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96.82 KB
- 文档页数:2
- 181 -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信作者:柏强中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王卜玉① 柏强② 【摘要】 肩手综合征(SHS)作为脑卒中发病后遗症,造成患者上肢水肿、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近年来,临床上针对SHS 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案越来越多,查阅相关文献,祖国医学在治疗SHS 方面疗法丰富,优势明显,现总结中风后SHS 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简便、有效新思路。
【关键词】 中风 肩手综合征 肢体肿胀 综述 针灸治疗 doi:10.14033/ki.cfmr.2024.09.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9-0181-04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apoplexy Shoulder-hand Syndrome/WANG Buyu, BAI Qia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9): 181-184 [Abstract] 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 as a sequelae of stroke, causes upper limb edema, pain and various degrees of dysfunc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mechanism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s for SH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bundant therapies and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SHS.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linical research on SHS after stroke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simple and effectiv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 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Swelling of the limbs Review Acupuncture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中风即脑卒中,是脑部血管损伤或结构改变后,血液流动出现异常造成脑部组织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抽选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功能与上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上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由于中风后引起的上肢功能性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上肢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1]。
为了更好的恢复患者上肢功能,临床上常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中风影响,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本文主要探究分析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抽选1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71例,男性39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在5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2±6.28)岁。
对照组71例,男性38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在54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61±6.32)岁。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差异不大,可比性较高。
纳入排除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第二,本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三,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
1.2方法实验组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针刺疗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7), 10753-1075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71502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徐莹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6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7日摘要目的:介绍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合理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治疗,中风,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Apoplexy Shoulder-Hand SyndromeYingchao XuThe First Clinical School of Medicin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Jun. 6th , 2023; accepted: Jul. 1st , 2023; published: Jul. 7th , 2023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apoplexy shoulder-hand syndrome, so as to rationally select 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ost-apoplexy shoulder-hand syndrome,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therapeutic effect. KeywordsAcupuncture Therapy, 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Research Progress, Summary徐莹钞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肩手综合征也被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是中风病人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脑卒中后的1~3个月内出现,主要表现为肩部和手部的疼痛、肿胀及其肢体运动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肩及手运动功能的丧失,这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摘要选取肩手综合征(RSD)I期患者65例,进行针刺疗效观察。
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20例。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针刺组治疗RSD的总有效率优于穴封组,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针灸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风并发症肩手综合征针刺疗法资料与方法收治肩手综合征(RSD)患者65例,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20例。
均符合诊断标准[1]。
45例针刺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49~70岁,平均59.5岁;病程7~30天。
20例穴封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6~72岁,平均64.5岁;病程6~28天。
针刺组脑出血12例,脑梗死33例;穴封组脑出血6例,脑梗死14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针刺组:①选穴:肩髃、肩前、臂臑、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十宣;②操作:刺肩髃、肩前、臂臑、曲池、外关、合谷,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以关节部有强烈的酸胀感并向关节上下放射为度,中渚平刺透向液门,行泻法,留针30 分钟;治疗每日1次。
十宣穴点刺放血,每指出血3ml,每5日1次。
穴封组:于肩髃穴、肩前及臂臑穴用普鲁卡因2ml加氟美松5ml,维生素B 1 2ml维生素B122ml封闭治疗,每5日1次。
两组病人均治疗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标准依据《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中风”的疗效评定标准[2]。
①显效:浮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无手的小肌肉萎缩;②有效:浮肿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结果见表1。
讨论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综合征(RSD),在瘫痪严重的上肢多见,认为额、顶、颞叶病灶易发此病,是中风后并发的肩、手疼痛及运动障碍。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7-05-03T11:32:41.2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作者:吴迪1 张丽娜2 [导读]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运动疗法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方法安全简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1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市中医医院急诊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针刺运动疗法对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治疗。
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予以评估,并评定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功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328-02 肩手综合征(RSD),又叫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多在脑卒中后l~3个月内逐步显现,其特征主要有患侧肩痛,且活动受限;患侧手痛,出现浮肿,腕骨区背侧面呈现肿胀现象,皮肤温度提高,肤色改变,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痉缩畸形[1]。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患者的研究,探讨针刺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现予以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患者 2015年1月—2016年10月的就诊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2±2.8)岁;其中脑梗塞46例,脑出血14例;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5天,平均病程为(60.5±35.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