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_供应链设计原则_
- 格式:pdf
- 大小:279.33 KB
- 文档页数:3
供应链设计遵循的原则
供应链设计遵循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端到端可见性:供应链设计应该确保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交付,整个过程的可见性。
这有助于提高协作和沟通,及时调整计划并解决问题。
2. 弹性和灵活性:供应链设计应该具备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这包括灵活的产能规划、库存控制和供应商选择。
3. 风险管理:供应链设计应该纳入风险管理的考虑,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应对这些风险。
这可以包括多供应商的策略、备份计划和风险分析工具的使用。
4. 成本效益:供应链设计应该追求成本效益,通过降低运输、库存和加工等方面的成本来提高整体效率。
这可以包括优化运输路线、减少废品和提高生产线效率等。
5. 可持续性:供应链设计应该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这包括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维护供应商合规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措施。
6. 客户导向:供应链设计应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并满足客户的质量和服务要求。
这可以包括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持续改进供应链运作等。
以上原则可以帮助供应链设计者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策略,并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然而,不同行业和公司可能有不同的重点和优先考虑因素,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灵活调整。
简述供应链设计原则。
供应链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导向原则:明确供应链设计的目标,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库存管理等。
目标导向原则有助于为供应链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2.客户中心原则:供应链的设计应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
了解客户的偏好、需求和期望,以便在供应链中提供优质、及时和有效的服务。
3.系统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将整个供应链流程视为一个整体,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进行全面考虑。
这有助于确保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4.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在系统建模设计方法中,存在两种设计方法,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
自顶向下的方法是从全局走向局部的方法,自底向上的方法是从局部走向全局的方法;自上而下是系统分解的过程,而自下而上则是一种集成的过程。
在供应链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5.简洁性原则:为了能使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是精简的、具有活力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
6.协调性原则:供应链的各节点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协调性,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7.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需求波动、交货延迟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供应链时,需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降低风险。
8.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9.战略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供应链设计中,应考虑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10.兼容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考虑与其他供应链的兼容性,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并促进资源共享。
11.适应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具备适应性,以应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通过灵活调整供应链结构和流程,使供应链能够适应不同情境和需求。
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供应链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流程。
供应链的构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设计供应链的原则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
1. 确定供应链的目标在构建供应链之前,企业需要明确供应链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时间等。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供应链,并确保整个供应链的活动都与目标相一致。
2.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选择供应商是供应链构建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选择那些能够提供高质量原材料、稳定供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此外,供应商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距离近的供应商可以提供更快的交货时间,并降低运输成本。
3.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签订长期合同、提供及时支付等。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互信,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
4. 管理库存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根据需求预测和订单量来控制库存水平。
这样可以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和生产停滞的风险。
5. 优化物流管理物流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企业需要优化物流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等。
这样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交货速度,并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6. 采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企业可以使用供应链管理软件来跟踪库存、订单、运输等信息,并实时更新供应链中的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供应链,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7. 实施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企业需要不断地评估和改进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包括供应商选择、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等。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供应链的构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管理库存,优化物流管理,采用信息技术,实施持续改进。
供应链设计遵循的原则供应链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
通过合理的供应链设计,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供应链设计遵循的原则。
1. 灵活性:供应链设计应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业务扩展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供应链应该能够快速调整产能、物流和库存管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2. 可见性:供应链设计应提供透明度和可见性,确保信息流畅并准确。
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3. 风险管理:供应链设计应考虑风险管理的策略,以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包括制定灾备计划、建立备用供应商网络、管理物流风险以及确保持续的供应链运作。
4. 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设计强调与供应链中的各个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分销商等合作伙伴保持紧密的合作和沟通,可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和质量。
5. 环境友好:供应链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资源浪费、优化物流路线和采用环保材料等方式,企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品牌形象。
6. 创新和技术应用:供应链设计需要关注创新和技术的应用,以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供应链物流追踪,使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预测和需求计划,以及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等。
7. 成本效益:供应链设计的目标之一是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通过优化运输和库存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供应链协同以及避免资源浪费等手段,企业可以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8. 持续改进:供应链设计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不断评估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业务条件,并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企业可以设计出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
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在市场中取得持续的成功。
供应链设计遵循的原则供应链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和原则,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优化。
以下是供应链设计遵循的一些原则:1. 顾客导向:供应链设计必须以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
供应链应该通过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通过理解顾客需求并将其纳入供应链设计中,企业可以实现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2. 简化和优化:供应链设计应该尽可能简化和优化整个供应链流程。
这包括减少流程环节、优化物流和仓储、合并供应商和分销商、优化库存水平等。
通过简化和优化供应链,可以提高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3. 灵活性和适应性:供应链设计应该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波动。
这包括灵活的供应链网络、多样化的供应商和分销渠道、快速响应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等。
通过建立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供应链,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动和风险。
4. 合作和协作:供应链设计必须建立在合作和协作的基础上。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努力实现供应链的共同目标。
通过合作和协作,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流和冲突,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整体绩效。
5. 数据驱动:供应链设计应该基于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这包括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以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通过数据驱动的供应链设计,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的状况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6. 持续改进:供应链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持续关注供应链的性能和效果,并不断寻找改进的机会。
这包括识别和解决问题、评估供应链的绩效和效益、寻找新的创新和改进的机会等。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保持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7. 风险管理:供应链设计应该考虑风险管理的原则。
这包括评估和管理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和风险应对措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随着现代商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强大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优化的供应链运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卓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1. 系统整合原则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集成的系统,能够整合各个环节和部门的信息和流程。
这包括物流、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流程的高效运作。
2. 协同合作原则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该促进供应链各个环节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
通过技术手段,包括供应链协同平台和共享信息系统,实现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3. 数据驱动原则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基于精确、实时的数据分析,驱动决策制定和执行。
通过整合并分析供应链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库存情况、销售趋势和供应商绩效等信息,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以优化供应链运作和降低风险。
4. 灵活性原则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商业需求的动态变化。
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快速调整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和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1. 流程优化首先要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流程分析和优化。
通过对现有流程的评估和优化,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机会。
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本效益、资源利用和运作效率等因素,以确保供应链运作的高效和顺畅。
2. 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中,技术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网络实现对供应链流程和物流运作的实时监控和跟踪。
此外,供应链协同平台和信息化系统也是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关键工具。
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一、深究客户需求
供应链设计应以客户需求为指导,尽可能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提高
客户的满意度。
因此,在设计供应链时应考虑客户的购买习惯、需求量、
产品性质等,以便将其与服务的最佳结合。
例如,客户可能更倾向于在线
购买,为此,可与第三方平台实施全面合作,增加线上销售渠道,提升服
务体验,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购买服务。
二、研究供应商信息
除客户需求外,供应链设计同样应研究供应商情况,以便建立优质的
供应链。
对于供应商的研究包括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价格结构、供货能力等,以便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对于多家供应商,可以进行竞争,以选择
最优的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三、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设计供应链之前,应考虑如何从供应商顺利交付产品、如何从仓库
配送产品、如何在物流过程中确保产品的安全等问题,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首先,从材料采购到产品的销售,都要从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考虑;此外,在物流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监测,维护产品
的安全性。
四、注重成本管理
在设计供应链的过程中。
供应链构建的基本原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供应链是指将物流、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顺畅流动。
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以下是供应链构建的基本原则。
1. 全面协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需要紧密协同,相互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需要无缝衔接。
只有通过协同,企业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2. 供需平衡供应链的构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规模。
供需平衡可以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3. 信息透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需要实时共享信息,包括市场需求、库存状况、生产计划等。
通过信息透明,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提前做好调整和决策。
4. 风险管理供应链的构建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市场波动、供应商倒闭等。
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供应链,及时应对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5. 持续改进供应链的构建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6. 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的构建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质量、交货准时性、价格竞争力等因素,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性。
7. 技术支持供应链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和协同效率。
8. 考虑环境影响供应链的构建需要考虑环境影响。
企业需要选择环保的供应商,降低物流和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9. 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构建需要拥有专业的人才团队。
企业需要培养和吸引具备供应链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高供应链的专业化水平。
10. 合作共赢供应链的构建需要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销售渠道建立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的优化和发展。
供应链设计的总体原则
供应链设计的总体原则包括:
1. 系统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以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将各个环节和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2. 客户导向原则:供应链设计应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优质服务为出发点,将客户需求纳入供应链规划和决策的考虑范围。
3. 供需平衡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平衡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确保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平衡和协调,避免缺货或积压。
4. 灵活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及时调整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以保持竞争优势。
5. 创新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6. 合作伙伴关系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销售渠道等合作伙伴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发展。
7. 可持续发展原则:供应链设计应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可持续的采购和生产方式,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引言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供应链设计原则”对于学生理解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把握供应链的深刻内涵起着关键作用,是供应链课程教学的重要知识点。
另外,“供应链设计原则”是企业构建完善供应链的理论依据,对供应链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出版的有关供应链管理的代表性著作,关于“供应链设计原则”的表述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仅影响了人们对供应链核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可能进一步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完善“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内容。
2常见观点简述关于供应链设计原则的表述,以孙明贵主编的《物流管理学》[1]和马士华主编的《供应链管理》[2]两本著作为典型代表,由于两书具有一定权威性,其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采纳。
两书归纳的“供应链设计原则”见表1。
表1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典型表述书中对“集成和分解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为:“集成是供应链从局部到整体自下而上资源、信息集中的过程……”,“分解是供应链从全局到局部、由上到下的过程……”,与“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这种表述的本质内涵是相同的。
而其他几条设计原则虽然字面表达略有不同,但其本质含义基本一致,可见这两本典型著作实际上表述了同一套内容。
另外,国内近年来出版的大多专著,关于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内容,表述与上述内容大同小异。
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一书中的表述展开论述。
3问题分析两本专著均对“供应链设计原则”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提再议“供应链设计原则”宫铁立1,2,刘世伦2,王林2,吴秀鹏2(1.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1416;2.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100072)[摘要]研究了当前有代表性的物流著作中关于“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常见观点,分析了书中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供应链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供应链;设计原则;供应链管理[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 (2011)01-0111-02Principles for Supply Chain Design RevisitedGONG Tie-li 1,2,LIU Shi-lun 2,WANG Lin 2,WU Xiu-peng 2(1.Postgraduate Department,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Beijing 101416;2.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Beijing 100072,China)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representative views in logistics works and literatures on the principles for supply chain design,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views,and discusses in-depth the superior alternatives.Keywords:supply chain;design principle;supply chain management[收稿日期]2010-12-01[作者简介]宫铁立(1973-),男,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博士研究生,装甲兵工程学院院务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装备管理与发展。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1.01.035宫铁立,等:再议“供应链设计原则”供应链管理111--物流技术2011年第30卷第1期(总第232期)炼,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性和一定的实践指导性。
随着供应链理论研究地不断深入,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较好应用和体现,原有“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归纳不完整。
第一,供应链的最核心思想是高度重视客户需求,强调客户需求对供应链的“拉动”作用,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客户需求组织和规划供应链管理,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二,供应链核心思想还高度重视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实现节点企业间有效沟通、准确把握需求动态的重要保证,也是供应链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
第三,供应链核心思想还高度重视系统统筹、整体最优,要求企业的目标要与供应链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追求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专著中并未将客户需求、信息共享、整体最优这些供应链的核心思想体现出来,遗漏了重要内容。
(2)关键点把握不准确。
“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没有体现出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对于供应链设计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作为首要的一条原则提出来,必要性不大,应当舍弃。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市场环境的变化莫测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要求提高,提出了供应链柔性化的要求,供应链要对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准确快速的响应,就必须具备柔性化的特征。
“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强调的要预见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简洁性原则”所强调的快速响应、供应链节点精简,这两方面恰恰是供应链柔性化所要求达到的;简洁性原则是说出了实现柔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没完全体现柔性化的本质;动态性原则只是表述了供应链应具有动态化的结构,要应对不确定性,这两条原则没有抓住“柔性化”这一关键点,应予以调整。
(3)层次结构不清晰。
由于“原则”较多,若不进行区分整理,整体结构不够清晰。
应对归纳出的原则进行适当分类,并按照重要程度对其前后顺序做出相应调整,以便于理解和掌握。
4“供应链设计原则”调整建议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应体现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和核心内容。
注重客户需求、有效信息共享、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等都是供应链中应高度重视的内容,也是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所在,是供应链设计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供应链设计原则应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提炼归纳,才能抓住关键,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另外,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应在宏观层面上对供应链构建提供指导,相关的内容要高度概括提炼,结构清晰。
结合问题分析,对供应链的设计原则重新梳理如下。
4.1补充遗漏的重要原则(1)需求导向原则。
供应链是解决“供应--需求”矛盾的功能网链,客户需求的强弱影响了供应链“拉力”的大小;客户的满意程度不仅仅是与客户接触的零售商的责任,而是供应链整体的责任。
供应链的构建过程,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度的过程。
企业进行供应链构建时,应从分析其产品所面临需求的性质入手。
产品的需求性质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与之匹配;产品的需求性质发生变化,供应链的类型也要随之及时调整,否则,就会产生供需不匹配的状况,对企业和客户都产生不利影响。
(2)信息共享原则。
信息共享原则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最基本最关键的步骤是形成信息共享的机制,信息共享的程度往往直接决定了其合作的深入程度。
信息共享也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VM I、虚拟库存等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中,信息共享都是其顺利实施的基础;终端用户的需求信息能否顺利反馈到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信息共享的状况都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因此,信息共享原则是供应链有效运作的基础和保证,供应链的设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共享原则,才能保证供应链“神经网络”的畅通,才能保证供应链发挥出独特优势。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供应链强调整体最优、资源融合思想的体现。
供应链要达到整体最优,就要系统全面地统筹现有资源,打破立足单个企业的局限性思维,站在供应链全局进行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各种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按照系统性原则的指导,供应链的目标不能片面追求单一方面,要在成本、时间、质量等方面整体统筹,达到系统最优;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与供应链的发展战略一致,企业要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提升而努力,从而才能带来自身的实力提升。
4.2调整不合适的原则“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由于体现供应链核心思想不充分,对供应链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指导供应链设计的实践意义都不明显,予以删除。
“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和“简洁性原则”调整为“柔性化原则”:柔性化原则要求供应链既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状态,又不是“朝三暮四”的多变状态,而是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又不失灵活性的动态结构。
供应链设计的柔性化原则体现了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对企业生产、产品服务等一系列要求的不断提高。
一方面,供应链的构成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通过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共抗风险,提升整体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供应链应具备一定的动态性,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中淘汰,从而实现供应链快速重构,确保每一个分子都是最合适的;第三方面,实现供应链柔性化离不开对供应链的精简,删除不能带来增值的环节,选择恰当供应商、分销商,设计合理的供应链节点数,使供应链能够实现快速重组,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活响应,实现供应链的柔性化要求。
(下转第115页)供应链管理112--(上接第112页)4.3梳理体系结构经过补充和调整之后,将供应链设计原则归纳起来有:需求导向原则、信息共享原则、系统性原则、柔性化原则、集优(互补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以上八大原则形成了供应链设计原则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战略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指明了供应链设计过程必须贯穿始终的重要理念,是供应链设计的思想指导;需求导向原则、系统性原则、柔性化原则,属于宏观方向性的原则,指明供应链设计应努力达到的目标;集优(互补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共享原则,指明了供应链设计中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手段,是供应链设计的重要实践指导。
5结束语本文对供应链设计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抛砖引玉,引发思考。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知识点很多,目前还有许多并未完全理清其内涵和本质,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研究过程应大胆创新,不盲从国外的理论,要结合国内实际,形成指导我国供应链管理实践发展的完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1]孙明贵,潘留栓.物流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7-288.[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9~110.图1供应链设计原则体系结构图的数量(单位:个);d i :每种零部件在一辆汽车上的装配数量(单位:个);f i :每种零部件的上线包装数量,每料架的包装数量和使用料架的规格都不同(单位:个);T j :每种零部件的储存周期(单位:天);n 2:以地面平置方式储存的零部件的品项数;N 3储存在阁楼搁板货架区的料箱数量(单位:件);g k :每种零部件在一辆汽车上的装配数量(单位:个);h k :每种零部件的上线包装数量,每料箱的包装数量和使用料箱的规格都不同,零部件在入库后更换包装放入料箱内储存(单位:个);T k :每种零部件的储存周期(单位:天);n 3:使用料架上线的零部件的品项数;M 1:托盘货架存储区面积,加通道(单位:m 2);x 1:托盘货架每个货格的长度(单位:m );y 1:托盘货架每个货格的宽度(单位:m );z 1:托盘货架的设计层数;M 2:地面平置储区面积,加通道(单位:m 2);r i :每种零部件所使用料架的占地面积(单位:m 2);M 3:阁楼隔板货架储区的面积,加通道(单位:m 2);I k :每个货格可摆放的料箱数量,因料箱规格不同而不同(单位:件);x 2:搁板货架每个货格的长度(单位:m );y 2:搁板货架每个货格的宽度(单位:m );z 2:搁板货架的设计层数;M :仓储区的总面积(单位: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