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性青年早婚现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7.16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一直是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一现象的背后涉及到的是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种种问题,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早婚早孕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经济贫困。
许多农村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选择让子女很早就出嫁或早婚,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对性教育的认识也相对落后,导致了未成年人的早恋现象比城市更为严重,从而也加剧了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发生。
其次,对农村女性就业机会的缺乏也是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城市女性更为有限,而且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通常是家庭和婚姻,因此许多女孩子为了寻找经济上的安全感而不得不选择早婚或出嫁。
再者,传统观念对早婚早孕现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农村社会中,婚姻被看作是人生必经之路,而且往往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必须承担的义务。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男孩子一旦成年,便有很多的权利和自由,而女孩子则由于自身生理和生命安全原因,往往被认为是要早婚早孕的。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影响相当大。
1. 家庭层面:早婚早孕的女孩子通常缺乏独立思考和面对生活的能力,这对于准备组建一个婚姻家庭的女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由于女孩子通常没有完成高中甚至是初中的学业,她们将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和支持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
2. 社会层面:早婚早孕现象不仅影响个体和家庭的生活,也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中有过多的早婚早孕现象,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缺乏优质的劳动力和教育者,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国家层面: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对国家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对于国家而言,过多的早婚早孕现象不仅会导致人力和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对国家的发展计划和战略产生影响。
农村早婚调研报告农村早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早婚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早婚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早婚问题的解决。
二、调研方法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抽样调查了300名农村居民,包括青少年、父母和村民代表。
问卷内容涵盖了婚龄、婚姻观念、经济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我们选择了10个早婚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婚姻观念、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对早婚的影响,并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三、调研结果1. 早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早婚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女性。
有高达60%的女性在18岁之前结婚,而男性的早婚率也接近30%。
2. 婚姻观念影响: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居民仍然存在着传统婚姻观念,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观念使得家庭普遍希望孩子早日结婚生子,追求传宗接代的目标。
3. 经济因素:经济状况是农村早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差,家庭经济负担重,很多家庭希望通过早日婚姻减轻经济压力。
此外,一些贫困家庭还希望借助婚姻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4. 教育意识薄弱: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偏低,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同时缺乏对性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这导致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婚姻观念和对早婚的认知。
5. 早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早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早育导致孕产妇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及子女教育程度的降低等。
此外,早婚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建议和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性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早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经济扶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早婚的诱因。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然而在农村地区,却仍然存在着早婚早孕现象。
早婚早孕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找出其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表现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早婚现象:在农村地区,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就已经结婚,甚至是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走上了婚姻的道路。
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破坏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 早孕现象:随着早婚现象的存在,早孕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未成年少女在身体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怀孕,这对孩子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3. 对教育的影响:早婚早孕不仅仅是对少女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影响。
早婚早孕将直接影响到少女未来的教育机会,导致少女辍学。
二、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存在,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较为保守,很多家庭仍然坚持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女孩子应该早日嫁出去,这就促成了早婚现象的存在。
2. 经济贫困: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很多家庭生活水平较低,父母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会选择让女孩早日成家,这就导致了早婚现象的存在。
3. 缺乏性教育: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未成年少女对性知识的了解并不充分,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导致了早孕现象的存在。
三、针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解决措施针对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村地区的居民宣传晚婚晚育的理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拒绝早婚早孕,提高居民的思想觉悟。
2. 完善性教育课程:在农村地区加强性教育课程的宣传和普及,让未成年少女了解性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早孕现象的发生。
3. 加强对家庭的帮扶: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可以采取政府的补助和帮扶政策,帮助家庭解决经济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从而减少早婚现象的发生。
社会保障视角下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从社会保障视角下探讨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地区,早婚现象普遍存在,对个体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早婚导致青少年教育水平下降,增加贫困风险,影响健康和心理发展。
社会保障视角下,应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地区早婚问题的监测和干预。
建议一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宣传,提高婚姻家庭意识;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福利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医疗保障。
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地区早婚现象,为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地区、早婚问题、社会保障、视角、对策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影响、对策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地区早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婚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妇女和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利用社会保障视角来探讨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已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农村地区早婚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女性地位低下、教育水平不高、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一些农村家庭开始意识到早婚现象的不良影响,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
从社会保障视角出发,探讨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改善农村妇女和未成年少女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社会保障视角下农村地区早婚问题及对策,分析早婚现状及影响,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提出有效对策,旨在为解决农村地区早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揭示早婚现象背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农村地区婚姻问题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助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引领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为社会各界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调研主题:农村青年早婚现象调研时间: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乡调研方法:网络查找、实地采访、调研问卷、乡政府档案资料调研大纲:(1)调研动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
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2)调研过程:此次调研活动,是我自己发起并实施的。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主要是采用了从网络查找相关的政策法规,参照乡政府提供的记载资料,亲身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全过程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
(3)调研目的:了解农村青年早婚的现状了解农村青年对早婚现象的认识探索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发展趋势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危害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
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调研情况如下:一、农村早婚问题的现状:调查中根据乡政府提供的资料,共发现2009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农村早婚1490对,同期全乡合法结婚6900对,早婚比例占21.6%。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由于早婚问题难以认定,加之多数乡村对这样的调查存有思想顾虑,因此,调查所得数据是很保守的。
但是,仅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早婚现象具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早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我乡2010年共有早婚470对,2011年猛增至717对,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估计2012到年底会远远超出之前任何一年的总数。
二是,早婚现象已被多数群众认可。
我们在走访座谈中看到,不少群众对青年早婚并不感到惊异,在走访的以及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200名群众中,有138人认可早婚,占被调查人数的69%,其中96名老年群众,更是片面的认为,让孩子早一点结婚并无大碍,虽然不符合《婚姻法》规定,但算不上什么大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工作在百姓间的不断深入开展,早婚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已经不如以往那样普遍。
但是笔者从一些相关的报道中发现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该现象依旧是比较严重的,基于对这种现象产生及其成因的好奇,笔者着手进行了此项研究。
在研究地点的选择上,基于地区经济因素的考虑,笔者选取了我国目前经济较为欠发达的贵州省。
再基于少数民族这个群体的考虑,笔者选取了贵州省的铜仁地区下辖的一个乡镇,该乡为侗族自治乡,少数民族占到97%。
通过定量以及质性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笔者对该乡的已婚妇女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不同的现象,由此透过该现象笔者进行一些解读,并给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此类相关的研究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早婚打工群体计划生育实际婚龄生殖健康绪论一、调查地背景介绍本次调查的地点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下属的一个县级市的一个侗族乡,该乡少数民族的数量占到总数的97%,主要由侗族以及苗族等少数民族构成(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该乡的少数民族有一部分是由汉族转变过来的,因为要申请民族乡所以有些汉族该变了民族属性)。
在经济方面,据该乡的官方数据显示,该乡的人年均收入为1500元,属于贫困乡。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该乡现在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而这些打工者中又以女性为主,男性在家务农的较女性要多。
而据了解这群外出务工的女性正是早婚现象的集中群体。
二、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1、青年对于青年的年龄界定,目前在国内外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特征均有不同的划分①。
在本次研究中鉴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联合国卫生组织1992年时对青年的年龄界定,即:18至44岁。
2、早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对农村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一、农村早婚早孕现象的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的封建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包括对于男女角色定位和家庭责任的认知。
一些父母会在孩子还未成年就开始着急为其安排婚姻,甚至直接导致早婚早孕的发生。
而在这些地区,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往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女孩子尤其容易成为这种传统观念的牺牲品。
2. 经济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依然较为贫困,许多家庭无法负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
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希望通过早日婚嫁解决女儿的生活问题,一些家庭会主动或被动地促成孩子的早婚,使得早孕现象愈发普遍。
3. 缺乏教育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早婚早孕的自我保护意识。
1. 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早婚早孕不仅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条件,也会让孩子缺乏双亲的关爱和照料。
这样的成长环境无疑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对妇女健康的影响早婚早孕会导致妇女身体未发育完全就开始生育,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妇女健康问题。
早期生育也会增加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对妇女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早婚早孕的发生,可能导致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尤其是在没有足够条件养育孩子的情况下。
这样的婚姻也可能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1. 推广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教育的推广对于改变农村早婚早孕现象至关重要。
只有当男女在认知和社会地位上获得平等,才能有效地减少早婚早孕现象的发生。
2. 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知识农村地区应该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农村妇女和青少年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农村早婚早孕现象探究近年来,农村地区早婚早孕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早婚早孕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早婚早孕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农村早婚早孕的原因1. 传统观念影响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婚姻观念保守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应该在年轻时就结婚生子,这种观念使得早婚早孕现象在农村地区得以延续。
2. 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许多未成年人对于性教育和婚姻观念了解不足,也容易陷入早婚早孕的陷阱。
3. 人口红利观念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仍然抱有人口红利观念,希望通过生育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和收入。
这种观念使得部分家庭更加倾向于让未成年的孩子早婚早孕。
1. 健康问题早婚早孕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身体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未成年妇女因过早怀孕,容易出现孕期并发症,也容易带来儿童健康问题。
2. 教育问题早婚早孕会使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复杂。
未成年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3. 经济问题未成年的父母通常还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容易导致家庭的贫困。
1. 完善性教育在农村地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性知识和婚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念。
2.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需要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女性地位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权益保护,让女性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减少早婚早孕的现象的发生。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早婚早孕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力度,加强对早婚早孕的惩罚力度,从法律上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绪论近年来,与城市中出现许多大龄剩女,晚婚不婚现象日趋平常相反的,农村青年早婚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而由于农村青年早婚直接间接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所以深入研究农村青年早婚现象;找出早婚原因;了解早婚影响,对于预防和消除农村青年早婚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研究背景笔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早婚现象也是见怪不怪。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本人就参加了我刚满22周岁的堂哥和他刚满20周岁的妻子的婚礼。
而就在席间,笔者还见到了堂哥的同龄好友的妻子(已经怀孕5个多月)。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八十年代以来,曾经一度大幅度下降的早婚早育正在回升,并且有如下特点:1、回升势头猛、幅度大、速度快;2、男性早婚急剧增长。
回升中,男性早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女性;3、城乡差别显着。
城市早婚人口占同龄人的比重为2.47%,平均每40人中有一人早婚。
乡村则占6.81%,平均每15人中就有1人早婚;4、早婚早育向法定婚龄集中。
越是接近法定婚龄,早婚早育的人中比重越高。
由此,笔者对农村青年早婚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1、青年从现实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出发,当前我国青年的年龄界定应确立为16-25岁2、早婚(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所谓“早婚”是指男女青年未达到法定婚龄,不依婚姻法规定进行结婚登记,而依当地风俗举行结婚仪式,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一方或双方未到法定婚龄即行结婚的,是无效婚姻,法律不予承认。
)(2)相对于晚婚而言,男女双方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进行结婚登记。
(此类早婚属于法律承认的婚姻)(二)早婚原因根据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观点1社会原因一是受传统婚恋观念的影响严重。
农村女性青年早婚现象研究
【摘要】在结婚年龄推迟,城市“剩男剩女”盛行的今天,农村早婚现象仍是非常普遍。
本文着重从外部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对农村女性青年早婚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农村;女性青年;早婚
早婚是指指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也未依法进行婚姻登记,便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举办婚礼,以夫妻名义巧同生活和生产的行为。
还有一种就是相对于晚婚而言,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的。
我们这里所指的早婚是第一种概念,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是无法想象到不到20岁的姑娘为人妻为人母的样子。
一、早婚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传统婚姻思想的“绑架”。
虽然现在父母包办婚姻的现象很少存在,但是父母的婚姻思想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由于早婚青年在经济上还未独立,彩礼、房子、婚礼的费用等等还需要靠父母,特别是女生,父母往往打着“你还小,有好多事情不明白,怕你被人骗了”的口号,婚事自然也得父母来定。
2.重男轻女的教育。
教育公平化是我们一直渴望的,也
是政府一直在做的,但政府做的是城乡、区域。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公平,是指家庭中重男轻女的教育。
这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加上农村家庭的孩子数目要多于城市,所以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们往往看到,当男孩和女孩之间只有一个能继续接受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女孩被选择辍学。
3.性别比失衡。
全国男女性别比例是108:100,在农村估计要高于这个比例。
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桎梏,形成了一个姑娘要被好多个男生相亲,择优录取的局面。
在性别比上不占优势的男生就会有很大的危机感,只有尽量早婚才能避免沦为光棍的可能性。
而女生虽然在性别比上占有优势,但受“男高女低”思想的影响,女生若要实现满意度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尽早的结婚。
4.打工潮的负面影响。
90年代以来,打工潮对农村产
生了巨大的冲击。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愿望就是赶紧离开学校出去打工,这样就能看到大人所描述的外面的“花花世界”,可以自己挣钱独立养活自己。
但是在初期好多女孩受外面世界的诱惑都嫁到了外地,有很多被骗到比自己家更偏远更穷的山村,所以后来好多父母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让孩子在出去打工前就相亲,然后两人一起出去打工,为了怕事情发生变故就急于让他们结婚。
(二)自身内部因素
1.早育倒逼早婚。
由于受西方现代思想的冲击,加上受
打工潮的影响,辍学女子也流向城市,农村女性青年也不再那么保守封闭,自由恋爱比例升高。
但是由于在学校教育婚姻与性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尤其在县城和乡村中学很少有开设婚恋教育课,就连生物课稍微跟性相关的课程都会被跳过,导致女生对自己没有较好的保护意识,所以未婚先孕也普遍存在。
在熟人社会的农村,未婚生子还是不被允许的,家长为了面子不得不答应让他们早婚。
2.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法律常
识了解甚少,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求助有关部门。
并且社会资源的不平等,使得法律知识得不到广泛有效的传播,对婚姻法也是一知半解,只办酒席不领证的农村女性青年只有在离婚时才会开始反思当初自己急于“结婚”的行为。
二、对农村女性青年早婚的反思
(一)家本位思想的解放
当孩子从学校辍学的时候就被催着结婚,结完婚就被催着生育下一代,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循环往复的行为,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落入了“生存繁衍原则”的生活逻辑之中,一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的传宗接代和兴旺发达,在“家”面前,“个人”是微小的,个人的享
乐更是无足轻重的。
于是他们才能为了后代牺牲自己的利益,
牺牲自己晚年的富裕与舒适。
所以当他们说着娶个儿媳回到解放前时虽然是苦涩但又是自豪的。
早婚现象的缓解必须从根本上去动摇家本位思想对农
民的束缚,只有个人本位与家本位逻辑的相结合才能真正的保护农村女性青年的婚姻,即自由恋爱与家长正确把关的相结合。
(二)精神物质发展的协调
自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以来,城乡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但这只是经济发展方面。
但是农民干完农活除了看电视就是一堆人聚在一起闲聊,要么就是凑几桌牌场。
经常从中老年农民口中听到让儿女早点结婚生个孙子让他忙乎忙乎,所以早婚就一代一代的开始循环下去。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适当组织文艺晚会、广场舞等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减小“文化堕距”的负面影响是有效缓解早婚现象的重要决策。
(三)政府加强监管的必要
早婚早育情况的出现,除了人们婚恋思想的现代化,政府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监管。
政府应该加大对婚姻法的宣传,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农村文化中避孕知识缺乏,导致早育现象频繁。
计生部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农民发送信息,进行定期的走访发现并解决问题,还可以与医院合作,为女性青年提供免费定期的体检,女性青年对自身健康保护
意识的增强能有效避免早婚早育行为。
结论
早婚是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
本文只是简单从外部和内部因素去分析了早婚存在的原因,想要改变现状必须从主动或被动参与导致早婚的人员入手,包括村干部为代表的有关部门的监管与宣传;父母传统婚姻思想的改变;早婚青年自身教育年限的延长,自我素质的提高。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如果各方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相信早婚现象会逐步减少。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潘允康.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3]陶自祥.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性早婚的思考[J].民俗研究,2011(3).
作者简介
代盼盼,女,汉,籍贯:安徽宿州,在读硕士,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家政学与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