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51
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及使用注意事项鉴于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国家于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并附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为加强我院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就我院现有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如下:通用名用法用量适应症注意事项1、丹红注射液【成份】丹参、红花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
活血化淤,通脉舒络。
用于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淤血型肺心病,缺血型脑病、脑血栓。
1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孕妇忌用。
2 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
3 出现浑浊后禁止使用。
2、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
活血化淤,通脉舒络。
用于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淤血型肺心病,缺血型脑病、脑血栓。
1 浑浊后不宜使用。
2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3 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
3、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地龙)。
静脉滴注:每日6ml或遵医嘱,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缓慢滴入。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
急性期脑梗塞。
1 孕妇忌用。
2 无瘀血症者禁用。
3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4、注射用血栓通【成分】三七总皂苷静脉滴注:一次250-500mg,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
一日1次。
肌肉注射:一次150mg,用注射用水稀释至40mg/ml。
一日1-2次,或遵医嘱。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1 孕妇慎用。
2 连续使用不超过15天。
3 对酒精过敏的患者禁用。
4 人参、三七过敏患者禁用。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煎煮汁液化为液态,通过针筒和注射器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药剂形式。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起效、药效明显、用药方便等。
然而,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质,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使用时予以注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严格执行医师处方。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药物组分,其使用需要准确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因此,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严格执行医师的处方,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倍数。
第二,保证用药环境的洁净。
中药注射剂是通过针筒和注射器进行注射的,对使用工具和注射部位的清洁要求比较高。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确保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工具是干净无菌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在注射前应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三,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剂中的药物组分复杂,存在一些配伍禁忌。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避免将不相容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以免发生药物反应。
同时,对于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顺序使用,避免因配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第四,注意药物储存和保质期。
中药注射剂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中药注射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以免影响药物质量。
另外,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前要查看药物的保质期,过期药物不得使用,以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第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反应、肝损伤等。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同时,医务人员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第六,遵守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使用时需要遵守一些特殊的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首先,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相关情况,排除禁忌症和潜在风险因素。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
其次,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明确的适应症判断,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
同时,要认真查阅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确保正确选用和使用。
注射药物的制备和给药过程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在制备注射剂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配制,注意稀释剂的选用、溶解度、药物与稀释剂的比例等因素,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要严格控制制剂的质量,避免发生药物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给药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适应症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注射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同时,要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系统不良反应,如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必要时停药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存储和管理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注射剂应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要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及时更新和使用,避免过期或变质的药物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适应症判断、药物选择和使用说明查阅、药物制备和给药操作规范、给药部位和方法选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药物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1. 前言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制定了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本文将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2.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和分类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以注射剂型制成的药物。
根据药物的来源和制备方法,中药注射剂可以分为生物制品类和化学制品类两大类。
•生物制品类中药注射剂:主要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矿物源的药物,如黄芪注射液、人参注射液等。
•化学制品类中药注射剂:主要由化学合成的药物组成,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3. 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3.1 适应症中药注射剂适用于以下情况:•疾病病情危急,需要迅速救治的情况;•疾病病情较重,口服给药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的情况;•手术前后或特殊治疗过程中需要辅助药物治疗的情况。
3.2 禁忌症中药注射剂禁忌使用于以下情况:•患者对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过敏的情况;•患者有明确的禁忌病史或禁忌症的情况;•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4.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和生产管理为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生产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4.1 质量标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标准要求。
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药典或药监部门制定的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4.2 生产管理中药注射剂生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生产企业应具备合法的生产资质,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生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生产车间应具备洁净空间,符合GMP要求,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验;•原材料的采购应与合格供应商进行合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进行记录和核查;•产品的包装、贮存和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为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制定了使用管理规定:5.1 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每一次使用符合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经现代科技手段制备而成的注射剂剂型,以中草药为原料,配以辅料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混合、加工而制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求和管理措施。
二、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治疗和预防:1. 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等;2. 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3. 预防疾病,如流感疫苗注射等;4. 重大疫情防控,如新冠肺炎防治等。
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 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2.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功能主治和适应症,禁止滥用和乱用;3. 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4. 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病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1.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规范进行;2.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草药必须符合草药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药材质量检验;3.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应的技术力量;2. 中药注射剂的购进、配送、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临床医师的指导和判断,禁止非医疗人员直接使用;4.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记录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使用合规。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处理;2. 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停用药物、调整剂量等;3. 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和措施应进行记录和通报,以便对同类事件进行预防。
七、中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和医疗机构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一)1. 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做到:(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附表1 30种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见附表2《30种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与用法用量》。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2.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
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3.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谨慎联合使用。
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
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14.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及含有相同成分(中药注射剂成分见附表3《30种中药注射剂的成分》)的中成药不宜重复应用。
附表1 30种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23附表2 30种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与用法用量456789101112注释:1.上表为我院30种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与用法用量,按照说明书整理,按照溶媒分类,给药途径与相应的溶媒相对应(给药途径不同所使用的溶媒或溶媒浓度不同);上表中药注射剂溶媒分为“(1)注射用水,(2)0.9%氯化钠注射液,(3)葡萄糖注射液(5%或10%、50%、5-10%、10%、25-50%),(4)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1%普鲁卡因注射液稀释,(6)原液给药,(7)未说明”几种情况。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草药提取的有效成分加工制成的,以注射方式给药的中药制剂。
它具有快速、有效、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其使用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必须合理使用,以确保患者安全,取得最佳疗效。
以下是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的一些建议。
遵守使用适应症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遵守适应症。
医生必须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及病因,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许多中药注射剂仅限于特定的疾病或症状使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禁忌症、用量、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用药前进行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物不同,它们含有天然药物成分,患者的过敏反应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的方法是将1ml药液注入皮下、肌肉或静脉,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过敏反应轻微的可以使用该药物,过敏反应严重或严重过敏者应该禁止使用该药物。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控制,过高的剂量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时更要注意。
在使用药物前,应该仔细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肌肉质量等,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必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的用量。
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使用,避免错误用药。
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仔细查阅产品说明书、药理学手册等相关资料,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使用。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必须建立完整的用药方案,明确每种药物的使用目的和用药时间,并将用药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患者的状况中药注射剂使用期间,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销售、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适用于中药注射剂在医疗机构、药店等场所的使用。
第三条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经制备和炮制工艺制成的注射剂剂型,具有中药药物特性的药品。
第四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开展,确保质量安全。
第五条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符合下列基本原则:(一)选择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遵循使用说明;(二)使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过敏试验和观察,确保患者对药物无过敏反应;(三)遵循注射剂的使用方法,正确注射,避免漏注、过注或混注等错误操作;(四)遵循“一剂一人”原则,禁止共用注射器、针头等设备;(五)按规定记录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频次、疗程等信息。
第六条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组织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等信息。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药师的培养和持续教育,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第八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建立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车间和设施设备,配备符合要求的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第九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规定进行,确保质量安全。
应建立健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记录和质量检测报告,保留至少5年,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提供合格的中药注射剂产品。
第十一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加强原料药的采购管理,选择具有合格药品生产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药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