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化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8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分解反应大多是吸热反应,但有的也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吸热放热无关,故C错误;D、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反应的类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满的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先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正负极腐蚀的快慢和电解池的阴阳极腐蚀快慢来比较,从而确定腐蚀快慢顺序。
根据装置图可知,②③装置是原电池,在②中,金属铁做负极,③中金属铁作正极,做负极的腐蚀速率快,所以②>③,④装置是电解池,其中金属铁为阳极,加快腐蚀,腐蚀最快,所以腐蚀速率是:④>②>①>③,故选D。
考点: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反应中,加入一种固体反应物,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是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故B正确;C、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是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4.已知反应:①101kPa时,C(s)2(g)═CO(g)△H1=-110.5kJ/mol②稀溶液中:H+(aq)+ OH-(aq )═H2O(l)△H2=-57.3kJ/mol下列说中正确的是A、若碳的燃烧热用△H3表示,则△H3<△H1B、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值为57.3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的热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的燃烧热:完全燃烧1molC生成最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碳完全燃烧放热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即△H3<△H1,故A正确;B、碳的燃烧热:完全燃烧1molC生成最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碳完全燃烧放热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即△H3<△H1,故B错误;C、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大于57.3kJ/mol,故C错误;D、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醋酸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故选A。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1.“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她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用已脱硫的煤作燃料B.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D.开发利用可燃冰是缓解能源紧缺的唯一途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她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用已脱硫的煤作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符合主题,故A不选;B、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洁净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故B不选;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故C不选;D、缓解能源紧缺的途径很多,如开发太阳能,氢能,核能等,故D选。
故选D。
考点:考查能源、环境保护等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碘的升华 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A、碘的升华是吸热过程,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常见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制备氨气是吸热反应,在反应中吸收热量,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3.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N2O5(g)=4NO2(g)+O2(g);ΔH>0B.2CO(g)=2C(s)+O2(g);ΔH>0C.(NH4)2CO3(s)=NH4HCO3(s)+NH3(g);ΔH>0D.2H2(g)+O2(g)=2H2O(l);ΔH<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反应自发进行,△H-T△S>0,反应非自发进行;据此判断。
禹州市一高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化学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一、单选题(本题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二氟二氯甲烷(CCl2F2)认识正确的是:( )A.只有一种结构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属烃类物质D.正四面体结构2、某液态烃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3-二溴-2-甲基丁烷,则该烃是()A. 3-甲基-1-丁烯B. 2-甲基-2-丁烯C. 2-甲基-1-丁烯D.1-甲基-2-丁烯3、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 )A.位置异构体B.官能团异构体C.同系物D.碳链异构体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可推出的结论是有机物属于烃B.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可推出的结论是有机物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C.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通过测定有机物、CO2和H2O的质量,可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氧D.甲烷在同系物中含碳量最高,因而是清洁能源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8有机物最多存在4个C—C单键B .和均是芳香烃,既是芳香烃又是芳香化合物C.OH和OH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因此是同系物关系D.分子式为C2H6O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有C-H键和C-O键的振动吸收,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2H5-OH6、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化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悉力。
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C.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7、下列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数目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H3CH2CH2CH2CH2CH3②(CH3)2CHCH(CH3)2③(CH3)3CCH2CH3④(CH3)3CC(CH3)3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8、1200C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合,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为()A.1B.2C.3D.49、用乙炔原料制取CH2Br—CHBrCl,可行的反应途径是()A、先加Cl2,再加Br2B、先加Cl2,再加HBrC、先加HCl,再加HBrD、先加HCl,再加Br210、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11、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1 L,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1.5 L CO2和2 L水蒸气(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于此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B.一定不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C.一定含乙烯,不含甲烷D.两种烃分子中氢原子数都是412、下列关于烷烃与烯烃的性质及反应类型的对比中正确的是()A.烷烃只含有饱和键,烯烃只含有不饱和键B.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的通式一定是C n H2n+2,而烯烃的通式则一定是C n H2nD.烷烃与烯烃相比,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13、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C. D.14、关于下列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含有的官能团的种类相同B.乙和丙中的-OH性质相同C.甲和乙互为同分异构体D.甲和丙互为同分异构体15、有机物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3∶4,不能与溴水反应却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Ⅱ卷的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K—39 S—32Ca—40 Fe—56Cu—64Zn—65 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都为零B.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改变C.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D.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这个反应达到最大限度2.在一密闭容器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
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25mol/L B.SO2为0.4mol/L,O2为0.2mol/L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3.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自发进行的是A.ΔH>0,ΔS>0 B.ΔH<0,ΔS>0C.ΔH>0,ΔS<0 D.ΔH<0,ΔS<04.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A.pH<7的溶液B.c(H+)=c(OH-)的溶液C.c(H+)=1×10-7 mol·L-1 D.c(H+)>c(OH-)的溶液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H2O ③NH4Cl固体④CH3COONa固体⑤NaNO3固体⑥KCl溶液A.②④⑥B.①②C.②③⑤D.②④⑤⑥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制取金属钾:Na(l)+ KCl(l)NaCl(l)+ 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新课标】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烷烃同系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逐渐增大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D.烷烃同系物都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2.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3.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4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5.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6.下列各组物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能区别的是()A.苯和甲苯B.1-己烯和二甲苯C.苯和1-己烯D.己烷和苯7.对于苯乙烯( )的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全部正确8.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C .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D .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9、为了检验某氯代烃中的氯元素,现进行如下操作。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命题人:商闯审题人:崔立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2,2—二甲基—1—丁烯B.3,3,4-三甲基戊烷C.2-甲基-3-乙基戊烷D.2-氯乙烷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乙酸和乙醇B.乙醇和乙醚C.乙酸和乙醚D.乙酸乙酯与丁酸3.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A.B.C.D.4.在①丙烯(CH2=CH—CH3);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由乙烯推测丙烯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H2Br—CH2—CH2Br B.CH3—CHBr—CH3C.CH3—CH2—CHBr2D.CH3—CHBr—CH2Br6.下列物质中,能和溴水反应的是()A.甲苯B.苯甲醇C.苯酚D.苯7.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苯多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D.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8.2-甲基丁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到一氯取代物有()A.1种B.2种C.3种D.4种9.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有机产物有两种的是( )ClA.CH10.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HNO3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⑤冷却A.②④⑤③①B.①②④C.②④①D.②④⑤①11.等物质的量的乙醇、乙二醇、甘油,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2,则乙醇、乙二醇、甘油物质的量之比为()A.6:3:2 B.1:2:3 C.3:2:1 D.4:3:212.一种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仪器工作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
河北省保定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27题,每题2分,共54分)1.下列有机物在适量的浓度时,不能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A. 苯酚溶液B. 乙醇溶液C. 乙酸溶液D. 乙酸乙酯溶液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3.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等中的制冷剂。
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 ( )A .有4种B .有3种C .有2种D .只有1种4、下列有机物可以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丙烯B 、1-氯丙烯C 、2-甲基-2-丁烯D 、2,3-二甲基-2-丁烯5.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加入少量碱液并滴入酚酞试液,共煮后红色消失。
原有机物是下列物质中的( )A .甲酸乙酯 B.乙酸甲酯 C.乙醛 D. 甲酸6.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加聚③水解④加成⑤还原⑥氧化,用丙醛制取1,2一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 )A .⑤①④③ B.⑥④③① C.①②③⑤ ` D .⑤③④①7.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乙烷和己烷B 、CH 3COOH 、C 3H 6O 2C 、 和D 、HCHO 、CH 3COOH8、某气态烃A ,1 mol 能与2 mol HCl 完全加成生成B ,B 上的氢原子被Cl 原子完全取代需要8 mol Cl 2,则A 可能是:( )OH CH 2OHA、丙炔B、2-丁炔C、2-丁烯D、2-甲基丙烯9.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制得:H2SO4(浓) Br2(CCl4)C4H10O C4H8 C4H8Br2(丙)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10.甲醛、乙酸和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7% B.48% C.54% D.无法计算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酯化⑤水解⑥氧化⑦加聚⑧中和()A.①②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⑧C.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2.下列各类有机物:①饱和一元醇②饱和一元醛③饱和一元羧酸④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生成的酯⑤乙炔的同系物⑥苯的同系物⑦烯烃的同系物,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的是:()A.①③⑤⑦ B.①④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⑥13、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发生氧化后能生成醛的种数与发生消去反应后生成烯烃的种数分别为:()A.5、6 B.4、5 C.4、6 D.5、51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8gC2H4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 AB. 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D.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15.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 3 溶液反应D.贝诺酯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16.天然维生素P (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和溴水反应B .可用有机溶剂萃取C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D .1mol 维生素P 可以和4mol NaOH 反应 17.已知甲醛()分子中的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18.有机物X 可以还原成醇,也可以氧化成一元羧酸,该醇与该一元羧酸反应可生成化学式为C 2H 4O 2的有机物,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X 中所有原子共面 B .X 分子中含有甲基C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D .X 中的含碳量为40%19.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4-乙基戊烷B. 2,3-二乙基-1-戊烯C. 2-甲基-3-丁炔D. 对二甲苯20.醇C 5H 11OH 被氧化后可生成酮,该醇脱水时仅能得到一种烯烃,则这种醇是( )A.C(CH 3)3CH 2OHB.CH(CH 3)2CHOHCH 3C.CH 3CH 2CHOHCH 3 D .CH 3CH 2CHOHCH 2CH 321.下列哪一种试剂可以鉴别乙醇、乙醛、乙酸、甲酸四种无色溶液 ( )A .银氨溶液B .浓溴水C .新制Cu(OH)2浊液D .FeCl 3溶液22.某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有C -H 键、O -H 键、C -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 3CH 2OCH 3B .CH 3 CH 2CH (OH)CH 3C .CH 3CH 2CH 2OHD .CH 3CH 2CHO23.某草药中有一种色素,它的结构简式为 ,用它制成的试剂可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为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B .工业上可以从石油裂解气中获得乙烯C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D .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6-二甲基-3-乙基庚烷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哪些反应( ) 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消去A .②③④B .①③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⑥ 3.用式量为41的链状烃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 A .3 B .5 C .6 D .94.经测定,由C 3H 7OH 和C 6H 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14%,则此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 .78%B .22%C .14%D .13% 5.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A .苯的硝化反应B .银镜反应C .制酚醛树脂D .由乙醇制乙烯 6.有机物M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 .M 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C .M 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D .1mol M 常温下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 反应7.天然维生素P (结构如图,其中烃基R 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 增补剂。
关于维生素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B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C .1mol 维生素P 可以和4molNaOH 反应D .维生素P 与溴水反应时1mol 维生素P 可以消耗6molBr 28.某有机物A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CH 2CHOCH 2COOH CH 2OH①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乙酸发生反应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新制Cu(OH)2反应⑥遇FeCl3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选修5)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 mol 乙烷和1 mol 氯气混合,在紫外线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则生成的含氯有机物是( )A .只有CH 3CH 2ClB .只有CH 2ClCH 2ClC .只有CH 2Cl 2D .多种氯代物2.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右图所示的装置。
则装置A 中盛有的物质是( )A .水B .NaOH 溶液C .CCl 4D .NaI 溶液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卤代烃在NaOH 存在下水解生成的有机物都是醇B .所有的一元醇都能被氧化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或酮C .与互为同系物D .分子式为C 3H 8与C 6H 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4.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后,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 ()5.有机物CH 3—CH===CH —Cl 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⑤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⑥与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聚合反应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⑦C .⑥D .②6.关于卤代烃与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卤代烃与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B . H 3C C CH 2CH 3CH 2CH 3OH CH 2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
C .不同的卤代烃通过消去反应可能会生成相同的烯烃D .C 2H 5Br 可以发生消去反应,那么(CH 3)3CBr 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7.分子式为C 5H 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A .5种B .6种C .7种D .8种8.由2-氯丙烷制得少量的需要经过下列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CH 2CH CH 3OH OH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11.丙酸、甲酸乙酯和乙酸甲酯三种有机物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 A.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都能跟稀H2SO4反应 D.都能跟NaOH溶液反应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C.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D.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13.某有机物的结构为右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A.①④B.只有⑥C.只有⑤D.④⑥14.1 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最多为( )A.6 mol B.5 mol C.4 mol D.3 mol15.有关下列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B.苯、乙醇、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甲苯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苯酚属于羧酸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17.(12分)(1)饱和一元醇通式为C n H2n+1OH。
黑龙江省哈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1.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A.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有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有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1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和饱和一氯代物C5H11Cl相比少4个氢原子,故有两个双键或1个双键和一个环或有一个三键,B、C、D均有可能;故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分析方法。
2.分子式为C4H8C12且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甲基的有机物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写出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和异丁烷,让两个氯原子取代同一个碳上的氢原子和不同碳上的氢原子,分别找符合条件的二氯代物。
考点: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是将混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C.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可能是同系物D.某烷烃的命名为3,4,4一三甲基己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故甲基上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高锰酸钾可将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气体,致使乙烷中混有二氧化碳,故B错误;C、烯烃如C2H4和C3H6最简式相同,碳和氢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是同系物,故C正确;D、在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从支链多的一端开始编号,应为3,3,4一三甲基己烷;故选C。
考点:典型分子的结构、乙烯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命名、4.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含甲基、乙基两个支链的烷烃有()A.2种. B.4种 C.8种 D.12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写出主链,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乙基只能在3号碳上,甲基可分别在2、3、4、5四个碳上,有四种;故选B。
考点: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5.已知如下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都属于加成反应B.在通常条件下,反应①、②都能自发进行C.反应①吸热、反应②放热的事实说明苯环中含有的并不是碳碳双键D.反应①、②中的所有有机物均可使溴水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均为和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故正确;B、反应①是气体系数和减小的反应,熵变△S<0,故△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①是苯环和氢气的加成,反应②是碳碳双键和氢气的加成,从放热情况能说明他们的化学键不相同,故C说法正确;D、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使溴水褪色,②中的有机物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D正确;故选B。
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命题:杨军审核:沈毅迅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56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容易进行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D.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2.已知石墨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由此可知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石墨总能量比等质量的金刚石高C.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该反应的焓变△H<03.某学生欲完成2HCl + 2Ag = 2AgCl + H2↑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4.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A>C>D>B B.A>C>B>D C.A>B>C>D D.B>D>C>A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①用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②加热③改用铝粉④增大稀硫酸的体积⑤加水⑥加入少量硫酸铜A.全部B.②③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6.工业上合成氨时一般采用700 K左右的温度,其原因是①提高合成氨的速率②提高氢气的转化率③提高氨的产率④催化剂在700 K时活性最大A.只有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C.金属发生化学腐蚀还是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区别在于金属的纯度不同D.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8.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为9 g的铁块同时投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速率最快的是A.200 mL 2 mol·L-1HCl B.500 mL 2 mol·L-1H2SO4C.100 mL 3 mol·L-1HCl D.500 mL 18.4 mol·L-1H2SO49.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 2(g)+3H22NH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N2为0.2 mol/L,H2为0.6 mol/L B.N2为0.15 mol/LC.N2、H2均为0.18 mol/L D.NH3为0.4 mol/L10.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A(g) + B(g) C(g) + D(g),可以说明在恒温下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C.A气体和C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二、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1.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3∶2 B.3∶2∶1 C.6∶3∶1 D. 1∶2∶312.已知反应Cu(s) + 2Ag+(aq) = Cu2+(aq) + 2Ag(s)为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极X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Cu-2e- = Cu2+B.银电极质量逐渐减小,Y溶液中c(Ag+)增大C.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D.当X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外电路中有0.02 mol电子转移13.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②负极反应为Zn+2OH-―→ZnO+H2O+2e-③正极发生氧化反应④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4 5 3 2 1 0 v 6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4.对于反应2X(g)+Y(g) 2Z(g)在不同温度(T 1和T 2)及压强(p 1和p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Z)和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T 1>T 2,p 1<p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ΔH <0。
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t 2、t 3、t 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2时加入了催化剂B .t 3时降低了温度C .t 5时增大了压强D .t 4~t 5时间内转化率一定最低16.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 4(g) + 2H 2(g) Si(s) + 4HCl(g) △H >0,下列措施能提高反应速率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升温B .加压C .减压D .加催化剂17.右图装置中,U 型管内为红墨水,a 、b 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稀醋酸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 -2e -= Fe 2+C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D .a 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 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18.2 mol A 与2 mol B 混合于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 D(g) 若2s 后,A 的转化率为50%,测得v (D)=0.25 mol ·L -1·s -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v (C)=v (D)=0.75 mol ·L -1·s -1B .z =2C .B 的转化率为25%D .C 的体积分数约为28.6%1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49.0 kJ ·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 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用甲醇(CH 3OH )为原料设计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 的ΔH >-192.9 kJ ·mol -1 20.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 A(g) c C(g)+d 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a <c +dC .D 的体积分数增大 D .A 的转化率变大21. 以下自发反应能用△H 判据来解释的是A .硝酸铵自发地溶于水B .2N 2O 5(g) = 4NO 2 (g) + O 2(g) △H = + 156.7kJ/molC .(NH 4)2CO 3(s) = NH 4HCO 3(s) + NH 3(g) △H =+74.9 kJ/molD .2H 2(g) + O 2(g) = 2H 2O(l) △H =-285.8kJ/mol22.将含有0.4 mol CuSO 4和0.2 mol KCl 的水溶液1 L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19.2 g Cu ,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忽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A .3.36 LB .4.48 LC .5.60 LD .6.72 L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64分)23.(12分)在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 (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1)已知:K 300 ℃>K 350 ℃,则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如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用O 2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v (NO 2)=2v (O 2)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v 逆(NO)=2v 正(O 2)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d .选择高效催化剂24.(10分)现有反应a A(g)+b B(g) p 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 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 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a +b ________p (填“>”“<”或“=”)。
(2)减压时,A 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反应速率________。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 的转化率________,B 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 、C 的浓度之比c (B )c (C )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
(6)若B 是有色物质,A 、C 均为无色物质,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
(填“变浅”“变深”或“不变”)25. (8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