诊断学的内容:病史采集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问诊的内容:一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家族史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技术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包括: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七个)夏科三联征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临表黄疸:病因分溶血性.胆C性胆汁淤积性先天非溶血性性质分UCB增高性CB增高性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神经精神肌肉骨骼深部触诊法包括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冲击触诊法的适应症: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避免用力过猛头颈部淋巴结包括:耳前耳后枕颌下赅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分五群:外侧胸肌肩胛下中央腋尖淋巴结群甲状腺肿大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为Ⅰ度、能看到肿大由能触及在胸锁乳突肌以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际下约5cm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形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五胸椎的水平肩胛下角作为第七或第八肋骨水平标志或相当于第八胸椎水平可为后胸部计数肋骨标志胸廓扩张受限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不张正常呼吸音有气管呼吸音(粗.亮.高胸外气管上可听)支气管呼吸音(喉.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第1.2胸椎附近.越靠气管取音响强.音调降)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肺泡呼吸音(大部分肺野均可听及)语音震颤:指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震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
呕血与便血的心得体会呕血与便血是两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身为一名医生,我曾遇到过许多患者出现呕血与便血的情况。
在处理这些病例的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了对于这两种症状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两种症状的心得体会。
呕血是指胃内或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出血物经过口腔排出造成的症状。
便血是指经过肛门排出的血液,可以是鲜红的或暗红的,也可以是呈现黑色的“柏油样”。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而且潜在的疾病也多种多样。
因此,在遇到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医生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诊断步骤,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出现呕血和便血的患者,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
这包括了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和用药情况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潜在的疾病和判断其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例如,如果患者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的习惯,那么出血的可能性会增加,而且可能是消化道溃疡所致。
其次,对于呕血和便血的患者,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这包括了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肛门指诊等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一步判断出血的位置和性质。
例如,如果患者的腹部触诊有压痛和肠鸣音减弱,可能是胃肠道出血所致;如果肛门指诊发现有肛裂或者痔疮,可能是肛门直肠出血所致。
接下来,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这包括了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病因。
例如,在血常规中发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可以提示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贫血;在肝功能与凝血功能中发现异常,可能提示肝脏疾病与出血的关系。
最后,医生还可以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例如胃肠镜检查、CT扫描等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和病变情况,有助于进行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胃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胃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病变,CT扫描可以发现腹腔出血等情况。
在进行了上述的诊断步骤后,医生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检体诊断学》课程笔记第一章诊断学绪论、问诊及病史采集第1节绪论诊断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评估。
诊断学不仅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还需要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重要性,以及诊断方法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学生应该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过系统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2节病史采集(一):原则和技巧病史采集是诊断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基础。
病史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等方面的信息。
在采集病史时,医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 全面性:尽可能获取患者的全部病史信息,避免遗漏重要线索。
3. 客观性:尽量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
4. 系统性: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进行病史采集,如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病史采集的技巧包括:1. 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自由表达,获取更多信息。
2. 封闭式提问:针对特定问题,获取明确的答案。
3. 倾听:认真听取患者的话语,理解其感受和需求。
4. 引导:在必要时,引导患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第3节病史采集(二):病史结构病史结构是指病史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一个完整的病史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症状。
2. 现病史:患者当前症状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经过。
3. 既往史:患者过去的疾病和治疗经历。
4. 家族史:患者家族成员的疾病情况。
5. 个人生活史:患者的出生、成长、教育、职业、婚姻等生活经历。
6. 系统回顾:对患者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行全面回顾。
在病史采集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主诉的明确性:明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就诊原因,有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2. 现病史的完整性:详细记录患者当前症状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经过,包括症状的性质、持续时间、加重和缓解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