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12.93 KB
- 文档页数:1
新冠病毒pcr检测方法及流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技术)是当前用于诊断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PCR技术通过检测患者体液(如粪便、血液、痰液、唾液及鼻咽拭子)中的新冠病毒核酸,以判断病患是否携带新冠病毒;它是一种核酸扩增技术,可增强新冠病毒核酸痕迹,以辨认潜伏期病毒携带者。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首先收集患者的体液样本,然后将样本中的病毒分离出来;接着将分离的病毒样本使用特定的抗体进行检测;通过抗体检测可以检测出潜在的病毒核酸;最后,通过PCR技术加速新冠病毒核酸的增长,使其可以被检测出来。
PCR技术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新冠病毒携带者,其原理是:通过PDR技术将病毒核酸进行多次递交;然后将DNA或RNA探针(标志物)与检测样本进行建立关联,这一过程称为扩增。
扩增过程反复进行,最终会形成足够多的基因片段,用以检测新冠病毒携带者。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法)是新冠病毒检测中最有效的技术,其相对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它在临床诊断中受到普遍认可。
因此,掌握PCR技术的方法及流程,对于准确鉴别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冠病毒检测操作流程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操作流程:
核酸检测操作流程:
1. 采样:通常是将标本采集到的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分泌物等进行检测,明确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可以通过鼻拭子、咽拭子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咽拭子为例,被检者保持坐位,面对医生,尽量平静心情,消除紧张情绪,取下口罩,并按照医生要求尽量张开嘴,头稍向后仰。
医生在被检者做好准备后,将准备好的棉拭子自被检者口腔向咽部深处插入,此时应配合医生发出“啊”的声音,持续10秒左右,医生在咽部后壁擦拭采集标本。
采集完毕,被检者应佩戴好口罩后离开。
2. 封存送检:医生将标本封存送往实验室,由检验科技师进行样本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操作流程:
1. 检测前:打开包装盒,检查拭子、检测卡、采样盒是否齐全;检查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进行手部消毒和鼻腔清理。
2. 采样:打开采样管并固定好;采集方式可以使用鼻拭子、鼻咽拭子或咽拭子;(教学视频主要以鼻拭子为例)将拭子头完全伸进一边鼻腔,在鼻腔左右壁各旋转5次,另一边鼻腔重复以上动作。
3. 采样后:采样完成后将拭子紧靠采样管内壁旋转8-10下;在拭子断点处折断拭子,盖上采样管的盖子;将采样管垂直滴入测试卡3-4滴,静待测试卡结果。
4. 静待结果:测试卡字母“C”处显示一条杠,则代表新冠病毒抗原测试为阴性;测试卡字母“C”“T”处显示两条杠,则代表新冠病毒抗原测试为阳性,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测试卡显示的颜色深浅,两条杠都表示新冠病毒抗原测试为阳性;若测试卡只有“T”处显示一条杠,或“C”和“T”都无显示的情况,则被视为“无效”。
1。
核酸检测的步骤核酸检测的步骤如下:1.采集标本: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使用咽拭子或鼻拭子采集受检者的咽部或鼻腔分泌物。
采集后将拭子头浸入病毒保存液中保存,大范围筛查中通常是10个拭子一组进行保存。
2.集合转运:在采样点,鼻、咽拭子被“全副武装”送往实验室。
这一步需要严格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样本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不被污染。
3.核收消毒:在严密保护下,标本被送到检测实验室。
接收人员对样本进行登记、核对,并进行全方位消毒,准备进入检测环节。
4.全面防护:进入样本处理区域前,检测人员需做到100%的安全防护,包括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5.信息录入:完成全面防护的工作人员进入样本处理区,将样本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取出样本消毒并录入信息系统。
这一步需要使用条码录入系统,确保每个样本都有唯一的识别码,便于追踪和管理。
6.试剂配制:根据待检样本数量配置好核酸检测必备的试剂和辅助材料,精准配制和分装反应体系。
这一步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试剂的质量和准确性。
7.核酸提取:使用特定的方法将病毒的核酸从病毒颗粒中提取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
这一步是核酸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8.核酸扩增:通过特定的扩增技术,将提取出的核酸进行扩增,使其数量增加到足以被检测出来的程度。
这一步也是核酸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使用特定的扩增试剂和仪器。
9.检测分析:对扩增后的核酸进行检测分析,使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判断是否存在病毒的核酸。
这一步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核酸检测报告,向受检者或相关机构提供检测结果和相关建议。
报告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
以上是核酸检测的详细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运行安全和样本的保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不被污染。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圣湘试剂)流程
一、试剂配制:
根据待测样本数量+ 2人份(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配制试剂:(2019-nCoV-PCR反应液26μl/人份+2019-nCoV-PCR-酶混合液4μl/人),充分混匀成PCR混合液,每一反应管分装30μl配制好的PCR混合液。
二、核酸提取:
1、取出样本释放剂,待平衡至室温后,混匀待用;
2、取出样本后混匀→ 取200μl待测样本于1.5ml离心管中→ 3000rpm离心30s → 另取一新的小EP管中加入30μl样本释放液
→ 分别加入离心后的样本上清30μl → 震荡混匀→ 静置10min → 瞬时离心(样本上清备用)
三、加样:
30μl配制好的PCR混合液+ 20μl样本核酸(空白对照、待测样本、阳性对照)
四、PCR扩增:
50℃30min → 95℃1min →(95℃15s ; 60℃30s)x 45个循环→ 25℃10s。
医疗中心疫情防控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图(2023)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中心疫情防控期间的患者预检分诊流程,确保有效防控疫情的传播,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分诊流程1.患者到达医疗中心后,接待人员将引导患者前往预检分诊区域。
2.在预检分诊区域,工作人员将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相关数据。
3.工作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判断是否有疑似疫情感染的风险。
4.如果患者没有疑似疫情感染的风险,工作人员将引导患者进入相应的就诊流程。
5.如果患者有疑似疫情感染的风险,工作人员将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对患者进行隔离。
6.医护人员将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7.根据检测结果,医护人员将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8.患者在治疗和观察期间,医护人员将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当患者病情好转并满足出院条件时,医护人员将安排患者离院,并进行相应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三、流程图graph LRA[患者到达] --。
B[预检分诊区域]B --。
C[记录患者信息]C --。
D[判断风险]D -- 无风险 --。
E[引导就诊]D -- 有风险 --。
F[通知医护人员并隔离]F --。
G[进一步检查与诊断]G -- 需要检测 --。
H[核酸检测]H -- 阴性 --。
I[制定治疗方案]I -- 隔离/观察 --。
J[定期复诊]J -- 病情好转 --。
K[安排离院]K --。
L[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四、总结本制度规范了医疗中心疫情防控期间的患者预检分诊流程,通过严格的风险判断和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保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该制度的流程图清晰明了,便于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理解和操作。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
简介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用于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流程概述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本采集:采集呼吸道样本,常见的方法包括咽拭子和鼻拭子采集。
2. 样本保存:将采集的样本置于合适的中,并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
3. 样本运输:样本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运输,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或温度变化的影响。
4. 样本处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包括提取和纯化病毒核酸。
5. 核酸检测:使用核酸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的检测。
6. 结果分析:对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认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感染。
注意事项
在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采集样本时,要确保使用无菌的采样物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采集。
- 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温度变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核酸检测时,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 结果分析时,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指南进行操作。
参考资料
以上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的简要介绍,如有任何疑问,请参考上述参考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新冠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流程
(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流程
对于疑似或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下面是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的流程。
1.医生开具医嘱,通知检验科负责人___。
检验科领取专
用采集管和转运箱。
2.采集标本时,采集者需要穿戴三级生物安全防护装备。
上呼吸道标本采集咽拭子和鼻拭子各一根,放入同一根核酸标本管中。
下呼吸道标本采集深咳痰液、呼吸道吸取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将标本放入内层小密封袋内,密封后用75%酒精
消毒外侧,再放入外层大密封袋内,同样用75%酒精消毒外
侧(双层密封袋开口均向上)。
标本垂直放置于专用转运箱内。
3.标本转运时,由专人进行核对、交接、登记,并单独转运至检验科双开门通道,交给PCR实验室人员。
4.PCR实验室人员确认转运箱后,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转运箱(开箱瞬间喷洒75%酒精),取出标本并在56℃下灭活30分钟。
采样管降至常温后,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使用后的标本密封袋封口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袋内含有效氯含量1000mg/L的消毒剂)。
5.操作完成后,对生物安全柜进行75%酒精喷洒消毒,并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
所有实验完成后,向科主任报告检测结果,科主任报告医院领导及医务部门。
消毒后的标本转运箱交给专人处理。
医院新冠核酸检测操作流程(2020)XXX新冠核酸检测操作流程如下:一、个人防护穿戴在进行核酸检测前,操作人员需穿戴一次性帽子、医用N95口罩、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防水靴套、一层乳胶手套、外层一次性隔离衣、防护目镜、第二层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尽快进入专用缓冲间或走廊,进入核酸提取区(专业核酸提取实验室)。
二、样本灭活处理进行核酸检测的样本需进行灭活处理,操作人员需快速进入实验室,配备吸水棉、消毒酒精等物品,对样本溢洒时进行紧急处理。
打开二级,用75%酒精消毒物体表面,检测样本管密闭性后进行灭活处理,灭活条件包括56℃、30min、水浴等多种方式。
取出酒精灭活管用酒精擦拭外表,将样本放入到生物安全柜内。
三、手工核酸提取操作人员进入试剂配置区或单独的洁净实验室。
一)试剂区准备根据说明要求,在AW1中加入无水乙醇130mL,在AW2中加入无水乙醇160mL,计入无水乙醇后及时做好标记,在310μg的CarrierRNA中加入310μL AVE,并颠倒混匀使CarrierRNA充分溶解,完成洗液AW1、洗液AW2和Carrier RNA配置,通过传递窗传送到样本处理区或由专人送到核酸提取实验室。
二)样本的裂解用1.5ml的无菌EP管,移液器移取560μl AVL裂解液,加入5.6μl CarrierRNA,加入140μl的已灭活的待提取核酸的待测样本,涡旋振荡15s,室温静止10min。
将上述EP管放入离心机内瞬时离心以去除可能残留在EP管盖上的裂解产物,防止污染。
裂解完成后,加入560μl无水乙醇,振荡混匀15s,将上述EP管放入离心机内瞬时离心以去除可能残留在EP管盖上的裂解产物,防止污染。
向离心柱加入裂解产物630μl,8000转离心1min,若离心机在生物安全柜之外,每次使用都需进行外表面消毒。
更换新废液收集管,要从离心机中小心取出离心柱,将上层离心柱转移到新收集管中,继续将剩余裂解产物630μl加入离心柱中,若样本体积大于140μl时需重复此步骤,直到全部裂解产物都过柱离心,8000转离心1min,小心将离心柱转移到新的收集管中。
新冠病检测方法与操作步骤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病毒检测成为了控制疫情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介绍新冠病检测的常用方法以及操作步骤,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过程,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
一、新冠病毒检测方法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1.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目前最为常用和准确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确定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通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该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逆转录和扩增,通过检测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确定是否已经感染或患有新冠病毒。
该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两种。
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该方法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中的特定抗体水平。
抗体检测可以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或者是否存在免疫保护。
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体内的新冠病毒抗原来判断感染情况。
该方法通常采用免疫层析试验(LFA)或免疫荧光分析(IFA),快速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原。
二、新冠病检测操作步骤不同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在操作步骤上会有所差异,下面将以核酸检测为例,介绍一般的操作步骤。
1. 样本采集核酸检测通常采用鼻咽拭子或咽拭子进行样本采集。
操作者需要佩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确保采样过程的安全。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得到的样本放入密闭管中,并加入适量的保存液,保持样本的稳定性。
随后,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3. RNA提取在实验室中,通过加入提取试剂将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提取出来。
该步骤需要注意操作的无菌与精确性。
4. RT-PCR反应将提取得到的核酸进行逆转录和扩增反应。
该过程涉及加入适量的反应试剂和引物,通过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进行PCR反应。
5. 结果分析通过荧光定量仪或其他检测设备,对PCR反应产物的荧光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
02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 目的规范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工作程序,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2 范围适合于检验科发热门诊。
3 职责3.1 检验人员负责按照本检测细则对被检样本进行检测;3.2 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测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进行复核;3.3 专业组负责人负责对专业组综合管理和检测报告的审核。
4 程序、内容和要求任何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都必须在具备适当条件的实验室由经过相关技术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本程序中的核酸检测方法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1a/b (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和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
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满足以下条件: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包括:样本质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样本收集的过早或过晚;没有正确的保存、运输和处理样本;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变异、PCR抑制等。
4.1 样本采集(推荐鼻/咽拭子)4.1.1 咽拭子(使用透景样本保存液)用2 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样本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作为样本使用。
4.1.2 鼻拭子(使用透景样本保存液)将1 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取另一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鼻孔。
上述两根拭子浸入同一样本保存液的采样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作为样本使用。
4.1.3 鼻咽拭子样本(未使用透景的保存液):在有鼻咽拭子的收集管中加入1ml生理盐水,振荡混匀后将全部液体倒入1.5ml灭菌离心管中作为样本使用。
4.2 标本保存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新冠疫情检测流程图.txt
新冠疫情检测流程图
本文档将描述新冠疫情检测的流程图,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检测过程。
1. 预约检测
-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根据个人需求和地理位置预约新冠疫情检测。
- 第二步:在预约过程中提供个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 收集样本
- 第一步:到达检测机构,接受工作人员的指导。
- 第二步:进行咽拭子或鼻拭子取样,工作人员将在相应部位使用专用棉签收集样本。
- 第三步:将样本放入专用中,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样本送检
- 第一步:由检测机构负责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 第二步:在送检过程中,样本必须妥善保存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标识和记录。
4. 实验室检测
- 第一步:实验室接收样本后,进行样本准备工作,例如提取核酸。
- 第二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检测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5. 检测结果
- 第一步:实验室完成检测后,生成检测报告。
- 第二步:将检测报告上传至检测机构的系统中。
- 第三步:个人可以通过预留的联系方式或在线系统查询自己的检测结果。
6. 结果通知与处理
- 第一步:检测机构收到检测结果后,通知个人检测结果。
- 第二步:根据不同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继续观察、隔离或就医。
以上即为新冠疫情检测的流程图。
请注意,具体的流程可能会因地区和机构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预约和检测过程中请遵循相关规定和指引。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流程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及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各实验室可结合自身条件和流程,制定适宜生物安全防护和核酸检测方案。
核酸检测流程(一)核酸检测前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人员个人三级防护的穿戴)穿戴流程:在基因扩增实验室的清洁区(更衣区)或者普通实验室的洁净区,工作人员按顺序依次穿戴好一次性帽子、医用N95口罩、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防水靴套、防护目镜和双层乳胶手套,进入样本处理工作区域或实验室。
【要点提示】具备标准基因扩增布局条件的实验室,应在清洁更衣区做好个人三级防护,条件有限的实验室亦可选择在一洁净的实验室中按流程穿戴好个人三级防护。
需佩戴医用N95口罩,若无医用N95口罩,可以考虑用普通N95/KN95口罩外加一次性外科口罩的组合方式,但不要佩戴有呼吸阀的N95口罩。
佩戴N95口罩时需检查密闭性,通过双手按压、深呼吸、左右转头等动作严格检查口罩是否佩戴正确。
一次性防护服已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防护需求,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加穿一次性反穿隔离衣,穿衣时需由他人协助。
穿戴整齐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尽快进入样本处理的实验区域开展工作,严禁穿戴三级防护后再进入普通实验区域或办公区域。
(二)样本的灭活处理操作流程:两名完成三级防护的工作人员,进入样本处理区或样本处理专用实验室,将接收到的样本二级包装在安全柜内打开,检查样本主容器是否为严格密闭;对密封袋表面进行消毒后,对送检样本进行56℃下30分钟的灭活,灭活后的样本管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最内层的容器,将拭子保存液混匀后进行分装和用于核酸提取。
【要点提示】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活动,需由两名工作人员完成,其中一人负责主要实验操作,一人提供必要的协助。
主操作者应避免反复多次进出安全柜。
灭活形式:可以采用水浴或空气加热形式完成灭活,采用空气加热时可适当延长灭活时间。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圣湘试剂)流程
一、试剂配制:
根据待测样本数量+ 2人份(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配制试剂:(2019-nCoV-PCR反应液26μl/人份+2019-nCoV-PCR-酶混合液4μl/人),充分混匀成PCR混合液,每一反应管分装30μl配制好的PCR混合液。
二、核酸提取:
1、取出样本释放剂,待平衡至室温后,混匀待用;
2、取出样本后混匀→ 取200μl待测样本于1.5ml离心管中→ 3000rpm离心30s → 另取一新的小EP管中加入30μl样本释放液
→ 分别加入离心后的样本上清30μl → 震荡混匀→ 静置10min → 瞬时离心(样本上清备用)
三、加样:
30μl配制好的PCR混合液+ 20μl样本核酸(空白对照、待测样本、阳性对照)
四、PCR扩增:
50℃30min → 95℃1min →(95℃15s ; 60℃30s)x 45个循环→ 25℃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