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由来简单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0.43 KB
- 文档页数:1
钟表的“前世今生”《世界商业评论》至少在5000年前,巴比伦人与埃及人就已经开始测量时间。
当时的发明家制造了日晷,利用太阳阴影的长度或角度,来测量白天真时的变化。
到了晚上,则用水钟取代日晷,量测晚上的真时。
第一个水钟是一个底部有小洞的水盆,水由小洞慢慢流出;流出的水量代表消逝的时间,而水量多寡则可从盆内下降水位的刻度得知。
在地中海地区,这些计时装置算相当实用。
历史上第一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是1283年装设在英格兰贝德福郡的丹斯塔布修道院。
此外,由于13世纪的后半叶,欧洲都市的商业人口持续增加,改进计时技术的需求也就愈来愈急切。
到了1300年,许多工匠在法国与意大利为大大小小的教堂制造时钟。
由于最初计时是以敲钟来指示时间(提醒周围的人开始上工了),因此这个新机器就用拉丁文的“钟”来命名。
这种新计时装置中最具革命性的一环,既不是提供动力来源的下垂砝码,也不是传动力量的齿轮(这至少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出现了),而是“擒纵器”。
经由它才能控制齿轮的转动,将维持振荡器运动的力量传送出去;因为有了擒纵器,这种新的计时装置才能调节速率准确计时。
发明擒纵器的人在历史上并未留名。
到了1580年,钟匠开始接到在计时装置上显示分秒的委托,不过以当时的技术而言,还无法达到这么精准的要求,这项挑战一直到1660年摆钟出现后才克服。
分秒制源自巴比伦天文学家将“度”分为60单位的做法。
将一天分成24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钟60秒的传统,在西方文化里根深蒂固,所有企图改变这种安排的努力全都失败。
最著名的一次,是1790年代法国大革命那段时期,当时的革命政府大力推行十进制。
将一天分为10小时,每小时100分钟,每分钟100秒的新制度,寿命只有16个月。
在机械钟发明后的数百年,小镇教堂或钟塔所传来的规律钟鸣声,便足以应付大部分居民在生活中计时的需求。
不过从15世纪起,就有愈来愈多家庭开始使用时钟,而这些有能力在家里摆座钟的有钱人家,很快就发现,如果钟可以搬来挪去,将更加方便。
1.最早的钟表: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钟表——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在工作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此即为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2.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3.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4.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5.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
6.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
7.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
8.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
9.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0.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1.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2.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3.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石英钟表的日差已小于 0.5秒。
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14.计时器欣赏古代计时器现代创意时钟。
钟表的历史演变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钟表的历史演变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
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钟表的什么时候发明的钟表是一种计时的装置,也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
那么钟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钟表的发明由来,一起来看看吧!钟表的历史由来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
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
古巴比伦人6000年前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
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
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钢珠的绳子。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
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公元前140年到100年,古希腊人制造了用30至70个齿轮系统组成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计时器。
这台仪器被称为“安提凯希拉仪”,由29个彼此咬合的铜质齿轮和多个刻度盘构成,大小与一个午餐盒相当。
它于1901年在希腊安提凯希拉岛附近一艘古代沉船上被发现,因此得名,现保存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
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
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
17世纪,逐渐出现了钟摆和发条。
它运转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乔万尼·德·丹第被誉为欧洲的钟表之父。
他用了16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钟,被称为宇宙浑天仪,它能够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运行轨迹,还可以对宗教节日和每天的时间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开始被使用。
丹第制造的钟并不是欧洲的第一台钟。
据说,欧洲第一台能报时的钟是1335年于米兰制成的。
关于时钟的神话故事简短时钟,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
它们像忠诚的伴侣一样,时刻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时钟背后隐藏着哪些神话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探索时钟神话的奥秘。
在古代,人们并没有便捷的时钟来告诉他们时间的流逝。
那时,人们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推测时间。
然而,有一天,一个名为Cronus的神灵诞生了。
Cronus是时间之神,他可以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拥有一把巨大的镰刀,能够收割时间的种子。
每当时间经过一个周期,他就会割下一条时间的线索。
Cronus的力量在整个宇宙中传播着,直到有一天,人们利用Cronus的力量制作出了第一枚时钟。
这枚时钟被放置在城市的中心,庄严而坚定地敲打着。
这枚时钟不仅能够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还传达着Cronus的力量。
每当钟声响起,人们都可以感受到时间在流逝,感受到Cronus的存在。
这枚时钟成为了城市的心脏,指引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时间并不总是友好的。
随着时钟的产生,人们开始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感。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于是,另一个神灵诞生了,他名叫Morpheus。
Morpheus是梦想之神,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进入人们的梦境中,引导他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Morpheus看到人们被时间所束缚,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魔法来解救他们。
他进入了城市中心的时钟,并与时间之神Cronus展开了一场较量。
两位神灵各自发动了自己的力量,时钟的指针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股奇妙的氛围中,仿佛时间都停止了一般。
最终,Morpheus以他的魔法力量成功地将时间之神Cronus镇压住,时钟重新获得了平静。
然而,Morpheus并没有摧毁时钟,而是让它继续敲打着。
他对人们说:“时间是一种珍贵的礼物,它让你们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
但是,不要被时间所束缚,要相信自己的梦想,追寻自己的热情。
”人们听从了Morpheus的教诲,他们开始珍惜时间,但不再被其限制。
65某种程度上来讲,科学的发展得益于钟表制造技术的发展,而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人们对艾萨克·牛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名字耳熟能详,但是罗伯特·胡克、制表巨匠托马斯·汤姆皮恩或者乔治·格拉汉姆这些名字,又有多少人知道?更不用说会有多少人知道世界第一台钟是由艾森和帕里于1955年制造出来的。
直到今天,有关机械钟表的起源还未有确定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13世纪末出现,这种新式机械是继日晷和水钟(滴漏)之后制造出的。
有人说机械钟可能是来源于水力发电的行星模式,这种模式早在前几个世纪的中国、中东和非洲北部就已经出现。
不管它源自何处,据记载,第一台机械钟表出现于13世纪末的英国和意大利北部,是根据当时手稿中的有关新式装置制造而成。
然而,这只是从遗留下来的文献记载上得知,它是不是世界第一台钟就不得而知了。
钟表的渊源晨 辉1编辑|屈梦夏专题15 Sept. 201566公元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 传教士罗明坚将钟表传入中国公元1600年(明代万历二十八年) 万历皇帝开始接触自鸣钟公元1610年(明代万历三十八年) 黄复初开始在南京仿制自鸣钟公元1640年(明代崇祯十三年) 精通钟表机械的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来华公元1644~1661年(清代顺治时期) 清宫开始仿制钟表,精通钟表机械的传教士继续进入宫廷从事钟表制造公元1652年(清代顺治九年) 汤若望进献一台天球自鸣钟公元1655年(清代顺治十二年) 利类思和安文思进献一台西洋大自鸣钟公元1662~1722年(清代康熙时期) 清宫设立自鸣钟处,广州的钟表制造业兴起公元1720年(清代康熙五十九年) 安吉洛来华公元1720年(清代康熙五十九年) 俄国使臣伊慈马伊洛夫进献钟表公元1723年(清代雍正元年) 清宫钟表制造日益兴盛公元1728年(清代雍正六年) 法国人沙如玉来华公元1736~1795年(清代乾隆时期) 中国钟表制造的鼎盛时期,清宫做钟处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中心公元1757年(清代乾隆二十二年) 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市场公元1774年(清代乾隆三十九年) 亨利-路易·雅克德罗为中国市场制造产品公元1795年(清代乾隆六十年) 英国使臣蒂进进献钟表公元1796年(清代嘉庆元年) 清宫做钟处生产能力逐渐衰弱,南京和苏州等地的钟表制造业兴盛公元1809年(清代嘉庆十四年) 徐朝俊著《自鸣钟表图法》公元1822年(清代道光二年) 爱德华·博伟在中国开展中国贸易公元1830年(清代道光十年) 夏尔·雅科发明中国式尖齿擒纵机构公元1838年(清代道光十八年) 路易博韦来到广州公元1842年(清代道光二十二年) 香港成为自由口岸公元1850年(清代道光三十年) 中国钟表业整体渐衰公元1852年(清代咸丰二年) 张荣贵在上海创立张恒隆钟表店公元1863年(清代同治二年) 百达翡丽与上海的米勒公司建立联系公元1876年(清代光绪二年) 孙廷源建立美华利钟表店公元1905年(清代光绪三十一年) 孙梅堂在浙江鄞县创办了制钟厂公元1915年 孙梅堂在上海建立了美华利时钟制造厂公元1915年 李东山在烟台建立了烟台宝时造钟厂公元1927年 永康造钟公司在烟台成立公元1928年 上海亨得利钟表总行开幕公元1931年 盛利造钟公司在烟台成立公元1939年 天津钟表同业公会成立2 1.老照片:清代人与钟2.19世纪日本制瓷壳明卡轮座钟3.19世纪法国人物造像镶嵌大理石壁炉烛台钟4.19世纪德国三塔式座钟中国钟表发展大事件67不同的古代计时仪器,在五六千年前的亚非地区就被使用。
时钟的认识与读写时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时间,提醒我们按时完成各种任务。
本文将简要介绍时钟的起源、种类和常见读写方法。
一、时钟的起源时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日晷和水钟。
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仪器,它常用于古代的天文观测。
水钟则是利用水从容器中流出的时间来测量的,古代埃及人、中国人和希腊人都曾使用过水钟。
这些早期的时钟虽然不够精确,但为时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常见的时钟种类1. 力学时钟:力学时钟是使用弹簧、齿轮以及摆轮等机械装置来驱动的时钟。
它们通常需要定期上发条或替换电池来维持运行。
2. 石英钟:石英钟是使用石英晶体来驱动的时钟。
石英晶体的振荡频率非常稳定,因此石英钟准确度非常高。
这种时钟常见于我们的手表和墙上的挂钟。
3. 原子钟:原子钟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其准确度非常高。
原子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等领域。
三、时钟的读写方法时钟的读写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时钟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时钟的读写方法:1. 机械时钟的读写方法机械时钟常用的读写方法是以12小时制为主,时钟的指针分为时针、分针和秒针。
小时手指向的数字表示当前的小时数,分针指向的数字表示当前的分钟数,秒针指向的数字表示当前的秒数。
通过观察指针所指位置即可获得时间信息。
2. 数字时钟的读写方法数字时钟的读写方法相对简单,它们通常以24小时制进行显示。
小时数由两个数字表示,分钟数和秒数则由两个数字分别表示。
读取时间时,只需要观察数字显示区域的数字即可。
3. 石英钟和原子钟的读写方法石英钟和原子钟通常采用数字显示,其读写方法与数字时钟相似。
通过观察数字显示区域的数字即可得知当前的时间。
总结:时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同种类的时钟,我们可以准确地读取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了解时钟的起源、种类和读写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钟,提高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
钟表是一种能够报时的仪器。
从它的发展史来看,钟表的发展历程,既有进步,也有挫折。
原始时代,人们发明了日晷。
这是一种用来确定时刻的仪器。
古人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于是就把它作为时间的标准。
当然,日晷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太阳运行的方向。
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了水钟。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水钟最早的记载是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夜半有
水钟……时则有声”。
这是对当时水钟报时的记载,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能说明水钟出现得很早了。
到了公元4世纪,我国着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大明历》中记述:“时辰鸡叫则起……”
此后,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沙漏”。
沙漏也叫“漏壶”、“沙漏”、“漏刻”等,是古代的计时仪器。
它由一根长长的金属管(漏壶)和一根细木杆(沙漏棍)组成,人站在漏壶前面可以观察到时间变化的全过程。
这种计时仪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便于携带,深受人们喜爱。
—— 1 —1 —。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资料中国钟表发展简史;现代钟表大致经历了大型钟—小型钟—袋表—腕表的发;中国的钟表历史由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组成;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1954年底,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现天津手表;上世纪80年代处于商品短缺时期,人们结婚都讲究家;到80年代后期,日本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其实电子钟表在国际钟表领域很早就研究开发。
现代钟表大致经历了大型钟—小型钟—袋表—腕表的发展阶段,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绳索悬挂的报时钟,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
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
腕表的年代到来了!中国的钟表历史由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组成。
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
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
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钟表的由来钟表的由来_钟表的来历古时候,人们抬头看太阳的位置,来计算时间。
这是在钟表出现以前,一种常用的计时方法。
人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时,需要有方便准确的计时器,为了发明它,不少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1583年,意大利威尼斯城里,有个学医的贫寒大学生,名字叫伽利略。
这天,教堂里的钟声“叮当”地响开了,他和人们都走进教堂里做礼拜。
忽然,一阵风吹来,头顶上发出了轻轻的声音。
伽利略不由自主的抬头一看,原来是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枝形挂灯的微微晃动着。
这本是人们常见的事情,谁会琢磨它呢?然而,酷爱科学的伽利略却细心地观察起来。
他目不转睛的盯着挂灯的晃动,发现挂灯每一次晃动的时间没什么变化,他心里默默地说:“啊,多么均匀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在正常的情况下,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稳定的......”伽利略猛然想到:能不能用脉搏的跳动来测定摆动的挂灯呢?当下去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他按着手腕,看着挂灯,暗暗计算看摆动的时间。
他发现:虽然挂灯的摆动逐渐平息下来了,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了,但每次摆动所需要的时间并不变化。
回家以后,他利用简陋的材料做了一个机械摆。
他在研究摆动的运动中,终于发现了摆动的规律:摆动的周期跟摆的长短有关,跟摆动的重量和幅度无关。
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伽利略想应用这个原理来制作钟表,却受到反动教会的种种阻挠,是他的愿望未能实现。
科学的曙光终于将冲破反动势力的乌云而放出灿烂的光辉。
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经过顽强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伽利略的遗愿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座摆钟。
惠更斯是根据伽利略发现的摆的原理而制作成的钟表,因此,人们把伽利略称为“钟表之父”。
钟表的发展史一、摘要二、钟表的发展历程三、钟表的种类四、手表五大运转结构介绍五、总结六、钟表图片一、摘要时间在不断的流逝,当他从指尖流走的那一刻你可曾感到过他的存在呢?当人们想要抓住时间的时候,他们开始寻找、创造可以表示时间的仪器。
就这样时间的印迹—钟表出现了。
开始它只是一种工具,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已经蜕变成为一种装饰品、一种身份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明了怀表、手表,并对它们作出了精确的定义。
钟表是钟和表的统称。
钟和表都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
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50毫米、厚度超过12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
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有机械力和电力两种。
机械钟表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擒纵调速器调节轮系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
二、钟表的发展历程在古代和中世纪,日晷的科学已发展成为天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这个约为三千年的时期里,测量时间的方法和工具的发展史的划分,基本上与天文学发展史的时期划分相重合。
可以相应地分为以下发展阶段:1. 古代东方: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以及古老东方的其他国家。
古中国的日晷后来演变成仰仪,传入朝鲜和日本。
他们所设计和制造的仰仪突出了日晷性质,并称为仰釜日晷。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在日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古希腊更为发达的日晷的源泉。
2.古希腊罗马:不仅包括古希腊,还有希腊化时代和亚历山大—罗马文化时期钟表的发展。
3. 中世纪:在中国、拜占庭、伊斯兰东方、印度和欧洲,天文学和日晷都得到了发展。
以后,早期机械钟表的出现结束了这段历史。
早期的机械钟常常用水钟作原动力。
开始时,机械钟还不能代替太阳钟、水钟、沙钟和火钟,因为在当时这些钟的艺术性、方便性和简单性仍有实用价值,而机械钟制造的数量又是非常有限的。
数字的时钟与时间时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件,它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
而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主要标准时间显示方式,数字时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数字时钟的起源、发展以及对时间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数字时钟的起源与发展数字时钟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人们开始寻求更准确、更方便的时间测量方式。
通过将时间表达为数字形式,人们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准确的时间信息。
起初,数字时钟的显示形式多为机械式数字盘或电子真空管显示。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与LED显示逐渐应用于数字时钟中。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时钟的显示更加清晰、亮度更高,使人们更加方便地查看时间。
随着数字时钟的普及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时钟已经成为公共场所、家居、办公场所等各个领域中常见的装饰物品。
二、数字时钟与时间的关系数字时钟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测量工具。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场所中,人们都可以依靠数字时钟来合理安排时间。
数字时钟的存在与时间息息相关。
数字时钟的准确性使人们不再需要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或听牛郎的歌声来判断时间。
数字时钟的出现,使得时间的表达变得直观、简洁,减少了人们因时间理解不准确而带来的困扰。
同时,数字时钟的普及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时间的利用。
大家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行为与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利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
数字时钟的存在,让人们更明晰地感知到时间的流逝,从而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三、数字时钟带来的便利数字时钟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数字时钟的显示更加精确,可以显示到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间隔。
这为人们进行时间计量提供了更高的准确性。
比如,在各类定时器中,数字时钟的应用使得测量时间更为简单,可以满足不同需求。
其次,数字时钟的易操作性也是其被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不需要人们具备复杂的时间计算能力,只需一眼即可读取时间。
这方便了人们快速了解当前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日出日落,恒久不变的,是时间的长河。
早在上万年前,人类已经学会了观察既掌握时间的运行规律,从日冕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的掌握和度量方式,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密。
钟表真正的发展,源自16世纪开始的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普及。
随计时器的设计、改良,制造与普及,钟表开始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它不但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自身更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和无价之宝。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畅游这钟表历史的殿堂,看看在500年间,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时计世界,发生了多少的故事吧。
1480-1511:早期之便携计时器。
德国NURNBERG的PETER HENLEIN 创造了第一只怀表,为蛋型,镀铜,单针表,只能指示大概的时间。
此表也就是“纽伦堡蛋”,HENLEIN的创意很快被模仿,随之产生了其他的‘纽伦堡蛋’。
1485:LEONARDO DA VINCI画了一幅有锥型摆的钟。
此结构被之后的钟所使用。
1535:制表工业严重受到宗教的影响和冲击。
MARTIN LUTHER的新教改革席卷日内瓦。
在这之前日内瓦以其珠宝加工闻名而非制表工业。
1541:JEAN CALVIN来到了日内瓦活动,并建立新教改革的中心。
新教徒们从巴黎和其他的主要制表城市逃亡来到日内瓦。
CALVIN曾定下苛刻的法令,禁止歌剧,舞蹈和其他的艺术娱乐方式,这也包括了穿名贵衣服和佩带珠宝。
起始这像是对日内瓦珍宝加工业的打击,但是由于法律上的一个漏洞又给他们制造了契机。
CALVIN 认为表是做科学研究的东西,所以就容许有其立身于苛刻的新教徒法令中。
此后珠宝匠和别处逃亡来的制表匠合作而制造了珠宝表,珐琅表,雕花表等。
这样的合作也开创了日内瓦的高档手表工业的纪元。
1575:在这时候桶型表越来越多,直到1600年椭型表的出现。
十五世纪早期正规的表开始流行,表壳形状也随之多样化。
此时宗教题材的表壳雕刻十分盛行,如“骷髅头”“十字架”之类的形象。
十五世纪中期表用到了双套壳。
钟表的由来简单介绍
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为了计时而产生的。
在古代,人们使用太阳的位置和月亮的周期来进行计时,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装置来精确计时。
最早的钟表是水钟和沙漏,水钟是用水来计时的,而沙漏则是用砂来计时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装置来计时。
最早的机械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目前最古老的机械钟是欧洲的“布尔戈斯钟”。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表逐渐演变为一项精密的机械工艺,现代钟表不仅能够进行计时,还具有日历、秒表等功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