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EPA200种潜在致癌物的危害等级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世卫组织的致癌物分类体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通过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评估,将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根据其致癌性潜力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个分类体系被称为“致癌物分类”。
致癌物分类是基于对人类暴露于这些物质后患癌风险的评估。
世卫组织的致癌物分类体系根据其致癌性程度分为以下五个主要类别:Group 1(第一组)、Group 2A(第二组A)、Group 2B(第二组B)、Group 3(第三组)和Group 4(第四组)。
1. Group 1(第一组):这是最高致癌性的类别,被确认为对人类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剂量和暴露时间等)可以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
例子包括:烟草中的尼古丁、乙醛和苯等。
2. Group 2A(第二组A):这是具有有限的致癌性潜力的类别。
这些物质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对于特定癌症的致癌性,但在人类中的致癌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
例子包括:二手烟、某些农药和某些工业化学品等。
3. Group 2B(第二组B):这一类别包括对人类潜在的致癌性有限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致癌性,但在人类中的致癌性的证据相对较少或不一致。
例子包括:咖啡因、苯乙烯和某些草药等。
4. Group 3(第三组):这一类别包括被确定为对人类没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没有显示出致癌性。
例子包括:维生素C、钙和某些植物提取物等。
5. Group 4(第四组):这一类别包括无法确定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它们对人类的致癌性。
例子包括:水、空气和天然气等。
需要强调的是,世卫组织的致癌物分类是基于当前的科学证据和研究结果,并且是动态更新的。
因此,有可能随着新的研究结果出现,物质的分类也会发生变化。
总结起来,世卫组织的致癌物分类体系根据物质的致癌性潜力将物质分为五类,分别是第一组(最高致癌性)、第二组A (有限致癌性)、第二组B(潜在致癌性有限)、第三组(无致癌性)和第四组(无法确定致癌性)。
致癌物分类等级致癌物是指能够引发或促进癌症发生的物质。
根据其致癌性强弱,国际机构将致癌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致癌物的分类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致癌物进行详细解析。
一、1类致癌物1类致癌物是指已被确认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类的致癌性具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无论其暴露剂量多少,都能够导致癌症的发生。
常见的1类致癌物包括:石棉、苯并[a]芘、二手烟、甲醛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致癌风险非常高,应尽量避免接触。
二、2A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致癌性有一定的科学证据支持,但还不能确定其对人体的致癌风险有多大。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来确认其致癌性。
常见的2A类致癌物包括:酒精、染发剂、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
对于这些物质的使用应谨慎,尽量减少暴露。
三、2B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致癌性的科学证据相对较弱,暂时还无法确定其对人体的致癌风险。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来确认其致癌性。
常见的2B类致癌物包括:咖啡因、食品中的苯丙胺、手机辐射等。
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对人体有害,但仍建议适度使用。
四、3类致癌物3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的物质,但目前的科学证据还不足以确定其致癌风险。
这些物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致癌性。
常见的3类致癌物包括:咸鱼、腌制食品、某些草药等。
虽然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但目前尚无法确定其对人体的具体影响。
五、4类致癌物4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对人体无致癌性的物质。
目前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些物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
常见的4类致癌物包括:纯净水、天然气、水果等。
对于这些物质,人们可以放心使用,不必过于担心致癌风险。
通过对致癌物的分类等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这些物质。
对于1类致癌物,应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致癌风险;对于2A类和2B类致癌物,应谨慎使用,尽量减少暴露;对于3类致癌物,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致癌性;而对于4类致癌物,可以放心使用。
epa标准限值EPA(美国环境保护局)标准限值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而设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这些限值通常涉及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工业和交通等活动中的排放标准。
下面将对EPA标准限值的背景、种类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背景:美国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970年,其任务之一是通过制定标准限值来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
这些标准限值是根据科学研究和公众健康风险评估制定的,目的是确保空气、水和土壤的质量达到安全水平。
2. 种类:EPA标准限值主要分为空气质量标准(Air Quality Standards)和水质标准(Water Quality Standards)两大类。
•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大气中特定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以及评估和监测这些浓度的方法。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等。
这些标准通过监测站点的数据来评估,并在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标准以适应当地气候和人口密度。
•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涉及到表面水体(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各种物质的浓度限制。
这些物质包括溶解氧、营养物质(如氮和磷)、重金属(如铅、汞)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
水质标准的设定旨在确保水体适合饮用、游泳和支持水生生物。
3. 应用领域:•工业排放:EPA标准限值对工业排放物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规定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限值,EPA确保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从而减少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交通排放:车辆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EPA通过制定车辆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采用更清洁的燃烧技术,从而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废物处理:EPA标准限值也适用于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
这包括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废物处理设施,规定了废物中允许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如何安全地处置废物。
总的来说,EPA标准限值在维护环境和公共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警惕潜藏身边的5级危险致癌物美国网站对我们身边一些可能含有致癌物的物品由轻到重、从1到5进行了危险分级,对它们多加注意,能减少患癌风险。
为了远离癌症,我们应当成为捕捉致癌物的猎人,而不要成为它们的猎物。
美国“男性健康”网站对我们身边一些可能含有致癌物的物品由轻到重、从1到5进行了危险分级,对它们多加注意,能减少患癌风险。
致癌的化学物质:苯乙烯代表物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容器危险等级:1级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物,会对人体DNA造成破坏。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就是由苯乙烯制成的。
预防措施:塑料本体底部或包装上标注材质代码为6号PS的即为含有聚苯乙烯。
远离这些制品,包括一次性咖啡杯和杯盖。
避免在含聚苯乙烯塑料材质的容器中加热食物,特别是油腻食品,这类容器在高温下会释放出苯乙烯。
致癌物质:甲醛代表物品:无皱衬衫危险等级:2级甲醛能让无皱衬衫看起来挺括利落,但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有证据显示,甲醛会导致鼻腔癌和呼吸系统肿瘤。
预防措施:尽量选普通衬衫,如果穿无皱衬衫,在第一次穿之前彻底对它进行清洗。
美国加州环保局提醒,对无皱衬衫进行一次洗涤能将甲醛含量减少60%。
致癌物质:1,4—二氧六环(二恶烷)代表物品:洗衣粉危险等级:3级2011年,世界环境组织发现洗衣粉中潜伏着致癌物1,4—二氧六环。
美国环境工作组公共健康专家桑娅•郎德指出,洗衣粉在去除污渍的同时也会留下有毒致癌化学物质。
预防措施:选用具有环保性能的洗涤剂,学会阅读洗衣粉的成分标签,标明聚乙烯、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等成分的都可能含有1,4—二氧六环。
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代表物品:油炸薯条、薯片和炸面包圈危险等级:3级美国北卡三角洲国际研究院的毒理学部门主任蒂莫西•芬内尔说:“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薯条、薯片及面包圈等,在高温下加热时,常会释放丙烯酰胺,它会导致人体DNA突变,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预防措施:烹饪时油温和时间都要掌握好。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2017年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癌症研究机构之一,其使命是通过调查和评估癌症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证明。
IARC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最新的致癌物清单,收录世界上已知的是或可能致癌物质,以便全球卫生专业人员参考和利用。
致癌物清单2017年,IARC发布了最新的致癌物清单,该清单根据癌症的致癌性级别将物质分为五类:•1类:物质已被确定为致癌物•2A类:物质很可能是致癌物•2B类:物质可能是致癌物•3类:物质可能不是致癌物•4类:物质很可能不是致癌物以下是2017年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1.烟草烟雾2.烤制的肉类3.二手烟4.硝酸苯5.漆酚6.氯乙烯7.镉及镉化合物8.长期工作在某些工作环境下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酰胺9.鲍曼不丹病毒型10.乙型肝炎病毒11.汞及汞化合物12.山梨酸13.亚硝胺14.巴西鼠尾草15.阿夫拉汀(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2A类:可能是致癌物1.不可低估(deet, 二甲苯)2.工业製造的氣體及汽油3.醛及衍生物4.干洗时使用的溶剂5.柿属植物所含的亚硝胺6.人造光源,如紫外线人工紫外光7.雷射打印机排放的有害物质8.人们在工作单位长期暴露于换气不良的尘土、沤烟和燃料排放物中2B类:可能是致癌物1.常见的家用杀虫剂2.芳香烃二甲醚3.大多数动物类荷尔蒙,如雌激素4.人们在工作单位长期暴露于换气良好的尘土、沤烟和燃料排放物中3类:可能不是致癌物1.咖啡因2.大豆异黄酮3.碳酸氢钠4.大多数颜料和染料5.大多数香精和口味剂6.活性炭和膨润土7.没有被归入其它组别的水和钠4类:可能很不可能是致癌物没有物质被确定在这一组别中。
致癌物清单的发布为全球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卫生部门及个人也应该注重这方面的信息,避免接触到可能致癌的物质,以保护个人健康。
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斑斓山石,奔腾河流,幽闭静水,传承下来的地球上所有的美景,我们却无法将美丽延续。
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资金快速流动,观念快速变换。
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如繁星替代晚霞般优雅美丽,当黑色的石油在地球动脉中流淌,当二氧化硫揉杂进碧蓝天空时,没有人能挽留住所有美景。
对地球生存环境的关爱和保护,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灵净化器。
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大自然中汲取无数灵感和创意,令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2021年4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防治规划力求控制5种重金属。
本刊就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防治等问题专访了我国环境监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
他的环保科技研究与中国环保事业共同起步,2021年,媒体评他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保人物”,当新中国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端倪呈现在他面前时,深深震撼了他,使他转向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
本刊记者:2021年4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将重金属污染问题提高到国家意志,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首先请魏院士您谈谈人体和地壳元素的相关性好吗?魏复盛院士: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当中,跟地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已经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人体血液中几十种元素与地壳元素的平均值(丰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即是证明。
我们人体血液当中的元素跟地壳的丰度值关系非常明显。
说明我们人类和地球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至今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
人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反应性,随着“量变”过渡到“质变”。
有害因素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产生有害;即使是有益的必需元素超过允许摄入量也会变成有害。
因此我们不能以“有无”论是非,而要以“量的多少”论长短。
在工业化之后,许多深埋在地下的重金属、类金属元素被挖掘出来,并被广泛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了人体元素与外界环境平衡,从而引发健康问题。
环境污染与肺癌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都表明,不少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下降,而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在不断上升。
这是为什么呢?城市居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又是为什么呢?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由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剂量小、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往往病发之日,尚不知谁是元凶。
环境污染就像邪恶的阴影,悄悄吞噬着人体的健康。
肺及呼吸道是一个开放器官,与外界直接接触,外界很多致癌因素都可以导致肺癌。
环境污染就是导致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
环境污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许多学者惊奇地发现,近50年来,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的发病率也显著提高,特别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患者成倍地增加。
例如,美国的病人在50年中,男性增加了18倍,女性增加了6倍。
每4名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1名是肺癌患者;每100名死亡病人中.有5名死于肺癌。
就我国情况看,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上海市卢湾区1971年比1952年死亡率增长9.65倍;北京城区1975年比1958年死亡率增长2.5倍。
从全国恶性肿瘤排列顺序来看,肺癌占第5位;每100名癌症病人中,大约有8名是患的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WHO统计,每年全球估计有120万以上新发肺癌病例,死亡约110万人,平均每隔30s就有人死于肺癌。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亦不断上升。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大气污染易诱发肺癌而使死亡率增高。
在公认的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与人群健康效应终点的流行病学联系最为密切。
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作定量评价,近年来已成为WHO、欧盟等国际机构关注的热点之一。
美国规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均值及年均值分别为0.15与0.05 mg/m3,我国1996年颁布的GB3095—1996规定PM10的二级标准为日均值为0.15 mg/m ,年均值为0.10 mg/m。
致癌物分类等级致癌物是指能够引起癌症发生的物质,它们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
根据致癌物的危险程度和证据强度,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致癌物分为五个等级:1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2B 类致癌物、3类致癌物和4类致癌物。
下面将对这五个等级的致癌物进行详细介绍。
1. 1类致癌物:这是指已经被确认对人类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证据非常充分,已经在人体中引起了癌症的发生。
例如,烟草中的尼古丁被认为是1类致癌物,长期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2A类致癌物:这是指被认为对人类有致癌风险的物质,但证据相对较少或不够充分。
在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研究中,这些物质被发现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
例如,咖啡因被归类为2A类致癌物,但其致癌风险较低,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
3. 2B类致癌物:这是指被认为可能对人类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与2A类致癌物不同,2B类致癌物的证据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致癌可能性。
例如,咖啡被归类为2B类致癌物,但其致癌风险较低,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
4. 3类致癌物:这是指被认为对人类的致癌风险存在争议的物质。
对于这些物质,有一些证据表明它们对人体可能产生致癌作用,但也有另一些证据表明它们对人体无致癌作用。
例如,人工甜味剂被归类为3类致癌物,存在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其致癌风险,但其他研究结果则认为其安全。
5. 4类致癌物:这是指被认为对人类没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目前为止,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物质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
例如,维生素C被归类为4类致癌物,其在正常剂量下对人体无致癌风险。
不同等级的致癌物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程度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类致癌物,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和暴露。
尤其是那些被归类为1类或2A类致癌物的物质,其致癌风险更高,需要更加警惕。
减少吸烟、避免暴露在工业污染物和放射线中,均可降低致癌物的接触和危害。
致癌物的分类等级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物质的致癌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epa标准限值EPA标准限值及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导言:作为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制定的环境标准,EPA标准限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EPA标准限值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分析其在空气质量、水质保护以及化学品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EPA标准限值的背景EPA标准限值的制定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污染物的危害。
自1970年代成立以来,EPA不断致力于制定和更新这些标准,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EPA标准限值经过科学研究和专家评估,基于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了解,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因素。
二、EPA标准限值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 PM2.5和PM10限值PM2.5和PM10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成分。
EPA制定了每年和每日的PM2.5和PM10限值,以确保空气质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些限值直接影响到工厂和汽车排放标准的制定,监控和控制机构在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的决策。
2. 臭氧(O3)限值臭氧是地面级别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EPA制定了臭氧限值,要求各州和大城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EPA还通过对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控制,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降低臭氧水平。
三、EPA标准限值在水质保护中的应用1. 水污染排放标准EPA制定了针对不同行业和污染源的水污染排放标准,限制了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排放量。
这些标准确保了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质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饮用水质量标准EPA制定了饮用水质量标准,要求各地方政府和水务公司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和处理,以确保人们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这些标准规定了使用的水源、处理方法和水质检测的要求。
四、EPA标准限值在化学品管理中的应用EPA通过制定化学品安全标准和化学品管理法规来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有害化学品的危害。
1. 有害化学物质限值EPA根据有害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估和利用研究,制定了室内和室外环境中化学物质的限值。
这120种1类(最高级别)致癌物请您一定看仔细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类致癌物的清单。
1类是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2类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3类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4类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
1类致癌物共120种,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酒精饮料、中式咸鱼、加工肉类、大气污染、太阳辐射和吸烟等。
首席记者林碧波日常接触1.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
有些人转化乙醛的酶较少,比其他人更容易蓄积乙醛。
饮酒后出现的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等症状,就是乙醛蓄积过多所致。
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致癌。
2.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乙醇不仅能代谢产生乙醛,还是很好的溶剂,很多致癌物会溶解在乙醇中。
还会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肝细胞癌变。
还会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诱发女性乳腺和生殖系统癌症。
3.含酒精饮料:除乙醇、乙醛外,某些酒精饮料中含石棉纤维、砷、镍等致癌物质;酒、酒精饮料生产发酵、蒸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等致癌物。
4.吸烟: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与肺癌、喉癌、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等都有一定关系。
5.二手烟草烟雾: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
6.无烟烟草:包括嚼烟和鼻烟等,尼古丁和亚硝胺含量更高,并含甲醛、砷、镉等致癌物。
7.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两种存在于烟草和烟气中的氮亚硝胺化合物,可诱导产生多种癌症。
8.加工过的肉类(摄入):腌制肉类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磷酸盐,熏制肉类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苯并芘)。
9.中式咸鱼:腌制过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可能与鼻咽癌相关。
美国EPA200种潜在致癌物的危害等级致癌性是筛选优先污染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下表列出了美国EPA公布的200种致癌剂的危害等级。
其中的参数含义为:1、证据的充分程度(Degree of Evidence)化学品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之充分程度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1)证据充分,指致癌剂和人体癌症之间有因果关系。
(2)证据有限,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致癌性证据,但证据尚有限,还需作进一步补充。
(3)证据不充分,可能有3种情况,①能获取的致癌性数据很少;②与证据有关的研究尚不能排除偶然性、误差及混淆等情况;③研究结果无致癌性证据。
根据动物实验取得的致癌性证据的充分程度可分4级。
1级,致癌性证据充分。
2级,致癌性证据有限。
3级,致癌性证据不充分。
4级,无致癌性证据。
2、IARC标准分组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简称IARC)将人类的肿瘤风险分为3组。
1组:列在此组内的化学品属致癌物,流行病学和暴露实验均已肯定,基致癌证据是充分的。
2组:化学品可能对人体有致癌性。
其中有的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几乎是“充分的”,另一类的证据不够充分。
证据程度较高的为A组,较低的为B组。
例如,2A指对人体的致癌性至少存在着有限证据。
当动物证据充分而人体数据不充分时,归入2B。
3组:列在本组中的化学品对人类没有致癌性。
3、潜力因素值F(Potency Factor Estimate)潜力因素值F定义为1/ED10。
ED10等于10%终身致癌风险的致癌剂剂量。
F可以和致癌性的确认证据一起,用来划分化学品潜在致癌性的危险等级。
4、潜力因素分组(Potency factor Grouping)由于潜力因素值F可表示致癌危险性的相对大小,因而,可将潜在致癌剂的相对潜力因素分为4组。
潜力因素最高的化学品分在1组,中等潜力因素的为2组,低潜力因素的为3组,最低潜力因素的为4组。
PBT毒性是Persistent、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的缩写, 即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
美国TSCA毒性物质管理法第六节是针对化学物质或混合物在制造、加工、分销、使用或处置时,如果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安全造成损害与不合理的风险,则在某种程度上对此类物质或混合物进行必要的管理措施。
其中第(h)节主要是针对具有PBT毒性物质的管理要求。
2020年12月美国环保局发布了5项具有PBT毒性物质的法规。
在输美纺织品、电器等消费品出口时需要注意这个法规的影响。
安谱实验第一时间推荐对应的5种标准品EPA对这5种PBT毒性物质具体管理要求1物质名称:十溴二苯醚(DecaBDE)用途和已识别的危害:十溴二苯醚在电视,计算机,音频和视频设备,纺织品和软垫物品,通讯和电子设备以及其他应用的电线和电缆的塑料外壳中用作添加剂阻燃剂。
十溴二苯醚还被用作航空航天和机动车辆的多种应用的阻燃剂,包括飞机和汽车的替换零件。
确定的危害–十溴二苯醚对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和陆生无脊椎动物有毒。
数据表明有潜在的发育,神经和免疫学作用,一般发育毒性,肝脏作用和致癌性。
尽管十溴二苯醚的许多用途已停止使用,但EPA得出结论,在最终规则确定的使用条件下,人类或环境可能会接触十溴二苯醚。
风险管理措施:EPA禁止将十溴二苯醚以及含有十溴二苯醚的产品用于商业用途的生产(包括进口),加工和经销,但下列用途除外:1.在招待业中用于窗帘的商业生产,加工和分销以及窗帘本身的分销,为期18个月,此后该禁令生效;2.用于核发电设施中的电线和电缆绝缘的商业加工和分销,以及含有十溴二苯醚的电线和电缆绝缘的分销,为期两年,此后该禁令生效;3.在商业上制造,加工和分销用于新航空航天器零件的产品,以及在商业中分销包含此类零件的新车辆,为期三年,此后该禁令将生效;4.使用含有十溴二苯醚的零件生产的航空航天器的商业制造,加工和分销将被禁止使用,直到其使用寿命终止;商业用途的制造,加工和销售,用于航空航天器的替换零件;以及替换零件本身的商业销售;5.商业用途的制造,加工和分销,以供汽车中的替换零件使用,以及替换零件本身的商业销售,直至汽车使用寿命到期或2036年,以较早者为准;6.在最终规则发布之前制造的包含十溴二苯醚的塑料运输托盘的商业销售,直到托盘使用寿命终止;7.商业用途的加工和分销,以在回收塑料之前回收包含十溴二苯醚的塑料(即,要回收的塑料来自最初由十溴二苯醚制成的物品和产品),以及由这样的回收塑料制成的物品和产品已久因为在回收或生产过程中不会添加新的十溴二苯醚。
蔬菜1. 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较大、测试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建立一套适合重金属污染调查的高效取样布点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科学问题。
该研究通过地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融合,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土壤污染调查的空间布点(抽样)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样点的代表性和抽样效率,大大节省区域性土壤污染调查中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投入,对于开展全省或全国性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2. @RISK(美国Palisade)是基于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加载到Excel 上专门用于风险分析的专业软件,为Excel 增添了高级模型和风险分析功能,允许在建立模型时应用各种概率分布函数,对于展开风险评估和数学模拟非常有用。
3. 北京市蔬菜地的研究的一系列文章文章中提到,蔬菜摄入量估算方法及蔬菜综合超标率的计算。
这几篇关于北京市菜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的文章,都是以居民的摄入量为基础,与各种最大允许参考剂量作对照,进行简单的暴露剂量的健康风险估计。
《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值 (20 mg/ kg 鲜重) 以及新西兰 (40 mg/ kg) 和加拿大 (50mg/kg) 蔬菜中锌限量标准。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则未限制蔬菜的锌含量。
北京市人均蔬菜消费量约为1.6 kg/ (人/d)。
据报道,2002年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为0.28kg ·d -1,北京市2002年50岁以上中老年人蔬菜人均消费量为 0.27 kg ·d -1,天津成人和儿童蔬菜人均消费量分别为0.345和0.23 kg ·d -1。
可见,成人的蔬菜消费量略高于儿童。
在此设定北京市成人和儿童人均蔬菜的消费量分别为 0.28和0.23 kg ·d -1,并假设烹调不影响蔬菜中的铅含量,即蔬菜中的铅含量与人体摄入蔬菜铅的量相等。
标准值的选取:FAO/ WHO 和US EPA 规定的重金属限量值,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 ,中国营养学会,食品限量卫生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非致癌风险的标准建议值有:参考剂量/浓度(RfD/RfC)、可容忍日摄取量(TDI)和可接受日摄取量(ADI)。
苯并芘浓度限值一、引言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煤焦油、汽油、柴油等燃料和燃烧产物中。
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等毒性,苯并芘被列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第一类致癌物质。
因此,各国对苯并芘的浓度限值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二、国际标准1.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美国EPA将苯并芘列为优先污染物之一,制定了苯并芘的浓度限值。
根据EPA标准,苯并芘在土壤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1毫克/升(mg/L),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2微克/升(μg/L)。
2. 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对苯并芘的浓度限值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欧盟标准,苯并芘在空气中的年平均容许浓度为1纳克/立方米(ng/m³),在土壤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10毫克/千克(mg/kg),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2微克/升(μg/L)。
此外,欧盟还规定了苯并芘在食品中的容许限量,如蜜饯类食品中的苯并芘限量为10微克/千克(μg/kg)。
3. 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对苯并芘的浓度限值也进行了规定。
根据WHO标准,苯并芘在空气中的年平均容许浓度为1纳克/立方米(ng/m³),在土壤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10毫克/千克(mg/kg),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2微克/升(μg/L)。
三、我国标准我国对苯并芘的浓度限值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中苯并芘的浓度限值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苯并芘在空气中年平均容许浓度为0.0002毫克/立方米(mg/m³),24小时平均容许浓度为0.0006毫克/立方米(mg/m³)。
2. 水中苯并芘的浓度限值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规定,苯并芘在地下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0001毫克/升(mg/L),在地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00002毫克/升(mg/L)。
3. 土壤中苯并芘的浓度限值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苯并芘在土壤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5毫克/千克(mg/kg),其中污染物来源于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特定场所时,其最大容许浓度应该低于1毫克/千克(mg/kg)。
致癌物一类二类三类名单致癌物一类二类三类1、一类致癌物:这一等级内的物质,就是已经明确致癌性的种类,其包括了中式咸鱼、香烟、槟榔、苯并芘以及黄曲霉素b1,这些物质长期接触或摄入,就可增加患癌的几率,这包括了肺癌、皮肤癌、消化道癌症、肝癌等;2、二类致癌物:这些物质指的是可能存在致癌性,但是对人类的致癌作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实验数据能说明。
同时,二类致癌物又分为2a和2b两个种类,2a类致癌物的致癌性高于2b种类,比如丙烯酰胺、铅、咖啡、红肉等,都在二类致癌物行列;3、三类致癌物:这类物质和前两类有明显区别,它指的是对人类、动物致癌的证据都没有完全明确的种类,也就是说致癌性比较小,比如聚丙烯、苏丹红、二氧化硫、汞元素等!黄曲霉素:最强致癌物之一1、黄曲霉素的危害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1mg黄曲霉素即可致癌,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
有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改变DNA的组成成分,让DNA碱基中的鸟嘌呤(G)转化为胸腺嘧啶(T),从而主要诱发肝癌。
更关键的是,28-38℃的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但要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普通的煮沸消毒法对它几乎不起作用。
2、黄曲霉素的藏身之处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花生、玉米、豆类、坚果等。
吃到发霉、发苦的坚果,一定要及时吐出来并漱口。
如果一颗花生发霉,最好将整包都丢掉,因为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
此外,开裂的筷子、刮痕多而深的木砧板容易隐藏食物残渣,给黄曲霉菌有机可趁。
3、怎样减少黄曲霉素的危害?◎控好源头。
花生、玉米、豆类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宜在低温干燥处储存;餐具注意干燥及更换;卫生间等潮湿的地方多通风等。
◎多吃新鲜蔬菜。
新鲜蔬菜中的叶绿素能抑制人体对黄曲霉素的吸收,降低黄曲霉素中毒的风险。
苯并芘:高活性间接致癌物1、苯并芘的危害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强烈致癌物。
潜在致癌剂的危害等
级
致癌性是筛选优先污染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下表列出了美国EPA公布的200种致癌剂的危害等级。
其中的参数含义为:
1、证据的充分程度(Degree of Evidence)
化学品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之充分程度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1)证据充分,指致癌剂和人体癌症之间有因果关系。
(2)证据有限,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致癌性证据,但证据尚有限,还需作进一步补充。
(3)证据不充分,可能有3种情况,①能获取的致癌性数据很少;②与证据有关的研究尚不能排除偶然性、误差及混淆等情况;③研究结果无致癌性证据。
根据动物实验取得的致癌性证据的充分程度可分4级。
1级,致癌性证据充分。
2级,致癌性证据有限。
3级,致癌性证据不充分。
4级,无致癌性证据。
2、IARC标准分组
国际癌症研究所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简称IARC)将人类的肿瘤风险分为3组。
1组:列在此组内的化学品属致癌物,流行病学和暴露实验均已肯定,基致癌证据是充分的。
2组:化学品可能对人体有致癌性。
其中有的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几乎是“充分的”,另一类的证据不够充分。
证据程度较高的为A组,较低的为B 组。
例如,2A指对人体的致癌性至少存在着有限证据。
当动物证据充分而人体数据不充分时,归入2B。
3组:列在本组中的化学品对人类没有致癌性。
3、潜力因素值F(Potency Factor Estimate)
潜力因素值F定义为1/ED
10。
ED
10
等于10%终身致癌风险的致癌剂剂量。
F可以和致癌性的确认证据一起,用来划分化学品潜在致癌性的危险等级。
4、潜力因素分组(Potency factor Grouping)
由于潜力因素值F可表示致癌危险性的相对大小,因而,可将潜在致癌剂的相对潜力因素分为4组。
潜力因素最高的化学品分在1组,中等潜力因素的为2组,低潜力因素的为3组,最低潜力因素的为4组。
5、致癌危害等级(Cancer Hazard Ranking)
根据人和动物试验所取得的致癌性证据,结合潜力因素分组数据,可将化学品致癌危害等级分为高、中、低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