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档编排 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1
Word长文档排版实用技巧与案例分享在现代社会中,文档编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需要排版的长文档来说,合理的排版设计能够提升文档的美观度和阅读体验。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Word长文档排版的实用技巧,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字体和字号是决定文档整体风格和排版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字体能够提升文档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在选择字体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常见的无衬线字体,如Arial、Calibri等。
而字号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文档的内容来确定,一般来说,正文的字号可以选择12或者14号,标题可以适当放大。
案例分享:假设我们要编写一份关于企业年度报告的长文档,我们可以选择使用Calibri字体,设置正文字号为12号,标题字号为16号。
这样既保证了可读性,又展现了专业感。
二、合理利用段落格式段落的设置直接影响文档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合理的段落格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档的内容。
在段落的设置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缩进:合理的缩进能够使文档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可以选择首行缩进或者悬挂缩进,以增加段落的阅读效果。
2. 行间距:适当的行间距能够提升文档的可读性。
可以选择1.5倍或者2倍行间距,使文档更加通透。
3. 对齐方式:根据文档的内容和排版风格,选择合适的对齐方式。
常见的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居中对齐和两端对齐。
案例分享:在编写企业年度报告的长文档中,我们可以使用首行缩进的方式对每一段进行格式设置,行间距选择1.5倍,对齐方式选择两端对齐。
这样能够使整个段落更加整齐、清晰。
三、插入页眉和页脚页眉和页脚是文档中常见的排版元素,能够提供文件信息和导航功能。
在长文档的排版中,合理利用页眉和页脚有助于统一风格和方便阅读。
1. 页眉:可以在页眉中插入公司或者个人的名称、标志等信息。
同时,也可以在页眉中插入页码,以便读者查看文档的具体位置。
2. 页脚:可以在页脚中插入页码和文档的版权信息。
WORD长文档综合排版操作步骤一、页面设置(应用于:整篇文档):1、面边距:(如上图左);2、纸张:16开;3、版式:(如上图右)二、字体、段落设置(全选:Ctrl+A):1、字体:(如下图左);2、段落:(如下图右)三、设计标题样式:格式--→样式和格式--→新样式--→:1.章标题:名称:章标题;格式:⑴字体:华文楷体、加粗、一号;⑵段落:居中、1级、单倍行距、无特殊格式、段前段后各1行;自动更新。
2.节标题:名称:节标题;格式:⑴字体:黑体、加粗、小二号;⑵段落:居中、2级、单倍行距、无特殊格式、段前段后各1行;自动更新。
3.点标题:名称:点标题;格式:⑴字体:华文楷体、加粗、小二号;⑵段落:两端对齐、3级、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各1行;自动更新。
四、标题样式应用:1.启动文档结构:视图—>文档结构图。
2.在每个标题前加序号(“总则”除外);蓝色标题——章标题;红色标题——节标题;黄色标题——点标题。
五、分节:节:由文档划分的独立区域。
例如教材中的章可以划分为一个节,由分隔符的“连续”来划分。
每张(包括“总则”)为一大节。
在每张“张标题”前分别:插入→分隔符→(连续和下一页),用普通视图操作或检验!六、插入页码:1.从“总则”开始,插入→页码→按下左图选择→格式→按下右图选择。
2.从“第一章”开始,用相同的方法将右上图改成“续前节”,一次编完全部页码。
3.若“2”不能完成全部页码,则只能在每张的首页用“1”的方法插入,但每张的“起始页码”必须由上章的末页来定。
七、插入页眉:1.设计页眉样式:格式--→样式和格式--→新样式--→:名称:自定义页眉;格式:字体:幼圆、加粗、三号、居中;边框:底端1.5磅双实下线;自动更新。
2.复制每张张标题:视图→工具栏→任务窗格→样式和格式→剪贴板,复制各章标题。
3.在第3页(奇数页)页眉处插入(从剪贴板中粘贴)第一章标题,再按“自定义页眉”样式来格式。
实训内容二:邮件合并一、实训目的学期结束时,学校要给每位学生的家长发一份通知书,把学生各科成绩发给家长,这些项目除了姓名和成绩等少数项目不一样外,其他各部分完全相同,请使用邮件合并技术解决。
二、实训内容1.建立主文档——家长通知书,效果如下:2.邮件合并打开数据源“学生成绩表.xls”,进行邮件合并,合并后的效果如图所示:3.生成统一格式的信封(1)利用邮件合并技术,给上述家长通知书制作信封,效果如下:实训内容三:长文档的排版实训内容打开“附件1:长文档.Doc”,进行如下操作:1、章使用“标题1”样式,居中。
章的自动编号格式为:第X章(例第1章),其中X为自动编号且为阿拉伯数字序号2、小节使用“标题2”样式,左对齐。
自动编号格式为X.Y,其中X为章数字编号,Y为节数字编号(例2.1)3、新建样式,样式名为:“自定义样式”,具体要求:(1)字体:中文字体为“楷体_GB2312”,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小四。
(2)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0.5行,段后0.5行,1.5倍行距。
4、对出现“1.、2.、3.……”处进行自动编号,编号格式不变。
5、将(3)中的样式应用到正文中无编号的文字。
不包括章名、小节名、表文字、表和图的题注;不包括(4)中设置的自动编号文字6、对正文中的图添加题注文字“图”,位于图下方,居中,要求:题注编号为“章序号”.“图在章中的序号”(例如第1章第2个图,题注编号为1.2);图的说明使用图下一行文字,格式同编号;图居中。
7、对正文中出现的“如下图所示”中的“下图”两字使用交叉引用:改为图X.Y,其中X.Y为图的题注编号。
8、对正文中出现的表添加题注“表”,位于表格的上方,居中。
要求:题注编号为“章序号”-“表在章中的序号”(例如第1章第2个表,题注编号为1-2);表的说明使用表上一行文字;格式同编号;表居中,表内文字不要求居中。
9、对正文中出现的“如下表所示”中的“下表”两字使用交叉引用:改为表X-Y,其中X-Y为表的题注编号。
133 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单击“打印”选项卡,并在“打印选项”选项区中选中“更新域”复选框,则系统会在每次打印时自动更新域,以保证输出的正确性。
另外,选中目录区后,按F9键,也可以更新域。
案例四 长文档的编排—康桥情结应用样式可以使一个文档的格式和风格前后保持一致,特别是对于长文档,例如,毕业论文、教程等。
如果使用标题样式,还可以方便地创建目录,并且使目录可以随文档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利用一些资料,编写一篇主题为“康桥情结”的长文档。
本案例中用到的编辑、排版技巧非常实用,重点包括使用样式,修改样式,为样式添加多级项目符号和编号域,以及生成目录和更新目录。
1.相关的知识点(1)文档的建立(2)文本的输入(3)标题样式的应用(4)正文文本样式的应用(5)样式的修改(6)使用尾注(7)分栏(8)多级项目符号和编号(9)大纲视图。
2.操作步骤(1)创建文档启动Word 2003,在自动创建的空白文档中输入文本。
文本的组织顺序是关于徐志摩和康桥的资料、《康桥再会吧》及其注解和赏析、《再别康桥》及其注解和赏析。
(2)创建文档封面文档封面样文如图3.70所示。
① 插入新页。
将光标定位在文档的开头位置,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命令,在“分隔符”对话框中的“分节符类型”中选中“下一页”。
② 插入艺术字1。
输入主题名“康桥情结”,字体设置为“隶书”、“44号”,填充效果选择“心如止水”,艺术字形状选择“拱形”。
③ 插入艺术字2。
为进一步烘托主题,输入徐志摩的原话“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前两句的结尾按Shift + Enter 组合键加入换行符,艺术字形状选择“空心”。
图3.70 样文封面。
目录(宋体3号单独为页)第XX章XXXXXXX (2)1.1Internet基础知识 (2)1.2网页与网站 (2)表格要求 (2)表格内容小5号宋体,表格居中 (2)3级标题5号宋体缩进2格1.2.1 网站的类型 (2)1.2.2 网页的组成元素 (2)1.3网页标记语言HTML (2)1.4 常用网页制作工具 (2)1.5 网站规划 (2)1.5.1网站规划的流程 (2)1.5.2 网站规划的内容(建设网站前的市场分析,目的功能定位,用户需求,域名申请) (2)1.5.3 网页设计的风格 (2)1.5.4 网页版面设计(布局主要内容,常见的布局结构) (2)1.5.5 网站规划案例 (2)1.6 网络发布与维护(介绍测试发布和管理站点的基本方法) (3)1.6.1网站的发布 (3)1.6.2网站的维护 (3)习题一 (3)实验一 (3)1级标题宋体3号居中加粗第XX章XXXXXXX正文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 5号字体,首行缩进2字符2级标题5号宋体1.1Internet基础知识1.2网页与网站图的要求:居中图名小5号宋体居中在图的下方图1-1 网站的首页表格要求表名居中小5号宋体表x-x XXXXXXXX表格内容小5号宋体,表格居中3级标题5号宋体缩进2格1.2.1 网站的类型1.2.2 网页的组成元素1.3网页标记语言HTML1.4 常用网页制作工具1.5 网站规划1.5.1网站规划的流程1.5.2 网站规划的内容(建设网站前的市场分析,目的功能定位,用户需求,域名申请)1.5.3 网页设计的风格1.5.4 网页版面设计(布局主要内容,常见的布局结构)1.5.5 网站规划案例1.6 网络发布与维护(介绍测试发布和管理站点的基本方法)1.6.1网站的发布1.6.2网站的维护……习题一1. Internet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2. 网页和网站有何区别和联系?3. 网页主要由哪些信息元素组成?4. 简述常用网页设计术语的含义。
Word长篇文档排版技巧(一)市场部经常要出各种分析报告,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十页。
文字功底深厚的小王写东西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每每困扰他的却是排版的问题,每次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修改格式、制作目录和页眉页脚。
最头疼的是上司看完报告后让他修改,整篇文档的排版弄不好就要重来一遍。
制作目录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尽管小王知道Word中有插入目录的功能,可是尝试了几次就弃之不用了,原因是系统总是提示有错误。
现在只能手工输入目录,加班加点数页码居然成了家常便饭。
为了让自己有时间下班后享受生活,小王花了半天的时间学习了一下长篇文档的排版技巧,这才发现,这半天的时间,可以让他享受无数个闲暇的傍晚和周末。
小王把自己的体会重点总结为两点:1. 制作长文档前,先要规划好各种设置,尤其是样式设置2. 不同的篇章部分一定要分节,而不是分页下面就看看他是怎样用新学的技巧制作一篇几十页的长文档的。
单面打印的简单报告这份报告要求的格式是:A4纸;要有封面和目录;单面打印;除封面和目录外,每页的页眉是报告的题目;页码一律在页面底端的右侧,封面和目录没有页码,目录之后为第1页。
设置纸张和文档网格写文章前,不要上来就急于动笔,先要找好合适大小的“纸”,这个“纸”就是Word中的页面设置。
从菜单中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显示“页面设置”对话框,选择【纸张】选项卡,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纸张通常纸张大小都用A4纸,所以可采用默认设置。
有时也会用B5纸,只需从“纸张大小”中选择相应类型的纸即可。
很多人习惯先录入内容,最后再设纸张大小。
由于默认是A4纸,如果改用B5纸,就有可能使整篇文档的排版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
所以,先进行页面设置,可以直观地在录入时看到页面中的内容和排版是否适宜,避免事后的修改。
考虑到阅读报告的领导年龄都比较大,对于密密麻麻的文字阅读起来比较费力,还可以调整一下文字。
通常,很多人都采用增大字号的办法。
其实,可以在页面设置中调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即使不增大字号,也能使内容看起来更清晰。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长文档的排版技巧,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通过学习并应用排版软件的功能,实现文档格式的一致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内容1. 文档格式设置- 页面设置:包括页边距、纸张大小、页眉页脚等。
- 字体设置:包括字体类型、字号、颜色、行距等。
- 段落设置:包括段落间距、对齐方式、缩进等。
2. 目录与页码- 自动生成目录:根据文档内容自动生成目录,并设置目录级别。
- 页码设置:设置页码的位置、格式等。
3. 表格与图片- 表格制作:创建表格,设置表格格式,包括边框、颜色、单元格宽度等。
- 图片插入: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大小、位置、环绕方式等。
4. 标题与页眉页脚- 标题格式:设置标题级别、字体、字号等。
- 页眉页脚:设置页眉页脚的内容,包括页码、公司标志、文档名称等。
5. 目录与页码的更新- 在文档内容发生变化时,自动更新目录和页码。
三、实验步骤1. 创建文档- 打开排版软件,创建一个新的文档。
2. 设置页面格式- 选择“页面布局”选项卡,设置页边距、纸张大小等。
3. 设置字体格式- 选择“开始”选项卡,设置字体类型、字号、颜色等。
4. 设置段落格式- 选择“开始”选项卡,设置段落间距、对齐方式、缩进等。
5. 创建目录- 选择“引用”选项卡,点击“目录”按钮,选择“自动目录”选项。
6. 设置页码- 选择“插入”选项卡,点击“页码”按钮,选择“页面底端”或“页面顶端”选项。
7. 插入表格- 选择“插入”选项卡,点击“表格”按钮,选择表格的行数和列数。
8. 插入图片- 选择“插入”选项卡,点击“图片”按钮,选择要插入的图片文件。
9. 设置标题与页眉页脚- 选择“插入”选项卡,点击“标题”按钮,选择标题级别。
- 选择“页眉和页脚”选项卡,设置页眉页脚的内容。
10. 更新目录与页码- 在文档内容发生变化后,选择“引用”选项卡,点击“更新目录”按钮,更新目录。
- 选择“插入”选项卡,点击“页码”按钮,选择“更新页码”选项。
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14年4月1日报告目录目录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 3 -1、上网计算机数 .................................................................................................... - 3 -2、上网用户人数 .................................................................................................... - 5 -4、WWW站点数.................................................................................................... - 9 -6、IPv4地址数 ..................................................................................................... - 10 -5、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 - 11 -二、网民特征结构........................................................................................................ - 12 -1、用户性别 .......................................................................................................... - 12 -2、用户婚姻 .......................................................................................................... - 13 -3、用户年龄 .......................................................................................................... - 15 -4、用户受教育程度 .............................................................................................. - 17 -5、用户个人月收入 .............................................................................................. - 18 -6、用户职业 .......................................................................................................... - 19 -7、用户行业 .......................................................................................................... - 21 -三、网民上网途径........................................................................................................ - 24 -1、用户上网地点 .................................................................................................. - 24 -2、用户上网设备 .................................................................................................. - 25 -3、用户上网方式 .................................................................................................. - 26 -四、网民上网行为........................................................................................................ - 31 -1、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 .............................................................................. - 31 -2、用户上网时间 .................................................................................................. - 32 -3、用户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 ...................................................................... - 33 -4、用户拥有E-mail帐号数 ................................................................................. - 34 -5、用户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 .............................................................................. - 34 -6、用户上网目的 .................................................................................................. - 35 -五、非网民状况............................................................................................................ - 37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1、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与预期上网的时间 ...................................................... - 37 -(1)、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 - 37 -(2)、非网民预期上网的时间 ....................................................................... - 38 -2、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部分特征 .................................................................. - 39 -(1)、性别 ....................................................................................................... - 40 -(2)、年龄 ....................................................................................................... - 40 -(3)、婚姻 ....................................................................................................... - 41 -六、网民、非网民对互联网的看法............................................................................ - 42 -1、关于“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 42 -2、关于“在单位/学校/邻里中,会上网的人好像高人一等”........................ - 43 -3、关于“使用互联网容易结交不好的朋友” .................................................. - 43 -4、关于“使用互联网容易暴露隐私” .............................................................. - 44 -5、关于“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 - 45 -6、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 - 46 -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
对CNNIC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