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格式:doc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8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第一章: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的概念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基因的定义与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相互作用1.3 教学活动引入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基因与性状的相互作用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与性状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二章:基因的遗传规律2.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理解基因的遗传方式2.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3 教学活动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发现通过示例解释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遗传规律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三章: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3.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的原因与类型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3.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原因通过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突变的understanding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四章:基因技术及其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技术的概念理解基因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基因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五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5.2 教学内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与特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实例说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六章: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6.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6.2 教学内容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介绍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分析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讨论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遗传变异提问学生关于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七章:基因伦理与法律问题7.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伦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知识7.2 教学内容基因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基因隐私权与基因歧视问题基因技术的法律监管7.3 教学活动讨论基因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分析基因隐私权与基因歧视问题研究基因技术的法律监管现状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八章:基因治疗与遗传疾病8.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掌握遗传疾病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与影响基因治疗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分析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与影响探讨基因治疗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治疗与遗传疾病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九章:基因编辑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使用9.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与操作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9.3 教学活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讲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与操作步骤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十章:基因研究的前沿技术10.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研究的前沿技术掌握多组学数据的分析方法10.2 教学内容单细胞测序技术空间转录组技术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分析方法10.3 教学活动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与空间转录组技术分析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方法与挑战探讨基因研究前沿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研究前沿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关系:理解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并掌握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3. 基因的传递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规律。
2. 教学难点:基因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基因与生物性状的思考。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解释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4. 基因的传递规律: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奥秘。
附: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绘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4. 搜集有关基因与生物性状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关系以及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一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娇艳欲滴的花朵到灵动敏捷的动物,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无一不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力量在起着关键作用,那就是基因。
基因就像是生物体内的“指令手册”,精准地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那么,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呢?简单来说,性状就是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
比如人的眼睛颜色、头发的卷曲程度、身高;植物的花朵颜色、叶子形状;动物的毛色、奔跑速度等等,这些都是生物的性状。
基因又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呢?这要从基因的本质说起。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链条,由许多碱基对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而基因则是这条链条上的特定片段,它们携带着决定生物性状的信息。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们在生物体内执行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比如,有的蛋白质构成了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像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有的则具有催化作用,比如各种酶;还有的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激素。
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信使 RNA 的碱基序列,而信使 RNA 又通过核糖体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精密的生产线,基因是设计图纸,信使 RNA 是传递指令的信使,核糖体则是生产蛋白质的工厂。
如果基因发生了突变,就好比设计图纸出现了差错,那么合成出来的蛋白质可能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
以豌豆的性状为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比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性状,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决定了豌豆植株的高度。
当豌豆具有高茎基因时,它就能合成出促使植株长高的蛋白质,从而表现为高茎;而当豌豆具有矮茎基因时,合成的蛋白质无法支持植株长得很高,于是就表现为矮茎。
再说说人类的一些性状,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知道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具有遗传信息,能够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举例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的,如双眼皮、单眼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难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子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性状的遗传机制。
2. 讲解基因的概念,阐述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进行课堂讨论。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搜集其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进行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2. 展示与分享: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引言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身高、眼色、疾病易感性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对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DNA分子由一条或多条长链式的核苷酸组成。
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基团(脱氧核糖或脱氧核糖)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DNA的两条链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一种双螺旋结构。
基因的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在生物体内通过基因表达来实现。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的DNA序列转录成RNA分子,并最终翻译为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主要机能分子,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过程。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个基因可以编码一种蛋白质,而一种蛋白质可以通过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生物性状的控制。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指在基因转录过程中,通过转录因子的结合与某些DNA 区域上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转录因子是一类可以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并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
它们可以促进基因的转录,也可以阻碍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位于基因的调控区域,通常是基因的起始子区域。
转录调控在细胞命运决定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控转录因子的表达,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激活或关闭特定的基因,从而决定其特定的功能和性状。
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指基因转录产生的RNA分子被进一步调控的过程。
转录后调控主要包括RNA剪接、RNA修饰和RNA降解等过程。
RNA剪接是指在RNA分子转录后,通过删除一些部分或将不同区段重新连接起来,产生不同类型的RNA分子。
这些不同类型的RNA分子可以编码不同的蛋白质,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RNA剪接的调控可以由转录因子、转录辅助因子和其他RNA结合蛋白等分子参与完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篇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初一时学的克隆羊多利,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2)拍摄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做性状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克隆牛为什么长得都一样?几乎没有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二、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展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
这些都是人的外形特点(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举例说明,血型、血压??等是人的生理功能特点(生理特性)。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具有遗传信息,能够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个性状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3.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外部形态上,隐性基因只有在没有显性基因时才表现出来。
4. 基因的传递: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遗传给下一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的传递。
2. 教学难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4. 运用遗传图解法,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遗传图解的示例资料。
3. 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思考。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作用。
4. 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5. 讲解基因的传递,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理解。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遗传方式来影响个体的性状特征。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
1.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由一系列DNA序列组成,它们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功能。
2. 等位基因:基因存在多个变体,称为等位基因。
不同的等位基因决定着个体性状的差异。
3.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果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效果在个体中能够被观察到,那么这个基因被称为显性基因;如果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效果能够被掩盖,只在存在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情况下才能被观察到,那么这个基因被称为隐性基因。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性状特征。
5. 基因的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显性基因只需要一个等位基因就能明显表现。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才能表现。
- 性染色体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因子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决定了性状的表现。
- 线粒体遗传:基因位于线粒体上,由母亲传给子代。
6. 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基因组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的总称,而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7.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以上是关于生物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这些内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尝试区分相对性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基因技术的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材分析:1.重点:认识生物的性状、尝试区分相对性状、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难点:认识生物的性状、尝试区分相对性状、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3.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举例子、比较法、分析资料小组讨论4.学法指导:观察法、比较法、分析资料归纳总结课前准备相关图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与意图学生活动导入[创设情景]出示本班四名学生父母照片(1号家四名同学站上讲台,其他同学观察幻灯片上的各家庭照庭、2号家庭、3号家庭、4号家庭),片并猜测分别是那位同学的请同学们帮这四名同学找到他们的家庭家庭。
并阐明理由。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新课听讲并在书做笔记第二章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叫遗传,的遗传和变异亲子间的差异性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叫变异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引出课题]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不管是相似性特征还是差异性特征性状(前面的在生物学上都称为“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先不写)一、生物的性状1性状:问题:到底什么是生物的性状?1.观察实物(茄子)和用实物“茄子”(问:凭什么判资料图片并举例。
断是茄子,学生会说些茄子的特征----这就是性状),引导学生认识什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么是生物的性状。
(1)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给出一些“生物性状”的例子(也可总结学生说出的例子)(2)能否使大拇指向背⑴茄子的果实侧弯曲?⑵月季花花色⑶豌豆种子的圆皮和皱皮2.学生说出自己的血型⑷观察周围同学有无耳垂5.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⑸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分析归纳出来什么是“生⑹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物的性状”,都包括哪些方面?(生物所表现出形态结构、动作行为、生理特征称性状)。
6.学生举例说出一些性状的例子2.有些特征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如血型启发学生通过观察,⑴使其感受到生物的性状包括多方面(形态结构、动作行为、生理特征)⑵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同一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表现出差异(如茄子果实的形状等)。
明确“相对性状”的概念7.学生做练习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出示相对性状的练习题,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判断题: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体形8.学生举出一些相对性较大,鲫鱼的体形较小,这是相对性状的例子状(×)2、狗毛的长毛和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3、兔毛的白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4、金鱼有体色透明的和不透明的,这是相对性状(√)过渡父母的性状为什么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呢?是父母把眼睛鼻子这样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了吗?思考对学生的各种猜测不作对错的评价二.基因控制性状指导阅读课本P26-27 的资料分析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P26-27 的资料分析,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质疑、提出问题。
出示转基因超级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逐一讲清楚实验的过程及出现的结果,让学生分析。
问题1 此试验研究的性状是什么?2 控制这个性状的是什么物质?3 分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讨论: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到⑴超级鼠个体大这种性状,是由大鼠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
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启发学生得出结论: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3 生物传种接代中传给师板书第二个问题,并把第一节的题子代的是性状还是控制目补充完整。
性状的基因?⑶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三. 转基因生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物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正在栽培的转基因作物和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医院里有转基因药品。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你还有怀疑吗?本课小结基因控制性状。
学生小结练习巩固课后练习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习题研究性课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巩固练习: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C )A 生殖和发育现象B 进化现象C 遗传和变异现象D 超自然现象2、性状是指( C )A 生物体的形状B 生物体的性别C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D 生物体的大小3、下列几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 双眼皮和单眼皮B 黑发和卷发C 有耳垂和无耳垂D 白皮肤和黑皮肤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展示预习1.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和组成。
DNA 的结构像2.DNA 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___________ ,每个片段上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 ,这些片段就叫___________ 。
三、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一:能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1 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1 概括出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以及什么是相对性状。
2 自己比较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学习任务二: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总结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论1、阅读教材第26 页至第27 页内容,尝试着叙述转基因鼠的研究过程。
2、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3、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4、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5、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哪些方面已经应用?四、总结提升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B 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C 小红和小莉都是双眼皮D 小张长得较高,小明长得较瘦2、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
是根据遗传原理分析多莉面部毛色应是()A 黑白相间B 黑色C 白色D 不能确定3、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的绿色和圆粒B 狼的黄毛和狗的黑毛C 狗的黄毛和短毛D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4、下列说法哪种不正确()A 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B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C 生物体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D 人的血型是可以遗传的5、下列有关生物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的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征,有的是行为方式B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C 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D 父母的许多性状能够直接遗传给子女6、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这一技术被称为()A 克隆技术B 转基因技术C 杂交育种技术D 组织培养技术7、通过转基因超级鼠实验说明决定生物性状的是()A 蛋白质B 基因C 脂类D 糖8、一只雌猫一次产了 3 只小猫,这 3 只小猫在毛色上步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A 遗传性B 变异性C 进化性D 适应性9、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生殖B 发育C 生长D 生殖和发育10、在一个猫家庭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这说明生物界中存在着()A 遗传现象B 变异现象C 遗传和变异现象D 生殖现象五达标测评1、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____A、适应B、繁殖C、变异D、遗传2、“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
这句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____A、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繁殖现象D、进化现象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人的性状?①皮肤的颜色②眼皮的单双③头发的长短④耳垂的有无⑤衣服的大小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4、下列生物性状中,哪一对不是相对性状?____A、豌豆的圆粒或皱粒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C、人体的身高和胖瘦D、兔毛的黑色和白色5、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A、生物的生殖细胞携带着生物的各种性状B、遗传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C、性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及行为方式D、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6、下列细胞结构中,与性状的遗传最为密切的是____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7、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B、小红和小莉都是双眼皮C、小强长得较高,小刚长得较瘦D、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和单冠8、下列性状的变化不是由基因控制的为()A、小鼠生长转基因超级鼠B、经常晒太阳使皮肤变得较黑C、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D、红果番茄的植株上结出黄果番茄9、下列生物中,哪一个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 )A、含有抗冻基因的番茄B、含抗虫基因的棉花C、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D、克隆羊“多莉”10、转基因超级鼠的研制成功,说明了(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B、生物的性状通过生殖而传递C、生物的性状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D、生物的性状与外界环境无关C 狐的长尾和兔的短尾D 人的身高和体重11、同卵双胞胎的长相几乎完全一样的原因是()A 来自相同的父母B 生活在相同的环境C 都进行细胞分裂D 细胞内的基因几乎完全一样12、科学家将雄性黑鼠的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雌性白鼠去核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入雌性褐鼠子宫内,该褐鼠产下的小鼠,体色和性别分别是()A 白,雌B 黑,雄C 褐,雌D 无法判断11、遗传是指,变异指。
13、生物体有许多,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等等。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
14、相对性状:。
15、父母把传给了后代,使子女像父母?16、结合教材P27 ,用显薇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____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_ 。
(2) 注射过_________ 的受精卵发育为转基因超级鼠,而未受注射的受精卵发育成__________ 鼠。
(3) 由此可知,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给后代的是____________17、(实例分析题)小红的母亲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父亲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小红无耳垂,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体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