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病之不合逻辑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4
不合逻辑病句高考语文【篇一:不合逻辑病句高考语文】这些句子不合逻辑,你还敢确定你都看得出来?1、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2、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3、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4、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5、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6、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7、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8、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9、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10、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11、全县课改经验交流会日前将在我校召开。
12、我班同学基本上全都考上了二本,这个结果很好。
13、这段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不能超过一百二十公里以上。
解析:数量上自相矛盾:“不过”,不超过;“以上”,超过了。
14、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5、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解析: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16、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高考复习语文病句练习之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不合逻辑主要包括:自相矛盾,分类列举不当,不合事理,否定失当,强加因果,主客倒置等。
多重否定的句子容易造成否定不当,要特别注意具有否定意义的词:不、没有、禁止、防止、终止、否认、推翻、排除、解除、免去、取消、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反问句式。
◆请辨析并修改下列病句。
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答案】说“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2.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
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答案】“和慎重”改为“不慎重”。
3.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答案】“享年”与“仍然健在”矛盾,改为“现年”。
4.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答案】滥用否定词,使句意不合逻辑。
“忌”“不可”,也就是“可”:“可恼怒”“可饱食”“可当风”。
也与前面的“三忌”矛盾。
删去三个“不可”。
5.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答案】删去“不”。
6.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答案】多重否定造成逻辑错误。
否认不需要学,意思是要学,加上反问,成了“谁要学雷锋呢?”这显然不是原句的本意。
改“否认”为“说”。
7.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答案】“无时无刻”换成“时刻”或把“忘”改为“在”。
“无时无刻”是一重否定,意为“没有时刻”,“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
8.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答案】犯了“双提单答”的逻辑错误,前分句提“能不能”,后分句只响应了“能”,而忽略了“不能”。
2017全国高考语文病句题汇总1.(新课标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广泛载人中国文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答案】D【试题解析】A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相搭配。
B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C 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2.(新课标卷I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答案】C【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A句成分残缺。
B句偷换主语。
D句句是杂糅。
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四)结构混乱“结构混乱”是病句的六种基本类型之一。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杂糅在一起说,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语意不通顺。
【类型讲解】一、两式混杂说话者说话时把两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句式混杂在了一起(一种格式的前一部分同另一种格式的后一部分混杂在一起),造成两句混杂。
也就是常说的句式杂糅。
例如:1、我们一定要叫珠江变个样不可。
“非——不可”是否定句式,“一定要”是肯定句式,两者杂糅,可去掉“不可”。
2、对于改变工种这个问题上,我曾一度产生错误的思想。
“对于”和“在——上”杂糅,可改为“对——问题”或“在——上”。
3、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和“起决定作用”杂糅。
4、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如果用假设关系,就应去掉“时”。
或者把“如果”改成“当”。
5、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
可去掉)6、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7、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8、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9、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识记几种常见杂糅句式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3.有……组成(有……;由……组成)4.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5.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6.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7.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8.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以……为目的的)9.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11.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二、藕断丝连一句话的意思已经完整,却把这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起头,也就是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
高考语文分析不合逻辑的病句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
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构造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
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成认它是正确的。
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
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①从事业的开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展,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②因为他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2017高考语文真题病句汇编及答案高考对于病句类的题目几乎每年高考都会考到,那么,对于这类的语病题,要怎么答题?下面店铺整理了2017高考语文真题病句汇编(含答案),一起来看看吧!2017高考语文真题病句汇编(含答案)1.【2017年高考山东卷】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采用的是山东高考一贯使用的独立辨析形式,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考点比较全面。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本题A项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和“由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糅合到一起,设置了句式杂糅类语病;C项“标志”的主语应是“C919试飞成功”,而不是“试飞成功”,故此处属于搭配不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语应是“能力”之类,句中缺失,所以此处属于成分残缺,应补出;D 项“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同时使用了“在……中”和“使”,造成了句子缺少主语,所以此选项既可以看成是成分赘余类语病,也可以看作是成分残缺类语病。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类型分项讲解之不合逻辑看两面词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2、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3、特征: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看数词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看否定词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看并列词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错了没关系,来巩固练习一下吧。
四、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 “防止”和“不再”保留一个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解析: “避免”和“不”保留一个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解析: “缺乏”和“不高”“不足”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解析: “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5、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解析: “近”与“左右”矛盾6、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解析: 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7、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解析: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解析: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去掉“不足”和“不当”9、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考病句复习不合逻辑5篇第一篇:高考病句复习不合逻辑类型六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实力逻辑。
不合逻辑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自相矛盾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寓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
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例题】如果这一坠楼案真的不存在凶手,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并不一定比凶手有多仁慈。
因为通过新技术,我们在津津有味地旁观一个生命的逝去时,已经参与其中。
前面说“这一坠楼案真的不存在凶手”,后面却和凶手进行比较,前后矛盾。
【例题】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
垂髫: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
前后矛盾,去掉“黄发”。
【例题】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练习】 1.【2007广东卷】考古学家对两干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两千多年前……新出土”不合逻辑2.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3.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句中“日前”一词的意思是“几天前”,用于此处与“正在”矛盾,属于“过去时”与“现在时”矛盾。
二、否定不当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例题】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不合逻辑,误用否定词,删掉“切忌”或“不要”。
【例题】(2014·高考浙江卷)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提防不被念歪”,“提防”与否定词共用而造成表意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