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习题新版北师大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59.56 KB
- 文档页数:3
16.2“浩瀚的宇宙”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太阳系中属于行星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冥王星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在电子、质子和中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D.固体的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所以凝聚在一起,有固定的外形和体积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对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固体、液体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气体、固体4.下列各星球中,属于行星的是()A.月球B.地球C.彗星D.太阳5.关于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B.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C.在中子、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6.按照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 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B. 生物体→电子→原子→原子核C. 原子→原子核→中子D. 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7.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 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D. 宇宙是有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8.月球属于太阳系中的()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彗星9.科学家们发现,星系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红移”,这一现象说明()A. 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B. 星系在向我们靠近C. 星系保持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0.在太阳系中,属于恒星的是()A. 太阳B. 地球C. 月球D. 土星11.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 质子原子核原子B. 原子原子核质子C. 原子核质子原子D. 原子质子原子核12.下列现象或事例与对应的物理知识连线错误的是()A. 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及体积﹣﹣﹣﹣分子间距很大,分子几乎不受力B. 鞋底上的花纹﹣﹣﹣﹣增大摩擦C. 铁轨铺在路枕上﹣﹣﹣﹣﹣减小压力D. 船闸﹣﹣﹣﹣连通器原理13.关于微观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D.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14.张睿同学在学习了“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对于所学知识有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 将两个表面光滑得铅块相互压紧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故平常物体不带电D. 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1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表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16.小玲同学在宿舍里吃榴莲糖,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是________现象。
浩瀚的宇宙一、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2.关于宇宙的奥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意大利学者布鲁诺指出宇宙根本就没有中心B.美国科学家哈勃指出所有河外星系正在离我们银河系而去,其退行的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C.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以10亿计的类似星系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3.世界上第一个乘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 )A.加加林B.杨利伟C.阿姆斯特朗 D.齐奥尔科夫斯基4.晴朗的夜空,天上高悬着月亮,从人们对天体的分类上,月亮属于( )A.恒星类 B.星系类C.卫星类 D.行星类5.发动天文学领域革命,创立“日心说”理论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 B.哥白尼C.哈勃 D.伽莫夫6.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对宇宙的起源和形成原因普遍认同的是( )A.宇宙急剧膨胀 B.板块的分裂移动C.混合气体的凝聚 D.一开始就具有的二、填空题7.1948年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宇宙起源于一次“____________”,爆炸生成的“原始火球”不断膨胀而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了今天还在________着的宇宙。
8.1929年,美国科学家哈勃在天文观察中发现:“所有的河外星系正离银河系而去,其退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说明我们的宇宙处于________之中。
1948年,伽莫夫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学说,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这个学说得到了一些实验观测的支持。
9.我国于________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于________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__________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2年3月25日,我国____________飞船成功发射,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____________载人飞船,中国实现了遨游太空的理想。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16.2 浩瀚的宇宙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0•满洲里市一模)按照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中子B.生物体→电子→原子→原子核C.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D.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2.(2019秋•西安月考)下列物体尺度最大的是()A.太阳系B.银河系C.木星D.地球3.(2019春•兰陵县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把PM2.5、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PM2.5→NO2分子→原子核一电子B.NO2分子→PM2.5→原子核一电子C.NO2分子→原子核→PM2.5一电子D.NO2分子→原子核一电子→PM2.54.(2019秋•房山区期末)根据物质尺度的大小,将①太阳系②地球③月球④银河系,从小到大排列,其中正确顺序是()A.④①②③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2019•黄石港区校级模拟)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可以再分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D.地球绕太阳转,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6.(2019•呼伦贝尔)物质世界中,从宏观到微观的大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是()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B.银河系→太阳系→生物体→地球→电子→原子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电子→原子D.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地球→原子→电子7.(2019•泰兴市校级二模)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空间尺度大小各异,以下尺度最小的是()A.电子B.银河系C.太阳系D.分子8.(2019春•无锡期末)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将①生物体、②电子、③原子、④原子核、从大到小排列,其正确顺序为()A.③④②①B.①③④②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9.(2019秋•丰台区期末)关于宇宙、通信和微观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光不属于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10.(2019•姑苏区校级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光年是时间单位,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B.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1.(2019春•吴中区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浩瀚星空中的恒星绝对不动的B.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也存在排斥力C.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12.(2019春•鱼台县期末)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6.2“浩瀚的宇宙”知识过关练习题一、单选题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的是( )A.米粒B.柳絮C.细菌D.原子2.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C. 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3.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4.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A. 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B. 它包含有几个分子C. 它有几个“纳米”D. 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5.下列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夸克、质子、原子、分子、地球、银河系、太阳系B.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C. 太阳系、太阳、地球、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D. 地球、太阳、生物体、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6.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B.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C.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在不断的膨胀D. 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7.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它们都体现了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C.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有质子和电子D. 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8.小宇在学习了“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PM2.5引发雾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如图,教材中用类比的物理思想方法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 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A. PM2.5 分子原子核电子B. 分子PM2.5 原子核电子C. 分子原子核PM2.5 电子D. 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10.下列关于“从粒子到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空间处处膨胀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汤姆生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B.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 把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ml12.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的是()A. 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B. 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分子C. 太阳系、地球、电子、分子D. 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13.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A. 月球B. 太阳C. 木星D. 地球14.在太阳系中,月球是()A. 恒星B. 行星C. 矮行星D. 卫星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 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二、填空题16. 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亚洲纪录.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如图所示.长征六号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液氧煤油,每次发射可以节约推进剂费用上千万元.液氧煤油发动机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高压补燃关键技术80余项.高压大功率的涡轮泵技术使得“发动机的心脏”涡轮泵成为强劲的动力源泉.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泵产生的最高压强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打到海拔5000米的地方.请仿照示例写出与热学有关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示例:物理现象:煤油燃烧物理知识: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作答:物理现象:________.物理知识:________.17.请将分子、病毒、质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入微观世界尺度图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8.自然学科的先驱哥白尼的 ________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随后,科学家 ________首先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19.在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 ,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_ ,地球处在离太阳较近的第________ 条轨道上.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行星和恒星早期人们认为恒星是静止不动的星体,所以称其为“恒星”,绕恒星转动的星体叫行星,而绕行星转动的星体则叫卫星.在太阳系中,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不停地发热、发光,在太阳的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其公转,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连同它的八大行星和许许多多的小行星、彗星组成了太阳系,其中太阳为恒星.人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阳的行星,而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其实太阳也是在运动着的,太阳以2.46×108年的周期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只是由于太阳距地球太远(1.5×1011m),不借助特殊的天文仪器很难发现它的运动,其实,所有的恒星都在宇宙空间高速地运动着.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但在太阳系外却有着无数的恒星,夜晚仰望天空时,肉眼所能见到的点点繁星,除了五颗大行星之外,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1)请在横线上说明以下几个名词之间的包含关系:宇宙、天王星、太阳系、银河系: ________(2)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吗? ________.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_年.21.科学家们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__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 .22.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后来被命名为________ 的行星.23.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科学家观察发现,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这个事实提供了宇宙 ________的证据;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用“光年”做 ________(“长度”或“时间”)的单位.24.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扩张学说,8年级物理(下)课本上用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该实验将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________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___ (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2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物理角度说这属于________现象.三、解答题26.请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27.人类使用内燃机作动力的历史要比使用电力的历史早得多,可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登陆车使用电力而不是内燃机,为什么?28.用图形、大括号或表格描述你所认识的宇宙的结构.四、综合题29.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升高(即声波的频率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降低(即声波的频率降低),这一现象叫多普勒效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光同样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当光源靠近我们或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与声音相同.20世纪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光的频率都向红光方向偏移,称为“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哈勃研究了24个距离已知的星系,由它们发出光频率的偏移推算出他们退行的速度,画出它们退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v﹣r图象,如下图所示.图中只标出其中四种星团,横坐标单位中的l.y.是光年,它表示光在一年内所通过的距离.分析图象,哈勃总结出v和r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即:v=Hr,H为哈勃常数,这便是“哈勃定律”.为解释哈勃定律,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远离我们而去.(1)鸣笛的火车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频率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2)若远处有光源在靠近地球,则在地球上观察到它所发出光的频率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3)由文中“红移”现象推知,红光的频率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紫光的频率.(4)关于图中四种星团速度的描述,符合短文内容的是.A. 四种星团速度相同B. 长蛇星系团速度最大C. 室女云星团速度不断变小D. 长蛇星系团速度不断变大(5)根据短文内容,估算哈勃常数H的值.写出计算过程,一年取3×107s,结果保留到整数.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升高(即声波的频率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降低(即声波的频率降低),这一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当一个光源靠近我们或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与声音发生多普勒效应的规律相同.20世纪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光的频率都向红光方向偏移,称为“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哈勃研究了24个距离已知的星系,由它们进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图象,如图所示,并据此,得出它们退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关系﹣“哈勃定律”.为解释哈勃定律,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远离我们而去.(1)鸣笛的火车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频率________ (升高/不变/降低);(2)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的光的频率都向________ (红光/紫光)方向偏移;(3)由文中“红移”现象推知,红光的频率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紫光的频率;(4)根据短文可知,“哈勃定律”的内容是()A. 所有星系都在靠近我们而来B. 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C. 所有星系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星系退行的速度正比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5)根据哈勃的观察和“宇宙大爆炸”理论,关于短文图象中四种星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种星团的速度相同B. 长蛇星系团的速度最大C. 室女云星团的速度最大D. 长蛇星系团的速度不断变大。
《浩瀚的宇宙》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B、水从高处流到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会生锈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会变咸2、分子的大小大约是()A、3×10-5mB、3×10-8mC、3×10-10mD、3×10-7m3、大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判断4、在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分别是()A、水星、地球B、地球、冥王星C、水星、冥王星D、地球、水星5、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这个单位,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光年是()A、时间单位B、长度单位C、速度单位D、质量单位6、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是()A、质子B、电子C、原子核D、分子7、有一定体积,但没有确定形状的物质形态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B、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液体的蒸发,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冬天口里呼出“白气”,说明分子看得见。
9、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那么原子是由下面哪两部分组成?()A、原子核、质子B、原子核、中子C、原子核、夸克D、原子核、电子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大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2、画出氢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3、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而水在结冰时体积变大,这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请列举出两例。
1、宇宙是由组成的。
2、太阳系是银河系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等九大行星围绕它运行。
16.2浩瀚的宇宙一、单选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B. 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 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B.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C.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大小最小的是质子3.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A. 月球B. 地球 C. 太阳 D. 金星4.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银河系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C.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恒星之一 D.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5.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 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D.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6.张睿同学在学习了“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对于所学知识有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 将两个表面光滑得铅块相互压紧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故平常物体不带电D. 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7.通过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A. 微小的细胞B. 分子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 只要人的视力足够好,就能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D. 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B.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10.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 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二、填空题11.请根据下列物体尺度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银河系、原子、电子、生物体、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________.12.在地球、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带负电的是________,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13.太阳是太阳系的________星,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_星.在月球上勘探的月球车可以通过发射________(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向地球传输信息,若月球车以100瓦的功率连续工作10小时,耗电________度.14.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________ 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___ 就相当于行星.15.在晶体熔化过程中外界所提供的热量,用于减小分子间的束缚,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三、解答题16.人类使用内燃机作动力的历史要比使用电力的历史早得多,可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登陆车使用电力而不是内燃机,为什么?17.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请列举两个相关的现象说明.四、综合题18.有些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及其内部粒子排列的模型如图所示.(1)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2)小张从其他资料中查到了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实例,与小伟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选项是:.A. 物理量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B. 物理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C. 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19.如图所示,在吹一个表面画有许多斑点的气球时会发现,随着气球的鼓起,斑点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化.从任何一点出发,其他的点都可以以它为中心向四周散开,并且距离越远散开的速度越快.如果我们把这个气球比作宇宙,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多谱勒效应,当星系靠近观察者时,见到的星光光谱线向频率高的蓝光方向移动,反之则向红光方向移动.把气球上的斑点看作一个个星系,并选定一个作为太阳系.当我们把气球逐渐吹起时,以太阳系为观测中心,我们观测到的星系大多在向________ 光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它们都在________ (靠近/远离)太阳系,并且距离太阳系越远的星系移动的速度越________ (快/慢).(2)实验说明大多数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___ ,由此推测宇宙正处于________ 之中.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此选项错误;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电子质量非常小,所以原子尺度最大,质子次之,电子最小.此选项错误;C、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m/s×3600s×24×365=9.4608×1015m=9.4608×1012km.此选项错误;D、科学家常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此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①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左右的引力和斥力;②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质子包括了原子的主要质量;③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④为了探究物质的结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已知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用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答案】A【解析】【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所以A正确;B、宇宙有层次之分,但是无限大的,是由无数天体组成,没有所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所以B错误;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C错误;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所以D错误.故选A.【分析】原子的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分子由原子组成;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3.【答案】C【解析】【解答】解:地球、金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太阳为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C.【分析】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4.【答案】D【解析】【解答】解: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还包括银河系等其他星系,故A错误;B、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故B错误;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故C错误;D、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宇宙的真实系统结构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5.【答案】C【解析】【解答】解:A、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香气扑鼻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D、摩擦起电不能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有许多星系组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员;(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6.【答案】B【解析】【解答】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故B正确;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带电的是核外电子,故C错误;D、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小,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的一员,不是宇宙的中心;(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4)地球及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7.【答案】A【解析】【解答】解:使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由于分子是很微小的,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有限,故不能观察到分子、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显微镜能看清微小的物体.8.【答案】D【解析】【解答】解: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八个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 错误.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B错误;C、电子的体积非常小,人凭肉眼就是无法看到电子的,故C错误;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宇宙是有层次之分的,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根据人眼看到的范围分析,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直接看到,而电子、原子、分子需要仪器帮助才能看到.(4)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9.【答案】A【解析】【解答】解:A、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所以A正确;B、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所以B错误;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我们看到的烟雾其实是固体小颗粒在空中飘,和分子运动没关系,所以C错误;D、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平常物体不带电,所以D错误.故选A.【分析】(1)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2)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10.【答案】D【解析】【解答】解:A、“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是错误的,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香气扑鼻说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分析】(1)宇宙是广阔无垠的,没有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2)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从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不是创造了电荷;(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有质子和中子组成的;(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11.【答案】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质子、电子【解析】【解答】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生物体,地球上有很多的生物体和其它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众多星系之一.故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质子、电子.故答案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分析】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地球及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12.【答案】宇宙;电子;卢瑟福【解析】【解答】解:①银河系是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平凡的一员,银河系是其中之一,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地球是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之一,所以,在地球、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宇宙;②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与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③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故答案为:宇宙;电子;卢瑟福.【分析】①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之一,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之一.②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③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3.【答案】恒;卫;无线电波;1【解析】【解答】解:(1)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太阳系的恒星;在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3)W=Pt=0.1kW×10h=1kW•h=1度.故答案为:恒;卫;热传递;无线电波;1.【分析】(1)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太阳系中月球是属于地球的天然卫星,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运转,所以是一颗卫星.(2)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3)利用W=Pt计算消耗的电能.14.【答案】原子;电子【解析】【解答】解: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故答案为:原子;电子.【分析】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一定数目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15.【答案】不能【解析】【解答】解:晶体熔化时会吸热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故答案为:不能.【分析】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三、解答题16.【答案】解: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氧气,内燃机是要用氧气的,在月球上内燃机无法工作,故只能用电力驱动.【解析】【分析】内燃机是要用氧气的,而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氧气,故只有用电力驱动17.【答案】答: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就变小,如处于高温熔化的铁水、钢水、铜水冷却后变成的固态铁、钢、铜;少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就变大,如水结冰.【解析】【分析】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时分子间距很小,液态时分子间距比固态大些,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四、综合题18.【答案】(1)不同物质,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越低,物质密度越小(2)BC【解析】【解答】解:(1)由示意图可知:甲物质分子间隙较小,排列紧密,乙物质分子间隙较大,丙物质分子间隙最大.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说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有关,并且内部粒子排列程度越大,间隙越小,物质密度越大.(2)物理量不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物质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故答案为:(1)不同物质,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越低,物质密度越小;(2)BC.【分析】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的松紧程度指的是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小;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19.【答案】(1)红;远离;快(2)变大;膨胀【解析】【解答】解:(1)把气球上的斑点看作一个个星系,并选定一个作为太阳系.当我们把气球逐渐吹起时,气球上的斑点远离太阳系.以太阳系为观测中心,星光光谱线向频率低的红光方向移动.发光星体接近观测者时,星光光谱线向频率高的蓝光方向移动;当离开观测者时,星光光谱线向频率低的红光方向移动.科学家发现,我们所观测到的星系的星光光谱线大多向频率低的红光方向移动.即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扩大.(2)根据现在绝大多数星系两两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加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宇宙正在膨胀之中.因此,科学家推测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故答案为:(1)红;远离;快;(2)变大;膨胀.【分析】(1)使用多普勒效应得出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他发现远离银河系的天体发射的光线频率变低,即移向光谱的红端,称为红移,天体离开银河系的速度越快红移越大,这说明这些天体在远离银河系.反之,如果天体正移向银河系,则光线会发生蓝移.(2)根据现在绝大多数星系两两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加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宇宙正在膨胀之中.因此,科学家推测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
16.2 浩瀚的宇宙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鼻子可以嗅到醋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2.下列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太阳、地球、原子核、分子B.太阳、地球、分子、原子核C.太阳系、银河系、分子、原子核D.地球、太阳、原子核、分子3.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大到宇宙,小到原子,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和其他七大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带电,说明通过摩擦可创造电荷C.天文学家把“光年”作为衡量时间的单位D.在原子、原子核和中子中,尺度最小的是中子4.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6.“双星伴月”天文现象中的月球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二、填空题7.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 (填合适的单位),若将这枚硬币带到月球后,其质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从微观世界到宇宙,物体的尺寸大小不同,在原子、电子、太阳系、地球四者中,尺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选填“原子”或“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科学家对其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模型。
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选填:“远离”或“靠近”)我们,根据这一现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年前的一次。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精选物理基础打好,公式原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16.2 浩瀚的宇宙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2、了解我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学重点体验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新课教学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们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河外星系谱线红移可以推断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退行远离B.从侧面看,银河系的主体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C.太阳黑子、日珥等太阳活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影响D.“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都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器2.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可以看到它的光谱,如图给出了太阳的光谱.上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宇宙在膨胀,即别的星系与我们( )A.逐渐靠近B.逐渐远离C.距离不变D.无法判断3.下列星球中,属于卫星的是( )A.太阳B.地球C.土星D.月球4.太阳系中属于行星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冥王星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宙起源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原始火球”.B.“原始火球”的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升高.D.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密度无限大,但温度不是很高二、填空题6.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______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若用如图所示黏有小金属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粒的气球来类比宇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______ ,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金属粒都在______ ,此理论被______ 现象所证实.7.在探究宇宙的同时,人类也在探索______ ,电子显微镜是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类能逐渐深入地看清______ 的不同粒子,能看到放大200万倍的铱原子的排列图.8.宇宙每时每刻都在______ ,我们生活在______ 的世界里;______ (填科学家名字)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建立了三大定律,______ (填科学家名字)提出了相对论.9.2021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月球是太阳系中的______ 星.如图所示为玉兔号月球车离开着陆器后独自在月面上展开科研工作.玉兔号的设计中运用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太阳能帆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 能的装置;它的相机可以将拍摄到的画面通过__ (选填“可见光”或“无线电波”)传送回着陆器.当它在月面上匀速行驶时,它的动能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综合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8题.2021年12月17日,我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天,正式启程寻找宇宙中的“幽灵”--“暗物质”.同学们可能习惯认为,宇宙主要是由可见的发光恒星和少量的其他不发光星体如行星构成.但是天文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得知,构成宇宙的成分远比这些多.首先,宇宙中在遥远的星系之间的广大区域存在着看不见也很难探测出来的星系际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星系际气体的质量大约是全部恒星系和发光气体质量总和的10倍!其次,宇宙中还存在别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微子和黑洞,估计这类物质的质量总和大约是所有恒星系(含行星)质量总和的三分之一.可能你觉得这些已经够玄了,但是还有更多更玄的.科学家已经得知,宇宙中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它们不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或任何现在已知的别种粒子(如中微子)构成的.虽然有科学家提出过几种假设,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物质的组成.它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因此它不能因发光(像恒星那样)或反射光(像行星那样)或吸收光(像星系际气体那样)从而被人发现,也没有人在实验室检测到它.但是由于它对星系中星体有引力效应,我们知道它是存在的,而且知道它的含量很多.这种所谓“暗物质”的总质量是全部恒星系和发光气体质量总和的大约60倍!关于“暗物质”是什么?没有哪种已知的物质形式能够说明它,科学家认为它同寻常物质的相互作用必定很弱,否则现在它应当已被我们发现了.不论它是什么,它就在我们周围.也许每秒钟有几十个“暗物质”粒子穿过你的身体,而不在你的身体上留下任何效应.“暗物质”已经激发了在宇宙射线中和高能物理实验的许多探测工作.我国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器--“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在今后的3年太空工作中,“悟空”将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有望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时,火箭点火后搭载着探测卫星加速上升,在此阶段: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重力势能(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依据本文的描述,宇宙中暗物质的总质量大约是星系际气体的______倍.(3)你认为暗物质之所以称为“暗”是因为:______.(4)通过本文的描述你觉得天文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星系际气体的?答:______.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宇宙由物质构成,红移现象更加说明了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星系正在离我们而去,故A正确;从侧面看,银河系的主体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像一个凸起的大透镜,故B正确;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对地球的影响很明显,故C错误;“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都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器,故D正确,故选C。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二浩瀚的宇宙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B.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类似C. 宇宙中的一切天体和物体都是有分子或原子构成D.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3.物理学中常常通过可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下列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 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引力C.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D. 谱线“红移”推测出星系在离我们而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 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5.关于太阳系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间B. 除了太阳外其他个别天体也能自身发光C.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D.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6.科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切离不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 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D. 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7.太空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
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 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 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D. 原子核是不带电的,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8.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A. 彗星B. 恒星C. 行星D. 卫星9.在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中,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天文观测,支持了哥白尼的()A. 日心说B. 地心说C. 星云说D. 大爆炸说10.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B.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C.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11.下列“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A. B.C. D.12.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 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C. “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D.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3.十六世纪,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提出的“______”,否定了影响人类几千年之久的“______”,有力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2“浩瀚的宇宙”质量检测练习题A. 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B.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 质子、夸克、原子核、原子4.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5.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物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 质子、夸克、原子核、原子C.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6.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 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D. 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7.以下说法是对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B.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 微观粒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夸克D. 以上三种都是正确的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B.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D. 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9.90℃的水全部变成120℃的水蒸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B. 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 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D. 水分子在125℃时比90℃时热运动更激烈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 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11.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D. 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12.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 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D .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13.我国已经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A. 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B. 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C.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 PM2.5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14.通过热传递,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图甲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图乙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刻物体分子的排列特点是a图B. 该过程是液化过程C. 该过程需要吸热D. 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常我们见到的物体一般是不带电荷的,是因为其内部没有电荷B. 在探究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电子后才确认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C. 分子运动和天体运动都是无规则的D.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稳定的不演化的二、填空题16.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了地球以外的星球是________,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除太阳距最近的另一颗恒星比邻星有4.2_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17.固、液、气体中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18.天文学家________ (选填“托勒密”或“哥白尼”或“哈勃”)提出了日心说;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宇宙在________.19.要使物体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它的速度至少等于 ________km/s20.请把电子、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尘埃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21.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研究真空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发现这种射线是从________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________,这种微粒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倍,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________.22.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________. 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这是________现象。
《浩瀚的宇宙》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大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
2、画出氢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3、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而水在结冰时体积变大,这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请列举出两例。
《浩瀚的宇宙》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PPT课件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浩瀚的宇宙
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______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地心说”的宇宙观是:________居于宇宙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着________转动。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浩瀚的星空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星体,太阳系中的恒星是______,至今已发现有______大行星,它们分别是金星、木星、火星、土星以及______星、______星、______星和地球。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就是指由太阳、地球、月亮这几个天体所运行的空间
B.银河系只有一个恒星:太阳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太阳系就是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的系统
5.仙女座大星云是离地球最近的漩涡星系,它的直径约为16万光年,距离地球约为220万光年。
有关仙女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现在看到的仙女座就是现在的仙女座
B.目前人类已经有能力登上仙女座进行科学考察
C.仙女座发出的光16万年就可到达地球
D.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2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
综合应用
7.“太空垃圾”是人类进行航天活动时丢入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这种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垃圾和人造地球卫星一样,也是按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其中多数停留在距地面200千米至1 000千米的地球轨道上。
太空垃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如各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这类垃圾目前估计已达到8 000个,预计到2 150年,在500千米以下的地球轨道将达到10 000个;二是个体较小,无法由地面雷达监视和跟踪的各类小碎片,主要由卫星、火箭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产生的,其数量难以计数;三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
2 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
球轨道上的核燃料已达到3吨。
太空垃圾的不断增多,不仅污染了宇宙空间,同时也给航天飞行带来威胁,给人类带来灾难。
据日本宇宙航空学会报告说,目前可能给人类宇宙活动带来危险的直径在1毫米以上的太空垃圾已有数万个,可以追踪的较大的物体有7 025个,其中卫星等1 989个,太空垃圾为5 036个。
从太空垃圾所属“国籍”来看,美国为2 634个,前苏联2 112个,欧洲163个,日本46个。
根据上述材料的阅读,请你给航天部提个合理化建议。
比如“如何处理太空中人类丢下的太空垃圾”等。
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的一生
天文学家认为星际介质在某些条件下会形成恒星,然后进入称为主序星的稳定期。
太阳目前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由正、负电子和质子、氦的原子核组成。
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释放出的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并同时以每秒4.2×109kg向外抛出大量物质。
最终塌陷为密度很大的白矮星。
(1)地球只接受了太阳辐射能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就使地面温暖、万物生长。
地球接受的辐射来自太阳中的核________反应。
(2)太阳内部进行的核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能量。
(3)请将太阳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补充完整。
______→主序星→红巨星→__________。
(4)太阳从现在演化到最终,经历的几个阶段相比,其密度的变化情况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