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院物理化学下期末试题-A.doc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8
物理化学复习题三[一]单选择题(1) 在实验中,测定溶液的电导实际上是测量溶液的:(a)电流强度(b)电阻(c)电动势(d)电感(2) 满足电池能量可逆条件的要求是:(a)池内通过较大电流(b)有电流通过电池(c)有限电流通过电(d)有一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3)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1) H2(g) + 12O2(g) ─→H2O(l)(2) 2H2(g) + O2(g) ─→2H2O(l)用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a)E1=E2K1=K2(b)E1≠E2K1=K2(c)E1=E2K1≠K2(d)E1≠E2K1≠K2(4) 因正、负离子迁移数不同引起的两溶液界面处的电势差称为:(a)电极电势(b)接触电势(c)表面电势(d)液接电势(5) 盐桥的作用是:(a)降低电池的内阻(b)减小液体接界电势(c)完全消除液体接界电势(d)提高电池电动势(6) 分别将CuSO 4、H2SO4、HCl、NaCl 从0.1 mol dm-3降低到0.01 mol dm-3,则mΛ变化最大的是:(a)CuSO4(b)Na2SO4(c)NaCl (d)HCl(7) 在Z n SO4水溶液中,Z n SO4的活度a与离子平均活度α±的关系为:(a)a=a±(b)a=(a±)2(c)a=(a±)4(d)a=4(a±)2(8) 下列电池中肯定为不可逆电池的是:(a)Pt|H2(P2)|HCl(a)|Cl2(P2)|Pt(b)Ag,AgCl(s)|KCl(a)|Hg2Cl2(s)|Hg(l)(c)Zn|H2SO4(a)|Cu(d)Pb|PbO(s)|NaOH(a)|HgO(s)|Hg(l)(9) 在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可逆方式对外作电功的热效应Q R等于:(a)Q R=∆H(b)Q R=zFT(∂E/∂T)p(c)Q R=zFE(∂E/∂T)p(d)Q R=zEF(10) 291K时,电池Pt | H2(p )|H2SO4(m)|O2(p ) | Pt 的E =1.23V, 则反应2 H2 (g)+O2(g)→2H2O(l)的标准平衡常数为:(a)1.68⨯1085(b)4.03⨯1042(c)3.87⨯1043(d)1.50⨯1083(11) 电极Pb2+(a) | Pb-Hg(a') 和电极Pb2+(a) | Pb(s) 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间的关系为:(a)标准电极电势相同电极电势不同(b)电极电势相同标准电极电势不同(c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均相同 (d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均不同(1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浓度下其正离子的迁移数(t +)如 A 、B 、C 、D 所列。
一、选择题(22分)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B.)()(5.0)(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D.)]()([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αα=± B. 3B αα=± C. 2/1B αα=± D.3/1B αα=±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D. 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OH Hg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 ( ) A. 0>E B. ϑE E = C. 0<E D. 0=E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B. 基元反应C. 双分子反应D. 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 ( ) A. P c k k = B. RT k k P c ⋅= C. RT k k c P ⋅= D. P c k k /1=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积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0/<αγd d 正吸附B. 0/<αγd d 负吸附C. 0/>αγd d 正吸附D. 0/>αγd d 负吸附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B. FeCl 3C. MgSO 4D. K 3PO 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C. 空气D. Fe(OH)3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 f ϑ∆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 2(p ϑ),PtB. Ag(s)|Ag +||Cl -|Cl 2(g),PtC. Ag(s)|Ag +||Cl -| AgCl(s)| Ag(s)D. Ag(s)|AgCl(s)| Cl -|| Ag +| Ag(s) 15.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B. 胶体分散体系C. 粗分散体系D. 憎液溶胶 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17.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B. 电池反应的m r H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D. 电池反应的m r G ∆ 18.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G >0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B. 光化学反应C. 催化反应D. 溶液中的反应 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C. 溶剂化层的作用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 20.某光化学反应A + h ν→ A*, 其速率与 ( )A. A 的浓度有关B. A 的浓度无关C. A 的浓度和h ν有关D. 不确定21.实验活化能Ea 、临界能Ec 和0K 时的能量差E 0,三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 )A. 基态振动频率很高B. Ec 很小C. 温度很低D. 基元反应 22.BET 吸附等温式中V m 为 ( )A. 饱和吸附量B. 平衡吸附量C. 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D. 总吸附量二、简答题(16分)1、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台州学院2010/2011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化学专业 2009 级 物理化学 试卷(A 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一可逆热机与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牵引的列车行走的距离:( ) (A ) 较长 (B) 较短 (C) 一样 (D) 不一定 2.由麦克斯韦关系式,TP S ⎪⎭⎫⎝⎛∂∂ 和下式哪个相等:( ) (A) V S P ⎪⎭⎫⎝⎛∂∂- (B) V T P ⎪⎭⎫ ⎝⎛∂∂ (C) PT V ⎪⎭⎫⎝⎛∂∂- (D) 不能确定 3. 阿马格分体积定律使用的条件是:( )(A) 理想气体,定温下,各气体单独存在时的体积和混合后总气体的体积相等时 (B) 理想气体,定温下,各气体单独存在时的压力和混合后总气体的压力相等时 (C) 理想气体,等温,等压 (D) 理想气体,等温,等容4.理想气体的绝热向真空膨胀的过程,哪个是不正确的:( )(A) U ∆=0 (B) W=0 (C) 0=∆S (D) 0=∆H 5.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势:( ) (A))(,,B C C n S T B n H ≠⎪⎪⎭⎫⎝⎛∂∂ (B) )(,,B C C n P T B n A ≠⎪⎪⎭⎫⎝⎛∂∂ (C) )(,,B C C n V T B nG ≠⎪⎪⎭⎫ ⎝⎛∂∂ (D) )(,,B C C n V S B nU ≠⎪⎪⎭⎫ ⎝⎛∂∂ 6.具有最低恒沸点的某二组分体系,在T ~x 图的最低点有:( )(A) f=0,l A g A x x = (B) f=0,g B g A x x = (C) f=1,l B g B x x = (D) f=1,lB l A x x =7.在0℃到100℃的范围内液态水的蒸气压P 与T 的关系为977.8/2265/lg +-=T mmHg P ,某高原地区的气压只有450mmHg ,则该地区的沸点为:( )(A) 358.2K (B) 85.2℃ (C) 385.2K (D) 373K 8.亥姆霍兹自由能判据可写作:( )(A) ()00,,≤=W V T dA (B)()00,,≤=fW V T dA (C) ()00,,≥=W V T dA (D) ()00,,≥=f W V T dA9.石墨的燃烧热:( )(A) 等于CO 的生成热 (B) 等于CO 2的生成热 (C) 等于金刚石的燃烧热 (D) 等于零 10.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达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系统温度、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A)2N n 减少, 2H n 减少, 3NH n 增加,θP K 不变 (B) 2N n 减少, 2H n 减少, 3NH n 增加,θP K 增加(C) 2N n , 2H n , 3NH n 不变;θP K 不变 (D) 2N n 增加, 2H n 增加, 3NH n 减少,θP K 不变11.理想气体反应CO(g) + 2H 2(g) = CH 3OH(g)的θm r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T rG m 92.5221660+-=∆θ若要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K (C) 必须低于409.3K (D) 必须等于409.3K 12.某真实气体易被压缩,则其压缩因子Z 的数值:( )(A) Z > 1 (B) Z <1 (C) Z=1 (D) 不能确定 13.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如液面相同的一杯糖水(A )和一杯纯水(B )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 )(A) A 杯高于B 杯 (B) A 杯等于B 杯 (C) A 杯低于B 杯 (D) 视温度而定 14.400K 时,液体A 的蒸气压为4×104Pa ,液体B 的蒸气压为6×104Pa ,两者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平衡时液态混合物中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则气相中B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0.60 (B) 0.50 (C) 0.40 (D) 0.3115.已知Na 2CO 3(s)和H 2O(l) 可以生成如下三种水合盐:Na 2CO 3·H 2O(s) ,Na 2CO 3·7H 2O(s) 和Na 2CO 3·10H 2O(s),在298K 时与水蒸气平衡共存的水合盐最多可有:(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二、 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若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物理化学复习题三[一]单选择题(1) 在实验中,测定溶液的电导实际上是测量溶液的:(a )电流强度 (b )电阻 (c )电动势 (d )电感(2) 满足电池能量可逆条件的要求是:(a )池内通过较大电流 (b )有电流通过电池(c )有限电流通过电 (d )有一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3)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1) H 2(g) + 12O 2(g) ─→ H 2O(l) (2) 2H 2(g) + O 2(g) ─→ 2H 2O(l)用 E 1,E 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 1,K 2 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a )E 1= E 2 K 1= K 2 (b )E 1≠ E 2 K 1= K 2(c )E 1= E 2 K 1≠ K 2 (d )E 1≠ E 2 K 1≠ K 2(4) 因正、负离子迁移数不同引起的两溶液界面处的电势差称为:(a )电极电势 (b )接触电势(c )表面电势 (d )液接电势(5) 盐桥的作用是:(a )降低电池的内阻 (b )减小液体接界电势(c )完全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d )提高电池电动势(6) 分别将 CuSO 4、H 2SO 4、HCl 、NaCl 从 0.1 mol dm -3降低到0.01 mol dm -3,则m Λ变化最大的是:(a )CuSO 4 (b )Na 2SO 4 (c )NaCl (d )HCl(7) 在Z n SO 4水溶液中,Z n SO 4的活度a 与离子平均活度α±的关系为:(a )a =a ±(b )a =(a ±)2(c )a =(a ±)4 (d )a =4(a ±)2(8) 下列电池中肯定为不可逆电池的是:(a )Pt |H 2(P 2)|HCl (a )|Cl 2(P 2) |Pt(b )Ag,AgCl(s)|KCl (a )|Hg 2Cl 2(s) |Hg(l)(c )Zn |H 2SO 4(a )|Cu(d )Pb |PbO(s)|N aOH (a )|HgO(s) |H g(l)(9) 在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可逆方式对外作电功的热效应Q R 等于:(a )Q R =∆H (b )Q R =zFT (∂E /∂T )p(c )Q R =zFE (∂E /∂T )p (d )Q R =zEF(10) 291K 时,电池 Pt | H 2(p ∃)|H 2SO 4(m)|O 2(p ∃) | Pt 的E ∃=1.23V, 则 反 应 2 H 2 (g)+O 2(g)→ 2H 2O(l)的标准平衡常数为:(a )1.68⨯1085 (b )4.03⨯1042(c )3.87⨯1043 (d )1.50⨯1083(11) 电极 Pb 2+(a ) | Pb -Hg(a ') 和电极 Pb 2+(a ) | Pb(s) 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间的关系为:(a )标准电极电势相同电极电势不同 (b )电极电势相同标准电极电势不同(c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均相同 (d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均不同(1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浓度下其正离子的迁移数(t +)如 A 、B 、C 、D 所列。
复习题:一、填空题1一简谐振动的表达式为cos(3)x A t ϕ=+,已知 t = 0时的初位移为0.04 m ,初速度为0.09 m/s ,则其振幅A =_____________。
2、同一温度下的氢气和氧气的速率分布曲线如右图所示,其中曲线1为_____________的速率分布曲线,__________的最概然速率较大3、设有 5 mol 的氢气,最初的压强为1.013×105Pa , 温度为20o ,在等温过程中,把氢气压缩为原体积的 1/10 需作的功是 。
4、氧气为刚性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平动自由度数为 ,转动自由度数为 。
5、将热量Q 传给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若气体的压强不变,则热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6、熵的变化反映了系统所经历过程的某种性质,自然界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7、若将双缝干涉实验放在水面之下进行,则干涉条纹间距离将比在空气中 。
8、用λ = 6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 个暗环(中央暗斑为第1个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 μm 。
9、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 则A 、B 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ϕ, 则∆ϕ = 。
10、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_________________。
11、在光路中插入厚为d,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片后,会引入附加光程: 。
12、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 性质,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 波。
13、用平行的白光垂直入射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时,波长为λ1=440 nm 的第3级光谱线将与波长为λ2=________nm 的第2级光谱线重叠。
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A卷含答案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物体(都可视为质点),用一长为l的轻质刚性细杆相连,系统绕通过杆且与杆垂直的竖直固定轴O转动,已知O轴离质量为2m的质点的距离为l,质量为m的质点的线速度为v且与杆垂直,则该系统对转轴的角动量(动量矩)大小为________。
2、从统计的意义来解释, 不可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过程, 一切实际过程都向着________________ 的方向进行。
3、一圆锥摆摆长为I、摆锤质量为m,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铅直线夹角,则:(1) 摆线的张力T=_____________________;(2) 摆锤的速率v=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种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大于定容摩尔热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为,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归一化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刚体的角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矩成______,与刚体本身的转动惯量成反比。
(填“正比”或“反比”)。
7、动量定理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可写__________,动量守恒的条件是__________。
8、将热量Q传给一定量的理想气体:(1)若气体的体积不变,则热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应用化学专业03 级《物理化学》试卷(A)一、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B)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二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C)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D) 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零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2.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与环境交换的热:()(A) 放热;(B) 吸热;(C) 无热;(D) 无法确定。
3.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0/k,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
4.用I=0.025A的电流通过Au(NO3)3溶液,当阴极上有1.20g Au(s)析出时,通过的电量为C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摩尔数为mol;(已知Au的摩尔质量为197.0 g/mol)( )(A)1763、 4.57×10-3(B)1763、1.83×10-2(C)588、 1.14×10-3(D)588、6.09×10-3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功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数值相同,单位不同;(D)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第 学期一、.选择题(40分)1、离子淌度(u)的数值大小与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无关( )(A)溶剂性质 (B)电势梯度 (C)温度 (D)溶液浓度 2、一个化学反应在电池中等温等压可逆地进行,其ΔS的计算式中①② ΔS=QR/T③ ④ ΔS=(ΔH+n FE)/T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3、在水溶液中同时存有Na Cl (m )和Ca Cl 2(m ),则有① m ±(Na Cl )= ·m② m ±(Ca Cl2)= ·m ③ m ±(Na Cl )= m ④ m ±(Ca Cl2)= ·m 其中正确的是(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③ ④ 4、用Pt 电极电解Cu SO4溶液的PH值将( )(A)增大 (B )阴极区减小,阳极区增大 (C)不变 (D)减小 5、以Pb 作阴极电解0.1mol ·dm -3的HCl 溶液。
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TTE T E nF S p /])([∂∂--=∆∆S nF T E Tp=()∂∂312913413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极(ф=0.2800V)与Pb阴极组成电池,由电位差计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为1.107V,则氢在Pb上的超电势为( )(A)0.886 (B)0.827 (C)0.768 (D)0.413 6、一定温度下,活性炭吸附氨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设V是在压力P下被吸附的气体体积。
若求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Vm,则( )(A)1/V ~ P作图,由其斜率求;(B)P/V ~ P作图,由其斜率求;(C)P/V ~ P作图,由其截距求;(D)1/V ~ 1/P作图,由其斜率求;7、0.01mol·dm-3KI和0.008mol·dm-3AgNO3,两溶液等体积混和,所得溶胶若加入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KNO3(B)K2SO4(D)K3PO4(D)Mg(NO3)28、大分子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 )(A)渗透压法测得;(B)凝固点降低法测得;(C)测大分子溶液的特性粘度,利用[η]=KMα求得;(D)以上三种方法均不能求得9、对液体中的气泡而言,设P为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气压,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则( )(A)R值减小,P不变;(B)R值减小,P减小;(C)R值增加,P增加;(D)R值增加,P减小10、能产生明显的光散射现象的体系是:( )(A)SiO2溶胶;(B)烧碱水溶液;(C)明胶;(D)牛奶11、298K时,在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Li+(B)Na+(C)K+(D)OH-12、已知Ti++e→Ti, φ1=-0.34V,Ti3++3e→Ti,φ2=0.72V,则Ti 3++2e →Ti +对应的φ3为( )(A)2.5 V (B)1.25V (C) 1.06V (D)0.91V13、 对于(1)电解池的阴极,(2)原电池的正极,(3)电解池的阳极,(4)原电池的负极,由于极化而使电极电势负移的电极是其中的( )(A)(1)和(2) (B)(1)和(4) (C)(2)和(3) (D)(3)和(4) 14、 减小浓差极化的主要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强烈搅拌(C)增大电流密谋 (D)增大溶液的离子强度15、 已知φ(O 2/OH -)=0.401(V), φ(Cl 2/Cl -)=1.358(V), φ (Pb 2+/Pb)=-0.216(V), φ(PbCl 2/Cl -)=-0.262(V),当用两个Pb 电极电解0.1mol ·dm -3NaCl 水溶液时,若不考虑超电势的影响,则阳极反应为( )(A)Pb →Pb 2++2e (B)Pb+2Cl -→PbCl 2+2e (C)2Cl ―-2e →Cl 2 (D)40H -→O 2+2H 2O(1)+4e 16、 表面活性物质最本质的特征是( )(A)表面张力很小 (B)容易被汲附(C)Gibbs 超量为很大的负值 (D)Gibbs 超量为很大的正值 17、 乳状液是一种细小液滴分散到( ) (A)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均相分散体系 (B)另一种细小液滴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C)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D)另一种细小液滴中所形成的体系 18、 沉降平衡时( )(A)不同高度处粒子浓度相等 (B)不同高度处粒子的化学势相等 (C)沉降重力与扩散力相等 (D)沉降重力与摩擦阻力相等19、 多数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d γ/dT 是( )o o o o(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不一定 20、 证实胶团具有双电层结构的方法是( )(A)用超显徽镜观察 (B)用电子显微镜 (C)用电泳、电渗等实验 (D)从结构上研究 二、计算题(60分)1、在292K时,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表示为:γ=γ。
-aln(1+bC/C ),式中γ。
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 、b 为常数。
(1) 试求该溶液中丁酸的表面超额Γ2和其浓度C之间的关系式(设活度系数为I)(2) 若已知a=0.013N.m -1,b=19.62,计算当C=0.2mol.dm -3时 Γ2值为多少?(3) 如当浓度增加到bC/C >>1时,再求Γ2的值为多少?设此时表面上丁酸成单分子紧密排列层,计算在液面上丁酸分子的截面积为若干?(12分)2、某电导池先后充以0.001mol.dm -3 的HCl,0.001mol.dm -3的Na Cl和0.001mol.dm -3的Na NO3 三种溶液,分别测得电阻为 468、1580和1650Ω,已知Na NO3的摩尔电导为121× 10-4S.m 2.mol -1,若不考虑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求:(1)0.001mol ·dm -3Na NO3溶液的电导率(2)电导池常为 (3)此电导池中充以0.001mol ·dm -3HNO 3溶液的电阻R和HNO3的摩尔电导率Λm (12分)3、298K,标准压力下,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5.356KJ,Ag (s)+1/2Hg 2Cl 2(s)=AgCl (s)+ Hg (1),已知298K, Hg 2Cl 2(s)和AgCl (s)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分别为-210.66和-109.72KJ.mol -1(1) 设计一电池完成上述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2) 求电池电动势和温度系数及电池可逆放电时的热效应 (3) 已知Ф(AgCl/Ag )=0.2224V,求298K 时的Ф(Hg 2Cl 2/Hg)(14分) 4、已知电池o oκιAooAg,AgI(s) KI(m1,r±=0.65) AgNO3(m2, r±=0.9)Ag在298K时的电动势为0.720V,并已知(MAg=107.9,M I=126.9)m1=1mol·kg-1,m2=0.001mol·kg-1求:(1)AgI的Ksp(2) AgI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2分)5、在298K时,膜两边离子初始浓度分布如下,两边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V2,问达到膜平衡后,其渗透压为多少?(RCl为高分子电解质,假设完全电离,达到膜平衡前后,两边溶液体积不变)(10分)V1=1dm3V2=2dm3R+ Cl- Na+ Cl-0.1 0.1 0.1 0.1(mol.dm-3) (mol.dm-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计算题(共60分)1.(12分)解:( 1 ).( 2 ).( 3 ).2.(12分)解:( 1 ).( 2 ).( 3 ).()∂∂φφrC C ab b c C=-+⋅1Γ21=-⋅⎛⎝⎫⎭⎪⎪=+⋅⎛⎝ ⎫⎭⎪CC R T rC Cab cC R T b c C φφφφ∂∂()()()Γ21110013119620283142921196202=⋅⨯⨯⋅⋅⨯⨯+⨯---......N m J K m ol K =⨯--4301062.molm当时ab b c C a R T m olm 1154010262+⋅〉〉==⨯--φ,.ΓA L P m ol m olm =⋅=⨯⨯⨯---116021054010223162..=⨯=-308103081922..m Aκ=⋅=⨯⋅⨯⋅---ΛmC S m m ol m ol dm 1211000014213.=⨯⋅---12110211.S m mol κκcell lA R S m m olS==⋅=⨯⋅⨯----1211016502111.=-201m()ΛΛΛΛm HNO m NaNO m HCl m NaCl S mmol3342112110==⨯⋅+----+⨯-⨯≈⨯⋅-------2014682011580675101111221mSmSS m m ol.3.(14分)解: ( 1 ).电池为: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 2 ). ( 3 ).4.(12分) 解: ( 1 )负极: 正极: 电池反应:()()()A A g gCl Cl HgCl Hg s s l ---2()()Ag cle gCl s s +-→-1A ()()12221H g C l e H g C ls l +→+-()()∆∆∆r m f m AgC l f m H g C l G G G φφφ=-1222()=-⋅-⨯-⊗⋅--10972122106611..kJ m ol kJ m ol =-⋅-4391.kJ mol∴=-=-⨯⋅⋅=--EG FJ mol C molVr mφφ∆439109650000455311..∆∆∆r m r m r mG H T S φφφ=-()∴=-=⨯⋅--⨯⋅--∆∆∆r m r m r mS H G TJ m olJ m olKφφφ535610439102983131..=⋅--32711.k J mol()()∴==⨯=⋅⎛⎝ ⎫⎭⎪==⋅⋅⨯⋅=⨯⋅------电池可逆放电时热效应:....Q T S J m ol E T S zFJ Km olC m olVKR Pr m ∆∆2983279744632719650033910111141∂∂φE VH g C l H gAgC l Ag H g C l H gφθθθϕϕϕ=--=222202224,,,.=00455.V∴=ϕθH g C l H gV2202679,.()()()Ag Ie AgI s s m +-→-1()()Age Ag m s 2++→()()()Ag IAgI m m s 21+-+→∴=--++E RT F a a Ag Ag AgIAgAg Iϕϕφφ,,ln1( 2 ).5.(10分) 解:又因为ϕϕφφA gI A g A g A g R T FK sp,,ln =++∴=-+-E RT F a a RT FK spAg I ln ln 1()既0720831429896500393101622..ln,V K sp a a K sp m ol kg Ag I =-⨯+∴=⨯⋅+---K sp C C C m ol kgAgI m ol kg kg m olAgIAg =⋅∴=⨯⋅⨯⋅⨯+⨯⋅=⨯+-+-------19810198101079126910465108181319..(..).既的溶解度为C l Xm ol -向左边迁移那么[]R mol dm+-=⋅013.[]()[][][]C l X m ol dmN a Xm ol dmN aX m ol dm C l X m ol dm --+-+---=+⋅=⋅=-⎛⎝ ⎫⎭⎪⋅=-⎛⎝ ⎫⎭⎪⋅左左右右010120123333...根据唐南平衡:[][][][]()既左左右右:..C l N a N a C l X X X -++-⋅=⋅+⋅=-⎛⎝ ⎫⎭⎪010122()X m ol =0043.(){∴=+⨯+--⎛⎝ ⎫⎭⎪⨯⎫⎬⎭⋅π01004320101004322.....RT ()=⨯⨯=022929883145674...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