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统编版)】爬天都峰(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95.97 KB
- 文档页数:5
《爬天都峰》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认识“级、链、颤” 等 6 个生字,会写“哩、级、链” 等 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 等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 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个体差异,营造积极鼓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支持,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我” 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与相互鼓舞的力量。
感受天都峰的高、陡,理解“我” 爬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即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重要性,并能引导学生将此道理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启一段奇妙的登山之旅。
在出发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美丽的山峰图片。
”(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山天都峰雄伟壮丽的图片)“大家看,这座山峰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山天都峰,它高耸入云,陡峭险峻,吸引着无数勇敢的人前去挑战。
你们有没有过登山的经历呢?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登山故事或对山的印象,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回应,如“你在登山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这很棒。
”“那次登山对你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一定收获很多。
”教师充满期待地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天都峰》,看看作者在攀登天都峰时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经历。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轻声说道:“同学们,朗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或者字典老师的帮助,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哦。
” 教师巡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朗读状态,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给予耐心的指导,如“这个字的读音是这样的,你再试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一、回顾复习,整体感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它既高又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崖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危。
那么小作者是如何爬到峰顶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吧!2.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写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不怕困难,奋力向上的道理。
图片02预习检测我是想检测一,大家上节课学的怎么样?1.检测词语笔陡石级发颤奋力攀着扬起脸鲫鱼纪念鼓舞居然笑呵呵小辫子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最终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3、写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小结:按一定顺序写,有助于把整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03品读感悟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要求:1、用“--—”划出爬山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语句。
2、用波浪线划出爬山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语句。
3、用双横线画出,爬山过程中我是怎么爬的语句。
1、生自学。
2、生交流3、爬山前作者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爬得上去吗?谈体会,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小作者不自信,对自己有些怀疑犹豫的心理。
也点名了天都峰很高的特点。
)4、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因为山太高,太陡。
那从哪些语句能看能体会出山很高、陡呢?峰顶那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体会这句话,在云彩里面说明天都峰很高,还有从语气词“啊、哩”,让我们能感受到天都峰很高,那么下面请大家读出天都峰的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陡”、“攀”等六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书写生字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金鸡叫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
2.板书课题,书写课题中的生字:爬、峰3.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板书:小朋友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爷爷?板书:老爷爷,课文是怎么写的?(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三、体会“险峻”,背诵积累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画: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2.谁来读你划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特别是哪些词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挂;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
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齐读词语。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地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宵啊!齐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父亲爬天都峰的亲身经历的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示了爬山的艰辛与乐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与父亲决定爬天都峰的经过,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他们爬山的经历,第三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这次经历的感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爬山的艰辛与乐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爬山的艰辛与乐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教学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讲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课文语言。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爬天都峰2. 课文结构:作者与父亲决定爬天都峰——他们爬山的经历——作者的感悟3. 教学重点:爬山的艰辛与乐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4.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爬山的经历的文章,要求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文题目在“天都峰”前冠于一个“爬”的动词,就有了两个表达内容,一是“天都峰”形态内容,二是谁,怎样“爬”内容。
教学时要根据这个明显特点,抓住两大板块,因势利导,分层推进。
丰富对天都峰“险”的感性认识;角色体验,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身感受,攀爬的艰难和奋力。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内化语言,同时放飞想象,发散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似”等11个生字。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
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
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交流热身(一)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
(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二、读题质疑(一)学生读课题。
(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
1、谁?怎样爬天都峰?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板书: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三、循疑读书。
(一)示范朗读课文。
(二)师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要点:爬天都峰人物,课文里的天都峰是怎样的。
(要点: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四)再读课文。
1、学生画出生字词,对照工具书,拼一拼,读一读。
(1)指导读准“颤、攀、鲫”三个生字。
(多媒体)(2)考察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导观察“辫、似”两个生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多媒体)2、整体感知。
(1)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内容。
提示: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提示:一会儿攀[pān]着铁链[liàn]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9个生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作者是如何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勾连“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版块,归纳出“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并尝试进行写法迁移。
教学过程一、分步板书课题,激活学生认知1.板书:爬。
师生谈话:你爬过山吗?简笔画山。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走近一座山——继续板书:天都峰。
你了解天都峰吗?出示景点名片。
(1)课件出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00多米。
勾连文中相应文字——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2)课件出示: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
黄山诸峰最险,以“鲫鱼背”最为险峻。
勾连文中相应文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课件出示: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的大字石刻。
登顶,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师追问:这样的山你爬过吗?3.作者黄亦波却爬过,并且把自己爬天都峰的过程写了下来。
作者是怎样把爬天都峰这件事情写清楚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爬天都峰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检查生词,读准字音课前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能读准吗?(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全班跟读)石级铁链发颤攀着照相纪念小猴子鲫鱼背小辫子笑呵呵(纠正读音,强调多音字“相”)(二)提炼要素,梳理文脉1.启发。
默读课文,找出事情的六要素,填写在“学习单”上。
《爬天都峰》学习单时间假日里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们顺利爬上了峰顶。
2.引导。
谁能把六要素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结。
说得真好,看来“串联六要素”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办法呀!4.回顾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精选8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壹五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
一会儿。
"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
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掌握“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掌握“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掌握“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我今天要学习哪个单元的课文?2、第五单元很特别,是学什么的?习作单元是教会我们学习写作文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谁来读一读?3、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这是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的一项本领。
4、还记得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吗?是?(出示课题《麻雀》)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会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是什么?5、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作家黄亦波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一起读课题。
二、创情景,归纳课文内容。
1、如果让你来写这个课题,你会怎么写呢?2、看来同学们都很有思考,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3、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
(出示:课件要求)4、简要的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有方法的。
教学设计模板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聚焦难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需要掌握以及难读的生词,学生自己读。
出示:石级、发颤、铁链、攀登、辫子、鲫鱼、笑呵呵。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再读一遍。
3.重点生字提示。
(1)学习“颤”字
①利用换一换的方式记住新汉字。
“颤”的右面是表示头的页字旁,左半部分和我之前认识的紫檀色的“檀”右半部分一样。
②结合具体语境来记忆、了解这个词语。
出示课件: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可以想象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小作者看着都心惊胆战,非常害怕。
(2)学习“攀”字
出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攀是一个形声字,上半部分是声旁樊,是篱笆的意思。
下面有一只手是形旁,用手抓着篱笆往上爬就是攀。
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很快就记住了攀字。
(3)学习“辫”字
①出示图:猜字识字。
②区分形近字:辨、辩、瓣。
③把“辫”送回句子中,边读边记。
出示: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