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石榴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
(板书)首先说教材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充满想象的语言,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形象展现了石榴从抽枝长叶、到开花结果、再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石榴抽枝长叶和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数量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石榴逐渐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的是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
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石榴是一种常见水果。
我们校园里就有几株石榴,学生经常在石榴树下玩耍嬉戏,充分感知了石榴从抽枝长叶到缀满指头的生长过程,也品尝过石榴酸甜可口的味道。
这些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
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掌握“抽出仿佛甚至”等词语。
2、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的特点。
难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石榴》教案【导语】《石榴》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依照石榴的生上进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显露出作者对石榴的爱好之情。
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酷爱之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石榴》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的视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进程。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二、自学指导:要求:1、听老师范读课文,摸索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学生轻读课文,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2、指名按自然段朗诵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四、指导精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齐读第一自然段:⑵教师教师枣庄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故乡申明远扬的是什么?为何这么说?⑷教师小结:故乡的石榴申明远扬,这是作者爱故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摸索下面问题: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⑵朗诵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六、板书:石榴春天叶________夏天花________秋天果________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二、连续精读课文1、指名朗诵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6石榴教案2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6石榴教案2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6石榴教案2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16、石榴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9个。
积累9个词语。
2.能正确划出写石榴花的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体会作者下石榴,为家乡——枣庄的石榴闻名中外而自豪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带着问题读课文,能按要求划出有关句子.3.能用自己的话藐视水果的特点及其味道.过程:一、话引入,揭示课题。
1.在19课《迷人的秋色》中,我们认识了金光闪闪的(大金帅苹果);玛瑙似的(山楂);红得耀眼的(柿子);晶莹透明的(水晶葡萄).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你们看,(师举起石榴)石榴也成熟了。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可爱的石榴。
(出示课题)齐读。
2.谁吃过石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所知道的石榴吗?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谁听清了,哪里的石榴最出名?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枣庄学习“枣":平舌音、当堂指导书写学习“庄”:翘舌音、半包围结构3.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理解、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圈划划。
4.交流出示,学习生字:“葱“——提醒:中间部分有一点“剥”——查字典认识它是个多音字、用动作帮助理解字义“渐”、“讯"——区别形近字“惭”“迅”5.分组读课文,正音。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指名读第二节,用直线划出写石榴花的句子。
《石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石榴》是一篇状物文章。
该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写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味石榴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晰,生动的比喻和拟人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写作的示范性文章。
因此我在本课将欣赏美(石榴的美、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为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具备了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但对多音字的积累还不够,容易出现错误,需要老师的指导。
在理解课文方面,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描写对象,能比较快速地发现比喻句和拟人句。
但对于怎样有序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以及大体归纳出每段的写作内容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9个一类生字,识读4个二类生字。
了解多音字“佛、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描写事物要有一定顺序,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5.能仿照第四自然段描写一种水果。
过程与方法1.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运用到课堂中;2.借用多媒体技术,配合石榴实物,给学生形、色、味的多方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具体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欣赏石榴等事物的美,引申到欣赏人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基础字词,了解石榴生长过程,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2.了解描写事物要有一定顺序,品味比喻句和拟人句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欣赏语言的美。
3.能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仿写其他水果。
难点:1.品味比喻句和拟人句等修辞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仿写其他水果。
3.懂得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PPT课件(通过图片和小视频,给学生形成关于石榴成长过程的具象认识;通过ppt给学生整合知识点,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6、石榴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练习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一种植物。
3.品读文中优美语句,感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懂作者是怎样把植物描写生动具体的,并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石榴的喜爱之情。
4.观察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几个方面具体介绍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读文中优美语句,感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懂作者是怎样把植物描写生动具体的,并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石榴的喜爱之情。
2.观察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几个方面具体介绍写一段话。
难点: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水果的颜色、味道、样子几方面写一段话。
三、教学评价设计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第一课时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自由读、轮读以及指名读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和读书的情况,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一圈、画一画、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3.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因此,我试图通过观察实物、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借鉴仿说等途径,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植物写生动具体的。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彰显。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1.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2.课前观察、品尝石榴和其它一种水果。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石榴、各种水果。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说说理由。
三年级语文
16石榴
教案设计:贾玲审核人:田永凤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诵读品味课文,感受石榴的美。
2.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情调查
1.小组长检查并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说预习时都做了哪些事)
2.互相提醒同学在自学生字词时要注意的地方。
(可以是生字词的书写笔顺、结构、部首,也可以提醒生字词的读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4.交流各自预习时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可以是字词句掌握情况,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是对文章的朗读,也可以是拓展的相关知识。
)
二、合作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石榴的哪些特点?
2. 你最欣赏的词句是什么,说说理由。
(自读、批注、交流)
3.你还有什么困惑于疑问,请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
(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三、展示交流
1.分别把自己与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
2. 聚焦:
走近一看,仿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感受拟人句的写作方法)
四、矫正反馈
1.做习题,集体订正。
见补充习题p54第一、二题。
2. 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反馈订正。
五、总结提升
回家继续读课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课文。
并要求:1.理解课文2. 感受石榴的成长过程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情调查
1.学习组长检查各组自学情况,准备向全班汇报。
2.指名读课文。
3.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石榴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自读全文,思考:
仔细品读课文,再想想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石榴的成长过程及其特点,画出相关的词、句,试着用词或句子概括你的看法。
用朗读把你的看法读出来。
2.把你的读书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分享,同时也将你的困惑与疑问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
3.每组把最能代表自己组看法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三、展示交流
过渡:请你们把小组学习的成果与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说说自己小组是怎么体会到这个词的呢?
1.各小组对板书的词语进行解读。
各小组出一个代表上台交流,组内其他同学适时补充,小组也可以通过朗读展示自己组的阅读感受。
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
2. 讨论每组在合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与困惑。
四、矫正反馈
练习:
1. 出示学案见补充习题p55-56第三、四、五题。
2. 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反馈订正。
小练笔:
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式品尝一种水果并写一段话。
———————————————————————————————————————————————————。
五、总结提升
《石榴》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写出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请同学们回家预习习作5,看看习作5里的动物们又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