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治疗寒哮证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08.75 KB
- 文档页数:1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疗法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李小艳【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huangfuzixi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Methods 95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budesonide),52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aconite xi xintang).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4%,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ahuangfuzixi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significantly.%目的: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
方法95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布地奈德),观察组52例(麻黄附子细辛汤)。
结果察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81.4%,P<0.05。
结论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143-144)【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小儿;支气管哮喘【作者】李小艳【作者单位】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3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时,多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时副作用多,影响了患儿恢复[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哮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编/陈明、张印生
【方药】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1)
【解说】
本方所主,系太、少两感证。
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
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为特征。
用麻黄解太阳寒邪,细辛温少阴寒邪,附子温经扶阳。
三药相合,于扶阳之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之中不伤阳气。
【运用】
哮喘
傅国光医案:钟某某,女,46岁,1948年6月3日诊。
患哮喘十年,每因寒冷或气候骤变而发病,此次因劳动后汗出着凉而起。
诊见:恶寒,无汗,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胸闷,咳痰清稀。
舌苔白滑,脉象沉迟。
辨为冷哮。
由素体阳虚,气不化津,冷痰壅聚,内伏于肺,遇感而发,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10克,细辛6克,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二剂。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早晚二次温服。
6月5日复诊:药后哮喘见平,诸症亦退,后以金匮肾气丸加味调治而愈。
(江苏中医1985,<10>:36)
按语:恶寒、无汗,太阳有寒也;苔白滑、脉沉迟,少阴阳虚也。
寒邪外袭,肺肾虚寒,气冷津凝成饮,上干肺娇,而发哮喘。
故用麻
黄附子细辛汤解表温里,宣肺平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症候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的方,主要可以治疗表里俱寒,即外感风寒,心肾阳虚,还可以治疗感受风寒以后的暴哑或是失音,都是一种表里同病的症候。
主治证候为发热,恶寒甚剧,虽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脉沉微。
有的说它表里俱寒,表里同病。
表寒就是外感风寒,里寒是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具体来讲,涉及到肾阳虚了。
所以有的说寒伤肾肺,在第二个是暴哑了,不但治疗暴哑暴盲,所以这个方用得非常宽,但是做为原书主治里边是阳虚外感风寒,表里俱寒。
《伤寒论》上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就是心肾阳虚,心肾阳虚,心反映出是阳气者,精则神藏,阳气温养心神,肾反映出热力来源,所以肾阳虚本身就有畏寒恶寒的特点。
那外来又感受风寒,那少阴并就心肾阳虚,本身特点是恶寒的,所以张仲景说:少阴病,反发热,恶寒怎么反而发热呢?说明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说明是表证,表证脉应当浮的,脉沉者,脉又沉的,又反证了阳气很虚了,不能鼓动血脉,所以简单几句,他描述了一个表里俱寒,阳虚感受风寒的一个特点。
所以他也应该有恶寒发热,外感风寒,但发热较轻,恶寒甚剧,恶寒很重,这恶寒本身有外来风寒的因素,风寒束表因素,又有本身是少阴病心肾阳虚,特别肾阳虚的基础,所以恶寒很重,虽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虽然盖得很多,穿衣服很多,内在之寒,内生之寒,不是一下子,不像较轻的这个,特别是肾阳虚以后,四肢逆冷,厥逆,不像脾胃阳虚这种不温清冷这个程度,脉呢,出现沉微,所以从这个病机,表里俱寒,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是这样一个特点。
主治: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则失音,或咽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暴哑实际上都是感受外寒以后,这要说明的,笼统说这个突然音哑的话,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在临床看,这类突发音哑往往是,不是说完全发不出,发来声音非常重浊,有些还可以由于寒性收引凝滞,本来长期阳气不足,不能温化,就会咽喉部分,像慢性咽炎这些,有痰气互结,有感受强烈外寒以后,寒伤心肾,就造成了闭阻肺窍。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体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喘时间和止咳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喘时间和止咳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的平喘和止咳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哮喘性支气管炎;小儿;麻黄附子细辛汤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又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类型比较特殊的支气管炎,是由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春、冬和气候变化时易发[1]。
该病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较为多见,患儿会出现咳嗽、发热、喘息及呼气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临床治疗多以抗感染、止咳和止喘等传统方法为主,但效果欠佳[2]。
笔者选取86例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临床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具体如下:1.基线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86例,其家长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中男童26例,女童17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年龄(2.02±0.53)岁。
观察组中男童25例,女童18例;年龄11个月~4岁,平均年龄(2.06±0.5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对症治疗,咳喘严重的患者,可将2ml的普米克和2ml的可必特加入5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次。
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体会:过敏性哮喘导读:本文介绍了运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一些急、慢性病及难治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并附验案5则。
希望大家在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上,有一定启迪。
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体会作者/冯世纶近来我们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下简称麻附辛汤)治疗急、慢性病及疑难病,加深了对本方证的认识,今通过临床治验案介绍一点体会。
治疗慢性病过敏性哮喘:唐某某,女性,40岁。
病案号81486。
哮喘发作1年多,服中西药未能缓解。
前医曾按三阳合病予服大柴胡合葛根汤加生石膏38剂不效。
近期症状:白天无咳喘,但见鼻塞流涕,头痛,精神不好,思睡,背恶寒,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咳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苔薄黄,脉弦细沉。
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花生、芝麻、大豆等8种物质过敏。
血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6.25mPa·s,血浆比粘度1.98,全血还原粘度11.17,红细胞电泳16.70s,红细胞压积47%。
免疫球蛋白检查:IgGI.24g/L,IgA1.10g/L,IgM1.38g/L,血乙酰胆碱44.9μg%。
治疗经过:予麻附辛汤:麻黄10g,制附片6g,细辛6g。
服3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轻,渐增加附子用量,由6g增至12g,经服2月多,喘平。
复查血流变学:全血比粘度4.86mPa·s,血浆比粘度1.94,全血还原粘度9.73,红细胞电泳15.03s,红细胞压积40%。
免疫球蛋白:IgG2.34g/L,IgM2.11g/L,IgA0.99g/L,血乙酰胆碱63.60μg%。
经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鼻塞流涕、头痛为表证,但背恶寒,脉沉细弦,精神不佳,白天思睡为阳虚内有寒饮,加之用治三阳合病的方药重伤正气,出现了外寒内饮的麻附辛汤方证。
谨守病机,效不更方,故用简单的几味药便治好了1年多的哮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治疗寒哮证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治疗寒哮证的效果。
方法:共选取44例患者,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水煎服,日一剂,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
结果: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能有效缓解寒哮证。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生半夏;水蛭;寒哮证ephedra asarum tonga raw pinellia tuber treatment of cold syndrome leech clinical observationli zhenhua wang aihua【abstract】 objective: ephedra asarum tonga raw pinellia tuber treatment of cold syndrome leech effect. methods: 44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he use of ephedra asarum tonga raw pinellia tuber leech, shuijianbi, day one, 3 times a day, 7 days for treatment. results: 2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18 cases, 6 cases, 86% efficiency. conclusion: ephedra asarum tonga raw pinellia tuber lee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cold syndrome.keywords ephedra asarum fuzi soup, raw pinellia, leeches, cold syndrome【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22-01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治疗冷哮证30例夏清青;唐跃年;江卫龙【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治疗冷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喘息、咳嗽症状的中医疗效积分、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治疗冷哮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5(034)011【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哮喘;冷哮证;肺通气功能【作者】夏清青;唐跃年;江卫龙【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市中医院呼吸内科,2144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剂科,2000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市中医院呼吸内科,2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哮病多因复感外邪、情志、劳倦、饮食等诱动内藏之宿痰,致痰阻于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而发病。
“冷哮证”为哮病中常见的几种证型之一,多因气虚阳虚、内生痰饮、外寒而诱发。
笔者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接触哮喘反复发作者很多,临证诊为“冷哮证”,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治疗,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江阴市中医院住院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9.7±8.4)岁;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0.6±7.8)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诊断符合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1]。
1.2.2 中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病的诊断依据及冷哮证的临床表现。
麻黄细辛附子汤名医用方心得【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301条)。
【药物组成】麻黄二两(6g)(去节),细辛二两(6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
症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微沉。
现代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阳虚感寒者。
【用法】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3服。
【名医用方心得】1.郝万山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从方子组成上看,麻黄是散表寒的,附子是温少阴里阳、散少阴里寒的,而细辛既可以散太阳表寒又可以散少阴里寒,所以它是一个太阳和少阴同治的方子,这是从药物上来分析它的临床适应证,实际上是有轻度的少阴里阳虚,仅仅是轻度的,又兼有太阳表证,这是太少两感,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到了寒邪而发病,少阴兼有阳虚的程度,仅仅是见到了一点脉沉,没有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细,但欲寐”这些严重的里阳虚衰的症候,所以它也符合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的条件,为什么表里病机密切呢?太阳和少阳脏腑相相连,经脉相络属,它们是相表里的。
所以同时感受到了邪气,这等于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到了邪气,所以它们的病机关系还是很密切的,里证呢,又不是大虚证,没有“下利清谷,畏寒蜷卧,四肢厥逆、脉微细,但欲寐”,仅仅是一点脉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这是表里同治的例子。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锡纯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
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
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
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
•68•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3月第21卷第5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效果刘建吉(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457001)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洽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洽的8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洽疗,观察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洽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洽疗前两组哮喘控制测试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洽疗后两组哮喘控制测试分数均较洽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洽疗前两组呼吸峰值流速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洽疗后两组呼吸峰值流速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均较洽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洽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
关键词: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5.03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老年群体身体机能下降,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叭因老年患者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其哮喘症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哮喘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数治疗方法仅仅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且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也导致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
相关临 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哮喘疾病疗效较好,并且药物作用时间长、副作用较少叫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分析和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治疗寒哮证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23T15:03:06.19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振华黄爱华[导读]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治疗寒哮证的效果。
方法:共选取44例患者,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水煎服,日一剂,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
结果: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半夏水蛭能有效缓解寒哮证。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生半夏;水蛭;寒哮证【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22-01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证的发生,多为宿痰内伏于肺,遇外感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哮证可分寒哮、热哮,主要与病因于寒和病因于热的不同。
因笔者地处西南,湿气较重,冬季阴冷潮湿,所接触患者哮证以寒哮为多。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半夏水蛭粉治疗多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源于我院急诊科患者,诊断标准采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1],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55.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5天。
1.2治疗方法:中药处方:生半夏 9g 水蛭粉(冲服)1.5g 麻黄9g 细辛6g附片 9g 生姜 2片。
水煎服,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150ml,7日为一疗程。
一疗程后判断疗效。
1.3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
有效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症状无变化。
2结果
显效20例,有效18 例,无效6 例,有效率86%。
3讨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始见于《伤寒论》,功用助阳解表。
原用于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本意邪入不深,正气虽虚不甚,可以汗解。
故用麻黄配细辛,助阳发汗,使表里之邪速解。
麻黄辛、苦,功效发汗、平喘、利水;附片辛、热、有毒,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细辛辛、温,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干姜辛、热,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四药合用,既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又能解表散寒以祛表邪,对哮证中的寒哮尤为适宜。
唯此方对祛除宿痰仍显无力,故加用生半夏、水蛭粉。
生半夏辛、温、有毒,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能燥湿而化痰,并具止咳作用,为治湿痰的要药。
生半夏本有毒,不宜内服,但与生姜合用,既可解生半夏之毒,又可保留其药理作用。
水蛭粉咸、苦,功效破血逐瘀,入络搜邪。
上二药合入此方,能大为增加祛除宿痰之功,而收止哮平喘之效。
典型病例:王某,男,63岁,2009年12月15日就诊。
哮喘反复发作10+年,冬重夏轻,以前选用中医药治疗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喉中哮鸣有声,张口耸肩,不能平卧,咳痰色白,稀薄,恶寒背冷;视其面色晦暗,舌苔白滑,脉沉弦,诊断为寒哮证。
予以上方以温肺散寒,祛痰平喘。
4剂后喘咳大减,自觉胸中舒畅。
后以六君子汤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调养。
随访3月未复发。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97:62-6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1994:5-6作者单位:644200四川省江安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