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发生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化合价降低 +ne-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ne-被氧化(2)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被氧化: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产物。
联系: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2、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同一反应中: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
②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即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书写要求:(1)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一种元素;(2)线桥跨越等号;(3)一定要标出得、失电子的总数,并且数值相等。
二、离子反应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股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离子反应a.定义: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b.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相互作用,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c.、离子反应分类与发生条件: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写步骤:“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类型总结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了解化学反应类型及其规律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一、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结合成一种新的物质的反应过程。
通常在反应式中使用"+"表示反应物的结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化合反应类型:1.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反应例如,钠(Na)与氯(Cl)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2Na + Cl2 → 2NaCl2.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例如,氢气(H2)与氧气(O2)反应,生成水(H2O):2H2 + O2 → 2H2O二、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过程。
通常在反应式中使用"→"表示分解反应。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解反应类型:1.热分解反应例如,氢氧化钠(NaOH)加热分解成氧化钠(Na2O)和水(H2O):2NaOH → Na2O + H2O2.电解分解反应例如,电解水(H2O)产生氢气(H2)和氧气(O2):2H2O → 2H2 + O2三、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团与另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团交换位置的反应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置换反应类型:1.单一置换反应例如,铜(Cu)与硫酸铁(FeSO4)反应,铜离子(Cu2+)和铁离子(Fe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硫酸(CuSO4)和铁(Fe):Cu + FeSO4 → CuSO4 + Fe2.双重置换反应例如,氯化钠(NaCl)与硝酸银(AgNO3)反应,钠离子(Na+)和银离子(Ag+)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和硝酸钠(NaNO3):N aCl + AgNO3 → AgCl + NaNO3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高考化学有机反应类型总结
高考化学中的有机反应类型是化学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考化学有机反应类型的总结:
一、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涉及到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
二、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是烯烃和炔烃与氢气、卤素或卤化氢等发生反应,生成饱和烃或卤代烃的反应。
例如,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
三、消去反应
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另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到有机物分子中的羟基或卤素原子与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例如,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四、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有机酸和醇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例如,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五、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是有机酸或酯等在水中发生分解的反应。
例如,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
六、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例如,烯烃与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醛或酮。
以上是对高考化学有机反应类型的总结,学生需要掌握每种反应类型的概念、原理和实例,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
原电池中主要的反应类型
(1)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锌、铜和稀硫酸,锌、铜和硫酸铜溶液都可以构成原电池,这些原电池的原理是锌、铜和稀硫酸及硫酸铜溶液能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铁、碳棒和三氯化铁溶液也能构成原电池,这是由于铁与三氯化铁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2FeCl3===3FeCl2
(2)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等物质的反应。
如将铁和碳棒插入NaCl 溶液,铜和碳棒插入NaCl溶液,都有电流产生,这是因为发生了原电池反应:负极:2Fe-4e-===2Fe2+
正极:2H2O+O2+4e-===4OH-
负极:2Cu-4e-===2Cu2+
正极:2H2O+O2+4e-===4OH-
NaCl起着增强溶液导电性的作用,未形成原电池时,在常温下铁与水及铜与水都是不反应的。
但是,将锌和铜插入ZnCl2浓溶液中则不能构成产生电流的原电池,因为Zn2+的大量存在抑制锌的离子化,使氧化还原反应不易发生。
当然,要构成有实际意义的原电池,必须对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都有所选择。
1/ 1。
四大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包含反应概念:
1.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
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
可简记为A+B=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
应叫分解反应。
简称一分为二,表示为AB=A+B。
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
物的化学反应,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可简记为AB+C=A+CB.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可简记为AB+CD=AD+CB。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征归纳化学反应是化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我们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本文将归纳总结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征。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归纳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酸性物质具有提供H+离子的性质,而碱性物质则具有提供OH-离子的性质。
这种类型的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酸和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例如:HCl(酸)+ NaOH(碱)→ NaCl(盐)+ H2O(水)。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这种类型的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例如:2Na(金属)+ Cl2(非金属)→ 2NaCl(盐)。
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两种离子相互作用,生成难溶性的沉淀物。
这种类型的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溶液中两种不溶于水的盐发生反应,例如:AgNO3(溶液)+ NaCl(溶液)→ AgCl(沉淀)+ NaNO3(溶液)。
配位反应是指配位化合物中的中心离子发生配位作用与配体发生置换反应。
中心离子通常是过渡金属离子,而配体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这种类型的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配位化合物溶液中发生配位与置换反应,例如:[Fe(H2O)6]2+(配位化合物)+ 6Cl-(配体)→ [FeCl6]4-(配位化合物)+ 6H2O(水)。
二、化学反应的特征归纳1.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反应物的转化为生成物。
反应物是发生化学反应前的起始物质,而生成物是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
2. 反应物的量比关系: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比关系。
这种量比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每个化学物种的系数表示了它们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知识总结(现象)一、化合反应(反应物可以有多个,生成物一定只有一个的为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白色)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黑色)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Cu红色,CuO黑色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白色)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激性气味气体)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是吸热的反应)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如:Na2O + H2O =2NaOH K2O + H2O=2KOHBaO + H2O ==== Ba(OH)214、无水硫酸铜(无水)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检验是否含水:含水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高一化学四大反应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一种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数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数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或者获得氧原子的过程。
-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原子,或者失去氧原子的过程。
- 氧化剂: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式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半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通常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列出,并用电子数来平衡反应方程式。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腐蚀和防腐措施等。
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1. 酸碱的定义- 酸: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
- 碱: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通过酸和碱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的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反应产物一般为盐和水。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化妆品的酸碱平衡调节、草酸中和法治石灰石等。
三、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外一个元素或离子置换的过程。
1. 置换反应的定义置换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外一个元素或离子所置换。
2. 置换反应的基本概念- 置换:指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个元素或离子的位置。
- 电离:指物质在水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3. 置换反应的应用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金属腐蚀、盐类的制备、电解质的电离等。
四、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溶液中形成固体沉淀的过程。
1. 沉淀反应的定义沉淀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两种溶液混合后,形成一种或多种固体沉淀物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化学反应虽然看起来复杂纷纭,令人眼花瞭乱,然而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内在规律,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无数的化学反应进行不同的分类.1.以反应形式进行的分类是化学反应的最简单、最常用的分类形式.它把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这是人们都很熟悉的分类.2.以反应中电子得失进行的分类人们发现,如果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分析,则上述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实际上只属于两大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自从1897年发现电子后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实质就是它们在反应过程中有无电子得失造成的.人们依此又进一步认识到:参加反应的物质各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没有电子得失,即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某些元素在反应前后失去或得到丁电子,即其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3.以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进行的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分子反应、离子反应和原子反应三大类.(1)分子反应.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由一些简单分子结合成比较大的分子的聚合反应,即为分子反应,例如乙烯可聚合为聚乙烯的反应:(2)离子反应.在无机反应中经常遇到,已为人们所熟知,例如:+OHH+-=H2O.(3)原子反应.例如:2H2+O2=2H2O.4.以反应中其他特征进行的分类(1)按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类,可以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2)按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类,可以把所有的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大类.(3)按反应机理的繁简程度与彼此间的关系分类,可以分成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对复杂反应又可按基元步骤间的关系不同,再分为平行反应、连续反应和对峙反应等.(4)按反应物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无机反应、有机反应和生化反应等.(5)按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分类.可分为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多级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把反应分成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6)按引起化学反应的原因不同分类,可以把反应分为热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以及核化学反应等.(7)从反应物质所处状态不同进行分类,又可以分成气相反应、液相反应、固相反应和多相反应等.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化学反应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分类,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使复杂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
高一化学加成反应知识点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研究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物质)的分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
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加成反应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通过介绍加成反应的定义、类型以及实际应用,来丰富我们对高一化学中的加成反应知识点的理解。
定义: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中双键(通常是碳碳双键)被破坏,分子中两个原子或团以共价键结合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发生在有机物的烯烃类化合物上,将其转化为饱和化合物。
类型:1. 硫酸酯加成反应:硫酸酯加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加成反应类型。
它通常是在硫酸酯的存在下进行的,通过硫酸酯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形成酸酯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硫酸酯加成反应可以将烯烃转化为酰胺,从而制备出许多重要的药物。
2. 水加成反应:水加成反应是加成反应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主要用于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生产中,通过将双键上的氢原子和水的氧原子结合来形成醇。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水化反应。
3. 卤素加成反应:卤素加成反应是指将卤素(如溴、氯)通过加成反应与烯烃结合。
这个反应可以用于合成广泛的有机化合物,例如溴代烷和氯代烷。
卤素加成反应在药物和化学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实际应用:加成反应在化学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加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子:1. 合成聚合物:加成反应可以用于合成各种聚合物。
例如,乙烯可以通过加氢反应与烯烃结合,形成聚乙烯,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塑料材料。
这种聚合反应还可以通过改变烯烃的结构,合成出具有不同性质的聚合物。
2. 制备乙二醇: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通过醛的加成反应制备。
醛类化合物可以与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的乙二醇结构。
3. 制备药物:加成反应在药物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加成反应可以将有机物中的双键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官能团,从而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1.化学反应中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1)化合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通式:A +B=AB如:2H 2+O 2=点燃2H 2OCaCO 3+CO 2+H 2O =Ca(HCO 3)2 (2)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通式:AB=A +B 如:2KClO 3=MnO2MnO2<2-2KCl +3O 2↑NH 4HCO 32- NH 3↑+H 2O ↑+CO 2↑ (3)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通式:A +BC=AC +B 如:Fe +CuSO=FeSO 4+Cu C +2CuO 2- ∆ 2Cu +CO 2↑ (4)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通式:AB +CD=AD +CB如:Ba(OH)2+H 2SO=BaSO 4↓+2H 2O BaCl 2+Na 2SO=BaSO 4↓+2NaClMgCl 2+2NaOH=Mg(OH)2↓+2NaClCaCO 3+2HClCaCl 2+H 2CO 3CO 2↑+H 2O32232CO H CAL HCL Caco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CuO + H 22-Cu +H 2O ,CuO 失去氧变成了单质铜,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课本知识导学运用课本知识诠解 重要提示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方法不能较深入地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化学反应的常见 分类方法: (1)依据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的变化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2)依据参加 反 应的微粒形 式(3)依据反应 中是 否有电子转移(4)依据反应的能量转化方 式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放热反应吸热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1.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高一化学正逆反应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正反应和逆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类型。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正逆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进行实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正反应正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相互作用形成产物的过程。
在正反应中,反应物做为反应的起始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正反应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可逆正反应发生后,产物可以从反应系统中转化回反应物,达到动态平衡。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就是一个可逆正反应。
2. 逆反应逆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已经形成的产物再次转化为反应物的过程。
逆反应与正反应有着相同的反应物和产物,但反应条件对于两者却有所区别。
逆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是正反应的反向条件。
逆反应常常发生在可逆反应中的动态平衡状态下,随着反应条件的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之间会发生平衡的转移。
3. 平衡态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当两者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称为平衡态。
在平衡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平衡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反应物和产物在某个时间点的浓度可能不同,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化学平衡的特点是不消耗反应物,也不产生新的产物。
4.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正反应和逆反应在平衡态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量。
平衡常数通常用K表示,其表达式为产物浓度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表示反应向产物一方偏移的程度越大。
反之,数值越小,反应向反应物一方偏移的程度越大。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
5.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一些因素可以影响正逆反应的平衡态,例如温度、压强、浓度以及催化剂的存在。
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变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进而改变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比例。
温度的升高通常会使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提高,从而导致平衡态的改变。
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能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并能应用离子反应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电荷守恒原理的运用.
章节分析
复习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方法要求是: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全面而且准确地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这四种隶属于初中课本内容的反应,并能应用于判断新颖而复杂的化学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包括高一和高三两个自然节的内容,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向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这一点务必重点掌握。
离子反应的类型,按新教材分为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电极反应也应纳入其中,从而构建系统化的知识。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在做了一定量练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小结,旨在使知识从混乱走向有序,进而掌握一般的规律.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加讨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法上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复习内容
1、化学反应分类
教法指导:要指明各分类的依据、反应特征,并举例说明
2、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误区警示
1.判断4种无机基本反应的类型时,要由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共同确定,只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是片面的,易导致误判。
如:
(1)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也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2)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的受热分解.
(3)生成物中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可例证.
2.要熟悉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一些特例.如:K、 Ca、Na这些活泼金属置于某些不太活泼的金属盐溶液中主要是与水反应,而不是置换金属;金属与硝酸、浓硫酸反应不可能产生H2等.
3.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是否正确的思维步骤
(1)看是否符合电离原理
酸、碱、盐是电解质,这三类物质才有可能写成离子形式,而不溶性的酸、碱、盐和弱酸、弱碱要写成化学式;单质、氧化物和气体必须写成化学式.如CaC03、BaS04、AgCl、H2Si03、 Cu(OH)2等不溶物要写成化学式,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化学式,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应写化学式等.
(2)看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如:2Fe+6H+=2Fe2++3H2↑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Cu+2H+=Cu2++H2↑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u2++H2Cu+ 2H+也中错误的,因为H2不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对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硫酸、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
(3)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Ba2++SO42-=H2O+BaSO4↓应写成
2H++20H-+Ba2++SO42-=2H20+ BaSO4↓
(4)看反应物的用量
根据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能有影响.
(5)看是否遗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
如:B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既要考虑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考虑Cu2+与OH-的离子反应,即Ba2++20H- + Cu2++ SO42-=BaSO4↓+Cu(OH)2↓.
(6)看电荷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
如:Fe3++Cu=Fe2++Cu2+中电荷不守恒.
(7)看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对于“=”、“”、“↑”、“↓”符号使用要恰当,如:单弱离子水解反应式中的应改
用可逆号,因为水解是可逆的,水解是微弱的;而Fe3++3H2O Fe(OH)3(胶体)+3H+中的可逆号应改为等号,因为在加热条件下水解进行得比较彻底.另外, Fe3+和A13+与弱酸根的促进水解反应应该用等号
学以致用
1.条件不同时,相同反应物间的离子反应可能不同
(1)反应物的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
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HCO3-+OH-=H2O +CO32-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 2HCO3-+2OH-=CaCO3+2H2O +CO32-因为不过量的物质会完全反应,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过量的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计量数与其化学式中的计量数成比例.这是我们判断和书写此类离子方程式的依据.
(2)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
把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反应方程为A13++40H-=A102-+2H20.
若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OH-=Al(OH)3↓(3)反应条件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OH-=NH3·H20.
若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加热,则离子反应方
NH4++OH-NH3↑+H2O
(4)微溶物状态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
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若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2.离子共存问题;
(1)在溶液中,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如生成沉淀、弱电解质、气体的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注意隐性条件的限制,如颜色、溶液的酸碱环境、pH、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
加铝产生的气体只有H2、水电离出的C(OH-)=1.0×10-10”等条件,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