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的抗感染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9.17 MB
- 文档页数:46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一位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青年男患,急性起病,以高热、寒战、背痛、咳痰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快速进展并伴低血压、呼吸衰竭、黄疸和血小板减低,影像学提示肺多发实变和空洞影。
如何在获得病原学证据前进行精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患者,22 岁,男。
主因「发热、寒战、背痛 5 天,加重伴咳嗽 1 天」,于 2016 年 4 月 11 日入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住院。
入院 5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Tmax 40.5℃,伴畏寒、寒战、胸背痛。
之后每日均有发热,伴畏寒、寒战,背部持续疼痛。
入院 1 天前胸背痛明显加重,伴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痰、皮肤巩膜黄染。
当地医院查 WBC 10.7×109/L,PLT 29×109/L;胸片示右肺炎症。
给予吸氧、头孢噻肟 / 舒巴坦静点,症状无好转。
既往发现血糖升高 1 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 11 mmol/L,口服降糖药物(具体不详),1 月前自行停药。
发病前 1 周外出旅游。
92%(鼻导管入院后查体:P 100 次 / 分,BP 125/73 mmHg,SpO25L/min),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被动端坐体位。
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听诊呼吸音低,肝区叩击痛(+)。
胸部 CT(图 1)见双肺多发实变影,多叶多段分布、胸膜下为主,部分病灶内见空洞(箭头),肝内见低密度灶(星号)。
降钙素原最高 114.4ng/ml。
初步诊断「肝脓肿、重症肺炎、脓毒血症」。
肺部病变影像学特点符合血源播散性肺脓肿表现,考虑原发感染灶在肝脏。
由于肝脓肿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入院当日即予亚胺培南 0.5 g q6 h 抗感染,并多次留取血培养标本。
图 1、图 2 2016 年 4 月 11 日胸部 CT。
重症肺炎治疗方案引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重症肺炎已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我们制定了本治疗方案,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并高效地应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急需救治。
1. 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早诊断,尽早入院治疗;•保障患者充足的氧供;•对症治疗,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加强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 重症肺炎的药物治疗2.1 抗病毒药物•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具体使用方法、剂量和疗程需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若病毒复制较快,可适量联合使用干扰素类药物,如干扰素α2b、干扰素β等。
2.2 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3 免疫调节剂•若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酌情使用免疫调节剂,如γ-干扰素、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
3. 重症肺炎的呼吸支持治疗3.1 维持氧供•对于轻度缺氧的患者,建议使用低流量吸氧;对于中度缺氧的患者,建议使用高流量吸氧;对于重度缺氧的患者,建议使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3.2 防止呼吸功能衰竭•对于重症肺炎患者,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肺部病理改变等指标,如有必要,可进行呼吸函数支持。
4. 重症肺炎的并发症治疗4.1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对于合并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的患者,应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4.2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如出现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需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及时给予抗病毒和免疫治疗。
4.3 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治疗•若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休克等循环系统并发症,应根据具体病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5. 重症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个体化用药。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抗感染治疗是重症肺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份重症肺炎抗感染治疗指南,1200字以上:一、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早期采取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2.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抗生素选药要考虑到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以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疗程,并进行药物监测。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1.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对于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首选药物;2.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3.氨基糖苷类药物:适用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并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4.硫胺类药物:适用于肺炎支原体、军团菌等感染;5.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6.复方磺胺甲硝唑:适用于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感染;7.其他抗菌药物:包括利福平、利奈唑胺等药物,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用。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适当使用联合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特别是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抗菌药物;2.个体化给药: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3.定期评估疗效:每日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变化,如果疗效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电解质等指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5.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果存在真菌感染的可能,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四、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和病情评估:1.疗程: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判断;2.病情评估: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象、痰液培养等指标的变化,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肺炎一、定义迄今为止,重症肺炎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多数学者将其定义为:因病情严重而需要进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的肺炎。
参考肺炎的分类,重症肺炎也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是由于细菌性肺炎时的毒血症引起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重症肺炎,病原体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见于年长体弱者。
三、临床表现(1)症状①休克症状:起病急、病情重,1~3天即可发展为休克。
休克表现突出,血压下降至80/50mmHg以下,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发绀,出冷汗、少尿。
②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有时咯血性痰,少数患者有胸痛,也可无呼吸道症状。
③突发高热、寒颤症状:多为稽留热,但有时体温可不升。
④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嗜睡、谵妄,甚至昏迷。
⑤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麻痹,甚至有黄疸或肝脾大。
⑥心肌损害症状: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奔马律、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
(2)体征以胸部体征为主。
肺病变部位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少数患者可无胸部体征。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 X线胸片,肺部有炎性浸润阴影(应避免搬动,宜床旁拍片)。
②病原学检查:应尽快做痰涂片和培养,明确致病菌。
③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高,可有核左移。
④血气分析PaO2、pH值、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可降低,血清乳酸可增高呈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可有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损害。
五、治疗(1)积极控制感染尽早控制感染可预防休克的发生,抗菌治疗采用最初经验性抗菌治疗的“猛击”原则和明确病原学诊断的“降阶梯”治疗策略。
重症肺炎控制感染的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尽可能静脉用药。
(2)补充血容量休克的最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有效血容量不足,因此补充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
一般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林格液、葡萄糖生理盐水以及胶体液。
重症肺炎的急诊治疗策略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甚至致死性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感染起源于肺部,可快速进展进而出现呼吸衰竭。
该病多为快速进展性疾病,临床上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为30%~50%。
重症肺炎的形成是致病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机体对致病微生物反应的“过”和“不及”均是形成重症肺炎的基础。
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对致病微生物的制杀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往的临床治疗常见误区是单纯强调抗感染药等控制感染,不注意免疫支持治疗。
因此,综合全面的支持治疗是重症肺炎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1重症肺炎概述1.1病理生理特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进展快,可以迅速导致器官失代偿、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MODS&MOF)。
其病程经历:局部感染致下呼吸道感染-轻度肺炎;进而肺部扩散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系统性传播相继引起脓毒症、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和MODS或MOF。
重症肺炎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①致病微生物侵入肺部造成感染后激活过度炎症介质反应,造成快速进展的肺损害,炎症介质反应及肺损伤所致的低氧进一步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发展为MODS或MOF。
②对于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机制是由于致病微生物不能被局限、杀灭,直接播散入血造成MODS或MOF。
重症肺炎的病理损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致病微生物可引起肺部上皮细胞及间质的结构、功能损害,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呼吸衰竭。
另一方面是机体防御反应过度。
重症肺炎时机体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肺部和全身器官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不仅加重ARDS及呼吸衰竭,而且引起MODS。
1.2病原学特点重症肺炎根据发生地点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83-敖永翔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肺炎的概念重症肺炎又被叫做休克性肺炎,主要是指患者在肺炎的病程中,除了有常见呼吸系统所具有的症状以外,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呼吸衰竭以及其他系统受累状况的危重情况。
而且重症肺炎属于肺炎疾病中的特殊类型,是肺部组织炎症性的疾病,还会引起到肺部的细支气管炎以及肺间质、肺泡的炎症。
一旦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得严重,使得病程加快,不仅会导致患者器官出现衰竭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重症肺炎的病因从大部分重症肺炎的病例来看,重症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毒力比较强的革兰氏阳性或者阴性菌,还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等也会引发重症肺炎。
而且有很多患者是由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者是医疗相关性肺炎而引起的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患者的急诊治疗策略由于重症肺炎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极易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要做好重症患者的急诊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炎对症治疗。
否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急性治疗,一般都会将患者安排到ICU 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机体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监测检查,通常会利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来帮助患者进行氧气治疗,同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要注意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98%之间,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肺部的症状,如果重症肺炎患者同时并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病症,并且利用常规的机械通气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就要利用体外膜肺氧合,也就是人工肺来进行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
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按时给卧床的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翻身与拍背,还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呛咳或者误吸的情况,同时辅助重症肺炎患者及时排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
然后,还要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适当利用经验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针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短时间内使用一些剂量比较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死亡概率,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在使用这种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掌握好时间,不能超过七天,当发现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缓解时,就要立即停药,否则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而且对于不是由于合并感染性休克而造成重症肺炎的患者,一般是不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如果随意对重症肺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患者的高血糖病症,还会增加潜伏结核复发的概率。
重症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策略一、引言重症感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情复杂多变。
本文通过对一位重症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9岁,体质中等。
入院前1周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2天前开始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低热、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等体征。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胸部X线显示双肺有散在磨玻璃样改变。
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引起的严重感染。
三、病因分析重症肺炎是导致该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症肺炎是指致命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肺泡壁和间质水肿,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本例中,通过病史询问、症状和体征分析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但需进一步化验培养以确诊。
四、治疗策略治疗重症感染的主要策略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包括病原体控制、炎症控制以及器官功能维持。
具体如下:1. 病原体控制通过真菌和细菌培养试验,确定具体的病原体后,应根据抗生素敏感性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待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覆盖治疗,如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2. 炎症控制重症感染时,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及时控制炎症反应非常重要。
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3. 器官功能维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需要利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技术手段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肾脏功能进行支持和维持。
五、结论重症感染是一种临床病例中常见的疾病,其严重性和复杂性需要及早诊断和干预。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病原体控制、炎症控制以及器官功能维持是治疗重症感染的关键策略。
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Arora S, Singh P. Approach to a patient with severe sepsis. Journa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 2010, 56(2): 145-153.[2] Seymour CW, Liu VX, Iwashyna TJ, et al.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riteria for Sepsis: For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 Jama. 2016, 315(8): 762-774.。
重症肺炎诊断及治疗流程重症肺炎,又称为重型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其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
由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重症肺炎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以下是关于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流程的介绍。
一、重症肺炎的诊断1. 临床症状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对于疑似病例,需进行详细的临床症状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2. 影像学检查:重症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肺实变或肺脓肿等影像学表现。
常规的X线胸片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的重症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血常规、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4. 病原学检测:重症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
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痰液、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从而指导治疗。
二、重症肺炎的治疗流程1. 对症支持治疗:重症肺炎患者需要获得充分的休息和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且给予足够的液体支持。
此外,辅助呼吸支持也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措施,包括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
2. 抗感染治疗:由于重症肺炎往往是由感染引起的,抗感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重症肺炎可能涉及多种病原体,因此联合用药或根据病原体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也是常见的做法。
3. 控制病情和并发症: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病情的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
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胸等。
4. 对高危人群的特殊处理:对于年龄大、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孕妇等,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治疗。
同时,家庭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5. 康复阶段的管理:在病情好转后,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重症肺炎治疗指南,三分钟带您了解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其严重性和传染性备受关注。
它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肺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重症肺炎这一严峻形势,制定科学、全面的治疗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指南是基于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本篇科普文章将带您了解重症肺炎治疗指南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激发您对了解重症肺炎治疗的兴趣。
通过深入了解治疗指南,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临床特征以及如何预防并处理其并发症。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关乎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吧!1、重症肺炎到底是什么?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主要影响肺部,并可波及全身。
它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肺炎球菌等。
重症肺炎与普通肺炎相比,病情更为严重,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监护。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容易混淆的是它不仅仅限于新冠病毒引起。
它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发,包括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真菌、原虫)。
根据统计数据,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更容易受到重症肺炎的影响。
此外,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物)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锻炼、营养不良)也增加了患重症肺炎的风险。
了解重症肺炎的定义、病因以及其传染性和危害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该疾病,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对于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描述。
重症肺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
重症肺炎如何诊治作者:詹福堂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0期重症肺炎在临床上属于严重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会导致患者死亡。
重症肺炎发展速度较快,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呼吸衰竭,可能并发全身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关调查显示,重症肺炎疾病的病死率约为30%~50%,由此可见其危害程度。
所以重症肺炎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本文介绍重症肺炎的诊治方法。
重症肺炎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以及儿童,老年人群患重症肺炎多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影响,除此之外,吸烟、气管插管以及衰老引起的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低下以及服用安眠药等也是诱发老年重症肺炎的原因。
儿童患有重症肺炎多由于早产、体重轻、年龄小、先天性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等。
所以这两类患者在治疗时不仅要抗感染,同时还要根据病因实施基础疾病的治疗。
目前临床针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以使用降阶梯抗感染药物为主要治疗策略。
在最开始时,医生给予患者强力光谱抗感染药物,实行经验性治疗,得到理想效果后改用窄谱抗感染药物。
但目前为止,重症肺炎治疗缺乏流行病学的研究,缺少重症肺炎患者病原普的临床资料。
所以实施经验性抗感染药物治疗是重中之重,而且要结合患者的基础病、已用药物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实施针对性治疗。
大部分患者在实施经验性治疗后都有明显效果,但也有部分无反应性肺炎患者无明显好转。
所以针对这类患者,医生应从多个方面同时评估,包括病原学、感染以及误诊因素等,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指的是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关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能明显降低实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内的IL-6、IL-1以及C反应蛋白等。
虽然糖皮质激素在调整血流动力、呼吸生理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该结论只在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中有益,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的利弊还有待考究。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染以及血糖情况,不可同时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药量。
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又称中毒性肺炎或暴发性肺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所致肺实质性炎症,造成严重菌血症或毒血症进而引起血压下降、休克、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谵妄和昏迷。
一.病因重症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其次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还有少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这些病原体所分泌的内毒素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并引起神经反射调节异常,引起中毒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血压下降,并发休克,造成细胞损伤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二.诊断(一)呼吸系统表现:起病急骤,进展快,早期主要为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呈稽留热,伴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常有紫绀,肺部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二)休克表现:在发病24~72小时内,也有在24小时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血压低于10.7/6.67kPa(80/50mmHg)或测不出,伴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出汗、口唇发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尿少或无尿。
(三)其他临床表现:可出现心率增快、心律紊乱、奔马律等心肌损害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胃肠道表现,严重者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老年患者体温可以轻度升高或低于正常。
(四)血常规:血白细胞高达10×109/L~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有核左移,并且出现中毒颗粒和核变性,甚至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五)X线表现:早期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或局限性一个肺段的淡薄、较均匀阴影,以后迅速发展为肺段、肺叶炎症。
不同类型的肺炎有不同的X线表现,应注意区别。
(六)痰液检查:使用抗生素前应当争取做痰培养,一般连续送3次。
留痰时应注意晨起漱口、刷牙、用力咳嗽,使深部支气管的分泌物能够咳出,以保证痰的质量。
咳出的痰应立即送检,不应超过2小时。
(七)动脉血气分析:由于肺部广泛炎症引起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动脉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过度通气的患者可以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肺部病变进展迅速,造成通气量下降者也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
重症肺炎的治疗忌单纯抗感染刘晶发布时间:2023-06-19T09:40:28.436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刘晶[导读] 重症肺炎,属于肺炎的特殊类型,为肺部组织炎症性疾病,包括肺部细支气管炎,肺间质、肺泡炎症,临床症状严重,疾病逐渐进展,严重者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绵阳富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绵阳 621000重症肺炎,属于肺炎的特殊类型,为肺部组织炎症性疾病,包括肺部细支气管炎,肺间质、肺泡炎症,临床症状严重,疾病逐渐进展,严重者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一、什么是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指的是肺部炎症面积比较大,多肺叶受累或者是短时间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休克,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常用的药物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好的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
还可能有金葡菌的感染,金葡菌肺炎会出现肺部的坏死,可以使用万古霉素或者利奈唑胺来抗感染治疗。
此外,鲍曼不动杆菌也会引起重症肺炎,使用含有舒巴坦的制剂,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替加环素等抗感染治疗。
另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会引起重症肺炎,可以使用环丙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等药物进行治疗。
重症肺炎发病率比较高,死亡率比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二、重症肺炎的病因1.免疫力降低,之所以会患上重症肺炎,和免疫力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儿童、老人或有免疫缺陷的人群,如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肝病、营养不良或原有支气管肺病者都是重症肺炎的高发群体,主要是因为这一部分人的身体免疫力比较低下。
对于这一类人来说,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肺炎。
2.上呼吸道感染,重症肺炎也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实际上就是常说的感冒,虽然这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却容易引起重症肺炎,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注意预防,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出门,出门时佩戴口罩,防止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肺炎。
3.其他细菌性肺炎没有得到及时及有效的救治,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
由于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性的增多,严重肺病的预防变得越来越困难。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用药方面的复杂性使得合理用药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
作为临床医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老年重症肺炎诊治技术,以便更有效地治疗患者,这是我们每个医生的责任所在。
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来说,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临床医师在治疗时,滥用抗菌药物,用药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常常出现如下情况:(1)觉得疾病越重,药量应该增大,而不是依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特征来调节给药的用量和停药时机;(2)给药途径和方式不对,药量太大或不够,聊城过长或过短;(3)抗菌谱越广越好,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的情况,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老年重症肺炎病人在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或二次感染后,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减少药品的使用率:(4)依据病人的情况,适当调节用药的剂量,避免用药期间的作用和影响;(5)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该依据病人的情况,适当调节用药的剂量,避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在效果不好时应及时更换抗菌药物,并且要注意提高免疫、营养物质支持等结合治疗;(6)对病人的诊断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考虑到病人的机体条件,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的血糖限制及其并发脓胸的外科引流等;如果病原菌的检测结果有误,或者存在非感染因素(如肺不张、肺栓塞、胸腔积液、ARDS、肺出血、恶性肿瘤)、肺外感染或者存在疾病并发症情况(如肺脓疡、二重感染、药物热)等,则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不是盲目地使用药品。
老年重症肺炎合理用药的策略:①按照药物代谢动力学(PK)或药效学(PD)治疗,临床正确应用抗生素:PD指的是抗生素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其指标包括最低抗菌含量(MIC)和最低消毒含量(MBC)。
MIC指的是抑制细菌增殖所需的药品含量,而MBC则是使实验菌的活菌数量降低99.9%或以上所需的药品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