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 格式:pdf
- 大小:310.99 KB
- 文档页数:5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是一种高度破坏性的昆虫,它的幼虫以及成虫对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发生在北美洲,但也有可能会传入其他地区。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主要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幼虫危害和成虫危害。
1. 幼虫危害:美国白蛾的幼虫是其生命周期中最具破坏性的阶段,它们会穿过树木的皮层,在树干和分支上挖出长长的隧道,破坏树木的内部组织。
这样,大量的树木受到破坏后,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 成虫危害:美国白蛾的成虫会在树木和灌木上产卵,并在大量的树木和灌木上吸食汁液。
它们还可能通过树木和灌木的排气孔杀死植物。
因此,成虫不仅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防止美国白蛾危害,在采取控制措施之前,必须先了解该昆虫的生活史和习性。
下面将介绍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1. 人工制造天敌人工培养的美国白蛾的天敌可能对控制美国白蛾危害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制造的天敌可以直接针对美国白蛾进行攻击,帮助人类减少其危害。
2. 防治幼虫在防止美国白蛾幼虫危害方面,主要控制措施包括:手工挑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手工挑选的方法是在秋季将幼虫从树上拿下并消灭。
能够直接察觉比较明显的幼虫隧道。
如果一旦发现树干表面存在波浪状的颗粒,则可能是美国白蛾幼虫危害,应立刻处理。
化学防治可能需要使用杀虫剂,生物防治则是通过使用天敌和寄生生物来对幼虫进行控制。
在防止美国白蛾成虫危害方面,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消灭成虫。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它可能給有益物种带来负面影响。
物理防治是通过围栏、陷阱和粘板强制防止成虫进入树木区。
总之,美国白蛾的危害是严重的,对生态环境和经济极为不利。
因此,为了防止美国白蛾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果断控制措施,减轻其危害。
为此,先要掌握美国白蛾的属性,包括其生活史和习性,以制定合适的防治计划。
在防止幼虫和成虫危害方面,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可能是最有效的操作。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1、成虫雄成虫:体长9-12mm,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雌成虫:体长9-12mm,触角锯齿状,前翅多数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3、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
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体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
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第一代为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上中旬为第二代网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8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现,9月上、中旬为第三代网幕高峰期,9月底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地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部分发育晚的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第一代发育较整齐,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各虫态特性1、成虫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
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
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
果农之友2022.8绿色植保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作为国际性检疫害虫,原产于北美地区,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市,现已传播扩散到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8个县级行政区。
美国白蛾的发生对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在我国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多为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飞机防治适合在白蛾幼虫期实施大面积集中作业,地面防治主要以人工、物理、生物及药物防治为主,其中人工物理防治主要采取挖蛹、摘除带卵叶片、剪除网幕、围草诱蛹和灯光诱杀飞蛾的方法;生物防治主要在白蛾老熟幼虫期和蛹期在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 ),实施以虫治虫的防治措施;药物防治主要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施农药进行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
1生活史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在山东一年发生3代,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以蛹越冬,次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初产卵粒为淡绿色,有光泽,呈片状单层排列(图1),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取食植物叶片,给树木造成危害,6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化蛹,越夏蛹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内、枯枝落叶层、树皮裂隙(图2)及石块下,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蚕食植物叶片,8月份虫态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老龄幼虫、蛹、成虫、卵及初龄幼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3代的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幼虫发生期分别是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8月上旬及10月上旬。
9月底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化蛹越冬。
图1美国白蛾成虫交尾产卵图2虫蛹2发生危害特点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力强、传播蔓延速度快等特性,在一定条件下,疫情极易暴发,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幼虫蚕食树叶(图3、图4),林木生长量减少,导致树势衰弱乃至死亡。
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的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常建问题】美国白蛾是什么?该如何防治?【专家解答】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等,为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昆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一、美国白蛾是什么?1.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28~35毫米,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
成虫白色,体长13~15毫米,复眼黑褐色,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通常为纯白色。
2.生长习性:美国白蛾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吉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在辽宁等地1年繁殖2代,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年能繁殖三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二、美国白蛾的危害特征美国白蛾可危害果、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
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
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诱杀成虫: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化学药剂: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选择题1.下列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A. 海龟、河蟹B. 河蚌、鱿鱼C. 海蜇、蚯蚓D. 水蛭、沙蚕【答案】B【解析】解:海龟体表有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是爬行动物;河蟹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有较硬的头胸甲,是甲壳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海蜇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河蚌、田螺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不分节,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属于软体动物.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2.将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它不会室息而死的原因是()A. 可以通过口进行呼吸,吸收水中的氧气B. 可以长时间不呼吸,吸收水中的氧C. 可以通过胸腹部的气门,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体内D. 可以通过头、胸部的体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答案】C【解析】解:蝗虫是一种典型的节肢动物,躯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蝗虫用气管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气门分布在从中胸到腹部第八节之间共10对,所以把蝗虫的头部置于水中几小时,它不会窒息而死.故选:C.3.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主要原因是昆虫有()A. 足B. 外骨骼C. 触角D. 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的原因是有翅会飞。
关键知道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这样可以扩大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这对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等都有利。
故选D。
4.蝗虫的呼吸交换气体靠腹部的()A. 身体B. 气孔C. 气管D. 口器【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是蝗虫的呼吸器官,区别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表完成的。
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所以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捉雌美国白蛾救百亩好林子》xx年xx月xx日•引言•美国白蛾现状及危害•捉雌美国白蛾的方法及技巧•防治效果及数据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1背景介绍23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原产北美洲,19世纪中后期从美国和加拿大传入欧洲。
在我国,美国白蛾是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给森林和农业带来严重危害。
美国白蛾具有食量大、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捕捉雌性美国白蛾来控制其繁殖数量,保护森林和农业资源。
研究目标是分析美国白蛾的生态学特征,寻找有效的监测和防治方法,以减少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03本研究还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和管理。
01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其繁殖数量,减轻对森林和农业的危害。
02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美国白蛾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提高防治效果。
02美国白蛾现状及危害美国白蛾在中国的分布美国白蛾原本分布于北美洲,20世纪初传播到欧洲和亚洲,20世纪70年代传播到中国。
美国白蛾的危害情况美国白蛾对森林、园林、城市绿化等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对阔叶树的危害更为严重,可造成树木死亡、树皮脱落、树叶萎蔫等。
美国白蛾的分布及危害美国白蛾对树木的破坏方式美国白蛾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甚至啃食树皮,导致树木死亡。
美国白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由于美国白蛾大量取食,可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美国白蛾对林木的危害目前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人工清除、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
美国白蛾防治措施当前美国白蛾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长期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药剂防治中的环境污染和对天敌的伤害等问题。
美国白蛾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白蛾防治现状03捉雌美国白蛾的方法及技巧人工捕捉方法在雌蛾羽化高峰期,利用手电筒等光源工具,在树冠、树干、树叶等处进行人工捕捉。
森林管护工參考试题(全部级别)10.任一地点商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商。
我国是以(A )海血•为水准基点(即零度)。
A 、黄海B.渤海C.东海D 、南海〉湿时用于•捻有滑腻感.搓成粗约3mm 的细条弯成环形而无裂纹:干时坚实.用。
A 、砂壤上B 、巾填土 C.粘土 D 、重壤上12. 根瘤是一种称为根痫菌的细菌入侵某些植物根内•使根细胞増生所形成的瘤状夬起•它能固定大 气中的(A 九A 、氮B 、氧碳D 、氢13. 在植物生长的温暧季节里•由于丄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短时间下降•引起 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现象叫做(D )oA 、寒流8.寒潮C.冻害D 、:0^冻14.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B )程度的抬标。
A 、湿热X 干湿C. V 燥D 、T •热15. 商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耍在叶片细胞中进行,具体在叶肉细胞的(C )中进行• A 、线料休B 、高尔基体C 、叶绿休D 、核糖体16. 主要的(A )有太阳辐射、上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云、降水等。
A 、气彖嬰素8.天气现皱C 、上壤性质D 、物理17. 生物学温度是指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B )起作用的温度。
A 、生态活动X 生理活动C.生殖活动D 、生存活动 18. 平原指海拔商度一般在( 有注丘、孤山的地区。
单选题: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包扌|5内蒙古、卄肃、宁复、河北等省,是我国(B )大商原。
第一 B 、第二C.第三D 、第四 太阳貞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嚴小•叫(B 九夏至3、冬至C.春分D 、秋分 有效积温为某一时期内的< C )减去生物学报低温度再乘以该时期的天数。
报高温度3、最低温度C.平均温度D 、某一温度比例尺是抬图上线段长度(d )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D ) ( D 九 之和匕之差C.之积D 、之比 1. A 、2. A 、3. A.4. A 、6. A 、7. A 、8・A 、9・ A 、 太阳以(B >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周圈空气放射出巨大的能a.叫太阳辐射。
2023年第12期现代园艺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陈超(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北京102200)摘要: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也被称为“秋幕毛虫”,是国家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具有暴发性强、为害性强的特点。
结合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发生情况,探寻其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找寻防治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更好地助推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国白蛾;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具有种类多、适应性强、产卵量大的特点,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分布。
美国白蛾为害的树种主要有桑树、法国梧桐、杨树、榆树、枫树、水杉、核桃、秋海棠等,所到之处,往往会吃光树叶,造成树冠光秃,不仅是林业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农业中极具危险性的害虫。
自1979年在我国首次被发现后,美国白蛾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
1美国白蛾概况1.1形态特征美国白蛾的主要形态包括卵、蛹、幼虫、成虫4种(见表1),卵呈圆球形,不同时间段,卵的颜色有所差异,刚产的卵为淡绿色,其后颜色逐步加深,并呈片状分布。
蛹为暗红褐色,胸脊瘦小,且背部中央有1条明显的纵脊,雌蛹则更为肥大[1]。
幼虫呈圆筒型,背部有1条灰黑色宽纵带,1龄幼虫为黄黑色,2龄幼虫为黄色,背部带有黑色毛疣,随着幼虫逐渐增大,虫体颜色变为灰黑色或黄绿色。
成虫体长9~12mm,雌蛾翅展长约40mm,雄蛾触角呈双节齿状,雌蛾触角呈锯齿状,同时,第1代成虫前翅部分布有浓密的褐色斑点,第2代成虫只有少量具有斑点[2]。
1.2生活史我国大部分地区美国白蛾1年发生2代,部分地区1年发生3代。
在蛹阶段,美国白蛾主要活动空间是浅层地表,多隐蔽于枯枝落叶和树皮砖缝处。
越冬后的蛹,会在翌年的5月中上旬集中羽化,羽化成功后的第1代成虫卵期约为15周,幼虫孵出几小时后就可吐丝结网。
6月上旬是幼虫网幕始见期,网幕高峰期常见于7月初,这时成熟的幼虫开始逐渐化蛹。
第2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并越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