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 格式:doc
- 大小:32.01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剂型。
它具有药效明确、用量准确、作用迅速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或因病变导致消化吸收受限的情况。
对于患有其他轻度、慢性疾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其他剂型的中药治疗。
同时,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要结合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避免盲目应用。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剂量要准确掌握。
中药注射剂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计算。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小的使用。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要选择适当。
中药注射剂的常用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对于需要快速作用的急、危重症疾病,应优先考虑静脉注射。
对于非急性疾病,或者对注射不太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要遵循安全、有效、舒适的原则。
第四,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要注意。
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与药物的配伍性、溶剂的选择等因素有关。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好的产品,并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药效下降等问题。
此外,要注意注射剂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损失。
最后,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还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不适当的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朝阳市第二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欧阳家百(2021.03.07)
A级高警示药品
依据:《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2012年)》和《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年)》
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一旦使用不当可对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药品分级: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C级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执业药师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不包括( D )欧阳家百(2021.03.07)A.遵纪守法B.自觉学习C.提升能力D.管理能力正确答案:D制订执业药师业务规范的意义不包括( D )A.明确执业药师承担的职责B.提升执业药师执业水平C.保障执业药师的执业权利 D.增加执业药师福利正确答案:D属于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双重抑制剂的药物是( B )A.多奈哌齐B.卡巴拉汀C.加兰他敏D.石杉碱甲正确答案:B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B )A.阈电位B.峰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正确答案:B流行性感冒病毒是( A )科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
A.正粘病毒B.小RNA病毒C.疱疹病毒D.呼肠病毒正确答案:A大青叶的抗病毒谱不包括( C )。
A.甲型流感病毒B.单纯性疱疹病毒C.埃博拉病毒D.柯萨奇病毒正确答案:C下列注射剂中,属于补益类的注射剂是( B )A.消痔灵注射液B.黄芪注射液C.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正确答案:B将中药注射剂分为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和粉针,是按( A )分类A.分散系统B.作用时间C.处方组成D.功效正确答案:A月经产生是:(A)A.脏腑、气血、经络共同作用胞宫的生理现象。
B.肾气、冲任、气血共同作用胞宫的生理现象。
C.肾气、天癸、冲任共同作用胞宫的生理现象。
D.脏腑、经络、天癸共同作用胞富的生理现象。
正确答案:A妊娠晚期常可出现尿意频数或不通,大便秘的原因是:(D)A.冲任不固B.肾气衰惫C.肝脾失调D.胎头压迫正确答案:D妇科的第一首方剂应是( C )A.温经汤B.胶艾汤C.四乌贼骨一虑茹丸D.桂枝茯苓丸正确答案:C下列病证.第一项与肾阴虚无关( C )A.崩漏B.绝经前后诸证C.月经过多D.妊娠失音正确答案:C第一个可以口服却不需要生物转化就可直接发挥药效且可与P2Y12受体可逆结合的抗血小板药物为( D)A.阿司匹林B.氯吡格雷C.普拉格雷D.替格瑞洛正确答案:D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代谢酶之一为( C )A.CYP1A2B.CYP2C9C.CYP2C19D.CYP3A4正确答案:C阿司匹林肠溶片宜( A )服用A.餐前B.餐中C.餐后即刻D.与第一口餐正确答案:A通过抑制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的药物为( D )A.华法林B.低分子肝素C.利伐沙班D.达比加群正确答案:D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是( C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68期91·药物与临床·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管理措施分析宋书斋(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 即墨 262600)摘 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对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注射剂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实施前后的中药注射剂处方各120份,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两组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用期间导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导致患者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对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管理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性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8.0730 引言 所谓的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具体指的是将中药经过提炼等一系列工艺处理之后,制得的乳液型药物,临床上所应用的中药注射剂应该处于无菌状态,而且使用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
中药注射剂的研发过程都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配方比例也是严格的按照相关中药的比例完成,经稀释、溶解、过滤等一系列步骤进行处理后,最后投入到临床上使用[2]。
本次对应用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对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中药注射剂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实施前抽取120份应用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处方,定义为对照组,在抽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中药注射剂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实施后的120份应用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处方,定义为研究组。
对照组中心血管内科处方35份,神经内科处方28份,外科处方27份,消化科处方19份,泌尿科处方11份;研究组中心血管内科处方33份,神经内科处方27份,外科处方26份,消化科处方22份,泌尿科处方12份。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23-01目前药物治疗上广泛采用注射剂给药且常常多种注射液配伍在一起注射,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中药注射剂与其它注射剂之间的配伍使用,从而使其在化学,药理方面出现一定的不合理配伍。
1 中药注射剂的化学配伍注射剂的药理化学配伍变化主要出现混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降等现象。
输液的组成常用的输液有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用等渗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
这些单糖、盐、的溶液一般比较稳定,常常与注射剂配伍。
1.1 输液与添加中药注射剂间的相互作用1.1.1 溶媒组成的改变注射剂有时为了有利于药物溶解稳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媒,如乙醇、丙二醇甘油等。
当这些非水性溶媒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时,由于溶媒组成的改变从而使中药注射剂发生化学变化。
复方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用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做溶媒使用时,溶媒的ph值可影响未知成分的稳定性,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可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分解、聚合反应。
1.1.2 ph的改变注射液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 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
输液本身的ph是直接影响混合后ph的因素之一,而各种输液有不同的ph值范围,而且所规定的ph值范围较大。
1.2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使用配伍输液不良反应的增加一般通过以下途径:①内毒素加和;②微粒加和;③微粒倍增;④ph变化;⑤渗透压变化;⑥主要药结构变化等方面,而中药注射液与其它药物配伍常常与ph值相关甚密。
1.2.1 注射液间ph的影响中药注射液间的配伍变化,大部分是由于ph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配伍。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提取而成的灭菌水溶液,其ph值为6.8。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1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问题1.1 pH值改变引起的变化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状态被破坏而析出沉淀;生物碱、皂甙、氨基酸等成分也可能因pH值的改变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1]现象,则药物不能使用。
1.3 热原量的叠加各种注射液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原,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原量的叠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上述是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发生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2 我院为加强中药注射剂合理配伍应用所采取的措施 2.2 加强对过敏体质患者的用药观察科室医护人员加大巡查力度。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输液时尽量单品种使用中药注射剂;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过敏试验[3],并严格控制滴速,严密进行用药期间的观察。
2.3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药剂科多途径收集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经验和配伍禁忌知识,每季度出版一期《药学服务》,及时向全院人员提供最新的合理用药信息。
3 结论在输液条件日益完备的今天,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我院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审核输液医嘱、积极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措施,加强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2 刘小文,张建芬,王玮琴.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5(29-3):81-82.3 孙燕燕.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综合报道.河北医药,2005,3(27-3):231-233.。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摘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很多是由于其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并详细阐述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45-011 引言中药注射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天然药和中药的复方和单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穴位、肌肉、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或供临用前配置成溶液的浓溶液或无菌粉末。
随着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到中草药注射剂的生产中,如薄膜挥发、减压浓缩、溶酶提取及离子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有了空前的提高。
其质量更加稳定,疗效更为显著。
然而,由于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敲响了警钟。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2.1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2.1.1 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有些中药注射剂中的某些成分含有较大毒性,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当使用不当时,极易产生不良反应[1]。
马兜铃作为某些中药的活性成分,是引起肾脏等泌尿系统损害的主要物质。
2.1.2 原材料药材的质量因素中药材的质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如中药成长的地理环境、采收的季节、气候、生长期的长短、药材生长环境的差异等均可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不正确的使用农药,科学技术的缺乏,残留的农药,个体种植中草药,致使药材中有农药残留;原药材在储存或晾晒过程中出现霉变,加工后可除掉表面霉菌,但霉菌所产生的霉素不可能彻底清除;药材命名的不统一,异物同名现象较多;炮制工艺不统一;这些都会导致药材的质量难以统一。
2.1.3 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中药注射剂大多是提纯物,其成分较为复杂,一些大分子化合物,以胶体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输液与药液或其他药物配伍时,由于ph值变化及其他因素,极易产生聚合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
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
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1.1 适应证不适宜;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1.4 用法、用量不适宜;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1.6 重复给药;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三、分析(一)适应症不适宜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1.选择溶媒不适宜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础试题欧阳家百(2021.03.07)一、选择题1、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的因素有:DA:四气五味;B:药物本身质地的轻重;C:炮制、配位;D:以上均是2、下列药物不能与五灵脂同用的是:AA:人参;B:草乌;C:郁金;D:犀角3、下列关于四气的说法错误的是:CA: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B: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C:说明药物作用的唯一理论以军;D: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4、小儿退热口服液一般不用于:BA:小儿外感风热;B:小儿外感风寒;C:咽喉肿痛;D:头痛目赤5、VC 银翘片可以用于:DA:流行性感冒;B;四肢酸懒;C:头痛咳嗽;D:以上均是6、感冒清热颗粒的功用是:A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7、中成药的优点:DA:便于保存;B 便于携带;C:可大规模生产;D:以上均是8、双黄连口服液的功用是:B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9、千柏鼻炎片可用于:DA:鼻渊;B:慢性鼻炎;C:过敏性鼻炎;D:以上均是10、VC 银翘片治疗的病症主要是:BA: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B:流行性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C:鼻渊、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D:风热犯肺、恶寒头痛、咳嗽、痰黄11、柴胡注射液的功用是:DA:和解退热;B:疏肌解热;C:举升阳气;D:以上均是12、下列哪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AA:感冒清热颗粒;B双黄连口服液;C:桑菊饮颗粒;D: VC银翘片13、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有(E)A辨证用药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C剂型的选择使和用剂量的确定 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E以上答案都是14、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A)A偏小值 B偏大值 C偏中值 D偏高值 E偏底值15、使用中药注射剂错误的(E)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B 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中药的使用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研究趋势高涨,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快速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许多人都会有疑虑,这是因为中药是通过口服或外敷等等途径使用的,而注射剂被人们认为疼痛、冲击和有毒性,同时它的剂量也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药注射剂技术规范”而制成的一种类型的药物制剂,提取自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一条特殊的制药工艺线,以剂量、稳定性易于控制和准确等等的特点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治疗效果。
根据有效成分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中药注射剂被制成多种剂型,如注射液、冻干粉、冻干片、乳剂、纳米溶液等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特殊情况下使用床边急救、化疗等情况下需要快速治疗而使用,这时中药注射剂可以起到及时有力的效果。
2、病因病机传统中药治疗无效针对某些病因病机传统中药治疗无效或需快速治疗的疾病,中药注射剂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如发热、败血症、癌症、胃肠腔肿瘤等等。
3、过去使用现代技术不适宜在过去的某些病例中,由于现代技术不足或过于早期,对于某些病因病机难以治疗则无效,此时中药注射剂可以帮助病人治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全身性感染等等。
三、合理用药1、正确选择剂型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具有稳定性、易控制剂量、易吸收等特点的药物,相比于口服和贴敷,它可以减少其他方面可能带来的伤害,容易达到治疗目标。
但是,具体使用时必须根据具体疾病选择剂型,如:“乳母素钠片注射液”和“三七糖注射液”等。
2、注意时间和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咨询专业医师或配药师。
医护人员必须关注患者健康和全面做好用药监护,因为注射剂的剂量和时间均在医生控制中。
如果剂量或时间被过量或不正确,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
3、严格控制疗效治疗药物的目标是要治好病,同时对病人造成损伤,中药注射剂也不例外。
穴位注射技术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
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及药物1.常用器具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1)中草药注射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
(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
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
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
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
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 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方法从溶媒的选择、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滴速的控制、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结果及结论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溶媒滴速不良反应配伍注意事项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
它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相应重视。
根据我院中药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通常所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实则很多是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
笔者现仅就临床如何合理、规范使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1 正确选择溶媒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很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溶媒。
粉针剂应当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扩溶。
如果溶媒选择不当,会致使溶液形成沉淀、不溶性微粒、甚至变质等从而引起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等注射液的pH为4~6.5,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故一般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2],(即使考虑患者有糖尿病史,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抵抗)。
而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缓慢滴注,避免与pH值过低的液体配伍使用,以免有效成分析出,形成沉淀 [2]。
又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所以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欧阳家百(2021.03.07)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
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
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
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
1.选择溶媒不适宜
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
如糖尿病患者确需用此药,在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防止因溶媒造成的血糖升高。
如患者***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且患者无糖尿病,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
2.单次剂量过大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如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单次剂量为200ml,而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为20~100ml,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3.输注浓度过高
溶媒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溶媒量不足,会导致输注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如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500mg,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作溶媒,而说明书要求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4.使用疗程过长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
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如患者***连续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31天,而说明书规定的疗程为14天。
疗程过长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5.无输注速率
医师下医嘱未下滴注速率,存在安全隐患,滴速过快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500mg,医师下医嘱未下滴注速率。
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输液观念
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安全性相差巨大,采用静脉给药方式,药物无须经过人体胃肠屏障而直接进入血管,能迅速运送到人体各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若含有毒物质立即就能发作,产生致命的急性毒性反应。
中药注射剂在给药途径、药物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已不同于传统制剂,它取自中药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应归为注射剂大家庭的成员,一旦静脉给药,同样存在无须经过胃肠屏障、可蓄积中毒等问题,故在使用时应重视它是“注射剂”,也容易出现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要预防输液引起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正确的输液观念,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定:“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二)辩证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的绝大部分仍具有其原药的寒、热、温、凉、补、泻的药性;同一种病有不同的“证”。
不同的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可以出现相同的“证”。
中医用药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也是中医的灵魂,不可忽视。
如鱼腥草注射液性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适用于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但不适于寒性病症[1]。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医师处方使用的占到95%,不太熟悉中医理论的西医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因缺乏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就容易发生对病不对证的情况,药不对证就由此而发生用药不良反应。
(三)正确选择中药注射剂的溶媒
在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溶媒也是相当重要的。
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饮片中提取的,成分比较复杂,且有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
由于中药注射剂多选用输液作为溶媒配伍使用,一旦输液选择不当,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溶液的pH 改变、澄明度变化、出现絮状物或沉淀、颜色改变及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进而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据有关资料报道,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pH为4~6.5,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求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四)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
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如西药配伍应用,以达到
中西药联用的协同增效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则容易引起注射液颜色改变等药液物理化学反应,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对2015 年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排名前20 位药品(占全年中药注射剂报告87.6%)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43.4%,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56.5%,以上数据提示单独或联合其他药品使用中药注射剂均可出现不良事件,合并用药可能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
(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还要注意给药途径和剂量的问题,由于不同的给药方式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同,因此不能随意变更注射途径。
临床上有少数医师擅自将肌内注射的针剂加到输液中静滴,这是严格禁止的。
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思想的影响,临床中常出现随意加大中药注射液用量的情况。
据报道,中药注射剂浓度与微粒成正比,微粒数随药物浓度而变化。
另有研究表明,临床给药过程中药品浓度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均可能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建议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切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六)规范中药注射剂配药操作
受医院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及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常在非洁净条件下进行中药注射剂的配药,增加了输液配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配
药操作时,如患者需要连续输入多组液体,有些医务人员常忽视在输液组与组间使用中性液体隔离后续滴,导致多组液体混合产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七)加强用药监护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中药注射剂主要表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在静滴该药前应备齐一些常用抗过敏性药物和设备,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氧气等;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首次使用的患者开始给药30分钟内的观察、巡查。
此外,给药时应注意控制给药速度,如清开灵注射液建议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5~30滴/分。
儿童用药应严格按公斤体重计算[2]。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作为注射剂大家庭成员之一,具有一般注射液临床合理使用的原则和规范,又与其他西药注射液有较大差别,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坚持上述几个原则,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达到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参考文献
[1]梅全喜,曹俊岭.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中药临床药学,
2013,8(3):295-297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
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1(6):70-72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田静
2016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