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二、浩瀚的宇宙(2)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8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公开课 2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公开课-2第九.2章地球和太阳系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研究地球和太阳系。
原子、地球和太阳系的内容是课程改革第二阶段教材新增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是初中物理四大主题之一(材料、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和能量)。
地球和太阳系是密度、分子原子和宇宙的三个次要主题之一。
材料的主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结构的规模,从宇宙到微观粒子——分子和原子。
空间尺度从1027M跨度至10-18m、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这一范围将扩大。
地球、太阳系内容在教材中隶属于“从原子到星系”这个章的第二节内容,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两大前沿领域: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
这个章包含了两个二级主题,微观和宏观的物质结构,地球、太阳系属于宏观的物质结构,属于天体物理的范畴。
虽然,这个部分内容不多,但却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限制,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宏观的物质结构,感悟科学的宇宙观。
知识点要求为知道级。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和使用资料,学会如何获取、整理和使用资料,提高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水平,感受太阳系约化模型的建立过程,了解模型建立在人类理解物质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在不断发展、理解在逐步深化,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构成及各行星的特点。
(2)了解数量级在研究物质宏观结构中的意义。
(3)初步学会按比例缩小太阳系模型。
2、过程与方法(1)体验使用各种球体模拟太阳系结构比例缩减的活动,感受模拟方法的学习,了解太阳系的空间结构。
(2)初步经历查询、获取资料,并实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地球和太阳系”,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的宇宙观。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过程,感知人类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使学学生应该培养敢于质疑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重点难点: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3.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二、两种学说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三、恒星也在运动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四、太空有无数的星系1、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银河系: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总星系:20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1923年10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这台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离为225万光年,远远超出银河系范围.随着仙女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发现,人们从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总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五、破解宇宙奥秘之路学生阅读书本演示:演示说明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原始火球爆炸空间膨胀、温度降低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本节小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的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教学反思。
课题: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面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难点:认识不同种类天体及其特点一.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1.古代天圆地方说2.地圆说(亚里士多德)3.地心说(托勒密) :托勒密地心体系图4.日心说(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5.宇宙大爆炸理论(伽莫夫) :奇点——原子核的形成——原子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二.宇宙概观(一).宇宙中的天体分类1.恒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2.行星:定义包括以下三点: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3.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4.彗星: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俗称“扫把星”。
(1994.慧木相撞)5.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地球周围的小行星)6.流星: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
又叫贼星。
7.星际物质: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物质。
8.星云: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
(二).认识宇宙1.地球2.地月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系的其它星体:冥王星,齐娜,彗星,小行星(3)太阳系天体构成图4.银河系(银河系图片欣赏+银河系结构图)5.河外星系6.总星系总结(一)宇宙的层次总结(二)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结(三)天体系统(三)宇宙图片欣赏三.飞向太空(一).我国古代人的飞天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二).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史1. 航天技术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3.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1961.4.12 东方-1 前苏联加加林)4.人类首次登月(1969.7.20 阿波罗-11 美国阿姆斯特朗)(三)三.简单介绍我国的飞天史四.破解宇宙之谜一.古人的探索足迹1.中国古代东汉张衡及其浑天仪2.古人绘制的星象图(星象图+夏季星空图)二.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三.哈勃的发现(2图+光的多普勒效应)四.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模拟图)五.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宇宙电磁辐射图(1)宇宙形成图(2)宇宙演化图(3)物质的空间尺度补充介绍:1.宇宙中的暗物质2.宇宙构成结构图3.20光年外发现第2个"地球"教学反思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银河系,从自己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到学生课外阅读以及书上的图片等多方面去说说银河系的样子,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总结的时候老师提醒同学可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