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第一节《认识地球》word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5课时)学案-----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2、能举例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3、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理解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是什么样的?2、请小组代表到讲台前演示自转和公转,同学指出不对的地方3、昼夜和昼夜交替有什么区别?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昼夜交替呢?三、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总结讲)四、教师精讲1.地球自转方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说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如下图2、晨昏线(用课件或画图)3、述徐州一年中四季的不同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
五、学生整理学案六、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 昼夜交替B 东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 C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D 四季更替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上才有了昼夜之分,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地球上的人才会经历更替,看到日月星辰升落。
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刻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而言,位置偏东的地方教位置偏西的地点(填“先”或者“后”)看到日出,因而地球上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简称“时差”3.“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在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面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2)填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四个位置的日期、节气(3)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七、教学反思地球的运动也是重点内容,按照教材的安排,本着将难点分散的宗旨,“地球公转”部分只需要了解公转的基本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 学生可以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有陆地和海洋等特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橙子或一个篮球来比喻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第一节 认识地球【学习目标】1.知道并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会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能够识别经线与纬线,判定某一点所在的半球位置以及低、中、高纬度位置。
4.初步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5.领悟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地球仪(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经纬网)【学习提示】——第一课时【新知梳理】一、认识地球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 球体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 约 4万 千米。
【注意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海边看驶去的轮船;大草原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远望;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绕 地轴 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一天 (约24小时)。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 交替,日月星辰的 东升西落 。
2.地球的公转:绕 太阳 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方向: 自西向东 。
周期: 一年 (约365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季 冷暖差异、 昼夜 长短变化。
1.你能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吗?地球形状的科学定义是什么? 2.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各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4.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地球公转有什么重要特征? 古老的盖天说 古代的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科学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点】(1)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问题探究】1.比较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感受地球的大小(1)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环绕地球一周需多长时间?地球周长约为4万千米。
湘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年级:七年级执笔人:七年级集备组总第()课时课题:认识地球课型:新授课时间:2008.9【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大小、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______.它的两极_________,赤道_________★2地球平均半径__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3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这就是________4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饶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___________5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___.其中_______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它对应的点叫________,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6在地球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____________,它将地球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 两个半球★7在地球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__,它指示_________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___★8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_______,它指示_________方向,而且它的长度都_________,每一条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两条________的经线组成圆圈★9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__________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起点,叫________线二你知道吗?1.你知道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吗?2你知道是谁证明了地球的形状吗?3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4你知道“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在哪里能实现吗?5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在哪儿吗★6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吗?在南北极上空看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吗?★7.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沿同一条经线圈飞行,最终又飞回北京.请问,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没有?★8一个人想建一栋四面都朝南的房子,有这个可能吗?在哪里能实现?9你能分辨经纬线吗?【课堂练习】1.在右图的相应位置填注下列地理名称:赤道北极南极地轴经线纬线★2 填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不同3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规则球体B正圆形球体C纺锤形球体D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4一个人站在北极,它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 )A正北 B正南 C正东 D正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各条主要经纬线,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3、学会使用地球仪,判断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延伸】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简单复述地图的三要素,详细说明经纬网定向法如何运用【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 环球航行(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二、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三、地球仪1、读图2-6,完成课本P16活动题1,解释下列概念北极:南极:赤道:空中看北极时针转,看南极时针转,即“ ”2、纬线①概念:②指示方向:③长度及变化、形状:④纬度:⑤高中低纬的划分:⑥南北半球划分3、经线①概念:②指示方向:③长度、形状:④经度:⑤经度划分:⑥东西半球划分:四、总结对比经纬线、经纬度纬线经线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起点度数划分半球划分【课内提升】1、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2、纬度的变化规律:3、经度的变化规律:4、判断经纬线,超过90°的是线,都不超过90°时,横线是线,纵线是线5、判断南北纬、东西经,就看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加,向北增加为,向南增加为,向东增加为,向西增加为6、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是,且一条经线是经,另一条经线是经【达标测试】1.本初子午线是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叫赤道,最长的经线是零度经线B.地球仪的经线共有180条,纬线共有90条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D.赤道既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又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东、向南愈来愈小4、与16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A、20°WB、20°EC、160°WD、180°5、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C、2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6、经度180°和纬度0°的地点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7、南北回归线位于A、高纬度B、低纬度C、中纬度D、低中纬度分界线8、“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的“八万里”是指A、北极圈的长度B、南回归线的长度C、赤道的长度D、本初子午线的长度9、下列地点符合高纬度、北半球、西半球的是A、20W,23.5NB、120W,66.5NC、15W,25SD、160E,23.5S 【课后提升】默写本节知识网络,并用红笔标出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