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纸杯》
- 格式:docx
- 大小:7.12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科学奇妙的纸杯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以“奇妙的纸杯”为主题,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纸杯的材质、结构、用途,以及通过实验探索纸杯的承重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杯的材质、结构和用途,提高对日常物品的认知能力。
2. 通过实验,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杯的承重能力实验,理解实验现象。
2. 教学重点:认识纸杯的材质、结构和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杯、实验材料(橡皮泥、水、沙子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纸杯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纸杯的用途。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介绍纸杯的材质、结构,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
(2)进行纸杯承重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纸杯承重能力。
(3)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验,讲解纸杯承重能力的相关知识,引导幼儿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纸杯的承重实验过程,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纸杯2. 内容:(1)纸杯的材质、结构、用途(2)纸杯承重实验(3)实验现象与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纸杯承重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实验一:使用橡皮泥填充纸杯,观察承重能力。
实验二:使用水填充纸杯,观察承重能力。
实验三:使用沙子填充纸杯,观察承重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对纸杯的承重能力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现象的原因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杯子承重能力。
(2)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思考纸杯的使用场景和优缺点。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纸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探索纸杯的承重能力,了解物体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杯的基本结构,知道纸杯的承重能力与稳定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物体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杯、积木、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纸杯、积木、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倒扣的纸杯,让幼儿猜测纸杯里能放多少个积木。
(2)请一名幼儿上台进行实践操作,其他幼儿观察并记录。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纸杯的结构和承重能力。
(2)教师演示如何将纸杯叠放,使稳定性更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纸杯叠放比赛,看哪组叠放的纸杯最高。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1)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讨论如何提高纸杯的稳定性。
六、板书设计1. 纸杯的结构和承重能力2. 物体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杯叠放一个高高的塔。
2. 答案: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完成纸杯塔的搭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幼儿参与度、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稳定的特性,可以用来进行类似的实验。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索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从而理解物体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2024年《奇妙的纸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了解纸杯的用途、特点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杯的基本特点、用途和制作过程,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2. 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杯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杯、剪刀、胶带、彩笔、画纸等。
学具:每组一份纸杯、剪刀、胶带、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各种纸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纸杯的用途。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使用纸杯的经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纸杯的基本特点,如轻便、易降解、可回收等。
(2)讲解纸杯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生活用品是如何制作的。
3. 动手操作(10分钟)(1)分组进行纸杯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在纸杯上作画,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2)分享成果,让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纸杯的创意。
(2)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纸杯的基本特点:轻便、易降解、可回收。
2. 纸杯的用途:装饮料、装食物、作画等。
3. 纸杯制作过程:裁剪、折叠、粘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独特的纸杯。
2. 答案:幼儿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生活用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观察和分享环节。
2024年《奇妙的纸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纸杯的用途、特点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杯的基本特点、用途和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杯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探索,了解纸杯的用途和环保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杯、剪刀、胶水、彩笔、展示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组一份纸杯、剪刀、胶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纸杯搭建一个简单的小房子,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猜测:“这个房子是用什么做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展示纸杯,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介绍纸杯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纸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讲解纸杯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其制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个纸杯,提出问题:“这个纸杯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幼儿思考,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纸杯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纸杯》2. 内容:(1)纸杯的特点(2)纸杯的用途(3)纸杯的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杯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纸杯的特点、用途和制作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纸杯的更多用途,并将成果带到幼儿园与同学分享。
2024年《奇妙的纸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纸杯的奇妙用途,了解纸杯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杯的特性,知道纸杯的用途和制作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杯的制作原理和科学性质。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纸杯的用途和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杯、剪刀、胶带、彩笔、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纸杯、剪刀、胶带、彩笔、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纸杯,引发幼儿讨论:你们见过纸杯吗?纸杯可以用来做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纸杯的制作原理,引导幼儿了解纸杯的特性。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探索纸杯的奇妙用途。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运用纸杯进行创意设计,解决问题。
5. 小组分享(10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纸杯2. 内容:纸杯的特性纸杯的用途制作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杯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与家人分享其用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纸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纸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以幼儿熟悉的事物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科学。
本节课以“奇妙的纸杯”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纸杯的特性、用途和制作原理。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纸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探索纸杯的承重能力、声音传播和光影效果,使幼儿了解日常用品的科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杯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杯承重能力的探索,声音传播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杯、橡皮泥、蜡烛、手电筒、细线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纸杯、橡皮泥、蜡烛、手电筒、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用纸杯搭建的塔,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塔是用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1)纸杯承重能力:教师演示如何用橡皮泥把纸杯固定在桌面上,然后逐渐增加纸杯内的重量,观察纸杯的承重能力。
(2)声音传播:教师用细线把两个纸杯连接起来,让幼儿体验声音的传播。
(3)光影效果: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纸杯,观察纸杯在墙面上的影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纸杯承重能力2. 声音传播3. 光影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纸杯进行其他科学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探索和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纸杯承重能力的探索和声音传播的原理。
3. 作业设计:鼓励幼儿探索和发现,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纸杯承重能力的探索在进行纸杯承重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纸杯的结构,探讨影响承重能力的因素,如纸杯的形状、大小、材质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纸杯》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要求,选取教材《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中“奇妙的纸杯”章节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纸杯的观察、分类、折叠与拼接,以及纸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杯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分类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认识到纸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杯的折叠与拼接技巧。
教学重点:纸杯的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杯、剪刀、胶带、彩笔、模型等。
学具:每组一套纸杯、剪刀、胶带、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纸杯,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纸杯吗?它有什么用途?”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2. 纸杯观察与分类(10分钟)教师发放纸杯,引导幼儿观察纸杯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纸杯折叠与拼接方法,讲解步骤,引导幼儿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纸杯折叠与拼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利用纸杯进行创意制作,如制作小动物、房屋等。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纸杯的分类:形状、颜色、大小2. 纸杯折叠与拼接方法3. 纸杯创意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杯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或物品。
2. 答案:根据幼儿创意进行制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纸杯的分类和创意制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折叠与拼接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纸杯的环保问题,如如何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杯子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纸杯的折叠与拼接技巧。
2. 教学重点:纸杯的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班科学奇妙的纸杯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日常用品》,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纸杯”展开。
主要涉及纸杯的结构、用途以及相关的科学原理,包括纸杯的材质、形状、容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杯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杯的容量计算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重点:纸杯的结构、用途以及相关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杯、水、米、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纸杯、水、米、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纸杯,引导幼儿观察纸杯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纸杯,讨论纸杯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了解纸杯的结构和容量。
讲解纸杯的用途,如装水、装米等,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纸杯能装这些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测量纸杯的容量,并进行记录。
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讲解纸杯的生产过程和资源消耗,让幼儿了解纸杯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使用纸杯,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提问幼儿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纸杯的结构与用途2. 纸杯容量计算方法3. 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常用的纸杯容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计算纸杯的容量,讨论可能的误差原因。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减少纸杯使用的环保方案。
答案:如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减少一次性纸杯的使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纸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效果较好。
2024年大班科学奇妙的纸杯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纸杯的承重能力,探索纸杯的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杯的基本特性,知道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索纸杯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杯、积木、小球、尺子、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份纸杯、积木、小球、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纸杯堆叠”比赛,看哪组堆叠的纸杯最高。
通过比赛,让幼儿初步感受纸杯的稳定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增加纸杯的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将纸杯放在积木上,逐渐增加积木的高度,观察纸杯的稳定性。
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索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与纸杯的结构、材质以及放置方式等因素有关。
六、板书设计1. 纸杯的承重能力2. 纸杯的稳定性3. 影响纸杯承重能力和稳定性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用纸杯堆叠一个高高的塔,拍照记录。
(2)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如小球、积木等)放在纸杯上,观察纸杯的稳定性,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堆叠的纸杯塔越高,稳定性越差。
(2)物品的重量、形状和放置方式会影响纸杯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纸杯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纸杯应用,如纸杯蛋糕、纸杯花盆等,激发幼儿对纸杯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纸杯,探索不同材料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纸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事物》,具体内容为“奇妙的纸杯”。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纸杯的特性,探究纸杯的承重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杯的材质、结构及用途,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认知能力。
2.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幼儿掌握纸杯的承重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杯承重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杯、水、沙子、尺子、剪刀、胶带、小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纸杯、水、沙子、尺子、剪刀、胶带、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纸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纸杯可以承受多少重量呢?”2. 例题讲解(1)介绍纸杯的承重原理。
(2)演示如何用纸杯进行承重实验。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纸杯承重实验。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影响纸杯承重能力的因素。
4. 小结(2)强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 板书设计(1)在黑板上画出纸杯的简图,标注承重原理。
(2)列出影响纸杯承重能力的因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纸杯承重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影响纸杯承重能力的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纸杯承重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操作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像纸杯一样具有承重能力?(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版的纸杯承重实验,分享实验成果。
(3)组织一次班级纸杯承重比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纸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
A、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
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
提问:纸折
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
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
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
提问:你
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
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
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
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大班科学
教案/daban/kexue/】杯有什么优点?
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