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6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纸船和风筝》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他们由于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
本课包括8个会认的字,会写8个生字,在知道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保护友谊。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保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保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1.挂图2.学生朗诵课文。
3.纸船和风筝(课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感悟友谊。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进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自学汇报: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3.汇报接读课文。
4.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1.(出示挂图,师动情讲故事)。
挂图①:小松鼠聪聪住在山顶,小熊可可住在山脚。
山上有条小溪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挂图②:松鼠聪聪折的纸船漂到了可可的家门口,看可可多开心呀!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这幅图的内容?2.快来读读第4自然吧?指导读“快乐”的语气。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公布课教案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教学成效终究将落实到学生掌控知识和发展潜力上。
要使教学收到好的成效,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教案。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1《童年的泥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酷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想”。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难点:知道“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想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爱好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中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知道问题。
三、品读课文,知道内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诵,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诵能手。
2、讨论。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知道。
四、扩大浏览,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觉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换。
4、联系写字。
二、积存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换。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浏览《浏览》中的相干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三年级语文教案2《三月桃花水》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不同情势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东方之珠”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动)这么多节目,你最喜爱什么?(指导学生描述,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说说。
)(1)你能想象出海豚顶球的情景吗?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精彩的场面吗?(如:海豚扭动着胖乎乎的身躯,用尖尖的嘴巴去顶球。
)(2)还有的海豚、海狮在干什么呢?(生想象说)(3)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我们这群小游客会有什么感受呢?会有怎样的心情?(开心兴奋;竖起大拇指啧啧赞扬;开怀大笑。
)谁能把这种开心兴奋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再读)(4)海洋剧场里的表演可真是太精彩了!不仅吸引了我们这些小挚友,还吸引了好多好多的中外游客。
正因为如此,香港的海洋公园才会——著名遐迩。
(5)让我们带着开心的心情一起读好第3节。
教学第四自然段:1、谁喜爱铜锣湾?你为什么喜爱?(板书:铜锣湾)2、欣赏图片,你看到了什么?(1)生:许多的高楼。
师:在香港,像电视塔这么高的楼房随处可见。
最高的建筑物国际金融中心有八十八层,四百二十米高,看上去都快要遇到天了,这叫——生:摩天大厦。
齐读词语。
师:看到摩天大厦一幢挨着一幢,就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密密地排列着。
这种景象可以用这样一个词语来说——生:鳞次栉比。
齐读词语。
(2)除了摩天大厦,你还看到什么?(生:许多人。
)你能用语言描述出这种情景吗?这就叫做——人流如潮。
齐读词语。
(3)同学们,铜锣湾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游玩,购物,素有"购物天堂"之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让我们看得纷繁芜杂。
这些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齐读词语。
3总结:同学们,我们看到铜锣湾有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品,人流如潮的街道,真是喧闹繁华。
(板书:喧闹繁华)4指导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小组之间相互读读,要读出这种喧闹繁华劲。
你们小组是齐读还是派代表读?哪个小组情愿和他们比一比,赛一赛?教学第五自然段:1、香港的什么时候最美?你喜爱吗?2、图片展示让学生欣赏香港夜晚的景色,师描述:瞧,多么绚丽、辉煌的香港夜景啊!(1)看着此情此景,小挚友们心中肯定也涌上了千言万语,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既让学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又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实力。
202X年份三年级语文上册鲁教版教案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要求: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酷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爱好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存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交换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换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换情形,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掌控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爱好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风景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依照学生的交换情形,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何认为夏天的风景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野花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
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
指名读。
②观看展现夏天美景的视频。
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
三年级鲁教版上册语文教案高效设计模板怎么备教案呢?第一要明确资料决定方法,方法是为资料服务的;要摸索教学目的、学生年龄特点、班级特点等因素。
比方,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疑问、引发动机,启示摸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换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知道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1.挑选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
教学进程: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1.描写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精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凝听,想象画面。
3.交换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二、观赏朗诵,感受诗情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爱好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入耳到了哪些声音?你最爱好哪种声音,爱好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诵展现,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观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观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展开想象性的表演活动。
出示字卡或小黑板: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作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蟋蟀振动翅膀,“_____”,是和阳台辞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嘱咐:“________”(朗诵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爱好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能够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诵。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诵,当堂展现。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爱好的某一段话写。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孟庙小学第一单元一、教材内容:本组教材三篇精读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一篇略读课文《绝招》和一个“语文园地一”组成。
二、本单元知识体系和地位: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
有的讲学校生活,有的讲孩子课外生活,还有的讲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
这组课文集中体现了丰富多采的学生生活的。
三、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单元37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掌握15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词语。
5、能按要求写一段话,进行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句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
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五、教学时间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金色的草地》 2课时《爬天都峰》 2课时绝招 2课时语文园地一4课时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在背诵抄写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校的优美、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感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和他们的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导入1、出示教学挂图。
2、了解这里是哪里:有哪一些人?在干什么?3、师:对,这是一所民族小学,汇集了哪些民族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孟庙小学第一单元一、教材内容:本组教材三篇精读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一篇略读课文《绝招》和一个“语文园地一”组成。
二、本单元知识体系和地位: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
有的讲学校生活,有的讲孩子课外生活,还有的讲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
这组课文集中体现了丰富多采的学生生活的。
三、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单元37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掌握15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词语。
5、能按要求写一段话,进行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句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
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五、教学时间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金色的草地》 2课时《爬天都峰》 2课时绝招 2课时语文园地一 4课时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2、在背诵抄写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校的优美、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感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和他们的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导入1、出示教学挂图。
2、了解这里是哪里:有哪一些人?在干什么?3、师:对,这是一所民族小学,汇集了哪些民族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鲁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很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但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利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推动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关于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吗?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一起看看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查阅!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意思.2.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教学重点:体会〝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老人的博爱之心.教学难点: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施主〞 ,直奔重点进行质疑.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_课.(板书:施主)什么是施主?昨天我们已经查字典了,谁来说说?(出示:字典中的解释是:和尚或道士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中施主是什么意思?(出示:本文中指施舍财物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人称为施主.)课文中都谁是施主?(我老人)2.(板书:真正的施主)大家读课题.我们已经读课文了,文中真正的施主是谁?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打开书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3.(出示课件)〝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1)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你有什么问题吗?(2)生质疑,整理问题:恍然大悟? 原以为?想不到?二.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解疑,体会〝我〞对老人的关爱和老人的博爱之心.过渡:我们真会读书,根据这段话提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老是读这段话行不行?对,提出问题后,我们应到全文中去找答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答案在书上用曲线画一画,画完了再读一读.(一)深入理解2和3自然段.(体会我是施主)师:为什么说自己是施主?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1.(出示课件):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钱.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1)看这段话作者用引号给我们重点强调了一个词语〝扶贫〞,你理解这个词吗?(生说)(2)小结:〝贫〞是什么意思?(贫穷)〝扶〞呢?(扶助,帮助)我们解释词语的时候,把这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说说吧〝扶贫〞什么意思?2.(出示课件):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1)面对我的再次提价,老人是什么表现?(指名读)〝僵持〞是什么意思?好,现在谁跟我合作,也像文中我和老太太那样〝僵持〞一下?(师生对话)引导:我是老太太,你怎么做?……我们都不肯退一步,这就叫?(〝僵持〞)我们互不相让这就叫?(〝僵持〞)(2)轻声读读这两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单方面两次提高价钱?(1.老人可怜2.扶贫 )3.你从哪看出来的?(出示课件):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 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1)是这句吗?孩子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太太?(2)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 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卖鸡蛋的是个老太太,靠自己养的鸡生活.引导学生:(出示红字:身体单薄.没儿没女)你体会到什么?把你感受到地读出来.(指名读)关于这两句话的理解,谁还有补充?(出示红字:就几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你体会到什么?读出来.(指名读)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指名读)4.就为这样一个可怜贫穷的老人,我愿意多花一些钱去买鸡蛋.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说自己是施主吗?5.现在然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一下我是怎么当施主的.(二)深入理解4自然段.(体会老人是施主.)过渡:可是为什么又说老人是真正的施主呢?她是怎么当施主的?谁找到了?(指名读)1.(出示课件):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1)小贩那么高的价,老太太为什么不肯买,非要低价卖给我呢?读读这段话想一想.(2)(出示:盼望)换成〝希望〞行不行?引导:〝盼望〞和〝希望〞都有希望的意思,但是〝盼望〞是身后而急切的希望.(3)老人盼望的是什么?(指名说给你7分)老人盼望我胖起来,还有更深的意思?(指名说)老太太为的是?(4)引申理解:村里这么多孩子,有没有老太太的?现在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5)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指名读)(6)带着我们的感受自由读读这段话.(三)深入理解重点段5自然段.1.听到老人和小贩的这一番谈话,我恍然大悟,读,(出示课件)〝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2.其实,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都在帮助老人,向老人施舍.直到听到老人和小贩的谈话,才知道从一开始,老人就在帮助我.就在向我施舍.而且她不仅施舍给我一个人,他还施舍给村里的孩子们,比起我来,她是那么了不起,所以说,她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施主呀!大家读这段话.3.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明白了吗?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结尾.1.孩子们,知道吗?后来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这件事了,猜猜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2.出示提示:3.学生写(5分)4.展示评价(3人)五.板书设计_.真正的施主老人我孩子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真诚的爱.2.能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的意思.教学重点:能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的意思.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真诚的爱.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真正的施主》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字词,看你能读正确吗?体质.提倡.讨价.决心.扶贫工程.坚决.盼望.身体单薄(薄,多音字).施主师:请你根据这些词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板书:我.钱.老太太.4角5分.5角.5角5分.6角)过渡:我去买鸡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单方面提高价钱,每次提高了5分钱,从金钱上帮助老太太,我是真正的施主吗?二.新授1.第五自然段(1)生答: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2)师:请你轻声读一遍课文,找出从哪儿感受到老太太是真正的施主.2.第四自然段生答: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过渡:平时卖东西时卖家都希望东西卖的钱越多越好,可是这位老人却不肯,老人的家里是特别富裕吗?这是个怎样的老太太?3.第二自然段(1)生答: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2)师:(课件出示这句)①身体单薄.为什么身体单薄?平时吃的好吗?②没儿没女.A.身体不好,岁数很大了,家里又没有人照顾她.B.指名读.③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A.边远的山村条件本来就很差了,老太太身体既不好,年纪又很老了,家里也没有人照顾她,只有靠卖鸡蛋的钱来买米买菜,维持生活.鸡蛋对于她来说就意味着什么?B.生答:生命.(板书:维持生活)C.师:请你再读读这句.(3)师:鸡蛋卖的价钱越高,她的生活就可能越好.可是开始老太太却让我说价钱,当我说出价钱后,她又是怎样做的?(板书:既不讨价,也不还价.)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做,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回到第四自然段老太太说的话)(4)生答: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①师:这是个怎样的山村?生答:偏僻的山村.②师:这是一座偏僻的山村,想象这座山村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③(出图:山村人家图)师:老人靠几只鸡换来的钱来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但她却低价将鸡蛋卖给我,我瘦不瘦和她有关系吗?师:她是希望让我教她的孩子读书吗?④(回到第二自然段)生读,你有什么感受?⑤老人没儿没女,但却要我自己说价格,自己既不讨价,也不还价,是因为她想(回到第四自然段)过渡:当我将价格涨到5角5分一个时,老人是怎样做的?4.第三自然段(1)生答:这回老人说话了,坚决不同意,但我决心已定,双方僵持了很久,老人终于接受了.(板书:坚决不同意)(2)对比句子这回老人说话了,坚决不同意,但我决心已定,双方僵持了很久,老人终于接受了.这回老人说话了,她不同意,但我决心已定,结果老人接受了.(3)想象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老人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和你同桌练练.过渡:开始我要买鸡蛋,但老太太并不说价格,只是让我出价,所以将鸡蛋的价格由4角5分涨到了5角,又由5角涨到了5角5分,而山里的鸡蛋到底应该卖多少钱呢?5.第四自然段(1).生答:有一天,我照旧去老人那里买鸡蛋,正碰上一个收鸡蛋的小贩在跟老人讲价钱.他愿出6角一个的价钱把鸡蛋全部买走.老人不肯,小贩说:〝这个价钱够高了,山里都是这个价.〞(板书:不肯)(2).师:平时老太太卖别人价格可能都是6角钱一个,但她卖给我开始是5角,后来经过我一再坚持才肯5角5分一个卖我.(3).师:(手指板书)对于老人来说鸡蛋就是生命,她为什么不6角一个把鸡蛋全部卖给收鸡蛋的小贩呢?(4).生答: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①师:通过这段话,你又体会到什么?A.老人关心我,看出我身体瘦,盼望我胖起来.B.老人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希望用自己赖以生存的鸡蛋留住我,让我长期待在村子里教这些孩子.②师:试想当初如果我定4角5分一个鸡蛋甚至更低的价格,老人会把鸡蛋卖给我吗?为什么?③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过渡:所以说当我听了老人的话后(出示第五自然段)6.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5自然段.过渡:老人是真正的施主,那么我是不是施主呢?我到这边远的山村干什么去了?7.第1自然段(1).生答: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2).比较句子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我在一个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①师:山村学校的条件就已经很不好了,而这里还是边远的山村学校,条件就可能非常不好.②想象边远的山村学校可能是什么样子的?③(出课件图)这就是一所边远的山村学校,你都看到什么了?有可能这位老师去的地方还不如这所边远的山村学校富裕呢!④师:山村这么穷,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教书呢?⑤请你再读读这句: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3).我为什么要买鸡蛋?生答:我的体质比较差,要吃鸡蛋增加营养.(板书:增加营养)(4).请你想象这边远山村学校的样子,再读读第一自然段.过渡:课文中的老师在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那里的环境那么差,你觉得这位老师能挣很多钱吗?我们买东西都希望价格能便宜一些,这样我们就能少花钱了.当老人让我说个价钱时,我是怎么想的?8.第2自然段(1).生答: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随便挑.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板书:提价5分)(2).师:通过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A.老师心地很善良.B.老师挣的也不多,因为如果他很富裕的话,就不会只提高5分钱了,正是因为5分钱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过渡:后来鸡蛋的价格又由5角涨到了5角5分,这是为什么呢?9.回到第3自然段(1)生答: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板书:再次提价)(2)师:因为我觉得老太太很可怜,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价,我以为自己在做一项〝扶贫工程〞,谁知道,当我听了小贩与老人的对话后10.回到第5自然段(1)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2)师:为什么说〝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板书:恍然大悟)我悟到了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3)师:谁愿意为家读读这句话,其他人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4)师:请你展开想象,给这个故事编一个结尾.总结: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我们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互相的关爱,只有懂得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师: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课文.板书:真正的施主我(增加营养)←钱→老人(维持生活)4角5分↓提价5分 5角既不讨价也不还价↓再次提价 5角5分坚决不同意↓恍然大悟 6角不肯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品读〝再也不会〞〝奔波忙碌〞等词句,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理解其美好的愿望.纯真的爱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2.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教学难点: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师:在课前,我们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喜欢故事里的马良和他的神笔吗?为什么?(预设:因为他用神笔帮助别人做好事,因为这支神笔能把画出来的东西变成真的.)1.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更加觉得这是一支了不起的神笔了!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_课(齐读课题:我希望有一支神笔)二.回顾课文内容师:文的小作者,也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想用这支神笔画什么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我〞希望用这支神笔给谁画些什么?按照课文顺序说一说.(学生边说边板书)给谁? 画什么?西西好腿飞飞飞机小鸟家小树太阳.白云三.品读体会学习第一小节1.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思考:西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让〝我〞想到要给西西画一双好腿的?(预设:因为她是一个不幸的/可怜的/残疾的孩子)2.结合文本内容,引导体会〝没有好腿的困难师:你从哪能看出西西这样一个孩子?(预设:她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白云里高高的山脊,目光在蓝天上寻觅……)出示〝她坐在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白云里高高的山脊,目光在蓝天上寻觅……〞体会只能.师:什么是只能?你能想象西西的生活也造两个句子吗?出示〝她只能坐在屋里,只能…… 只能……〞师:请你想象一下,当我们在阳光下快乐自由地奔跑时,西西只能……当我们在春天里赏花踏青时,西西只能坐在屋里;当我们能在夏天里划船游泳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在秋天里爬山赏红叶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冬天打雪仗堆雪人的时候,西西只能……(学生接读)此时此刻,她坐在屋子里,心情怎么样?(预设:心情很不好.孤独.难受.可怜.寂寞)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这句话(她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白云里高高的山脊,目光在蓝天上寻觅……)3.展开想象,感受〝有了好腿后的美好〞师:现在有了神笔的帮助,西西长出了一双健壮有力的好腿.请你结合着刚才的体会想象一下:西西现在有了一双好腿,〝她可以……她可以……她可以……〞4.对比.转换,练习表达出示:她现在可以走出家门了,再也不会只能坐在屋里;她现在可以 .可以 .可以……5.指导朗读.师:多么神奇的笔!有了好腿的西西能够和我们一样,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奔跑,再也不会只能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情景了,请你带着小作者美好的愿望,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学习第二小节1.师: 〝我〞还想用神笔帮助谁画什么?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2.师:请你想象一下,有了真正的飞机,飞飞能做什么?(飞飞可以当上飞行员,驾驶真正的飞机翱翔在蓝天上)请你带着小作者美好的愿望,有感情地再读第二小节.学习第三小节1.自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想到要给小鸟画一个温暖的家?(预设:鸟妈妈搭窝非常辛苦/小鸟没有家非常可怜)3.师:(出示插图填空,体会没家的感受)小鸟没有没有温暖的家,下雨会被淋湿!没有温暖的家,没有温暖的家,没有家的小鸟真可怜!想象对比,感受有家的温暖师:面临风雨的时候,对于小鸟来说,有一个温暖的家多么重要啊!〝我〞用马良的神笔为小鸟画了温暖的家, 小鸟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示插图填空,体会有家的幸福)小鸟有了温暖的家,风吹雨打都不怕!有了温暖的家,有了温暖的家,有家的小鸟真幸福!师: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一读这一小节.学习第四小节(3)师:自读第四小节并思考〝我〞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上一个小太阳〞,还要画上〝能变雨的白云〞?(预设:使小树在冬天里也能愉快地成长,不会在干旱的土地上,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师:有了小太阳和能变雨的白云,小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师:请你想象着小树生活的改变,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四小节.总结,再读全文师:学习了这首诗,你觉得小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预设:我认为小作者是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师:让我们带着小作者对朋友.对小动物和小生命的这份关爱之情再来读一读全文.(指名读全文.有时间全班读.)四.创设情境,写作指导1.创设情境,拓展思路是呀,有了马良的神笔,可以实现〝我〞.实现我们多少美好的愿望啊!假如,你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帮助谁画什么呢?(自由发言)2.仿写表达,创作诗歌.总结写法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要给(谁) ,画 (什么) .(有了这些,会有哪些变化?) ,(把理由写具体) ,出示学生作品进行示范修改按顺序进行字.词.句的修改,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把〝有了这些,会有哪些变化?〞这一内容写通顺.写具体,鼓励孩子自主进行修改,最后通过教师的范文引导加以提升.小组内合作修改作品五.回归整体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爱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通过你们的学习和努力,一定有能力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板书设计:我希望有一支神笔给谁? 画什么?西西一双好腿飞飞真正的飞机爱心小鸟温暖的家小树太阳.白云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吗?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吗?《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吗?《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文章语。
第七单元第一阶段整体预习第一课时单元目标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目的是对第一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主要学习策略1、谈感受,激趣导入2、浏览导语,明确任务3、指导方法(单元导读卡)4 、引领方向,充分准备教学过程:一、谈感受,激趣导入二、浏览导语,明确任务过渡:老师刚才说的这几句话,在课本页,请大家翻到课本页,默读导语的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你能用关键词概括出本单元的主题吗?1.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⑴学生自读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吗?2.出示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生答,师板书:1、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2、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三、指导方法(单元导读卡)1、读课题请大家看一下本单元的目录,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目标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序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漏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篇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单元学习导读卡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3、引导交流、评价。
4、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导读卡中的后三栏。
5、组织交流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要从整体上去把握。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在精读感悟部分,咱们再具体了解。
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1、现在,咱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分别出示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四》的交流平台的学习要求)2、交流。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学习的重点是——()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本单元,希望每个同学课后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和拓展延伸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1、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2、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生字过关二、课文朗读过关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精彩片段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生字过关1、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认读,互相纠正,互相学习。
2、开火车朗读生字3、指名认读,注意随时纠错。
4、交流易错的生字,让学生说出易错的原因,师板书,学生书空。
三、课文过关1、集体交流每课的精彩片段2、指名朗读精彩片段。
3、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汇总课文朗读情况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按照预习要求预习课文,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检查预习教学反思:第二阶段精读感悟第三课时25翠鸟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2、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翠鸟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翠鸟世界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
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1.认读生字。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
2.认读词语: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
(自由读,指名读,用图画表示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2)顺势朗读,评读。
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细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技巧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喜欢翠鸟,那么,谁能像老师同学介绍一下翠鸟?谁能谈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深切感受翠鸟的可爱?本环节的学习,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二是描写翠鸟的活动特点主要引导学生在谈话交流中,朗读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具体生动性。
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
交流自己如何保护大自然啊六、写作展示台作者抓住翠鸟的外形、活动,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读者,这就是语言表达技巧的魅力。
让我们把刚刚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变成自己的本领,在自己的写作中用一用吧?1、先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教师可随机指导。
2、整理写作。
七、拓展延伸本作业设置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及选编课文意图二“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1、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资料2、珍稀动物知道多少3、人与动物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课外调查研究板书设计:外形:头部背部腹部翠鸟活动:轻便灵捷快速仿写:教学反思:第四课时26燕子专列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麻烦、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情况、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抄写所喜欢的句子。
2、有针对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文图片及相关句子等。
教学过程:一、释题设疑,引发兴趣1、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6课《燕子专列》。
板书:26、燕子专列2、读题思考:请同学们看课题,想一想,题目中的“专列”是指什么?为什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疏通课文同学们想知道燕子为什么还有“专列”吗?请带着下列问题认真读课文吧。
(1)出示要求:①认真读课文,要读准拼音,读通句子,并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生字。
②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3)互动检查自学效果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出示要求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采用什么顺序叙述的?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②边读边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默读思考(3)互动交流①学生自由交流课文的思路,教师适时点拨并板书:送燕子(结果)寻燕子(经过)送燕子(结果)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出示要求,合作探究师:是啊,燕子本来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从南方飞往北方的,然而,就在一年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的时候,在瑞士境内遇到了气温骤降,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燕子处在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要求:①燕子遇到麻烦,人们怎样做的?②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找出有关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自悟(3)分组讨论2、全员参与,互动对话围绕问题,自由交流燕子遇到了麻烦,瑞士人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后板书:(贝蒂)人们寻找政府燕子温暖火车运送3、质疑问题,巩固提高(1)让学生谈收获,重点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要有预设①有些词语随着学习课文学生已经理解,有些还模糊不清,学生可能提出来。
如:“欧洲、瑞士、启程、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料峭”等等。
②对有些句子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有预设。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情1、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4自然段的朗读。
“冒着、顶着、踏着”,“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等词是应加重语气读。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互相朗读,全班集体朗读,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