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9.60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七章伊斯兰法一、伊斯兰法的含义、产生与发展,Δ伊斯兰法的渊源以及主要特点。
伊斯兰法、伊斯兰国家法、伊斯兰法学。
二、伊斯兰法的基本制度。
Δ五大宗教义务。
伊斯兰民、商法。
Δ婚姻家庭和继承法。
刑法,法院组织、诉讼程序。
三、伊斯兰法的历史地位。
思考题:1、说明伊斯兰法的含义,渊源和主要特点。
2、伊斯兰法规定的五大宗教义务是什么?3、试比较伊斯兰婚姻家庭法与基督教教会法,我国古代法中的有关规定。
附八:古代伊斯兰法律制度伊斯兰法是一种封建性的宗教法,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伊斯兰国家法律、伊斯兰法系有密切的联系。
伊斯兰法是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6-7世纪阿拉伯人处于氏族制度解体时期,战争不断,社会混乱。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人原始宗教基础上,借鉴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某些因素,创立了伊斯兰教,对规范当时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伊斯兰教不仅建立在信仰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行为基础上,要求穆斯林按真正规定的方式生活。
随着伊斯兰国家的出现,伊斯兰教就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伊斯兰法的渊源包括《古兰经》圣训、公议、类比等形式,另外,哈里发的行政命令,世俗的习惯法,外来法律因素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法律形式。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密切联系,宗教教义与法律高度合一。
形成了法律宗教化和宗教法律化;伊斯兰法具有特殊的发展道路,教法学家在其中作用重大,造就了法律学说化和学说法律化的特点;伊斯法的神启性质决定了它的原则上的严格性,但要适应丰富多变的生活,又必需在实践中保持灵活性,这就使伊斯兰法具有了在理论上的排他性和实践中的非排他性;伊斯兰法适用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差异很大,渊源形式又多种多样,从而形成了伊斯兰法内容的多样性与适用中的分散性。
宗教义务在伊斯兰法中占首要地位,基本义务是独信真主,绝不崇拜其它神灵,只有认真履行念功、拜功、斋功、朝功、课功五种义务,才能从内心和行动上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穆斯林,即信仰真主、服从先知的人。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概念的五个阶段
概念的诞生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这五个阶段,可以把一类事物变成头脑里的概念。
分析阶段:将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
综合阶段:将分析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比较阶段:将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抽象阶段:从众多事物中提取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
概括阶段:将抽象的概念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形成一个概括性的概念。
通过完成这五个阶段的任务,可以实现将一类事物变成头脑里概念的目标。
这五个阶段组成了概念生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更好地做出判断。
教案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教学目的1、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2、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3、从总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2、认识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让学生深刻认识为什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内容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2.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 --- 第七章空间方位空间方位的认识与辨别与幼儿的日常息息相关,比如说物品的位置(书在桌子上、衣服在抽屉里),个体的空间方位(小明排在小红的后面、小猫躲在沙发下面)等。
空间方位是儿童空间与几何概念发展的基本,儿童早期的空间感的相关经验能够为日后学习几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什么是空间概念?从狭义上理解,即指空间方位概念,是指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从广义上理解,除了空间方位外,还包括对各种空间变换关系的认识,如辨识物体在空间中的移位、翻转或旋转变换等。
空间位置与方向是发展幼儿空间认知的重要基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最初通常是借助于日常的身体运动开始的。
二、空间方位的核心经验1. 核心经验一:空间方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方向、路线和位置等。
重点帮助幼儿感知空间方位的相对性、连续性和可变性。
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一个基准,以什么为基准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基准不同,空间位置就截然不同。
比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我们可以说汽车在我的后面,也可以说我在汽车的前面。
一排物体从左边数是第3个,从右边数可能是第5个。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不同的物体作为主体进行比较,比如一排小动物排队买冰激凌,对于小猫来说,小狗是排在小猫的后面,但是对于小猪来说,小狗是排在小猪的前面。
通过不同的语言描述来让孩子感知到位置的相对性(小狗的前面是谁?小狗在谁的前面?看似一样的问题,答案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哦~)也可以采用改变主体位置的方式让幼儿在演示性操作中感知和理解,比如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的时候,妈妈和宝宝都举起右手,让幼儿观察一下为什么明明都是右手却在不同的方向,可以让宝宝转180°再来观察一下。
宝宝描述语言(直走,左转,右转,下一个路口拐弯)爸爸根据宝宝的语言操作小猪佩奇走出迷宫,需要孩子换在他人的视角(小猪佩奇的角度)来思考方位,特别是对于左右的转换,实在搞不清楚,可以跟着小猪佩奇一起挪动方位。
第七章学前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3-6岁)学龄前的健康问题中最严重的一种大概是因为感冒而流鼻涕。
这些小病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自己的免疫系统,预防将来可能遇到的更严重的疾病,还可以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一些研究者指出,小病不仅可以让儿童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应对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更有效的对付未来更为严重的疾病。
而且小病还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更好的了解他人生病时的感受,这种体谅他人的共情能力,可以让儿童更富有同情心,并能够更好的照顾别人。
相比于疾病和营养问题,学前期儿童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意外事件。
一来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以及身体活动的高水平;二来,他们对环境缺乏判断。
铅中毒功能侧化:某些功能更多的分布在一侧半球的过程。
在学前期表现的愈发明显。
左半球主要涉及的是和语言能力相关的任务,如说话,阅读,思维和推理。
右半球发展的主要是非言语领域,如空间关系的理解,图案和绘画的鉴赏识别,音乐,以及情感的表达。
两半球处理信息的方式也不同,左半球序列的加工信息,一次一个数据,而右半球更倾向全局的方式加工信息,整体的反映出来。
当然不绝对…关于语言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女性的胼胝体比男性大,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女孩在语言技能方面接受的鼓励比男孩多。
运动发展粗大运动技能:三岁时,已经掌握了蹦跳、单腿蹦、跳跃和跑步,但不能突然的转身或停止;四五岁时,对肌肉的控制越来越好,使得技能更加精细化,对停止、起身和转身有更有效的控制。
关于如厕问题:小于12个月的孩子没有膀胱或肠的控制力,6个月之后仅有初步的控制能力;一些18-24个月大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做好如厕训练的迹象,但有些则要到30个月或更大才能做好准备。
因此,很多人认为什么时候进行如厕训练没有统一的时间,应该在儿童表现出他们做好准备之后再进行,做好准备的迹象包括:一天中至少有两个小时保持干燥或午睡后醒来没有尿湿;规律的可预见性的肠蠕动;通过面部表情或言语表明要撒尿或拉便便;听从简单指令的能力;去往厕所并独立脱裤子的能力;对弄脏的尿布感到不舒服;要求使用便器或便壶;穿内衣的愿望。
《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教案第一章: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阶段。
2. 掌握引导幼儿认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设计有趣的时间认知活动。
教学内容:1. 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阶段介绍。
2. 时间认知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3. 时间认知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第二章: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阶段。
2. 掌握引导幼儿认识空间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设计有趣的空间认知活动。
教学内容:1. 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阶段介绍。
2. 空间认知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3. 空间认知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整合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整合发展。
2. 掌握引导幼儿综合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设计有趣的时间与空间认知活动。
教学内容:1. 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整合发展介绍。
2. 时间与空间认知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3. 时间与空间认知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第四章: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对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培养的重要性。
2.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认知活动。
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对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培养的重要性介绍。
2. 日常生活中时间与空间认知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3. 日常生活时间与空间认知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第五章: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游戏对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培养的重要性。
2. 掌握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设计有趣的时间与空间认知游戏。
教学内容:1. 游戏对幼儿时间与空间概念培养的重要性介绍。
2. 通过游戏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3. 时间与空间认知游戏设计案例分析。
第六章: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教具和工具选择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与空间概念教具和工具的种类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