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6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6.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20.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微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分析:错误。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人们减少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
2.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将会减少。
分析:正确。
因为当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地生产产品,因此该产品的供给会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3.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错误。
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这与生产者生产成本减少或生产技术改善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一样的。
4.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错误。
二者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
需求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为dP/ dQ,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假如某城市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分析:正确。
因为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6.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分析:错误。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会使供给量减少。
但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减少。
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若2211P MU P MU ≠,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若λ≠iiP MU ,i=1、2有应如何调整?为什么? 解:1211p M p M u u ≠,可分为1211p M p M u u >或1211p M p M u u <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
2、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在2112P P MRS >或2112P P MRS <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解:当115.01211212=>=-=P P dX dX MRS ,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1而使总效用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得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得减少对商品2得购买和增加对商品1得购买,以便获得更大得效用。
相反的,当1115.0211212=<=-=P P dX dX MRS ,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2而使总效用增加。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第三章效用论3.1 判断题3.11 一个消费者在超市上购买商品,如果他认为甲商品比乙商品更急需,主要原因是乙商品是一种紧缺商品。
()3.12 某种商品的效用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价格不一样。
()3.13 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数量感到足够了,这说明他对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已达到了极大值。
()3.14 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全部效用以常数比例增加,说明其边际效用等于零。
()3.15 对所有人来说,钱的边际效用是不会递减的。
()3.16 在收入制约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在现实中往往难以达到。
()3.17 两种商品的价格是相同的,根据比价原则,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效用一般是相同的。
()3.18 两种商品的价格不相同,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每元的边际效用有可能相同。
()3.19 作为消费者的合理选择,哪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最大就应当选择哪一种商品。
()3.110 吉芬商品是一种低等品,但低等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3.111 恩格尔曲线是根据价格消费曲线引致出来的。
()3.112 价格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的变化。
( )3.113 如果 ,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则要求增加购买X 商品,减少购买Y 商品。
()3.114 预算线的平行移动说明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价格没有发生变化。
( )3.115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效用之比。
( )3.116 预算线上的各点说明每种商品的组合是相同的。
( )3.117 一个消费者喜欢X 商品甚至Y 商品的主要原因是X 商品的价格比较便宜。
( )3.118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根据两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
( )3.119 低等品对价格下降的反应是减少对该种商品的购买。
( )3.120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的不发生变化,效用最大化均衡点也不会发生变化。
( )3.121 恩格尔曲线的斜率是负数,说明该种商品是必需品。
( )3.122 收入消费曲线是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引起效用极大变化的轨迹。
第一章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
特别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有关。
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又例如,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目前收入没有增加),我们也会增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
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解答:与需求一样,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的商品。
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
正如马歇尔所说,经济学中的规律“不过是一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电子商务专业目录微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10管理学原理20市场营销30管理信息系统35经济法39统计学原理46消费行为学48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53人力资源管理64会计学69金融学75投资学80财务管理87企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91电子商务概论94电子商务法概论102网络经济学106市场研究109物流管理113电子金融与支付117电子商务物流122网络营销管理130客户关系管理134电子商务安全技术138国际市场营销145服务市场营销149销售管理153商品学概论157商业管理161现代营销专题165营销案例分析166网络广告16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171建设与网页设计175毕业实习182毕业论文184营销策划与管理188企业文化与CI设计192商务礼仪专题197专业社会实践199推销技术与商务谈判203微观经济学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课程编号:5课程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推荐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编者: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时间及版次:2004年9月第三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为其他有关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研究奠定基础和铺设道路;同时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借鉴西方经济经验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并能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决定它适用的程度和围。
考试形式:书面闭卷注:带*者为选学容,授课教师根据学时自行调节。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时间及版次):1、Robert S. Pindyck, Daniel L. Rubinfeld:《MICROECONOMICS》(Third Edition)清华大学19972、麦克尔L。
卡茨、哈维S。
罗森:《微观经济学》(第3版)机械工业。
3、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三联书店19944、东辉:《现代西方经济学》大学5、致平:《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华夏宏观经济学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课程编号:7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总学时:34 总学分:2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推荐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编者: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时间及版次:2004年9月第三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经济理论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为其他有关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研究奠定基础和铺设道路;同时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宏观经济经验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并能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决定它适用的程度和围。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鸿业)第⼆章1.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平提⾼,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产技术⽔平提⾼,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何图形。
利⽤(1)(2)(3),说明静态分析和⽐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均衡条件d Q= s Q,有:50- 5P= -10+5P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需求函数d Q=50-5p ,得:Q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代⼊供给函数s Q=-10+5P,得: 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2) 将由于消费者收⼊提⾼⽽产⽣的需求函数dQ=60-5p和原供给函数s Q=-10+5P, 代⼊均衡条件d Q=s Q,有: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7=Pe代⼊dQ=60-5p,得Q dPe-QdQe =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sQ =-10+5P , 得Qe =-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3) 将原需求函数dQ =50-5p 和由于技术⽔平提⾼⽽产⽣的供给函数Qs=-5+5p ,代⼊均衡条件d Q =s50-5P =-5+5P得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d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s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变量来求⽣变量的⼀种分析⽅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量的相互作⽤下所达到的⼀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量分别⽤给定的供给函数 sQ =-10+5P和需求函数dQ =50-5p表⽰,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体现.⽽所谓的⽐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什么变化,并分析⽐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个经济模型中外⽣变量变化时对⽣变量的影响,并分析⽐较由不同数值的外⽣变量所决定的⽣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种⽐较静态分析.它表⽰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变量发⽣变化,即其中⼀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使得⽣变量的数值发⽣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较静态分析⽅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平提⾼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平提⾼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动.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在⼀定价格围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